Ia型超新星对彭家莱规范引力宇宙学的观测限定

合集下载

星海求知考试满分答案

星海求知考试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哈勃关系成立是宇宙均匀膨胀的()条件。

(1.0分)1.0 分•A、充分必要•B、充分非必要•C、必要非充分•D、非充分非必要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2暗物质存在,其观测证据不包括()。

(1.0分)1.0 分•A、天体系统的引力质量小于光度质量•B、星系团成员向外运动的能量超过亮物质向内引力的能量,而星系团却没有因此瓦解•C、星系中的恒星绕星系中心旋转的线速度并不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小•D、众多星系、星系团都弥漫着发出强大X射线的高温气体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3银河系的中心方向主要位于哪个星座?()(1.0分)1.0 分•A、天琴•B、天鹰人马•D、天蝎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基于Ia型超新星的特性,科学家通过观测得知,该型超新星距离越远,其爆发时间就越古老,而其所处时代的退行速度也越()。

(1.0分)1.0 分•A、快•B、不变•C、慢•D、不确定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52006年布拉格IAU大会,冥王星因为不符合以下哪条标准而遭到“降级”?()。

(1.0分)1.0 分•A、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B、质量足够大以形成球形•C、清空了轨道附近的区域•D、有卫星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普朗克尺度与质子半径相比,犹如人体身高与()相比。

(1.0分)1.0 分珠穆朗玛峰•B、地球半径•C、太阳直径•D、银河系半径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7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不包括()。

(1.0分)1.0 分•A、视向速度法•B、凌星法•C、直接成像法•D、标准模型法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8凸月出现在()月相的前后。

(1.0分)1.0 分•A、朔•B、上弦•C、望•D、下弦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9与冥王星有关的四个历史事件中,确定了冥王星质量大小的是()。

(1.0分)1.0 分•A、1930年汤博发现冥王星•B、1978年发现冥卫一Charon•C、2006年冥王星被降级•D、2015年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0Ia型超新星与()定律所描述的经典情况并不一致。

认识星空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认识星空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认识星空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超新星的分类主要依据它的参考答案:光谱_光变曲线2.下图中哪段时期火星在向西“逆行”?【图片】参考答案:03/06-05/183.Cygnus X-1被认为一个黑洞候选体,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图片】参考答案:X射线光变时标小于1s,说明辐射X射线的天体的直径不超过km_由伴星谱线的多普勒位移,推测出另颗星的质量大于中子星质量上限4.以下关于星族III恒星的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星族III恒星发出的可见光辐射随宇宙膨胀已经红移到了微波波段5.一般来说星团中的成员星具有相同的参考答案:化学元素丰度_年龄6.1980年代,维拉·鲁宾通过以下哪项工作使科学界广泛接受暗物质存在的观念的?参考答案:观测漩涡星系的旋转曲线7.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个国家发射的?参考答案:苏联8.黑洞能产生以下物理效应参考答案:时间膨胀_引力透镜_潮汐力_引力红移9.最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的科学家是?参考答案:伽利略10.下列关于中子星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其是由英国女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于1967年发现。

_其又被称为“脉冲星”。

_其直径为几十千米,质量相当于太阳的质量,密度极高,约为水的10的14次方倍,大体相当于原子核内部的密度。

_一个重要特征是存在强度极高的磁场,超过10的12次方高斯。

11.下面关于木星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木星内部7000千米的深处,氢呈液态。

_深度大约60000千米处,存在一个由岩石、金属和氢元素化合物组成的固态内核。

_从木星表面到内部,温度和密度都越来越高。

12.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包含的结构有【图片】参考答案:超大质量黑洞_喷流_吸积盘_气体云13.发现火星上最大峡谷水手谷的探测器是?参考答案:水手9号14.关于双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双星研究有助于检验广义相对论_双星研究有助于测量恒星的质量_双星研究有助于寻找黑洞15.下列关于赫罗图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赫罗图的横坐标也可用恒星的光谱型、色指数,纵坐标也可用恒星的绝对星等表示。

