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2.3 伟大的抗日战争》学案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完整word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2)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
(3)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1937中共通电、蒋介石庐山谈话;
(5)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探究一: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总体感觉课堂氛围不错,学生的积极性一直很高。从导学案到课堂探究学生的表现都很不错。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出高效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阅读课本之后,通过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原因跟因素。自行理解记忆。
探究二: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和完成导学案,了解正面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对两个战场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探究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
教学流程示意
由主要矛盾导入新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导学案对本课进行学习!主要流程就是:老师提出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课本的阅读,以及导学案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师讲述):国难当头,曾经主张各异、政见不同的国共两党为了整个民族的生存,他们共赴国难,共同抗敌。曾经被讥讽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历史教案《2.3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一历史教案《2.3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中历史《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

导入新课:(由谜语故事导入)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

有记者问这次抗战胜利的原因。

官员灵机一动答道:就以抗战胜利的原因为题,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请大家猜一猜。

有人猜应该是屈原(屈从于美国的原子弹),官员笑而不答;有人猜应该是苏武(因苏军出兵中国东北,碍于苏联武力的原因),官员依旧笑而不答。

那么谜底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导入新课:欲知答案,请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

(打出幻灯片)讲授新课: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历史背景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出:根本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直接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时机: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

师:这里有个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FLASH短片,请大家共同欣赏。

(链接到《抗日三字歌》)2、日本侵华进程师:看了短片,我们知道在古代史上,中日两国邻邦有好,互相促进,然而到了近代,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一支主要力量,现在请同学们简单阐述日本侵华的进程。

面对日本侵略,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争呢?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并打出幻灯片:1874年,日本侵略了我国台湾;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在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打出下一张幻灯片)师:打出幻灯片“抗日战争示意图”,介绍战争经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伟大的抗日战争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本课,主要把握日军侵华的基本史实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概况,从中认识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以及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侵华日军的罪行力”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几方面来展示伟大的抗日战争,脉络清晰、因果联系密切。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光辉篇章,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乃至世界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时已涉及,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起来并不十分困难。

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梳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教学法。

通过创设新情景、设置新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落实相关内容。

2.学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思考探究、讨论,形成答案,展现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2.知道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和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

3.了解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4.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主要探究中国军民抗日方面的问题,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师应注意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目标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民族危难——侵华日军的罪行1、军事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思考:为什么要侵华?既定国策;经济危机;中国内战(中国国内局势动荡,特别是蒋介石大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暴行屠杀与蹂躏、细菌与毒气……3、血腥的殖民统治政治:建立伪政权、经济:掠夺军需、文化:奴化教育、抢夺民财二、共赴国难——中华民族的抗战1、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1)概况中共表明坚决抗日的态度:九一八事变后发表宣言;华北事变后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

东北抗日武装的形成(关外):、抗日义勇军、中共组织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自发抵抗(将领、事迹):①蔡廷锴、蒋光鼐;②安德馨;③宋哲元;④冯玉祥西安事变:①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②中共主张怎样解决西安事变?③西安事变的结局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后方各界人民的救亡运动(关内):①工人②爱国工商业者③学生:一二·九运动(2)特点自发性、形式多样;局部性、分散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抗日与反蒋相结合2、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认识形成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华北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级高中历史 2.3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其危害:再次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中华民族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2、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理解抗日范围变化的原因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3、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极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本课内容从纵向看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两条线索的内容。

学习时要将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两条线索中所涉及的问题。

在问题的设计与处理过程中,注意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慎重思考他人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及时、客观、激励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3、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讨论等解决相关问题;运用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以史为鉴,加深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二、重点日军侵华的罪行及危害,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结果(理解其重要性);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并欣赏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图文音像资料,并在一定范围交流,对抗日战争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导入:本课内容现实性强,可运用的材料从形式到内容都较为丰富。

历史:2.3《伟大的抗日战争》简洁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2.3《伟大的抗日战争》简洁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三、伟大的抗日战争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认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包括抗日救亡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对照比较和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的人文意识。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

