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合集下载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 , 它还 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 虽然它使审
既得荣誉” 的有效打击。 指标以及监事和独立董事的作用计算出监事 弊都将是对其“
和独立董事的应得薪酬,然后这些薪酬统一
( 作者单位:. 1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计效率与效果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但它在
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 的缺 陷。 ( 从理论层面分析 。 一) 传统风险导向
二、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 传统 风险导 向审 计主要是通过对会 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 险的定量评估, 从而确定检查风险, 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
这势必使其不再有“ 锦衣 2建立薪酬评价系统。 、 目前, 监事和独立 媒体进行积极宣传 , 董事的报酬 仍然来源 于公司内部,只有割 掉 夜行 ” 的感觉, 他们产 生一种极强的激励 并对
当的审计 意见的可 能性: 第二 , 传统审 计风险 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来实 续 , 提高审计效率 , 又可 以合理整合审计资源 ,
在于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 合约,使得 经理人 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062 20..
行适当的平衡, 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取得
深入的理解。 虽然传统风 险导向审计的理

《 作 经 济 与科 技 》 2 1 年 3月号 上 ( 第 4 2期 ) 合 01 总 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 , 而不从宏 观层 面考虑财务报 表可能存在 的重大错报风 险, 这很可 能只发现企业 小的错误 , 却忽
略大的问题。
丧失的影响, 仍然是可取的, 所谓“ 两害相权 公司的领导人进行严格评测 ,选 出其中的优
取其 轻”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

作者: 万晓宇
作者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辽宁经济
页码: 32-32页
主题词: 风险导向审计 经营风险 审计证据 会计报表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对独立审计评价会计报表的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期望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成了一种高风险的职业.由于制度基础审计缺乏一种可接受的量化方法,因而做出的一些主观判断使审计资源不能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和低风险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注册会计师以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可以称为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从其产生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本文将以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而将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称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区别分析.doc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区别分析.doc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区别分析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并进一步使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只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延伸,其使用的方法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方法,只不过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加入了风险定量分析的内容,并将风险定量评估作为审计风险控制的手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是假设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相互独立。

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两者之间还相互影响。

固有风险概念内涵与外延不一致,逻辑上不能一贯。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而我们在评估固有风险时(涉及会计报表层次的)又必须从内部控制(控制环境)入手。

固有风险这种内涵与外延的不一致使得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科学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陈志强,1998)。

因此,随着企业与内外部环境联系紧密性的增强,这一假设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质疑。

2003年10月,IAASB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准则,风险模型也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这不是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作出了重大的实质性改进。

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实施审计测试前必须适当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不能未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就盲目进行审计测试;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设定重大错报风险为高水平而直接实施更为广泛的实质性测试。

重大错报风险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来源:(1)管理舞弊风险;(2)员工舞弊风险;(3)错误风险。

因此,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解,得出重建后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管理舞弊风险×(员工舞弊风险+错误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如何评估?正如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要求的那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管理层舞弊视角下现代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5200字

管理层舞弊视角下现代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5200字

管理层舞弊视角下现代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5200字毕业/2/view-12173266.htm随着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多发,审计失败的案件不断增加,迫使审计行业重新审视审计方法揭露管理层舞弊的有效性问题,从而加快了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和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本文在揭露管理层舞弊视角下,通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探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揭露管理层舞弊的有效性,提高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积极性。

现代风险导向;传统风险导向;比较分析引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了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重要审计程序是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上市公司审计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可以更为准确的识别管理层舞弊,以便确定审计的重点,提高审计的效率。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理念、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以及审计重点等方面有着优越性。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局限性分析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认为审计的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并且假设三者是相互独立的。

但随着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审计风险因子独立看待不可能有效了解企业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在揭露管理层舞弊上,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有诸多局限性。

(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包括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两个层次。

