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墨江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众多的人口导学案 中图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这一节内容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提高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表、视频等,直观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进行课堂操练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课堂操练和巩固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一些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人口增长和分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对课堂操练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影响和人口问题的解决,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导学案-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导学案
阅读导学案及教材P41-43,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世界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上没有及时地控制人口,人口迅速增长。
我国人口的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1、我国在人口在世界中的排名,世界人口前五的国家分别是?
2、我国的人口有何特点?
3、反映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为?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中图版地理初一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学案

中图版地理初一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生齿总数,知道我国事世界上生齿最多的国度;2.议决读“我国生齿的增长”折线图,说明我国生齿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3.让学生议决数字得出我国生齿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生齿标题,从而理解我国的生齿国策;4.议决读“我国生齿密度漫衍”图,会找出生齿地理分界限。
学会谋略生齿密度,说出我国生齿漫衍特点;5.议决学习,初步明白生齿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成长水平相适应的原理,从而进步对生齿政策的明白。
学习重点:1.我国生齿总数与增长趋向;2.会运用生齿密度图指出我国生齿的漫衍状况。
学习难点:扼要剖析生齿漫衍的成因。
一、自学回答:1.生齿大国:根据我国第六次生齿普查,我国总生齿为__亿,约占世界生齿的,是世界上生齿__的国度。
2.为了使生齿数量的增长同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根据我国第六次生齿普查统计终于,我国的均匀生齿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均匀水平的倍多。
4.读图可以看出:我国生齿漫衍不均,生齿密度大,生齿密度小。
分界限是从黑龙江省市至云南省县一线。
5.我国生齿最多的省区是,其次是;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其次是。
6、我省生齿排名第位,这说明取得了成效。
二、合作探究:1.读我国生齿增长曲线图,回答标题:_______年以古生齿增长十分缓慢,以后生齿增长开始加快。
从______年到_______年生齿增长险些是呈直线上升态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生齿迅速增长后,从________年开始生齿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
2.生齿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3.阅读12页图1.11,说说晚婚晚育对生齿增长有什么影响?4.根据读图:三、辩论会:1.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生齿稠密,西部地区生齿稀疏?2.能不能把东部的生齿大量迁往西部,使生齿漫衍均衡呢?四、讲堂小结: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五、讲堂检测1.下列省区生齿最稀疏的是()A.新疆B.湖南C.江苏D.黑龙江2.下列有关我国生齿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生齿占世界生齿总数的30﹪B.东部生齿密度小,西部生齿密度大C.我国事生齿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度D.实行筹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关于我国生齿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生齿多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达B.我国生齿基数大,生齿增长快C.因为人是生产者,所以我国提倡多生生齿D.我国生齿漫衍不均,北多南少4.在世界上我国属于()A.生齿密度最大的国度B.生齿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度C.生齿数量最多的国度D.民族数量最多的国度5.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生齿仍然很多,其主要原因是()A.生齿自然增长率高B.生齿死亡率低C.生齿出生率高D.生齿基数大6.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生齿数量居前三位的是()A.豫、鲁、川 B.京、津、沪C.青、藏、宁 D.苏、皖、湘7.我国生齿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A.新疆 B.西藏 C.甘肃 D.青海8.我国生齿的突出特点是()A.城镇生齿比重大、农村生齿比重小B.生齿基数大、生齿增长快C.我国生齿均匀密度小于世界生齿均匀密度D.我国东部生齿密度小于西部生齿密度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我国各省中,四川、河南、山东是生齿最多的三个省B.从我国生齿增长图看,生齿增长概略上是直线上升的C.纵然我国生齿多,但土地面积大,所以生齿密度并不高D.实行筹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约增长1 200万人10.以下有关我国生齿增长的正确叙述是()A.生齿增长速度回升快B.生齿开始减少C.生齿基数大,每年净增生齿在减少D.生齿基数大,每年净增生齿仍然很多六、传授反思《生齿》这节课没有什么难点,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生齿的现状,主要包括生齿数量、生齿增长曲线和生齿漫衍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案中图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人口增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设计一些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布置课后报告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短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论述,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 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人口增长相关的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最后,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我发现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内容逻辑关系
重点知识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
4. 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政府为解决人口增长问题采取的政策措施。
5.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例题型及答案:
1. 答案: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密西疏、南多北少,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
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人口增长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人口增长的基本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影响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等教学辅助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利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的分布规律。
3.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原因,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关系。
4.探讨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政策因素、生育观念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人口问题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政策的实施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口问题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的人口会增长这么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老龄化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
3.操练(10分钟)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意义和实施情况,以及如何解决人口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众多的人口》 教案 中图版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②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某某—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数字资料和图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无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教学准备:地理挂图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启发性问题直接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讨论中形成活跃的教学气氛。
