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高二必修三第四章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说课稿(12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共22张PPT)

可是,珠三角地区由于受工业
基础、世界产业形势变化、国内外 竞争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 产业升级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发展出现了一系列 ……
三、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阻碍工业化发展, 降低经济效益
原因:
①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 处于劣势;
②对外开放范围扩大;
③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从追求降低成 思投资考本:额2和转0进世变出纪9口0为贸年易代扩总以大额来占,市全珠江国场三的规角比洲重模有和什长;么江但变三化角是?洲分的南析国岭原际因直阻。接 (1)隔变,化:市长江场三腹角洲地逐渐范超围过珠小江。三角洲。
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劳动力成本
高新 技术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区位条件变化)
2、城市化推进 ← 工业化
1985年
2002年
城市化标志
珠三角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数量增 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
多
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上图)
城市人口增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多
活动: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 力的差异
外部环境:国际背景(时机)
指出发达国家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
(1)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不断上升。
(2)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
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方向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区位条件变化)
1、工业化进程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区位条件变化)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阻碍可持续发展,
降低生态效益
表现: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酸雨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0张PPT)

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 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对城市化的影响: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 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人口比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 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
离港、澳地区近,离东南亚地区近;全国最大的侨乡之 一;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农业发达;政策条件好。
(人推 和动)
地区的工业 化和城市化
对
先机
外
开
毗邻(港地澳 利靠)近东南亚
放 政
良好的区位条件
策
活动探究 请自主探究P72“活动”
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 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 行类比分析。
区位、 侨乡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 调整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 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印刷工业生产能力已 超过美国东北部。图为珠江三角洲印刷工 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大;劳动力丰富且廉 价;交通便利;造纸原料丰富
(2)珠江三角洲丰富的造纸原料主要有农作物秸秆
甘蔗渣
业的废物利用。
可实现农产品和加工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对城市化的影响: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 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人口比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3)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 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
离港、澳地区近,离东南亚地区近;全国最大的侨乡之 一;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农业发达;政策条件好。
(人推 和动)
地区的工业 化和城市化
对
先机
外
开
毗邻(港地澳 利靠)近东南亚
放 政
良好的区位条件
策
活动探究 请自主探究P72“活动”
1.国际经济环境、对外开放政策、区位、侨乡是珠江三角 洲工业化、城市化的有利条件。完成下表,对上述四个条件进 行类比分析。
区位、 侨乡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 调整
2.根据上表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 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印刷工业生产能力已 超过美国东北部。图为珠江三角洲印刷工 业和造纸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经济发展快,市场需求大;劳动力丰富且廉 价;交通便利;造纸原料丰富
(2)珠江三角洲丰富的造纸原料主要有农作物秸秆
甘蔗渣
业的废物利用。
可实现农产品和加工
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说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ppt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其间往往 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 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另一方 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 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新兴 工业三个阶段,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精品课件.
3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 转化的历史过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 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 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 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精品课件.
11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
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
最重要地位的工业,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精品课件.
10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怎样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 重不断上升。
• 有何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
相机的装配、玩具制造等。
.精品课件.
12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 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 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精品课件.
13
3.良好的区位条件
•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
.精品课件.
3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 转化的历史过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 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 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 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精品课件.
11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
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
最重要地位的工业,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精品课件.
10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怎样调整?
•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上升; •⑵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 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 重不断上升。
• 有何影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
相机的装配、玩具制造等。
.精品课件.
12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 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 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精品课件.
13
3.良好的区位条件
•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为例 课件(共34张PPT)_2[优秀课件

