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概论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概论简介不完全竞争是一种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上存在多家企业,但企业之间面临的竞争程度并不完全,即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或差异化。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之间不再是价格竞争的完全竞争环境,而是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建设、广告营销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本文将介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并探讨不完全竞争对市场和企业的影响。
一、不完全竞争的定义和特点不完全竞争是相对于完全竞争而言的一种市场结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多个买家和卖家,完全透明的市场信息以及均衡的供需关系。
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存在多个企业,但企业之间不再是价格竞争的完全竞争环境,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来竞争。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1.产品差异化:企业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或效劳来吸引消费者,并与竞争对手形成区隔;2.有限的市场进入壁垒:由于产品差异化和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市场进入壁垒较高,不易进入;3.价格设置的灵巧性:企业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可以更加自由地设置价格,而不受完全竞争下价格均衡的限制;4.广告和品牌营销:企业通过广告和品牌营销来建立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不完全竞争的形成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1.市场需求差异化:消费者对产品或效劳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促使企业通过差异化来满足不同的需求;2.技术和创新进步: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推动了产品的差异化,使得企业能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3.品牌和声誉建设:通过品牌和声誉的建设,企业能够在市场上树立起一定的竞争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4.政府的干预:政府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市场的竞争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市场呈现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三、不完全竞争对市场和企业的影响1.对市场的影响:不完全竞争使市场的竞争程度降低,因此市场上的价格可能较高,消费者选择范围也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不完全竞争也促使企业通过差异化和创新来满足不同需求,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它分为三个类型: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它是在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行为.•一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1)规模经济。
如果对于一个市场的全部需求,只能容纳一个厂商获得,多一个厂商都会便利所有厂商亏损。
(2)对生产要素的垄断。
一旦生产者控制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原材料,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原材料时,那么,该生产者就成为该行业的垄断者。
(3)法律保护。
例如,专利保护。
(4)特许经营。
政府在某个行业内授权某家厂商垄断经营某种产品被称为特许权。
特许经营的例子很多,大到公用事业、邮政、广播媒体,甚至是奥运商品,小到区域性的垄断商品,比如校园内等。
(5)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的方兴未艾使得网络经济成为垄断的另一个原因,这与规模经济比较相似,所不同的是网络经济是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作用于市场需求方面的,因为人的需求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二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
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长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特征:厂商数量少,厂商相互依存,价格稳定,厂商进出不易。
在现实经济中,寡头垄断常见于重工业部门,如汽车,钢铁,造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飞机制造,航空运输等部门。
三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垄断又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和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是同类但不同质的市场。
既有垄断,产品存在差别;某个企业先自行定价。
又有竞争(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存在替代性);企业根据市场再进行调价垄断竞争的特征企业数量较多,进出该行业容易存在产品差别,企业忽略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指这样一些市场: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
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垄断竞争等。
简述不完全竞争市场(imperfectcompetition),也称有效竞争(workablecompetition)或可行竞争。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M·克拉克针对完全竞争概念的非现实性而提出来的。
克拉克认为,虽然完全竞争被经济学家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精心阐述,但它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且从来没有存在过,其应用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作为人们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或判别是非的行为标准。
在克拉克看来,只要完全竞争的一个条件不具备,则合乎情理地会出现另外的条件也不具备的情形(乔治·施蒂格勒曾针对这个论点举例,假定某个行业的人员具有快速流动性,但对周围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便会往返在两个城市之间寻找工作,这就使工资水平均等的人员流动量始终处于饱和状态。
但如果劳动力的流动性小一些,这个超越均衡的倾向就会得到纠正。
)这个问题后来形成为次优理论。
由于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竞争的多样性。
例如各个产业之间以及同一产业在不同阶段的竞争特性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克拉克认为,竞争的多样性来自于产品的同质性或非同质性、生产者的数量及其规模结构、价格制定的方式、交易的方式、市场信息传递的特征和手段、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地理分布、产出控制的时间特征、工厂或企业规模的差异导致的成本变动、短期产出波动引起的成本变动、生产能力的可伸缩性等十个方面因素。
竞争类型(1)纯粹或严格的竞争;(2)修改的、中性的或混合竞争,如垄断性竞争。
纯粹或严格竞争又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纯粹竞争,前者即是一般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生产要素缺乏完全的流动性,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且在按成本定价时的市场需求小于既存的生产能力。
混合竞争分为同质产品的寡头竞争和产品不同质的垄断性竞争两种,前者其最重要的情况是市场可自由进入但退出需要付出成本,后者单个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但富有弹性,竞争要素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差异化的产品特性对于自由的模仿者是公开的。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O
MR
d(AR) TR
Q
P R
O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样 应遵循 MR=MC 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厂 商无法改变不变要素的投入量,只能在既 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 调整,实现 MR=SMC 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当 垄断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它是获得超额 利润,或获得正常利润,或存在亏损,这 取决于价格与平均成本的对比关系。
垄断厂商可以降低价格 增加销售量,也可以减 少销售量提高价格。
P
d(P=AR)
Q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
TR Q P ⑴ AR P(Q) Q Q
P
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 Q与P成反比
⑵需求曲线 D=价格线 P= 平 均收益 AR ,厂商的平均收 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
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
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
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
供给曲线的。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 投入量,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完全垄断中,价格与产量之间无一一对应关系, 不存在供给曲线。这一结论可推广到带有不同程 度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1. 一个产量 —— 多个价格
P MC
P1 P2 D2 D1 MR2 MR1 O
Q0
Q
2. 一价格 —— 多产量
P MC P1 D2 MR2
D1
MR1
O
Q1
Q2
Q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较高的消费者被索取较低的价格。
✓例,市场1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市场2需 求的价格弹性为4,则
p1 11/ 4 1.5 p2 11/ 2
24
八、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为什么要拆分贝尔公司、中国电信、国 家电力公司?
