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畅谈中华文明: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非常感谢骆新给我圆了场。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现代、伊斯兰和中华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
中华文明代表着第一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代表着第二代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则代表着第三代文明。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较弱势的是中华文明。
这让我想起《出师表》中所说的:“此诚危急危际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家有什么或者人家的优越性是什么;二是我们的问题或者不足是什么。
比较三大世界性文明,很清楚,西方现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文明,当然西方现代文明不等于基督教文明。
我们知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国教。
但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和新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伊斯兰文明更不用说,这两个文明特点都是一神教,这和犹太教也是一样的。
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犹太教文明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一神教文明。
犹太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正因为犹太教的这种信仰,导致即使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反,很多失去国家的民族随着历史消亡了。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仰算作是犹太教文明好的地方。
但不足之处是,它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只有我们犹太人才是上帝选民,其他人、其他民族很难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犹太教很难成为世界性宗教。
再来看伊斯兰教文明,它主要讲两个概念:一个是特慈,一个是普慈。
特慈是对一个群体,即穆斯林,独特的慈爱,而普慈则是对所有人慈爱。
现在看西方文明,西方文明讲“普世”,连“特”都没有了,而是普世的慈爱。
汉文明是没有信仰的文明。
中华文明或者准确地说汉文明是没有信仰、没有宗教的文明。
中华文明从陕西走向世界

中华⽂明从陕西⾛向世界2019-04-14著名历史学家“明星学者”易中天携新书《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来到西安,他此⾏是为了在西安举办本书⾸发式,原因有两个,“直接原因是因为《秦并天下》主要讲述的是秦朝的历史事件,秦都就在西安咸阳,根本原因是中华⽂明的根基就产⽣在陕西。
”选择“历史拐点”打下“坎⼉井”据了解,《秦并天下》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第七卷,《易中天中华史》共三⼗六卷六个部分,其中《秦并天下》是其中的第⼆部分的第⼀卷。
他说,这部《秦并天下》是他写的最嗨的⼀本书,因为“秦并天下”是很重要的⼀段历史,是很重要的⼀个历史拐点。
和司马迁纪传体不同,易中天将⾃⼰修史的过程称为“打坎⼉井”,“只有在节点才打井,不是节点只字不提。
”他把⾃⼰的这种写法⽐喻为“打坎⼉井”,“我只是选择历史的重要节点、拐点来写,不求全责备,也不⾯⾯俱到。
”在他看来,⾃⼰的整部“中华史”其实就是围绕5个历史拐点⽽写的,尧舜禅让,西周分封、秦并天下、⾟亥⾰命、改⾰开放。
”易中天说全⼒以赴的写作,就连过年也只看了春晚,⼤年初⼀就开始写作。
但最快也要两个⽉完成⼀卷,算下来⼤概到2018年能够出齐36卷。
为此将在这段时间内不再参加任何电视节⽬和演讲活动。
陕西对中华⽂明史意义重⼤易中天认为中华⽂明始于夏商周,夏朝是开始,商朝做准备,到了周朝奠定基础,⽽在秦朝,统治制度发⽣了变化。
“秦以后的郡县制是统治体制的⾰命性变化。
在周朝以后秦朝以前我们是封建制度,但在秦朝以后就不封也不建,是郡县制,是天下⼀统。
”⽽此后的汉朝,中华⽂明更是发展成为世界性⽂明,“两汉和两罗马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说东西汉、东西罗马,还有前后统治体制的变化。
建都西安的周秦汉唐这⼏朝对中华⽂明史都意义重⼤,我们正是从这⾥⾛向世界的。
”易中天说,陕西⼈喜欢说秦⼈三秦⼤地,但他认为陕西应该把“周秦汉唐”四朝代融合起来说,“中华⽂明⾛向世界,陕西这个地⽅对于整个中华⽂明史是⾮常重要的,中华⽂明是从这⾥⾛向了世界。
易中天是如何贬低中华文明的