两类不同Ia型超新星的证据

两类不同Ia型超新星的证据

2014年8月·综合 科学中国人 17王晓峰 教 授清华大学物理系1993年-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1997年-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8月-2004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攻读博士后。

2006年7月-2009年7月,UC Berkeley大学天文系做博士后;2009年8月-2010年6月,Texas A&M访问学者;2013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研究领域:超新星爆发物理和前身星;时域天文学;观测宇宙学;太阳系外行星。

在邻近星系NGC 1365中爆发的Ia型超新星。

一般认为是Ia型超新星源于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爆炸。

伴星可能是一个巨星,亚巨星,主序星,或另一颗白矮星。

不同的前身星系统产生的Ia型超新星的光谱特征可能不同,这些性质可能与它们在宿主星系中的位置有关。

两类不同Ia型超新星的证据研究组发现了低膨胀速度与高膨胀速度的两类I a型超新星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在爆炸时抛射物高速膨胀的一类I a型超新星相对低速膨胀的另一类具有较高的金属含量和较为年轻的前身星系统。

对于这类特殊的天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因为它们在当今人们试图描述宇宙膨胀历史的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8年,国际上两个研究组对遥远星系中爆发的I a型超新星进行观测和研究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这一惊人现象, 从而预示宇宙暗能量的存在,这一研究成果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I a型超新星的爆发以及它们的前身星的物理机制仍然是个谜题。

幸运的是,近几年来观测到的Ia型超新星的数据显著增长,天文学家能够探测超新星统计学上的性质,并建立起它们与宿主星系的联系。

Science12 April 2013:170-17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i型和ii型超新星爆发机制

i型和ii型超新星爆发机制

i型和ii型超新星爆发机制超新星是宇宙中最为壮观的天体事件之一,它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明亮而持久的光芒。

超新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I型和II型超新星。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阐述这两种超新星的爆发机制。

I型超新星是由于恒星的核心坍缩而引发的爆发。

具体来说,I 型超新星可以分为两个亚型,Ia和Ib/c。

1. Ia型超新星爆发机制:Ia型超新星的爆发源自白矮星与伴星之间的相互作用。

白矮星是一种非常稠密的恒星残骸,其质量接近太阳质量,但体积仅为地球大小。

当白矮星处于双星系统中,并且与伴星有足够的质量传递时,白矮星可以积累足够的质量,超过了临界质量极限(钱德拉塞卡极限),核反应会重新启动并迅速引发碳氧燃烧,产生大量的能量和热。

这导致白矮星发生猛烈的热核爆炸,释放出巨大的光芒和能量,形成Ia型超新星。

2. Ib/c型超新星爆发机制:Ib/c型超新星的爆发与恒星的演化过程和核反应有关。

在恒星的核心燃烧过程中,当核燃料用尽时,核心会坍缩并产生巨大的引力。

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核心坍缩会引发剧烈的爆发,形成Ib/c型超新星。

对于Ib型超新星,恒星在爆发前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外层气体,因此爆发时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核心坍缩。

而对于Ic型超新星,恒星在爆发前失去了大部分的外层气体和部分的氢和氦,因此爆发时释放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核心坍缩。

II型超新星的爆发机制与恒星的质量和演化有关。

II型超新星通常是质量较大的恒星在核心燃烧结束后坍缩引发的爆发。

1. II-P型超新星爆发机制:II-P型超新星是质量较大的恒星(大约8-20倍太阳质量)的演化结果。

当这类恒星的核心燃料用尽时,核心会坍缩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爆发。

在爆发过程中,恒星的外层气体被抛射出去,形成一个明亮的外壳,称为伴星,伴星会持续辐射出光芒,使得光度曲线呈现出平台期(Plateau)。

2. II-L型超新星爆发机制:II-L型超新星是质量更大的恒星(大约2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演化结果。

超弦宇宙学_孙佳睿

超弦宇宙学_孙佳睿

超弦宇宙学孙佳睿 黄 鹏 李 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510275)宇宙是检验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天然实验室。

