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观点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非常感谢骆新给我圆了场。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现代、伊斯兰和中华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
中华文明代表着第一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代表着第二代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则代表着第三代文明。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较弱势的是中华文明。
这让我想起《出师表》中所说的:“此诚危急危际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家有什么或者人家的优越性是什么;二是我们的问题或者不足是什么。
比较三大世界性文明,很清楚,西方现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文明,当然西方现代文明不等于基督教文明。
我们知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国教。
但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和新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伊斯兰文明更不用说,这两个文明特点都是一神教,这和犹太教也是一样的。
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犹太教文明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一神教文明。
犹太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正因为犹太教的这种信仰,导致即使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反,很多失去国家的民族随着历史消亡了。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仰算作是犹太教文明好的地方。
但不足之处是,它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只有我们犹太人才是上帝选民,其他人、其他民族很难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犹太教很难成为世界性宗教。
再来看伊斯兰教文明,它主要讲两个概念:一个是特慈,一个是普慈。
特慈是对一个群体,即穆斯林,独特的慈爱,而普慈则是对所有人慈爱。
现在看西方文明,西方文明讲“普世”,连“特”都没有了,而是普世的慈爱。
汉文明是没有信仰的文明。
中华文明或者准确地说汉文明是没有信仰、没有宗教的文明。
易中天畅谈中华文明: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知名学者易中天做客西安交通大学,给陕西的大学生带来一场题为“中华文明根基”的公益讲座。
西部网讯(记者石永波)4月15日晚,知名学者易中天做客西安交通大学,给陕西的大学生和近两千名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中华文明根基”的公益讲座。
易中天谈到,“陕西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在这里奠定了基础,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文化角度讲,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易中天在开讲前,幽默的用陕西方言和大家打招呼。
“我也是西安人,我住在大差市。
”引得全场笑声不断。
他说他在武汉求学时,乘火车每次都会在西安停留,就住在大差市那块,也学会了不少西安本土方言。
在整个讲座中,易中天不时用方言来阐述道理,引起现场听众的共鸣。
“陕西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在这里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从这里走向世界。
” 易中天说,“从文化角度讲,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易中天表示,中华文明具有三个唯一性。
中华文明是第一代文明中唯一存留下来延续至今的;是存留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没有信仰的;是没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世界性的。
易中天给信仰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即对超脱自然超脱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
所以中华文明的特点是“有鬼神无崇拜,有崇拜无信仰。
”“以德治国始于周”对于革命的合理性,政权的合法性,易中天认为,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人为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天下,中国,天命,革命。
易中天表示,很多著作都在说以德治国的理念始于商,但是,经过他的反复考证和研究,他认为,以德治国始于周。
在周以前,甲骨文的德字读“直”,是指用眼睛看路是笔直的,而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陈列的“何尊”铭文中,第一次在德的甲骨文写法中加入了心,意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看。
而“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是中国西周早期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可谓“铜证如山”。
而且,“何尊”上的铭文也是“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易中天认为,西周,奠定了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序、以乐致和理念,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易中天是如何贬低中华文明的

易中天是如何贬低中华文明的易中天是如何贬低中华文明的在上一篇文章《易中天的荒唐逻辑》一文中,指出了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的荒唐的逻辑,并点出了两个关键问题,本以为这两个问题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很多人就此发难。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本来很多不言自明的问题,现在让疑古余孽和香蕉人给弄得似是而非了,有必要重新厘清,以正视听。