二、传授新课:(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读图:读p44B图。
了解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读p44.C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绘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45.D表;绘“我国人口的增长(公元初~2000年)”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578年后和1949年后两个人口增长高峰,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3、分析:进一步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学案-精选文档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人口总数,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通过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说明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3.让学生通过数字得出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4.通过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会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
学会计算人口密度,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5.通过学习,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从而提高对人口政策的认识。
学习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2.会运用人口密度图指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学习难点: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成因。
一、自学回答:1.人口大国: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亿,约占世界人口的,是世界上人口__的国家。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多。
4.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小。
分界线是从黑龙江省市至云南省县一线。
5.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其次是;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其次是。
6、我省人口排名第位,这说明取得了成效。
二、合作探究:1.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_______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
从______年到_______年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人口迅速增长后,从________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原因是______。
2.人口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3.阅读12页图1.11,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4.根据读图:三、辩论会:1.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2.能不能把东部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使人口分布均衡呢?四、课堂小结:1.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五、课堂检测1.下列省区人口最稀疏的是()A.新疆B.湖南C.江苏D.黑龙江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B.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C.我国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D.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多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达B.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因为人是生产者,所以我国提倡多生人口D.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北多南少4.在世界上我国属于()A.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C.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D.民族数量最多的国家5.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出生率高D.人口基数大6.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A.豫、鲁、川 B.京、津、沪C.青、藏、宁 D.苏、皖、湘7.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A.新疆 B.西藏 C.甘肃 D.青海8.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我国各省中,四川、河南、山东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省B.从我国人口增长图看,人口增长大体上是直线上升的C.尽管我国人口多,但土地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并不高D.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约增长1 200万人10.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人口开始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六、教学反思《人口》这节课没有什么难点,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口的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预习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的人口总数已达______,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_。
(2)世界人口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印度尼西亚和______。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__________,_________,对我国的________和人民________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3.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 000‰。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人口过多产生的问题
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政府把____________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其基本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上的________;表示一个地区人口的______程度。
2.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从我国黑龙江省的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连成的一条直线。
这条线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
答案:
一、1.(1)13.71亿20% (2)中国印度美国巴西
2.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经济发展生活水平
3.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二、1.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三、1.单位面积人口数疏密
2.黑河腾冲大小
课堂理解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精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部分知识采用结构图表法,可清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例1】下列不属于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是()
A.教育落后 B.交通拥挤
C.住房紧张 D.环境优美
解析:人口数量过多,会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使环境遭到破坏,污染加剧,不会使环境优美。
答案:D
二、人口的分布
精析:1.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2.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与云南省的腾冲连线为界,这条线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地区人口稀疏。
3.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多,
气候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较早。
西部地区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比东部地区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开发较晚。
【例2】关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多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气候好
B.东部地区粮食产量少、生产落后
C.东部地区工商业、交通运输业不发达
D.东部地区多草原、山地,地形起伏大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分布的成因,东部地区多平原,气候条件好,农业发达,养活的人口多,加上近代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因而人口多、密度大。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