例如,在历史上,很多元素是在恒星中发现的,后来才在地球上发现。

广义相对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三大验证都是通过天文学观测检验的,后来,引力透镜更是需要遥远的星系和星系团来检验。

宇宙学本身就建立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没有时空弯曲概念,现代宇宙学是不可能的。

宇宙学还检验了轻元素的合成理论,对中微子的种类和质量给出限制。

如何利用宇宙学检验超出广义相对论的理论以及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理论,就成为过去几十年宇宙学家以及粒子物理学家共同的研究课题。

从爱因斯坦开始,物理学家就试图统一自然界的基本相互作用,即追求所谓的终极理论,现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已经能够把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较好地统一起来,但要将引力和其他三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则似乎不可避免地需要将引力量子化,这仍然是当今理论物理中的一个超级难题。

弦理论由于弦的振动谱中自然的包含了自旋为2的引力子,因而它是一个包含量子引力的理论,同时由于弦理论在理论体系上是量子场论的进一步发展,它也被当今物理学界看作是大统一理论的最有力候选者之一。

超弦理论自诞生之日起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重要进展,期间经历了两次重要的革命,第一次革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代表性工作有杂化弦理论的发现,弦理论的卡拉比-邱紧致化方案的发现,镜像对称性的提出,D膜的发现以及将全息原理引入弦理论中,等等。

第二次革命自1995年开始,以Ⅰ型,ⅡA型,ⅡB型,E8×E8杂化和SO(32)杂化弦五种10维的超弦理论被11维的M理论的统一,矩阵理论的提出,弦理论中黑洞微观熵的计算,Anti-de Sitter/Conformal Field Theory(AdS/CFT)对偶的发现等为代表。

除了弦理论自身理论框架的发展,和它相关的唯象学研究也同等重要。

ia超新星原理

ia超新星原理

ia超新星原理
IA型超新星是一种发生在双星系统中的超新星,其形成原理主要涉及白矮星的质量增长和核反应失控。

首先,一个双星系统中需要有一颗白矮星和一颗伴星(可以是主序星、红巨星或另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是恒星燃尽后残存的形态,其质量增长来自于从伴星向白矮星的气体输送。

当白矮星的质量增加到太阳的倍时,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会重新点燃,并且进行得极其迅速。

这一过程会导致超新星的大爆发。

具体来说,当白矮星的质量接近钱德拉塞卡质量(即太阳质量的倍)时,其核心的温度会达到碳聚变的点火温度。

在核聚变开始的几秒钟内,白矮星中相当一部分物质经历了失控的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超新星爆炸。

由于白矮星的质量总是在这个固定的临界质量下爆炸,因此IA型超新星会产生一个相当稳定的峰值光度。

此外,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间(即从双星系统的形成到发生IA型超新星爆炸的时间间隔)对于其光度也有影响。

观测结果表明,约有一半的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间小于1亿年,这意味着还存在着更年轻的IA型超新星。

由于IA型超新星的峰值光度相对稳定,它们可以被用作“标准蜡烛”来测量它们与地球的距离。

从地球上观察到的IA型超新星的视觉大小可以揭示其与地球的距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IA型超新星的书籍或者咨询天文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ia型超新星 哈勃常数

ia型超新星 哈勃常数

ia型超新星哈勃常数摘要:1.ia型超新星简介2.哈勃常数概述3.ia型超新星与哈勃常数的关系4.哈勃常数对宇宙学的研究意义5.我国在ia型超新星研究方面的进展正文:自从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观测到宇宙膨胀现象以来,哈勃常数成为了宇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而ia型超新星作为一种具有极高亮度、短暂且光谱特征独特的天体,成为了测量哈勃常数的理想“标准烛光”。

ia型超新星是一种具有较高光度的核心爆炸事件,其特点是光谱中钠线强烈,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光学波段。