注册会计师对后者的评估和识别较为容易。

而在评估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固有风险时,需要关注会计报表上无从考证的信息。

如企业管理层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行;管理层的变动情况;公司的业务流程和性质;企业所在的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情况等。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作者:倪梅林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2期提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理论和实务中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分析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和区别,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职业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对其逐步推广。

一、引言审计产生至今,始终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努力——审计模式从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被审计界视为审计模式的一个革命性变革。

然而,近些年,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国内外部分公司相继爆出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会计舞弊丑闻,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质疑,审计理论、实务需要适应变化的环境推陈出新。

为缩小审计期望差和提高审计功效,审计职业界开始重新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进行审视,由此形成新的审计方法,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简称SSA),我们在这里称之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而将人们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式基础上的风险导向审计称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均以风险评估为起点,同时都将风险分析与控制方法贯穿运用于审计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因此这两种审计模式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了差异。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但它针对制度导向审计不直接处理审计风险,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的缺点,引入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通过该模型将从各种渠道收集的证据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作者:韩琳;张淑贞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2期摘要:风险导向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审计诉讼而产生的,它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深化发展,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日益明显,已经不能适合审计工作的要求,于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了。

本文首先论述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简要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最后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较所具有的优势。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firm to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number of lawsuits, the Risk-based audit fromed,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udit.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the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has not suited to the audit requirements, so the modern risk-based audit was produced.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the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the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modern risk-based audit, and finally analyszes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risk-based audit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Key words: audit risk;risk-based audit;modern risk-based audit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31-021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较2019-09-05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市场风险导向评鉴和审核机制标准,已经完全不能够满⾜⽬前的实际需要。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从事会计⾏业的相关专业⼈⼠为迅速提⾼审计⼯作的效率。

但是由于传统的审计⼯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许多现在经济活动中的审计⼯作。

⽂章主要从现代审计与传统审计⼯作的区别进⾏分析,并最终对⽬前的审计⼯作模式提出了许多可⾏性的想法和构思。

关键词:风险导向现代与传统审计⽅式相互⽐较引⾔风险审计的基本概念就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被审计的企业的风险评估资料为基础,对影响被审计企业的各种因素进⾏综合分析评估。

对审计的对象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精确分析,最终对其进⾏量化范围和重要关键部分进⾏实际审查的⼀种审计⽅法。

风险导向审计的作⽤就是着重进⾏识别和控制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时在财务账⽬导向审计和制度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作⽅⾯分析进⼊本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极速发展,⼈类社会都进⼊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种世界新形势下企业的⽣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如果仍然使⽤原先传统的审计⽅式最终不能够很好对完成风险导向审计⼯作,在变化的过程中被审查的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个孤⽴的主体。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考虑范围就只是仅仅考虑了被审计企业本⾝的各种因素,⽽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影响到企业发展运⾏的外部因素。

当然,这主要是由我国在建国以后实⾏的是全民国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策决定的。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是基本上是没有外部因素能够影响企业的运⾏和发展的,因为国家实⾏的是计划⽣产、计划分配的制度,所以市场根本就没有其到作⽤:(⼀)从审计⾓度⽅⾯分析由于传统的审计⼯作针对的⼤部分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的⼤型国有企业,所以在审计⼯作中考虑的⾓度就拿仅仅只是企业本⾝的⽣产管理和质量控制问题。

许多企业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竞争,在审计⼯作中根本就不⽤考虑市场或者外部因素的变化。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提要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只是将审计风险模型运用于制度基础审计之中,并以此指导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风险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以战略观和系统观为指导思想、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一、两者的定义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

这种风险来源于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串通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

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

虽然它使审计效率与效果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但它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的缺陷。

(一)从理论层面分析。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采用的依然是简化主义,认为审计师通过对管理层关于会计报表账户层面各个不同认定的审计,就可以自下而上地为审计师对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

这就要求审计师以系统的整体观点,结合简化、分析、综合,并进行适当的平衡,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取得深入的理解。

虽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审计思路的缺陷,要求审计师对企业经营环境做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它仅作为一种参考,没有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经营风险紧密联系起来。

