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真题演练
小说阅读真题演练上课稿

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马里诺在饭店里进行影子的幻 术表演,展现他是如何制造神奇的;后半部分写他回
到家里,展现他的失魂落魄、孤独凄凉。
2.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答案
小说通过讲述一位靠影子幻术表演为生的江湖艺人
的故事,用“以乐写悲”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受到观众厌 弃和警察驱逐的艺人的悲惨生活,反映了社会贫富不均、 苦乐不谐的不合理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试题评点】 该题探究的是人物形象,是小说中次要人物
“ 我 ” 的人性弱点问题。 “ 我 ” 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此,
探究可以依照两个原则,一是从文本本身出发,二是从自己
的真实感受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探究该题,要点依然在
“ 理由 ” 上,理由可以从文中找,也可以从事理中找。严
格地讲, “ 我 ” 只是一个观察者的角度,主要表现对象是
“一家亲”的主题不相冲突。
【试题评点】
该题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是小说哪
个标题合适。答案开放,答题的要点在于理由。两个
标题只是一字之多(少),于是就有了对这两个词的意思
比较。标题关乎小说的情节、主旨等,还可以从这两
点进行探究。
二、(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整体把握
1.小说叙述的中心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下”,这一点是从他一出场时的穿戴极不协调表现出来的。 小说从不同的侧面提示了马裤先生性格中的缺陷,并对此 进行了有力的讽刺与嘲笑。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 “ 我” 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 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结合主题、内容、情节和结构来探究小 说人物形象。对 “我 ” 在小说中表现出的 “人性弱点 ”,可 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态度,结合文本从上述几个不 同角度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 观点一:同意, “ 我 ” 也有人性弱点。①“ 我 ” 对马 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 我 ” 对马裤先 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 我 ” 对自己缺乏 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 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 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多余一句话佚名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
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
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
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
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
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考前演练

• 我以为,沉默再沉默,减少存在感,就不 会被歧视。后来才发现,这是枉然,他们 觉得你是异类,即使什么都不做,存在也 是错。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否则会被 “连坐”,会成为第二个我,被全班同学 孤立。
• 六年级时,我被烫伤了手,大夏天起了水 泡,很痒,一抓就流脓。疼痛伴随着腥臭 的腐烂气息,同学经过我旁边时会夸张地 捂住鼻子,或者不小心碰到我就要去洗手, 似乎我染上了什么不得了的传染病。
• 娘就这样背过春,背过夏,背着我们一个个长大, 成家,生子。还没来得及喘气,娘又毅然地背起 第三代,眼见孙女、外甥从娘的背上稳稳地站到 地面,这下,该轻松了吧。但随着我们读书,结 婚,买房,她不得不为此左挪右借,又扯下一身 的饥荒…… • 我背着娘,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脑子里好像 装了架放映机,一会儿正转,一会儿倒转。
• 今年暑假,参加初中的同学会,以为小A会 像以往一样离群,没想到她出现了,且把 我们吓了一跳。现在小A在中央美术学院上 学,还未毕业就已经帮很多公司设计产品。 但她本人没什么变化,普通T恤、过时长裤, 与争芳斗艳的女同学一比,天差地别。
• 答:A D(A中“也太不注意自己了”错误; D“对母亲的依赖”错误,应是对母亲的依 恋。)
【二】
为流浪猫喝彩 • ① 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的生存之道,但如果以人的 角度去看流浪猫的生存状态,心有戚戚。 • ②立冬前一天,秋雨潇潇,我有点感冒,在楼下, 听到花圃里传来微弱的喘息和轻轻的干呕声。走 近发现,一只黄色流浪猫趴在地上,全身被雨水 打湿,它不停地呕吐,吐一阵后又努力起身去吃 身边的几棵叫不出名的青草。见我在看它,它非 常警觉,但它已经没有力气躲避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演练
【一】
头一次背娘 李宪民 在市医院住了十天十夜,娘终于出院了。 我结完账,一路小跑着回到病房。娘斜躺在 床上,见我回来,努力支起虚弱的身子。我趋前 递上住院清单,一米多长,12000多元,娘瞅了 半天,叹了口气,没说话。
中考语文真题演练: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真题演练:小说阅读明子出师曹文轩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
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
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
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
各人有各人的前程。
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
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
”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
”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
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
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
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搡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
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
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及解析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把灯光调亮张抗抗“关店吧!”卢娜下了决心。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
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
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
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
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
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
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
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
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
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
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
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
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
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
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丢失的表情剑锋XXX起床梳洗照镜的时候,突然发现脸部肌肉僵化、机械死板,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表情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怎样酝酿、拼凑,再也找不回丰富多彩的脸部表情。
XXX首奇想不起自己多少天没出门了。
要不是昨天接到下午面试的通知,首奇肯定一直舒服地窝在家里玩手机,发表情。
关键的面试,表情却丢了,这下可急坏了首奇。
首奇赶紧跑到附近一家医院。
挂号大厅四处张贴着温馨的笑脸,医生、护士胸前挂着一个个夸张的笑脸。
但是,每个人的脸上却读不出一丝一毫的表情。
首奇向导医咨询挂号看病时,恰逢一位逝者被护士和家属簇拥着推向太平间,首奇看不出他们脸上任何悲伤、痛苦的表情,每个人都平静得像是外出散步一样。
首奇迷惑不解地走进看病室。
医生简单地了解情况后,叫XXX当场笑一个。
首奇嘴巴张了张,脸部没起任何变化。
医生又让XXX扮个哭相,首奇眼睛眨了几下,脸部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医生用手在首奇脸上摸了摸,捏了捏,问首奇有没有感觉。
首奇说没有任何知觉。
按照医生开的单子,首奇前前后后做了十多项检查,结果样样正常,排除了身体病变的诱因。
医生放下检查结果,开了点安眠药,嘱咐首奇三天之内别碰手机,然后再来医院复查。
三天?岂不要了性命,三分钟不拿手机就跟掉了魂似的。
“下一个。
”医生瞄了一眼抽屉里面的手机,从办公桌上抓起一个“坏笑”的表情,下了逐客令。
XXX从医院出来,首奇急忙挤上公交车,前往应聘的那家公司。
首奇发现车上一切人都在专心致志地亲近手机。
途中上来一位孕妇,首奇主动站了起来。
看得出来,孕妇极力想一笑致谢,憋了老半天,却笑不出来,于是她连忙从手提包里掏出一个甜美的“微笑”。
下一个停靠点,一位男士下车,车上女朋友送上一个“拜拜”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鲜红的“飞吻”,不断挥舞。
男士也不忘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示爱”的红唇回应。
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一阵骚动,原来是一位年轻人太专注于那对情侣的分别场面,不小心踩着一位中年人的脚。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实战演练(一)(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小说阅读小说阅读之实战演练(一)(后附答案)小说阅读之实战演练(一)一.阅读下面小说,回答文后题目。
槐树花真香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得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啪作响,小山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
她已经很苍老了,头发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后脑勺处还有一绺乱麻似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纵在一起,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
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皮肉松懈地耷拉下来,上边沾着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
她手里抚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冲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也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
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平平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花一样的鲜嫩。
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望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无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这大阳真美,槐树花真香。
”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
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多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
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块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这么大……”。
(语文)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及解析