由于ia型超新星的质量、化学组成和爆炸能量基本一致,因此它们在宇宙中的亮度可视为恒定。

这使得ia型超新星成为了测量宇宙距离和确定哈勃常数的理想工具。

哈勃常数表示宇宙膨胀的速度,其数值大小决定了宇宙的年龄、尺度以及宇宙背景辐射温度等关键参数。

通过测量ia型超新星的光谱特征,科学家可以确定其距离,进而计算出哈勃常数。

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天文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在ia型超新星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建立的观测系统,发现并观测到了大量ia型超新星,为精确测量哈勃常数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勃常数的精确测量对于宇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哈勃常数可用于确定宇宙的膨胀速率,进而推断宇宙的年龄和演化历程。

其次,哈勃常数与宇宙背景辐射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红移的超新星观测结果,科学家还可以探测宇宙膨胀加速现象,探索暗能量等未知领域。

总之,ia型超新星作为测量哈勃常数的重要手段,对于揭示宇宙的奥秘具有关键作用。

我国在天文学研究方面的不断突破,也为世界宇宙学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隐秘期末考试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隐秘期末考试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隐秘》期末考试(20)班级:默许班级成绩:100.0分一、单项选择题(题数:50,共50.0 分)13K宇宙背景辐射发觉的故事经历,与以下哪一句中国古诗最为巧合?()1.0 分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C、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答案:D2只能演化到碳核的恒星,其晚期核心可能会存在极为丰硕的()矿物。

1.0 分A、钻石B、金矿C、钛矿D、铁矿我的答案:A3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哪个月相?()1.0 分A、新月C、弦月D、满月我的答案:D4哈勃关系成立是宇宙均匀膨胀的()条件。

1.0 分A、充分必要B、充分非必要C、必要非充分D、非充分非必要我的答案:A5银河系的总质量(引力质量)能够通过恒星的()等物理量计算出来。

1.0 分A、绕银核运转的速度和光谱型B、绕银核运转的速度和运转轨道的半径C、光度和光谱型D、光度和运转轨道的半径我的答案:B6活动星系核的质量至少应该是太阳质量的多少倍?()1.0 分B、1000C、1000000D、1000000000.0我的答案:C7下面哪组种类-例子的关系是不正确的?1.0 分A、目视双星-常陈一B、食双星-大陵五C、天体测量双星-天狼A-BD、分光双星-开阳、辅星我的答案:D8太阳有利于地球上生命延续的条件不包括()。

1.0 分A、质量、体积适中B、寿命足够长C、与其他恒星组成双星系统D、氢-氦热核反映稳固而持久我的答案:C9英国天文学家Eddington的“我明白你们可不能介怀多或少一两个零,可大自然在意”妙语,评判的是以下哪个参数?()1.0 分A、地球的质量B、太阳的质量C、地球到太阳的距离D、银河系到仙女座大星系的距离我的答案:B10以下名词或人物,与“对称与破缺”无关的是()。

1.0 分A、群论B、宇称爆炸C、吴健雄D、南部阳一郎我的答案:B11视向速度法确信系外行星的测定原理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型超新星对彭家莱规范引力宇宙学的观测限定敖犀晨,李新洲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上海 200234摘要:上世纪90年代末,人们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发现了宇宙不仅在膨胀更是在加速膨胀,这违背了人们关于引力的根本认识。

为了解释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理论学家提出了各种模型。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彭加莱规范引力宇宙学模型,我们通过将Ia型超新星的观测数据与该宇宙学模型的理论预测作对比,给出了模型参数以及系统初值条件的最佳拟合值,同时我们也给出了参数们相应的置信区间,限定了这类模型的参数选取。

关键词:修改引力,加速膨胀,超新星,彭加莱规范理论中图分类号:O412.1Torsion cosmology of Poincar´e gauge theory and the constraints of its parameters via SNeIa DataAo Xi-Chen,Li Xin-ZhouShanghai United Center for Astrophysics(SUCA),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Abstract:In the late1990s,astronomers discovered the cosmic acceleration via the observa-tions of type Ia Supernovae,which conflicts with our basic understanding of gravity. To explain this weird phenomenon,theorists proposed various models.In this dissertation,we investigate cosmological models based on Poincar´e gauge theory.We compare these theoretical results with the Type Ia Supernovae observation data,and obtain the best-fit value for model parameters and initial conditions,and also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these parameters.Key words:modified gravity theory,cosmic acceleration,supernova,Poincar´e gauge theory0引言20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天文观测技术突飞猛进,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观测结果,为精确研究宇宙学理论提供了平台。

