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自然界的水循环(讲)-2017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原卷版)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图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4-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冰冻之河”说明圣劳伦斯河冬季结冰期较长;“蒙特利尔年内各月 气温和降水量”是判断气候特征的依据。
-2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迁移应用 第(1)题,图示法。河流结冰期的长短要看冬季低于0 ℃的时间,图 中12月至次年3月气温都低于0 ℃。第(2)题,逆向思维法。整条河 流正常状况下冬季是要结冰的,要选择不结冰的河段,就是要找到 特殊河段,有水电站的河段即为特殊河段,落差大、水速快是其必 须的条件之一,而这个条件就成为了冬季不结冰的特殊原因。第(3) 题,直选法。凌汛是由于浮冰受下段河道结冰阻挡而积成的冰坝阻 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减少凌汛危害就是要 减少上游来冰量和降低冰坝高度,分段拦冰和拓宽河道可以达到此 目的。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10-
-1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5全国Ⅰ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 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 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 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 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B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C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精华版)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典型例题]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有关水库建成后对水循 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 ②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③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 水增加 ④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D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 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 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 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 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9~10题。
9.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10.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 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补给 补给 类型 季节
补给 特点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一般 以夏 雨水 秋两 补给 季为 主
①时间 集中 ②不连 续 ③水量 变化大
①降水 量的多 少 ②降水 量的季 节分配 ③降水 量的年 际变化
普遍, 尤以东 部季风 区最为 典型
雨水补给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相一致
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 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D
[ 典型例题 ]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 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4.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3.11 自然界的水循环(讲)-2017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讲案【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答案】10.D 11.B【解析】试题分析:10.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注意审题,“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
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
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
(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⑫____________________,e为⑬_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⑭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网xx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套习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基础题组我国南方部分城市为改变“雨季一来,城里看海”的状况,在城市低洼区域修建“生态草洼”和铺设渗渠提升雨水处理能力。
据此,回答下题。
1.(2019北京海淀期末)上述措施()A.减缓了雨水渗漏速度B.增加了地下水储存量C.缩短了雨洪汇流时间D.增加了地面的蒸发量读图,回答下题。
2.(2019北京西城期末)如果该图表示水循环模式,则()A.到达上游城市的水量大于环节①水量B.环节③通过下渗过程转化为地下径流C.环节④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D.环节④与环节③时间变化特征完全相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
读下图,回答下题。
3.(2019北京朝阳期中)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甲、乙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则环节()A.①是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来源B.②不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③使大洋表层海水的盐度降低D.④的运动方向不受下垫面影响“渔民趁夜色出发,棉袜子、毡嘎达(靴子)、狗皮帽子。
夜晚赶路,向选定的下网地点出发,要知道现在脚下已经不是陆地,而是冰面……网在冰下走了8个小时,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水底的世界被整个地打捞了起来,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
”——引自《舌尖上的中国》对我国东部某地生产场景的描述。
据此,回答下题。
4.(2019北京朝阳二模)文中所示地区的河流()A.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B.河道狭窄,滩多流急C.可能在7月出现凌汛D.春季水位会明显升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5.(2019北京昌平二模)图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A.积雪融水B.冰川融水C.大气降水D.湖泊淡水6.(2019北京丰台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年楚河河水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循环过程。
提升题组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 000米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3章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 的 型体 类__陆__海 气__地__洋态__水____湖 陆__水 水泊 地: :咸 淡最 数水 水主 量和 :要 最地__的 少冰_下_, ,川_咸_占 分_水_全 布是球 最主水 广体储,量水的量9占6.5淡3%水总量的2/3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坡面径流流速
(C)
A.与土壤干密度呈负相关 B.与土壤孔隙率呈正相关
C.随干密度增大更早稳定 D.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大
(2)坡面径流历时10分钟内的流速变化是因为
(A)
A.下渗水量减少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 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 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有利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影响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 表径流减少
必考部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1.运用示意图, 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及其地理意义。 2.绘制示意图, 解释各类陆地水体
3.11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2017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原卷版)

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练案【自主梳理夯实基础】——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1.相互联系的水体(1)存在形式: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_____,B _____ ,C __________ ,D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_,H______,(2)水循环类型:A→C→D→E 属于__________循环(大循环),F、D属于___________循环,A、B属于_________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E、G_______,回归海洋。
(4)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缓解不同纬度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____________。
【注意提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
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拓展发散思维练习】——问题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思考题】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练习题(1)鄱阳湖面积3583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平均水深8.0米,它汇集了赣、信、抚、修、绕五水,在湖口附近注入长江;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740平方千米,其平均水深6.3米,汇集了湘、资、沅、澧四水,在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课件 水循环(共20张PPT) (1)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 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 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 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3)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 多,减少地表径流。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
类型 陆地内 循环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循环水量少,但对 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最大,对 全球的热量输送有 着重要意义
例证
塔里木河
海上内 循环
海洋上的狂 风暴雨
类型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海陆 间循 环
特点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 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解析:第 5 题,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径流等环节,自来水相当于径流环节, A 项错误; 图示中没有蒸发和植物蒸腾, B 项正确; 该图对于大气降水 地区都是适用的,C 项错误;该系统既有环境效益,又有 经济效益,D 项错误。第 6 题,空气的湿度大,大气处于 接近饱和状态,水汽不容易被蒸发,将减少蒸发量, A 项 正确,而其他三项均有利于水分的蒸发。 答案:5.B 6.A
(4)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 流量。 (5)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 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 涝现象。
2.负向影响 (1)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 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 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 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3)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 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4)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 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 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讲案【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2015•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5•四川卷)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1、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1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8.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2014·广东卷)7、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
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2014·安徽卷)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8,完成25-26题。
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2014·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 .湖泊水B .地下水C .冰雪融水D .沼泽水 1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A .地表风沙少B .山麓青青草C .树上柑橘红D .草场牦牛跑(2014·新课标II 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回答6-7题。
6.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7.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2013上海卷)(九)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8.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 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 19.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A.冰川、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20.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2013四川卷)读图2回答第4题。
4、R 河段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2013广东卷)7.图3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站净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2012全国新课标卷)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2012广东卷)7.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011安徽卷)图9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25-26题。
25.图中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26.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蒸发旺盛B.河道弯曲C.地势起伏D.湿地调储【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考点一河流补给【归纳总结】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图104所示:(2)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如图105所示:丰水期枯水期2.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方法技巧】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注意: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3.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如上图所示:①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②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③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④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⑤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⑥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