易中天是如何贬低中华文明的易中天是如何贬低中华文明的在上一篇文章《易中天的荒唐逻辑》一文中,指出了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的荒唐的逻辑,并点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本以为这两个问题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很多人就此发难。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本来很多不言自明的问题,现在让疑古余孽和香蕉人给弄得似是而非了,有必要重新厘清,以正视听。
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的观点剖析在《文明的意志和中华的位置》一文中,易中天的论述隐含了一下逻辑关系:中华文明没有信仰,没有恒定价值观,但是人类有共同的追求,应当有共同的价值观,因此易中天认为,中国要找到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中国人没有恒定的价值观是因为没有信仰,要找到恒定的价值观,必须要找到信仰。
易中天坚定地认为只有一神教信仰才是信仰。
因此一个必然的结论是,中华文明要找到人类恒定的价值观,必须要皈依一神教。
易中天错误认识的根源剖析西方文明的崛起,从工业革命算起,不过三百多年,从葡萄牙殖民帝国开始,也不过六百多年,到现在已是弊端丛生,呈现式微态势。
然而一些所谓的公知依然拜倒在西方脚下,凡是以西方为标准,合则是先进,异则是落后。
更有一干欧吹,吹捧西方不睁眼,看到中国比西方好的地方,称之为“幼稚老成”,看到和西方一样的地方,就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看到不如西方的地方就兴奋莫名,这已经是到了无底线无节操的地步。
易中天为什么会持有如此荒唐的看法呢?根源在于他对一下两个问题的错误认识,这两个问题在上一篇已经提出过,现在重点阐述一下。
第一个错误观点是,易中天把信仰限定为一神教信仰。
易中天把信仰限定为一神教信仰,从内涵讲是错误的,从外延讲是荒诞的。
从外延上讲,且不说宗教之外的信仰有多少,就是宗教信仰也不都是一神教信仰,比如佛教,你能说清有多少佛?从东亚到东南亚有多少佛教信众,难道在易中天眼里,他们都是没有信仰的?从内涵上讲,对所信的对象有敬畏感,真诚相信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一神还是多神,无论是有神还是无神,这都是信仰,易中天从信仰的外延中剥离了无神论信仰和多神信仰,比照一神教的信仰弄了个信仰的定义,不知道是因为无知还是故意。
易中天在北京大学演讲

易中天在北京大学演讲23日下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北京大学演讲,题目为《楚汉三国与湖北》,实录如下:[易中天]: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荣幸应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电视台的邀请,来到我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来做这个演讲,这次演讲主办方的题目是楚汉三国与湖北,我很能理解主办方的意图,他们觉得在这样一个世界瞩目的学府来进行演讲并讲学术性的东西,而我觉得来到北京大学我没有资格讲学术。
[14:00] [易中天]:以我浅薄的学识怎敢在北大讲学术,我更多想讲一些我个人的感受,我不是湖北人,我是湖南人。
但是我六岁就到了湖北,然后从六岁到十八岁我在湖北武汉度过我小学和中学的岁月。
到1978年我又以同等学历考取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留校工作,又在湖北武汉工作了一段时间,所以对湖北对武汉这个地方略有所知。
有一些个人的感受。
今天我就想结合我个人的感受,谈谈湖北。
[14:03] [易中天]:那么按照我们主办方的意思,我当然应该从湖北的历史说起,湖北这个地方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远古的时候,湖北这个地方就生活了一些氏族社会和部落时代的一些先民,这些先民按照中国通史的说法可能是远古的苗族。
而且很可能是和大禹作战从北方退到南方的人。
有可能是这样。
这个时候属于氏族和部落的时代。
[14:04] [易中天]:到了商代,湖北就形成了部落联盟,号称楚南。
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这个地方也参加了,立了战功,因此封了爵位,定居在丹阳,这个时候我猜测他们已经由部落联盟变成了部落国家,到了西周夷王的时候,楚人就强大起来了,强大到什么程度?他们组建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国家,而且开始称王。
后来他又没有称了,但是已经开始称了。
[14:04] [易中天]:而且当时的楚王就说这样的话,他说我们就是蛮夷,我们为什么要按照中国当时所说的中国就是指中原地区了,就是华夏民族建立的中国就是中国,中央之国,我们为什么按中国的称号称我们,为什么他们封我们一个子爵我们就是子呢?这些爵位之上是王,子爵是第四等爵,他的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说我们是蛮夷吗?我们就是蛮夷,我既然是我就不吃你这一套,这个时候楚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就更加强大,居然问鼎中原,就是楚国的大臣到周天子那里,周那里有九鼎,就象征九州,九鼎就象征九州天下,中国的文化是民以食为天,谁掌握了食物谁就掌握了政权,所以我们这个政权是以鼎象征的,所以不要小看这个锅,九个鼎就是九州的政权都归我们了,那殷取代夏九鼎就归殷,楚王派使臣去周王那问这个鼎的大小、重量,周王的大臣说在德不在鼎,谁拥有天下在于有德,鼎的轻重是你们楚人可以问的吗?最后他成为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1)