•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 么?
• 4.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问题采取的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条件
位置——我国的南大门
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 国的哪个温度带?
热带和亚热带
②从海陆位置分析珠三角的交通情况? 交通便利
(图片点击可放大)
③观察本区与香港、澳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 思考为什么称珠三角为中国的南大门?
区 水平_提__高_ 势丧失
抓机 住遇
世界:经济_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_。
二、城市化水平高
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
1、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城市化主要动力— 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推动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原因是: (1)城市有较高的收人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
阅读课文103—104页,思考珠江三 角洲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 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 基础上.
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 构.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措施:城镇规划中,
确保比较理想的空 间发展形态;城镇 规模要适度.要根 据资源和环境的承 载能力.来规划发 展目标;城镇应合 理布局.建立可持 续的空间协调发展 模式。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据此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当地最大的平原,以下对珠江三 角洲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以黑钙土为主 B.丘陵错落分布 C.河流纵横交错 D.一些低洼地区常积水不退
• 4.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问题采取的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条件
位置——我国的南大门
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 国的哪个温度带?
热带和亚热带
②从海陆位置分析珠三角的交通情况? 交通便利
(图片点击可放大)
③观察本区与香港、澳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 思考为什么称珠三角为中国的南大门?
区 水平_提__高_ 势丧失
抓机 住遇
世界:经济_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_,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_。
二、城市化水平高
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
1、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城市化主要动力— 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推动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原因是: (1)城市有较高的收人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
阅读课文103—104页,思考珠江三 角洲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 决问题采取的措施?
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 基础上.
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 构.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措施:城镇规划中,
确保比较理想的空 间发展形态;城镇 规模要适度.要根 据资源和环境的承 载能力.来规划发 展目标;城镇应合 理布局.建立可持 续的空间协调发展 模式。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据此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当地最大的平原,以下对珠江三 角洲地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以黑钙土为主 B.丘陵错落分布 C.河流纵横交错 D.一些低洼地区常积水不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7张文稿演示

产业可能是(B )
•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
•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
在( C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第一组回答 第一题 第二组回答 第二题 第三组回答 第三题
第四组点评 第五组点评 第六组点评
• 【展示点评】具体要求: • ①看规范(书写、格式) • ②看对错。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 • 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 • 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
1、
①蔗基鱼塘→蔬菜花卉 农业调整--市场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7张文稿演示
格力 空调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步步高 点读机
vivo 手机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莞)
康佳 电视机
华为手机
深圳 康佳集团
深圳华为科技有限公司
过去的深圳
深圳东门工地
深圳梅林社区
今天的深圳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 必然带来工业化
•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 但水平基本相同
•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起步早晚、 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
• 2.珠三角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
②人口从内陆→沿海
----人口迁移
③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产业升级
④农民房→公寓房
•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
•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
在( C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第一组回答 第一题 第二组回答 第二题 第三组回答 第三题
第四组点评 第五组点评 第六组点评
• 【展示点评】具体要求: • ①看规范(书写、格式) • ②看对错。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 • 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 • 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
1、
①蔗基鱼塘→蔬菜花卉 农业调整--市场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27张文稿演示
格力 空调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步步高 点读机
vivo 手机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莞)
康佳 电视机
华为手机
深圳 康佳集团
深圳华为科技有限公司
过去的深圳
深圳东门工地
深圳梅林社区
今天的深圳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 必然带来工业化
•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 但水平基本相同
•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起步早晚、 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
• 2.珠三角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
②人口从内陆→沿海
----人口迁移
③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产业升级
④农民房→公寓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63张PPT)

【答案】 D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 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 主的工业体系。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20.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雄厚 薄弱
强 较弱
大 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
城 中 村 成 为 城 市 发 展 隐 患
深圳楼房密度大
握手楼
城中村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
思考: 请你谈谈你对广东生态环境问题的 一些认识。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
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
化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9分)
1, 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
2, 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 3,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4,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
化
(2012海南)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12江苏卷地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 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 的工业体系。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2题。
19.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 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 主的工业体系。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20.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雄厚 薄弱
强 较弱
大 较小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问题2
城 中 村 成 为 城 市 发 展 隐 患
深圳楼房密度大
握手楼
城中村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问题3
思考: 请你谈谈你对广东生态环境问题的 一些认识。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
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
化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9分)
1, 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
2, 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 3,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4,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
化
(2012海南)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临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012江苏卷地理)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 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 的工业体系。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2题。
19.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为例 课件(共20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为例 课件(共20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https://img.taocdn.com/s3/m/c96a185b52d380eb62946d4c.png)
B良好的区位条件
• 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练习
• 5.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本地资源是( )
• A资金、技术 B资金、劳动力 C劳动力和土地 D矿产资源和劳动力
• 6.下列哪种产业促使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出现第二次腾飞 ( )
• A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原料指向 型工业
• 2、工业化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 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 3、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 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 城市化
珠三角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学习重点
1.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 进的因素
2.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 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 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 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二、知识的回顾:
工业化 城市化
2
什么是工业化?
• 所谓工业化即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 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 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 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 7.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说明( )
• ①区域经济要想腾飞,必须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②工业要持续发展,不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③善于抓住机遇对于区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 ④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课件(共75张