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的观点剖析在《文明的意志和中华的位置》一文中,易中天的论述隐含了一下逻辑关系:中华文明没有信仰,没有恒定价值观,但是人类有共同的追求,应当有共同的价值观,因此易中天认为,中国要找到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中国人没有恒定的价值观是因为没有信仰,要找到恒定的价值观,必须要找到信仰。
易中天坚定地认为只有一神教信仰才是信仰。
因此一个必然的结论是,中华文明要找到人类恒定的价值观,必须要皈依一神教。
易中天错误认识的根源剖析西方文明的崛起,从工业革命算起,不过三百多年,从葡萄牙殖民帝国开始,也不过六百多年,到现在已是弊端丛生,呈现式微态势。
然而一些所谓的公知依然拜倒在西方脚下,凡是以西方为标准,合则是先进,异则是落后。
更有一干欧吹,吹捧西方不睁眼,看到中国比西方好的地方,称之为“幼稚老成”,看到和西方一样的地方,就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看到不如西方的地方就兴奋莫名,这已经是到了无底线无节操的地步。
易中天为什么会持有如此荒唐的看法呢?根源在于他对一下两个问题的错误认识,这两个问题在上一篇已经提出过,现在重点阐述一下。
第一个错误观点是,易中天把信仰限定为一神教信仰。
易中天把信仰限定为一神教信仰,从内涵讲是错误的,从外延讲是荒诞的。
从外延上讲,且不说宗教之外的信仰有多少,就是宗教信仰也不都是一神教信仰,比如佛教,你能说清有多少佛?从东亚到东南亚有多少佛教信众,难道在易中天眼里,他们都是没有信仰的?从内涵上讲,对所信的对象有敬畏感,真诚相信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一神还是多神,无论是有神还是无神,这都是信仰,易中天从信仰的外延中剥离了无神论信仰和多神信仰,比照一神教的信仰弄了个信仰的定义,不知道是因为无知还是故意。
易中天对墨家、法家、儒家、道家的总结

易中天对墨家、法家、儒家、道家的总结墨家关注社会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以上是我国最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都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实现祖国的长治久安,最终实现多样、统一的和谐社会。
伪君子是孔夫子以德治国逼出来的。
秦汉之后都是兼取儒法、杂用王霸。
表而儒、实则法。
仁:就是把人当人。
五牲:马牛羊鸡猪狗圣人:人伦之至也。
人之中最有道德的。
武圣人、孔圣人等无一不是道德楷模、崇高的道德。
周公创建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周公吸取殷商的教训以及基于统治者需要。
总结出:不把人当人,失德(得)。
把人当仁,有德(得)。
以人为本:把人当人(人道主义)、把神当人(理智态度)、把人当神(道德精神)。
自此,中国人没有了宗教情结。
圣人的崇拜替代了宗教崇拜。
夏文化信天命,近鬼神而远之。
商也是近鬼神而远之。
五服是一种丧葬制度。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1、别内外、定亲戚。
父系为内,母系为外。
堂兄弟、表兄弟。
姑表比姨表亲。
男尊女卑。
姑奶奶比舅老爷面子还要大!2、序长幼、明贵贱:就是礼,其核心是:等级。
而儒家最糟糕的制度就是等级。
有等级的爱就是伦、秩序。
另一手段就是乐:社会快乐的像音乐一样。
音乐由乐音构成。
乐能调节等级制度带来的不愉快。
音乐三大功能:1、宣泄功能2、调节功能:调节情绪。
3、情感传达功能:把大家的情感统一起来。
例如:欢乐颂礼、乐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又有区别、又有统一、又有多样性。
以德治国的核心就是礼乐。
礼乐是两个支撑点。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
得人心者、得天下。
以周公为代表,周人的一个精密的设计。
思想很成熟,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周公基础上的更大进步。
代表着心智的成熟。
历经300年的西周王朝,礼乐文化、制度为什么最终崩溃、瓦解?西周的社会形式:1、封建制:封土建国。
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1)

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1)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演讲实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的“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什么叫中华的位置呢?就是指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影响、责任担当。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是什么呢?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在哪里?第一世界。
此话怎讲?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第一世界呢?我们先得弄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明?第二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有文明?第三个问题,文明有什么特点。
我先讲一个故事,民国初年,大概在1912—1913年之间,四川广汉地区不太平,因为当时有一条交通枢纽,一个重要的交通干道叫川陕大道,从四川到陕西。
这是商旅非常多非常繁忙的一条大道。
但是在广汉路段出现了土匪,开始是小股的土匪,然后土匪越来越多,土匪拦路打劫,使得商人和行人感到生命和财产没有安全,惹不起,咱们躲得起。
商旅们开始绕道而行,川陕大道就冷落下来。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土匪没有了经济收入。
于是从来互补往来的各股土匪召开了经济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做出了一个决定,组成土匪联盟,分段承包川陕大道广汉段,广汉的土匪张麻子承包一段,李麻子承包一段,王麻子承包一段,赵麻子承包一段,分段承包,统一收费,比如一条盐收五毛,背包袱的收一块,如果赶车的可以计价。
无论这个行人和商旅从哪个路段进入川陕大道广汉段,那么收了过路费的土匪要开一张收据,凭这张收据,商旅可以在广汉段任何土匪的路段畅行无阻。
其他土匪第一不得重复收费,第二不得改变收费价格,第三必须提供保护。
如果做不到这三条,商旅可以向土匪经济工作联席会议投诉。
然后由其他的土匪来整治这个不守规矩的土匪。
这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方案,我们知道民国初年兵荒马乱,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你交五毛钱,你雇了保镖了。
而土匪们第一不用担风险,第二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皆大欢喜。
川陕公路修复了往日的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是文明来自野蛮。
易中天关于中华文明观点