欧盟为什么要对微软进行反垄断罚款? 为什么要对铁路价格实行听证制度?
25
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
✓ 企业的数量 如果厂商数量和其他厂商价格不变 P2
✓ 需求曲线d:表示市场内某个厂商 改变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 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 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
Q1 Q2 Q
29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其他厂商同时改变价格
P
D
✓需求曲线D:表示市场内某个厂商改 变产品价格,而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
在长期中,由于厂商的进出没有太 多的阻碍,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和超额 亏损,长期均衡时利润必定为零。
此时,主观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相切,比例需求曲线也通过该点: ➢ MR=LMC=SMC ➢ AR=LAC=SAC ➢ D=d
35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P
D
AR = SAC = LAC
MR = SMC = LMC
定价方法管制
✓ 边际成本定价法 ✓ 平均成本定价法 ✓ 双重定价法
资本回报率管制
26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一种
市场组织。
✓生产集团:市场上大量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 的厂商总和。
✓ 代表性企业
每家企业都有相同的技术 面对相同的市场需求 以一家代表性企业的行为来分析市场中所有企业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假设垄断者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三级价格歧视 如图所示。
垄断者实施三级价格歧视时,市场1的价格为P1, 市场2的价格为P2;若垄断者不搞价格歧视,两 个市场都定价为 P1,则市场2将没 有交易成功,市 场2的消费者将损 失消费者剩余, 同时垄断者也会 损失市场2的生产 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之条件的证明:
在长期,厂商可调整生产规模。他将选 择在短期生产成本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并 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上达到长期均衡。
P
P1 SAC1
P2 SAC2
O
SMC1 SAC1
SMC2 SAC2
LMC
Q1
Q2 MR
LAC
AR Q
垄断条件 下,短期 利润最大, 则长期利 润就最大。
因此,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LMC = SMC = MR < P,此时SAC = LAC
Q
超额利润为零 获得正常利润
P* = AC
均衡条件:
MR = SMC P > MR P ≥ AVC
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 决策均受固定成本的约束,并根据 MR = SMC 原则确定均衡产量和价格。
短期均衡中可能的情况:垄断厂商可 能获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或亏损。
这三种情况下都须遵守三个均衡条件:
P TR
B
P 1 C •E
D
在垄断条件下,有
MR < P
边际收益小于平均 收益;边际收益曲 线位于需求线下方。
O
Q1 Q0
A AR
Q 总收益线是一条抛
MR
物线。
1.3.3. TR、MR、P 与 e 之间的关系
假定,有反需求函数 P = P ( Q ) 则有 TR ( Q ) = P ( Q ) ·Q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在经济学中,竞争市场被认为是一种理想化的市场形式,其中有大量的卖方和买方,产品是同质化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控制市场价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市场都符合完全竞争的条件,其中一种常见的市场形式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存在一些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价格或销售量的市场形式。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可以通过广告、品牌差异化、定价策略等手段来影响市场行为。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往往会面临更加灵活的竞争策略,尤其是在产品差异较大的情况下。
种类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拍卖市场等等。
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家企业提供特定产品或服务,这种市场形式下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在寡头市场中,市场由几家企业控制,这些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
拍卖市场则是一种特殊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其中多个买家和卖家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价格竞争。
影响机理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竞争策略。
在这种市场形式下,企业会更加注重品牌塑造和产品差异化,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并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此外,企业还会通过价格竞争、广告宣传等手段提升竞争力,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不完全竞争市场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政府干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往往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和立法手段防止市场垄断、打击价格操纵行为,以维护市场公平和消费者利益。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措施等手段来引导市场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结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现实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它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了解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影响机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市场策略,应对市场竞争,同时也有助于政府有效监管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引言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经济理论,它与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相对应。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在该市场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或者垄断竞争等情况,市场参与者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通过改变产品差异化、定价策略和广告等手段来增加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不完全竞争市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市场份额分配不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份额分配不均,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能够通过差异化产品、品牌效应等方式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市场占有率低的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产品差异化: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通过改变产品特性、品质、包装等方式进行差异化,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价格刚性: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面对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而是产品差异化竞争。
由于产品的差异化特点,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定价权,价格较为刚性。
4.广告与品牌效应: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广告宣传和品牌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广告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进而增加市场份额和销售量。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路斯托经济学路斯托(E.J.Chamberlin)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他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被称为路斯托经济学。
路斯托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生产的产品有差异,每家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下凸形状的,企业通过改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来寻求自己的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
指数差异化理论指数差异化理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由美国经济学家柯特哈克(J.R.Hicks)于1935年提出。
指数差异化理论认为,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来实现市场竞争,而差异化程度越高,企业能够获得的超额利润就越大。
奥纳斯模型奥纳斯(J.S.Bn)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奥纳斯模型。
在奥纳斯模型中,他认为企业在市场中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特性、品质、包装等途径来实现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