(语文)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模拟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迟子建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
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
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
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林克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
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林克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
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
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
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林克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
林克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
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林克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
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
林克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
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
我们潜伏在船上,林克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真题演练一、《马兰花》李德霞【2015全国Ⅰ】二、《蓑衣》张玮【2015安徽】三、《古渡头》叶紫【2014全国Ⅰ】四、《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2014重庆】五、《活着》余华【2013 山东】六、《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2015浙江】七、《鞋》刘庆邦【2014全国Ⅱ】八、《琴声何来》【2016山东】九、《抻面》阿城【2014江西】十、《走眼》王伟峰【2014浙江】二、《蓑衣》张玮【2015安徽】1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3分)抵触—感动—欣赏12.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
(6分)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7分)(1)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2)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1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8分)【参考答案】12、新型的农村青年形象;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知,能敏锐捕捉商机。
13(1)因达子要帮忙,小格内心有所触动,可是由于自尊要强,犹豫后还是决意自己翻地。
(2)把耕耙过的平整的土地比作梳理后整齐的头发,形象地写出了达子的耐心与细心。
将耕耙后土地的平整与达子头发的蓬乱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了达子劳作的辛苦。
1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8分)(1)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与回味的余地。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
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4)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依赖与朦胧的爱意。
(5)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
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任意两个角度即可】三、《古渡头》叶紫【2014全国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1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答: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3)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四、《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2014重庆】❝14.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15.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学科网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16.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
(4分)❝❝17.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18.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7分)❝14. (2 分)(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2)古城人不观解陈皮匠的选择。
❝15. (5 分)(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
(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16. (4 分)❝⑴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
❝(2)数设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
❝(3) 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17.(5分)❝(1) 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2) 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3) 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18. (7 分)❝(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
❝(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五、《活着》余华【2013 山东】❝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4分)❝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2分)❝(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2分)❝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6分)❝19. 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20. ⑴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老人对亲人的渴望。
⑵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
❝21. 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环使文章结构完整。
❝22.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六、《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2015浙江】❝1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
❝1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1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11.(2分)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12.(4分)❝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13.(4分)❝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4.(5分)❝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15.(5分)❝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互换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七、《鞋》刘庆邦【2014全国2】❝(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灵秘密,守明照镜子时,“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寥寥数语,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就显露出来了•❝B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守明的美好形象,就是在与母亲收人家的彩礼、偷偷监视女儿约会等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逐渐凸显出来的。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骂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各选项表述,从各选项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方面的表述中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