主导产业 劳__动_密集 附加 型产业 值_低_
劳动力 丰富
政_策__、__侨_ 引进 _资__金_、技 建立 生__活__消__费__品__
乡___优势
术、_设__备__
加工厂
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较__慢__
改革开放 外商投资 吸引外资额
初期
规模_小__ 增长_较__慢__
(二)、1990- 至今 ——第二阶段
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一)、1979-1990年——第一阶段 (二)、1990- 至今 ——第二阶段
珠江三角洲早期外资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
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厂
劳动密集型产业——玩具加工
劳动密集型产业——电视机组装
第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
1979 年
至
1990 年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一、珠江三角洲概述(位置、范围)
1.珠江三角洲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下游
(3)政治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南部沿 海,紧靠香港、 澳门和东南亚。
2.珠江三角洲范围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广西 海南
广东 澳门
香港
珠江三角洲范围
I. 【小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 山、中山、东莞、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 级市。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 2).经济体系建立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 经营及外商独资企业将占最大比重; 3).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劳务 费、外汇管理、人员入境和出境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 惠和方便; 4)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 理体制,国家给经济特区比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说课人:唐洁颖 指导教师:郜彗
目录
Contents
一 课标解读 二 教材分析 三 教法学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板书设计 六 教学反思
一、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 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 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能力基础:具备一定自学、读图析图、分析归纳能力 心理特征:缺乏高一的新鲜感和高三的紧迫感,学习懈怠、课堂参与度低
学法指导
关注身边的生活
小组合作法 探究学习法
归纳法
提升能力 、培养兴趣
四、教学过程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04min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4min (三)畅所欲言,教师总结,概括升华 16min (三)小结本课,感情升华,布置作业 06min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作用和地位
课标解读 宏观:
教材分析 ➢ 基于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
教法学法
环境组成、及其与人类的相互
教学过程
影响等知识学习必修3。
板书设计 ➢ 必修3前三章并列,其中第三
教学反思
与第四第五章是递进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作用和地位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通过探究法、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条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学会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
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教材分析
微观:
➢ 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以珠三角 为例介绍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 内涵包含三部分:珠三角工业化 和城市化推进的原因,发展的阶 段,问题及对策。
二、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 教教材材分分析析 法学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 理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
注意
原则
发挥学生主动性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自主探索为主线
方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演示法
三、教法学法
(二)学习方法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习过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学习过有关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和城市化的相关内容
五、板书设计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区
域 工
( 珠
业江
化三
和 城
角 洲 地
市区 化)
有利条件 工业化进程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后)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解读
教教材材分分析析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 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飞快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 板书设计 个主要阶段。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三、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 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六、教学反思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 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 主动学习的态度,预计整节课的课堂气氛 会比较好。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说课人:唐洁颖 指导教师:郜彗
目录
Contents
一 课标解读 二 教材分析 三 教法学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板书设计 六 教学反思
一、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 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 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能力基础:具备一定自学、读图析图、分析归纳能力 心理特征:缺乏高一的新鲜感和高三的紧迫感,学习懈怠、课堂参与度低
学法指导
关注身边的生活
小组合作法 探究学习法
归纳法
提升能力 、培养兴趣
四、教学过程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04min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4min (三)畅所欲言,教师总结,概括升华 16min (三)小结本课,感情升华,布置作业 06min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作用和地位
课标解读 宏观:
教材分析 ➢ 基于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
教法学法
环境组成、及其与人类的相互
教学过程
影响等知识学习必修3。
板书设计 ➢ 必修3前三章并列,其中第三
教学反思
与第四第五章是递进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作用和地位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通过探究法、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珠三角地区发展的条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学会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
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教材分析
微观:
➢ 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以珠三角 为例介绍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 内涵包含三部分:珠三角工业化 和城市化推进的原因,发展的阶 段,问题及对策。
二、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 教教材材分分析析 法学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 理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国际背景及地理条件; ➢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特点
注意
原则
发挥学生主动性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自主探索为主线
方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演示法
三、教法学法
(二)学习方法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习过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学习过有关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和城市化的相关内容
五、板书设计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区
域 工
( 珠
业江
化三
和 城
角 洲 地
市区 化)
有利条件 工业化进程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1990年以后)
(三)教学重难点
课标解读
教教材材分分析析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 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飞快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 板书设计 个主要阶段。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
三、教法学法
(一)教学方法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我国城市 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
六、教学反思
课标解读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 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 主动学习的态度,预计整节课的课堂气氛 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