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1)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演讲实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的“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什么叫中华的位置呢?就是指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影响、责任担当。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是什么呢?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在哪里?第一世界。
此话怎讲?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第一世界呢?我们先得弄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明?第二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有文明?第三个问题,文明有什么特点。
我先讲一个故事,民国初年,大概在1912—1913年之间,四川广汉地区不太平,因为当时有一条交通枢纽,一个重要的交通干道叫川陕大道,从四川到陕西。
这是商旅非常多非常繁忙的一条大道。
但是在广汉路段出现了土匪,开始是小股的土匪,然后土匪越来越多,土匪拦路打劫,使得商人和行人感到生命和财产没有安全,惹不起,咱们躲得起。
商旅们开始绕道而行,川陕大道就冷落下来。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土匪没有了经济收入。
于是从来互补往来的各股土匪召开了经济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做出了一个决定,组成土匪联盟,分段承包川陕大道广汉段,广汉的土匪张麻子承包一段,李麻子承包一段,王麻子承包一段,赵麻子承包一段,分段承包,统一收费,比如一条盐收五毛,背包袱的收一块,如果赶车的可以计价。
无论这个行人和商旅从哪个路段进入川陕大道广汉段,那么收了过路费的土匪要开一张收据,凭这张收据,商旅可以在广汉段任何土匪的路段畅行无阻。
其他土匪第一不得重复收费,第二不得改变收费价格,第三必须提供保护。
如果做不到这三条,商旅可以向土匪经济工作联席会议投诉。
然后由其他的土匪来整治这个不守规矩的土匪。
这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方案,我们知道民国初年兵荒马乱,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你交五毛钱,你雇了保镖了。
而土匪们第一不用担风险,第二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皆大欢喜。
川陕公路修复了往日的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是文明来自野蛮。
易中天:探寻中华文化的遗传密码

易中天:探寻中华文化的遗传密码作者:牟尼来源:《小康》2008年第11期我总结了这样几句话: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法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儒家关注文化;所有加起来就是和谐。
重登百家讲坛要讲诸子PK《小康》:你近日重登百家讲坛讲述百家争鸣,是像有关媒体所说为了挽救百家讲坛下降的收视率吗?你为什么要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一内容呢?易中天: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直是平稳的。
我们不可能保证每期收视率都在那个水平线上,某一两期跌下去是可能的,但是,它的平均收视率是稳定的。
实际上,品三国讲完以后,百家讲坛栏目一直跟我谈下一次的合作,谈了半年。
我当时已经很累,而且一个人老在聚光灯下面生活很郁闷。
但是有一个观众提了一个问题,他说百家讲坛的宗旨到底是什么?我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这是我们的使命。
他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中华文化要传承要传播,传承什么传播什么呢?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谁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的?他说我认识一些海外华人,我发现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这个观众提出的问题,我就由此想到了一个命题,应该探寻中华文化的遗传密码,把我们的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进行一次清理,看看哪些是我们民族的必须继承的,我们要代代传承下去,哪些是我们要进行调整的(也不是说批判抛弃),怎样和世界国际社会接轨,和现代理念接轨。
《小康》: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你讲座的风格,这次你会有所改变吗?你这次讲的内容跟于丹讲的孔子、庄子有重复,你们会有哪些区别?易中天:风格想变也变不了。
它实际是一个形式问题。
大家认为严肃的不得了的问题,也可以用很幽默很诙谐很活泼很自然的方式说出来。
其实我们读古人的书,发现他们也是很好玩的。
比如,我这次讲到孟子,里面有一段话,孟子和齐宣王谈话,就是一个国君如果不称职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大吧,他说有一个朋友把事情托付给他,但是他什么事情都没有做,那该怎么办?齐宣王说,那就断交吧,那如果有一个官吏,把自己的地方管理得一塌糊涂怎么办?那撤职嘛!孟子又接着又问,如果是国君呢?齐宣王就惘顾左右而言他。
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观点

易中天:中华民族是3700年历史5000年文明不能再讲《易中天中华史》昨日上午10点39分,学者易中天在新浪博客发布博文,宣布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5月16日,该书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将在北京首发(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易中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即将面世的两卷中,我有很多新的结论和说法。
”目的用全球视野看清中华文明易中天坦露了自己重写“中华史”的初衷。
他认为,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
于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也很难明确无误地回答,什么是…中华根‟,什么是…中华梦‟,什么是…中华魂‟。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因此,必须重写中华史,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易中天称,写作本书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看清楚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
我这个书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国际背景和全球视野;第二,强调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第三,找到中华文明在未来世界中的位置。
和其他通史不一样的是,我不追求面面俱到,把关键点讲清楚就行了。
”方法论从史出,《尚书》《国语》不可靠此前,易中天与学者秋风产生过争论,而秋风也出版了好几本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对此,易中天强调自己和秋风的不同,“我认为,他是先入为主,先有了结论,再去找材料支撑。
他的结论就是,中国古代就有共和、民主、宪政,然后,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材料他就用,不能证明的材料他就不用。
不客气地说,这是治学不严谨。
”易中天称,“我跟秋风真的不一样。
我是老老实实先把历史是怎么回事先描述出来,然后有多少是多少,不能以论代史。
但是,你也要有你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提出来,中华文明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文明,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共和、民主、宪政。
而且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中,汉民族是没有信仰的。
这都是根据大量的材料得出的结论,我的根据是大量的文物、文字和文献。
易中天最洗脑的十句话