20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企业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简化主义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
作者:张倩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10期
摘要:为了更好的实现审计职能,规范企业经济活动,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实务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性质、审计思路、风险的评估、审计证据的范围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上都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别,结合二者的特点,从而更加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弊端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逐渐显现,各种审计失败的案例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审计的职能,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应运而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风险导向审计也已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过渡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在利用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评估财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审计方法。

这一方法的重点在于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
1.注册会计师没有从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出发,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点放在了控制测试这一环节中,着重于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思路。

2.审计程序的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

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模型倒推检查风险,检查风险越高,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就越少;反之,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越多。

但这种主观的估计对于审计质量是有较大影响的。

3.实践中难以对固有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个层次,二者之间很难作出严格的区分,而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层面仅仅评估固有风险,这种估计显然是十分不可靠的。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和技术。

它改进了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

在这个模型中,“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会计意见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即会计报表整体认定层次和认定层次。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来源于整个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审计应建立在企业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需要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1.对风险的把握更加全面,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更加可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为背景,综合分析企业面临的各项挑战,整体评估审计风险。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是站在战略的角度,以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为风险分析的起点,把被审计单位和周围环境联系为一个整体,从宏观上判断和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2.审计目的明确,审计效率提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着手点是重大错报风险,从而确立检查风险。

它将企业内外部的风险转化为财务报表错报风险,从而更快的确立审计重点,审计效率明显提高。

三、两种方法之区别
(一)本质不同
从本质上来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还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并没有使审计过程和审计方法产生巨大变化。

因为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所采用的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方法,增加了风险定量评估的内容,并将风险定量分析视作审计风险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审计人员依然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审计思路。

它还只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延伸。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它有一套全面并且科学的审计方法,并且有完整的审计思路,即“企业整体层面的分析——经营环节层面的分析——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分析”,将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联系起来。

虽然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仍然要用到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但它并没有局限于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分析。

(二)审计方法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入手,了解内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即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以交易为基础,从交易的角度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这种方法虽然有了较大突破,但主要依赖实质性测试,范围过于狭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经营风险为基础,运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先“自上而下”对报表形成预期,再“自下而上”地根据预期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于“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和取证的结果,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相比之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引入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逻辑性、专业性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提升,大大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能力。

(三)对风险的认识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将风险的范围局限于会计方面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忽略了许多外在的重要因素,更加侧重的是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但在实际情况中,固有风险是很难从经营风险中单独剥离出来的,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和估计,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可靠性、准确性上存在不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的概念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的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以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评估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而控制会计报表的风险。

在风险上的延伸和改进无疑又增加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可行性。

(四)审计证据的范围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证据主要包括实施控制侧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局限于内部证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扩大了审计证据的范围,也就是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现了审计证据有内部向外部的转移。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会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经营环境,并从外部获得大量的证据来评价风险评估的恰当性,以此来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及审计风,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审计证据的范围,为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增添了信心。

(五)审计程序由单一化向个性化转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倾向于是一种标准化形式,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都使用标准相同的审计程序。

这种标准化审计程序存在很大问题:一是不能对症下药,没有充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二是限制了审计人员的临场发挥,由于很多客户的财务人员都是注册会计师出身,或者系统学习过审计,或者有与注册会计师打交道的经验,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相比之下,这种量体裁衣的方式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找到适合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程序,使得审计更加适应环境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程序的标准化而疏漏的错报,提高审计质量。

(六)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侧重于会计层面的评估,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只是在会计和审计的方面。

由于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后审计重心的转移,使得审计结果主要依赖的不是控制测试而是风险评估,因此也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具备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战略管理和行业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在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但对于审计来说,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一种途径。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无论从审计思路、审计方法,或是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上都比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成熟、更加全面,但并不代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代替其他审计方法,这些审计方法是并存的,在某种程度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前几种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们都在不同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审计方法的特点,制定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期得到一个合理的审计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