易中天:中华民族是3700年历史5000年文明不能再讲《易中天中华史》昨日上午10点39分,学者易中天在新浪博客发布博文,宣布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5月16日,该书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将在北京首发(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易中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即将面世的两卷中,我有很多新的结论和说法。
”目的用全球视野看清中华文明易中天坦露了自己重写“中华史”的初衷。
他认为,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
于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也很难明确无误地回答,什么是…中华根‟,什么是…中华梦‟,什么是…中华魂‟。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因此,必须重写中华史,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易中天称,写作本书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看清楚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
我这个书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国际背景和全球视野;第二,强调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第三,找到中华文明在未来世界中的位置。
和其他通史不一样的是,我不追求面面俱到,把关键点讲清楚就行了。
”方法论从史出,《尚书》《国语》不可靠此前,易中天与学者秋风产生过争论,而秋风也出版了好几本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对此,易中天强调自己和秋风的不同,“我认为,他是先入为主,先有了结论,再去找材料支撑。
他的结论就是,中国古代就有共和、民主、宪政,然后,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材料他就用,不能证明的材料他就不用。
不客气地说,这是治学不严谨。
”易中天称,“我跟秋风真的不一样。
我是老老实实先把历史是怎么回事先描述出来,然后有多少是多少,不能以论代史。
但是,你也要有你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提出来,中华文明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文明,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共和、民主、宪政。
而且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中,汉民族是没有信仰的。
这都是根据大量的材料得出的结论,我的根据是大量的文物、文字和文献。
易中天: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易中天: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013年11月27日,腾讯网十周年“中国说”思享会在北京举行。
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演讲。
易中天指出,当前的天下大势是文明的冲突,其中最主要的冲突发生在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必须思考其他文明的优势与我们的不足。
他认为现代西方文明在当前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具有普世的宗教信仰,而信仰的作用在于确定并延续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与之相比,中华文明缺乏信仰,中国人的信仰普遍是实用主义的。
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而价值体系仍是陈旧的,因此,才出现了一系列道德败坏和价值虚无的问题。
所以中国的转型从根本上是文化或文明层面的转型。
以下为演讲实录:易中天:非常感谢骆新给我圆了场。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现代、伊斯兰和中华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
中华文明代表着第一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代表着第二代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则代表着第三代文明。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较弱势的是中华文明。
这让我想起《出师表》中所说的:“此诚危急危际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家有什么或者人家的优越性是什么;二是我们的问题或者不足是什么。
比较三大世界性文明,很清楚,西方现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文明,当然西方现代文明不等于基督教文明。
我们知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国教。
但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和新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伊斯兰文明更不用说,这两个文明特点都是一神教,这和犹太教也是一样的。
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犹太教文明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一神教文明。
犹太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正因为犹太教的这种信仰,导致即使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明的起始与国家的形态

文明的起始与国家的形态本文选自易中天中华史最后一卷文明与文化以文明的诞生为界,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之前的,一般叫史前史。
之后的,一般叫文明史。
这其实是很麻烦的。
因为何谓文明,何谓文化,实在是众说纷纭。
古汉语文献中的文明,有“非暴力”之意: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
文化,则是“文明教化”的意思: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1据此,文明倒在文化之前。
国际上也没有什么统一的说法,单单“文化”的定义就有近二百种。
不过,共识也是有的:文化(culture)是人类的创造物。
文明(civilization)则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高级阶段。
也就是说:动物和自然界没有文化。
初级阶段还只是孕育着文明。
那么,分界点在哪里?文明的起跑线一般认为,进入文明时代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发明并且使用文字,记载历史。