易中天最洗脑的十句话易中天是中国知名学者、历史学家和文化评论家,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到的见解,深深地影响了许多人。
他的言论不仅深入浅出,而且洗脑力十足,以下是易中天最洗脑的十句话。
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是易中天先生常挂在嘴边的名言之一,他倡导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使思想更加开阔。
他认为无论是在任何领域,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就能不断进步。
2. 時事怀古,勇于批判易中天先生对历史十分熟悉,并善于将历史与时事相结合。
他提倡人们在思考当代问题时,要借鉴历史经验,勇于批判现实中的问题。
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和现实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3. 知识的力量超乎想象易中天先生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人智慧的积累,更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他鼓励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开拓视野,提升自己。
4. 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易中天先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读书和看报,可以不断汲取新知,拓展思维。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5. 平常心是人生的境界易中天先生认为,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很大程度上受到心态的影响。
他强调保持平常心,即不骄不躁,不波澜不惊,对待生活中的起伏和挫折都能坦然面对,这是一种智慧和境界。
6. 生活需要艺术的滋养易中天先生认为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更需要艺术的滋养。
他强调欣赏艺术、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艺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激发灵感和创造力。
7. 人生要有追求,有所坚持易中天先生倡导人们要有追求,有所坚持。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追求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他还认为追求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应该追求精神和心灵的满足。
8. 与人为善,心怀感恩易中天先生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与人为善、心怀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只有善待他人且心存感激,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9. 做一个正直的人易中天先生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他倡导做一个正直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名学者易中天做客西安交通大学,给陕西的大学生带来一场题为“中华文明根基”的公益讲
座。
西部网讯(记者石永波)4月15日晚,知名学者易中天做客西安交通大学,给陕西的大学生和近两千名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中华文明根基”的公益讲座。
易中天谈到,“陕西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在这里奠定了基础,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文化角度讲,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
“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易中天在开讲前,幽默的用陕西方言和大家打招呼。
“我也是西安人,我住在大差市。
”引得全场笑声不断。
他说他在武汉求学时,乘火车每次都会在西安停留,就住在大差市那块,也学会了不少西安本土方言。
在整个讲座中,易中天不时用方言来阐述道理,引起现场听众的共鸣。
“陕西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在这里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从这里走向世界。
” 易中天说,“从文化角度讲,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
易中天表示,中华文明具有三个唯一性。
中华文明是第一代文明中唯一存留下来延续至今的;是存留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没有信仰的;是没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世界性的。
易中天给信仰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即对超脱自然超脱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
所以中华文明的特点是“有鬼神无崇拜,有崇拜无信仰。
”
“以德治国始于周”
对于革命的合理性,政权的合法性,易中天认为,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人为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天下,中国,天命,革命。
易中天表示,很多著作都在说以德治国的理念始于商,但是,经过他的反复考证和研究,他认为,以德治国始于周。
在周以前,甲骨文的德字读“直”,是指用眼睛看路是笔直的,而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陈列的“何尊”铭文中,第一次在德的甲骨文写法中加入了心,意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看。
而“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是中国西周早期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可谓“铜证如山”。
而且,“何尊”上的铭文也是“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易中天认为,西周,奠定了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序、以乐致和理念,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中国情人节是三月三上巳节”
农历七月七,七夕,牛郎织女一年一相会,现在的男女朋友你让他们一年只见一次面,他们愿意吗?这不是咒人呢么。
还有,七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样的天气男女拥抱在一起,就不热吗?但就是这样一个日子,照样被炒作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
易中天说,周礼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有一天是特殊的,即三月三上巳节。
这一天,年轻的男女可以自由恋爱。
这点也是有证可考的,《诗郑风溱洧》中就有记录。
溱和洧是两条河的名称,诗中写青年男女到河边春游,相互谈笑并赠送香草表达爱慕的情景。
所以,易中天认为,农历三月三应该才是正宗的中国情人节。
发布新作——易中天中华史第七部《秦并天下》
据了解,本次活动也是易中天最新著作——易中天中华史第七部《秦并天下》的首发仪式。
易中天表示,自己用五到八年的时间来写易中天中华史,只为回答一个问题:“3700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
讲座中,易中天与广大学子积极互动,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并送上自己的最新著作《秦并天下》,他诙谐幽默的回答不时博得场下的阵阵掌声。
有学生提问易中天你幸福吗?易中天表示,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你是幸福的。
自己感觉到幸福时就是幸福的,幸福职能靠自己去追求。
他说,没有幸福至少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或者,今天的讲座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这就够了。
易中天,知名学者,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
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
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而《易中天品三国》更是引发收视热潮。
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最佳历史书,引发各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