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

教学建议(1)、导入:图片或视频导入,选取相关资料,导入新课;或复习导入,提问上节问题,导入新课;或讨论导入,讨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导入新课;或联系实际导入,摘取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待战争问题所持态度的材料,导入新课。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对于这一段历史,高一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重在分析探讨全民族团结抗争的重要性以及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第一目“侵华日军的罪行”,主要讲述日本侵华的原因、过程、暴行以及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日本侵华的原因可从日本、中国两方面来分析,揭示其主要原因。

侵华过程以七七事变为界,分为局部侵华和全面侵华两大阶段,具体过程可让学生阅读。

日军的暴行可通过视频播放南京大屠杀来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残暴行径的痛恨。

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3)日军为何在中国领土上长驱直入? (4)举例说明日军的侵略暴行。

(5)日军为什么要在中国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 (6)日军是如何在中国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 (7)日军侵华的罪行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根据“关内关外的”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概括关内关外的抗日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关外的抗日武装、关内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 (2)、概括关内外的救亡运动(工人、爱国工商业者、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学生、国民党爱国将领) (二)、讲解下列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1、抗日救亡运动 (1)概念:中国军民面对日军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自发的抵抗日本侵略的爱国行为,包括前方的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侵略和后方全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两方面内容。

(2)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3)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主要代表有: (4))抗日救亡运动达到高潮的主要代表有: (5)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关系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和行动 (三)、通过下列练习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1、阅读下列材料: 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 思考: (1)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对理解九一八事变有何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约,“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问题的指示》 材料二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以史为鉴,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3.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抗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英雄人物和历史意义。
2.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3.提高史料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随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吗?这场战争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以下新知识:
1.抗日战争的起因: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出发,讲解日本侵华的根源,以及我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必然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充满敬仰之情,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理性看待历史事件,形成独立见解。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表现出较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但个别学生可能较为内向,参与度不高。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
班级课型自主主被人方占红
总课时 1 备课时间9.13 上课时间9.15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归纳日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斗争在抗日救亡和全民抗战两个
堡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
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2、过程和方法
这段内容容量比较大,课时紧;但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既可提高课时效率,又
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客观、及时地评价,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

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
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

学习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形成、表现及其结果;
阐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习难点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学法指导
一、课前指导
侵华日军的罪行:
1、日军的军事侵略
A 原因:(1)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定了(
的方针;
(2)受()影响,日本要摆脱危机;(3)国民政府全力(
机。

B 过程:局

⑴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⑵1933年:日本向长城沿线蚕食,并根据《塘沽协定》,打开了华北门户
⑷1935年:日本为分离和蚕食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
全面侵华⑴1937年7月:
1937年8月:
2、日军的暴行:⑴细菌战和()战⑵制造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⑶对抗日根据地实行
3、日军的殖民统治:⑴利用汉奸,扶植()⑵进行()掠夺⑶推行(
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扩大侵略,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2、表现:
爱国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九一八后发表()宣言;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召开()会议,确定建立()的方针
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国民党爱国官兵十九路军凇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二十九军()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日伪军赶出()省。

()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关内人民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爱国学生掀起“()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背景: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⑵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侵华;
⑶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威胁()。

经过:⑴国民政府发表《》;⑵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A概况:⑴淞沪会战⑵太原会战:时间平型关大捷⑶徐州会战:时间台儿庄大捷
B结果:a.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制优势敌人的进攻。

b.1938年1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3、中共敌后战场⑴洛川会议,制定( )路线;⑵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⑶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⑷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⑴中共七大召开⑵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⑶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下两颗原子弹;⑸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⑹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敌后战场举行反攻;
2、概况: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⑵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⑶10月25日,台湾光复
3、意义:
4、原因:⑴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⑵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⑶中共的主导作用⑷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
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
二、课中探索1.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2.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一败一胜的原因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
C、欧美列强无暇东顾,蒋介石围剿红军
D、法西斯专政在日本建立
2、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5、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