# 掌握了冶炼技术并且使用金属。
# 建立城市,有了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群体。
# 产生社会阶层分野,出现公权力。
这是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2考古学家许宏先生则认为:城市是国家出现、文明时代到来的唯一标志。
3这是许宏先生的个人观点。
他的理由是,无论文字、青铜器还是大型礼仪建筑礼器等等,都不可能生发于一般村落,这些文明要素集中出现之地就是最早的城市,也即作为国家权力中心的都邑。
〇二里头 1 号基址复原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村周围,年代为公元前1800 年—前 1500 年。
杨鸿勋绘。
因此,如果将文明看作既有从何处来,又有到哪里去之问题的历史阶段,并为它画出退无可退的起跑线,或者前后之间的临界点,最佳选择莫过于许宏先生给出的——城市—国家换言之:有城市即有国家,有国家即有文明。
城市和国家,是文明时代不可再还原的标志。
不可再还原,就是不能再往前推,不能推到部落,推到村庄。
只有村庄和部落的时代,无论如何都在文明前。
尽管国家的前身是部落或者部落联盟,也尽管超大型的村庄聚落近于城市,很难绝对区分,但在逻辑上却必须一刀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中天:中华民族是3700年历史5000年文明不能再讲
《易中天中华史》
昨日上午10点39分,学者易中天在新浪博客发布博文,宣布用五到六年时间,以每季度两卷的速度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5月16日,该书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将在北京首发(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易中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即将面世的两卷中,我有很多新的结论和说法。
”
目的
用全球视野看清中华文明
易中天坦露了自己重写“中华史”的初衷。
他认为,面对自己的历史,“我们不但不是亲历者,也不是参与者,甚至算不上旁观和远眺。
于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也很难明确无误地回答,什么是…中华根‟,什么是…中华梦‟,什么是…中华魂‟。
有什么样
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
因此,必须重写中华史,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
易中天称,写作本书的目的有三个,“第一个目的,看清楚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
我这个书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国际背景和全球视野;第二,强调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第三,找到中华文明在未来世界中的位置。
和其他通史不一样的是,我不追求面面俱到,把关键点讲清楚就行了。
”
方法论从史出,《尚书》《国语》不可靠
此前,易中天与学者秋风产生过争论,而秋风也出版了好几本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对此,易中天强调自己和秋风的不同,“我认为,他是先入为主,先有了结论,再去找材料支撑。
他的结论就是,中国古代就有共和、民主、宪政,然后,能够证明这个观点的材料他就用,不能证明的材料他就不用。
不客气地说,这是治学不严谨。
”
易中天称,“我跟秋风真的不一样。
我是老老实实先把历史是怎么回事先描述出来,然后有多少是多少,不能以论代史。
但是,你也要有你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提出来,中华文明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文明,但是中国古代没有共和、民主、宪政。
而且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中,汉民族是没有信仰的。
这都是根据大量的材料得出的结论,我的根据是大量的文物、文字和文献。
文物、文字和文献相冲突的不取文献,能够用出土文物的我尽量用出土文物,因为文物不会撒谎。
而文献后人改来改去,改得不可相信了。
《尚书》《国语》是不可相信的,《诗经》《左传》比较可靠,《史记》里面也有不可靠的地方。
”
答案本身是个谜,写到最后才有结论
易中天称,“中华本身就是谜。
没有比这个文明延续时间更长的了。
先行者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烟消云散,同龄人克里特、哈拉巴、奥尔梅克相继作古,就连后来人希腊、罗马、波斯、拜占庭、玛雅也都纷纷退场。
只有中华文明,从二里头遗址算起,三千七百年不中断。
即便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也是…中华帝国‟,认同的也是…中华文化‟。
不像印度,多元多变多种族,从来不曾形成过统一而持久的…印度文明‟。
最后就连他们的发祥地印度河流域,也变成了伊斯兰的势力范围。
卓然特立的是中华文明。
奇怪,为什么只有我们民族,不但能够建立,还长期维持着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为什么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匈奴、突厥、鲜卑、女真,一次次铁蹄踏遍,一次次水漫金山,却每次都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五胡乱华到头来变成五湖四海?为什么这样一种强大的文明,在西方的凌厉攻势下却只有招架之功?在未来岁月里,它还能再次雄起,震撼世界,影响全球吗?”
对于这些问题,易中天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现在还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全部解答这些问题,36卷不走完是得不出这个答案的,我现在还在写第四卷。
我只是在手上有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GPS,只能走完这一轮的风景后,才能总结出一个答案——也可能给不了答案。
但是,阶段性结论还是会有的。
比如,中华文明的基础是什么,我将在第三卷回答。
”
■ 新说
五千年文明不能再讲
易中天还说,已经出版的这两卷中,有不少阶段性的,自己首创的结论。
比如第一卷《祖先》,是史前史,“我分为五个阶段,各用一个字描述:点、面、片、圈、国。
点是文化点,夏娃的时代;点扩大后变成面,这就是氏族社会,女娲和伏羲的时代;面扩大后变成片,也就是部落的时代,代表是炎帝和皇帝;片扩大后变成圈,也就是部落联盟,代表是尧舜禹,然后
进入国家的初级阶段,三个代表就是夏商周,三个民族来到中原地区走T台。
”
而第二卷《国家》实际是世界史,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
易中天称,自己在断代方面,将中华文明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分界在二里头。
二里头是城市还是聚落有争议,自己取“城市”说。
从二里头算起,我们是3700年文明史。
“因此,我们以后不能说5000年文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