而各类观测结果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就是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

宇宙的演化主要取决于宇宙中物质间的引力作用,而引力一直被认为是吸引力,所以宇宙必定是减速膨胀的。

因此加速膨胀与我们关于引力的直观图像是违背的。

宇宙加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93127110004)作者简介:敖犀晨(1983-),男,博士研究生,引力与宇宙学。

通信作者:李新洲(1946-),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宇宙学。

速膨胀是1998年前后,由布莱恩史密特(Brian Schmidt),亚当里斯(Adam Riess)领导的高红移超新星探测小组(High-redshift Supernova Search Team,简称HSST)和佩尔玛特(Saul Perlmutter)等人的超新星宇宙学项目(SCP)通过对超新星的测距独立发现的[1,2]随后许多其他观测也支持这个观点,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尺度结构。

加速膨胀的发现被当年的科学杂志评为年度突破。

解释这一现象就成了当今宇宙学家的首要任务。

理论学家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如重新引入宇宙学常数,唯象引入动力学暗能量,或者在大尺度上修改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等等。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一类基于彭加莱规范引力理论的宇宙学,属于修改引力理论范畴。

规范引力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基布尔(Kibble)和夏马(Sciama)等人尝试用杨振宁和米尔斯(Robert Mills)的规范理论来解释引力相互作用,并得出了第一套引力的规范理论——爱因斯坦—嘉当—基布尔—夏马理论(ECKS理论)。

但是在该理论中挠率是静态的,无法被传播。

1980年,希尔(F.W.Hehl)等人在作用量中引入了曲率和挠率的平方项克服了这个困难。

[3]这类新理论被称为彭加莱规范引力理论(Poincar´e gauge theory of gravity)。

起初把引力纳入规范理论框架的动机是为了将其量子化并与弱电强这几类相互作用统一,以及描述自旋的引力效应。

而最近,有学者把该类理论应用在宇宙学上,意外地解释了宇宙的加速膨胀。

由于该宇宙学模型理论基础坚实,与现有观测也吻合得很好,所以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注意。

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这类理论下的宇宙学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解析和数值讨论,并将其与现有的观测数据做了系统的比对,给出了模型参数的限制。

我们在在第二节中介绍基于这种引力理论的宇宙学,给出了这类宇宙学模型的宇宙演化方程;在第三节中,我们先介绍了宇宙学中统计的基础知识,并给出最小二乘法的表达式。

接着利用这些统计知识将解析结果与超新星观测数据进行比对,给出了模型参数和系统初值条件的最佳拟合值,以及相应的置信区间,限定了模型参数的选取。

第四节,我们总结了结论,并展开了讨论。

1彭家莱规范引力宇宙学彭家莱规范引力理论是1980年前后又希尔等人提出的一套试图将引力规范化的引力理论。

其作用量的表述为,[4,5]L pgt∼−a0R+3∑n=1αn(n)T2+6∑n=1βn(n)R2,(1)这里的(n)T2和(n)R2就是上面所给出的关于挠率和曲率的几个不可约部分。

在该模型众多传播的模中,有一些会超光速和有一些具有负动能,如果把这些非物理的部分排除后,作用量可以约化成为,[6]L=12κ[−a0R−3∑n=1a n(n)T2+b−12E2+b+12R2],(2)这里的E=6R[0123],R是曲率标量。

这里的a n是无量纲的,而b±的量纲是R−1。

该作用量对应的是两类动力学联络,这两类自旋都为0,一个具有奇宇称,一个具有偶宇称。

现在我们考虑罗伯特森-沃克度规,d s2=−d t2+a(t)2(d r21−kr2+r2dΩ2)(3)此度规下的正交余标架场为,ϑ0=d t,ϑA=a(t)(1+14kr2)−1d x A,(4)其中a(t)为表征宇宙膨胀的尺度因子。

