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卷二十小说

合集下载

【备考2023】中考历史(2022)真题精选卷二十(含答案)

【备考2023】中考历史(2022)真题精选卷二十(含答案)

【备考2023】中考历史(2022)真题精选卷二十1.(2022·山西中考)下面是1649年1月20日英国下议院组建的特别法庭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庭辩节录片段。

据此可知,国王与法官之间观念的冲突在于( )国王:记住,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你们审判国王是多么大的罪恶啊。

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法官: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是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英国不是选举制王国。

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

A.世袭王权与分权制衡B.君权神授与王在法下B.C.世袭王权与直接民主 D.君主立宪与王权至上2.(2022·河池中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A.削弱了议会权力B.加强了君主专制C.限制了国王权力D.确立了民主共和3.(2022·桂林中考)美国的这部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制约与平衡”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这部宪法是( )A.《权利法案》B.《拿破仑法典》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4.(2022·大庆中考)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很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C.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D.不承认黑人和白人男子具有相等的政治权5.(2022·苏州中考)该国革命是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变革最为激烈的一次革命。

它以“现代社会”取代了“旧制度”。

在革命最激烈的阶段,一切显得非常激进,以致此后一切革命运动都将这场革命视作自己的先驱。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研究有两条腿,一条是文学史,一条是文学批评,在一条腿向前迈的时候,另一条腿就要先停一停,踏在地上;否则,我们的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平衡了。

文学史框架建立在相对确定的价值体系之上,要据这个价值体系分出优劣、高下、主次乃至正反两个方面,在一定时期,首先确定的是文学批评的共同标准,这就是那时所建立的文学史框架的要求,文学史框架要有统一性,不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各行其是,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文学史就不要一天一改。

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说明研究者已经对其中一系列主要问题有了相对集中的认识,至少那些文学史的编写者承认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学感受和理解做根据的,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别人一有异议就要改弦易辙的,文学史有自己的力量,尤其是文学史教材,文学史教材因其编写者大多是学科里有权威性的专家和学者,而有着更广泛的可信度,能够让更广大的文学史阅读者或教材使用者放心接受,人们首先通过文学史建立起对这个学科范围内的作家与作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印象,一旦有了相对固定的文学史框架,就不必担心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因为这些与文学史框架的要求不同的观点,充其量只是将自己的不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罢了。

它们对文学史框架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对现行文学史有局部的充实和微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得到充分论述的作家和作品的认识,人们不会从认识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而至于认识不到杜甫诗的文学价值。

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是个人化的,多样化的,自然有不同意见的发生,现行文学史的编写者和同意现行文学史观点的研究者同样会以个人身份参加到文学研究的行列之中,以平等的姿态与持有不同意见的批评者进行讨论,总之,文学史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像一道堤坝一样阻挡着文学批评的潮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并在这种冲击中发生着渐进性的变化,但文学史永远只是一个粗略的框架,不可能穷尽对所有作家和所有文学作品的认识;它是被文学史家精心挑选和组织起来的文学知识和思想,而不是这个学科的文学知识和思想的全部,更不是这个学科研究活动的终结形式。

2024年新疆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新疆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

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共2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打造文化名片,讲好新疆故事。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帧画面几乎都可以独立成画。

白雪皑皑的阿尔泰山、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渺.远广阔的璀璨星空、一望无垠的烂曼花海……如同人间仙境,()。

牧羊人在晨曦中的剪影、余晖.下温暖的毡房、那丰绕土地上的马蹄声声和倔.强的白杨树……这些场景不仅令人振撼,更激发了人们对新疆自然之美和风土人情的向往之情。

正通过这样的文化呈现,新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渺.远(miǎo)B.余晖.(huī)C.倔.强(juè)D.绽.放(zhàn)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烂曼B.剪影C.丰绕D.振撼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妙手偶得B.浮光掠影C.栩栩如生D.美不胜收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C.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D.“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如《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6.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赏自然之美,感文人情怀。

陶渊明的“芳草鲜美,(1)______”(《桃花源记》)写出桃花林的绚丽美好;杜甫的“造化钟神秀,(2)______”(《望岳》)表现泰山的神秀巍峨;刘禹锡的“(3)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抒发诗人的乐观精神;范仲淹的“(4)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展现奇特寒冷的边塞风光;张养浩的“(5)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描绘出山峰聚集、黄河汹涌的动势;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6)______,______”(《爱莲说》)提醒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

202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

202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乙】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从天的那边到来……【丙】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创造出不朽的形象(节选自《艾青诗选·光的赞歌》)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节选自《艾青诗选·太阳》)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shǔ光……(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高考语文复习:2008--2021年高考真题中的外国小说

高考语文复习:2008--2021年高考真题中的外国小说

2008年到2021年高考真题中的外国小说2008高考广东卷文学类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

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

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

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

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

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

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

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

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

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

“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

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

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

其实他哪儿也没去。

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

每个人都吓坏了。

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

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

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

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

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

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

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 (解析版)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 (解析版)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 卷)(适用地区: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语文(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1. 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礼记》)(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

五)》)(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如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有的像chìrè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原卷版)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 卷)(适用地区: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卷小说
5.①外貌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 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 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 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 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 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 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 脊梁”形象。
6.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 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 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 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 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 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 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 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 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 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 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12.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 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 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 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