这里的k代表的是空间常曲率,k=1对应的是3维球面,k=0对应的是3维欧几里德空间,而k=−1对应的是3维双曲面。

至今的观测普遍支持k在0附近,所以这里我们只考虑k=0这类情况,即平坦空间情况。

由于其空间平坦且各向同性,联络的复杂程度被大大降低,其非零的分量为,ωA0=Ψ(t)d x A,ωAB=X(t)ϵABCd x C,(5)其中ϵABC:=ϵ0ABC是3维的列维—奇维塔张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原本6个自由度的场最终只剩下了2个自由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曲率和挠率的非零分量。

其中非零的曲率2形式为R0A=˙Ψd t∧d x A−XΨϵA BC d x B∧x C,(6)R AB=˙XϵABCd t∧d x C+(Ψ2−X2)d x A∧d x B,(7)相应的曲率标量R和赝曲率标量E为,R=6[a−1˙Ψ+a−2(Ψ2−X2)],(8)E=6[a−1˙X+2a−2XΨ].(9)而非零的挠率张量分量为,T A B0=−Φ(t)3δAB,T A BC=−2χ(t)ϵA BC,(10)其中Φ(t)=−3a(t)−1(Ψ(t)−˙a(t)),χ(t)=a−1X(t).(11)Φ对应的0+模,χ对应的0+模[7,6]一般认为,现时宇宙中的费米子自旋密度非常小,小到可以忽略。

所以,相应的挠率的轴矢量部分的贡献也应该非常小,因此并不会对宇宙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文中[8,9]也给出了关于这类挠率模的观测限定。

相反,0+模对应的是矢量部分,其与现已知的物质并不会发生相互作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宇宙晚期的演化中,该部分的挠率可以起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考虑0+模的情况,这时候宇宙的动力学方程为˙H=µ6a2R−κρm6a2−2H2(12)˙Φ=−a02a2R−κρm2a2−3HΦ+13Φ2(13)˙R=−23(R+6µb)Φ,(14)κρm =b 18(R +6µb )(3H −Φ)2−b 24R 2−3a 2H 2.(15)这类只考虑0+模的彭家莱规范引力宇宙学模型也被称为是SNY (Shie ,Nester ,Yo )模型[7]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这类宇宙学模型,通过拟合超新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一定参数限定。

2Ia 型超新星的观测限定众多观测中,Ia 型超新星的观测与宇宙膨胀速度关系最为密切,人们也是通过对高红移的Ia 型超新星的观测首次发现了宇宙的加速膨胀,所以本文主要考虑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数据的拟合来对模型进行一定的限定。

在宇宙学中,我们常用的统计是贝叶斯统计。

这里我们对超新星数据拟合所用的统计工具是也基于贝叶斯统计的最小二乘法,χ2≡N ∑i [D i −M (θ)i ]22σ2i .(16)这里的D i 代表的是观测数据,M (θ)i 代表的是理论模型的预言值,而σi 则是观测误差。

这里的χ2意味着理论模型为真的几率,如果χ2越小,模型为真的几率就越大。

Eq.(16)的前提是每次观测都是独立的,如果我们考虑系统误差,那么我们的χ2就要修正为,χ2≡N ∑ij [D i −M (θ)i ](C −1)ij [D j −M (θ)j ],(17)其中C ij 是协方差矩阵。

在超新星观测中,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其红移和视星等(apparent magnitude)。

所谓视星等就是我们在地球观测到的星体的亮度,是星体绝对星等及其离地球光度距离的函数。

m =5log 10(d L 10pc )+M =5log 10(d L Mpc )+25+M.(18)其中m 是视星等,M 是绝对星等(absolute magnitude)代表了星体亮度absolute magnitude 绝对星等,而d L 则是星体的固有距离。

Ia 型超新星是由一颗白矮星吸积伴随星体质量并达到钱德拉赛卡极限后爆炸产生的。

由于产生机制的相似,且钱德拉赛卡极限对于任何星体都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将Ia 型超新星看成是标准烛光,这也正是我们选择Ia 超新星作为观测对象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