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如何找准最佳立意2.小陈举报的目的是什么?在举报对象是亲生父亲时仍下定决心举报3.生命安全重于泰山4.为何举报父亲就会引发质疑,难道举报他人就不会吗?5.除了举报,没有更温和的劝解方式吗?小陈一家人都不会积极思考其他方法吗?从学生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思路来看,有些方向其实应该也还是值得肯定的。

只不过高考作文毕竟是高考作文,这则材料我们稍微来做一下分析,然后来找找看立意可以如何着手:抓住“高潮”这个关键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做一些深入的分析来确立他的“最佳立意”:如①如何定义小陈这种的行为?——源于生命安全、尊重法律和规则②你觉得小陈的做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情与法的选择是否有正误之分③你觉得小陈除了这么做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吗?——对家长屡劝不改,是否非得借助法律来惩处。

几乎任何一则叙事性的小材料,我们都可以做这样的一个简单的梳理,经过这样的简单分析后,我们就可以探究出,这则材料最容易突破的口,可以扣住“亲生女儿举报父亲”这个行为的性质来分析。

只要找好了这个突破口,之后由此延伸写“老陈”、“警察”与“小陈”之间的冲突,“情与法”这个主题就基本确定了,自然不易写偏题。

应该这么说:一般而言,一则材料虽然是开放性的,各个立意之间其实没有明确的高低之分。

但是故事毕竟是故事,尤其是简短的故事,而且还是高考作文,命题者的倾向往往就会借助某个集中的点来展示。

高考作文毕竟“立意准确”是得分的先决条件,命题者必然要考虑到读者解读的多样性,所以在命题时往往都会设有某个隐有倾向的突破点,以此来让考生有一定的思考方向,进而把握材料立意。

2013年的高考作文,也是这种形式的小故事:(2013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2017河南高考作文如何立意

2017河南高考作文如何立意

2017河南高考作文如何立意2017年的高考又要来临了,而作文的立意一直以来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于河南的考生来说在作文写作时又要怎样立意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2017河南高考作文立意方法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2017河南高考作文立意方法1、倾向揣摩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2、多向发散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

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

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

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

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3、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

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

2017年作文审题立意

2017年作文审题立意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材料分析:
(1)洛伦兹—— 那是经典,不容置疑。 (2)爱因斯坦—— 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
立意
洛伦兹: 迷信权威,可能与成功擦肩而过 爱因斯坦: 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 鸦”,而不是“老鹰”。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 “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牧羊人
忘了自己叫什么
乌鸦
孩 子
它也很可爱
材料分析:
立意:③ 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认识 (事物……) ④ 学会选择(美丑/优劣/善恶)
方法二:由果溯因法,“为什么”。
审题过程3:
怎么办?
立意: ⑤正面立意:适应环境 反面立意: 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 ⑥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 ⑦提供适合人才成长的土壤,使其更好地发 挥专长。
方法三:从其结果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怎么办”。
材料2: (寓言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 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 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 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 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 说:“它也很可爱啊!”

2017届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届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立意分析:
第一步:明确材料性质,回忆立意方法 明确材料类型:叙事性材料。 第二步:概括材料大意,思考立意角度 概括材料大意:铁凝、莫言小说中的差错被 《咬文嚼字'》杂志挑出,作家纷纷表示, 只有敢于认错,感谢纠错人,才能避免谬 误流传。
立意角度:
从杂志社方面着想——敢于指出错误;敢于挑战权威;让 文字更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 从作家方面着想——良药苦口利于病;敢于承认错误;改 正错误是一种态度;感谢挑错者。 第三步:把握材料总体倾向,从而确定最佳立意方向 材料的总体倾向:倡导“勇于挑错、勇于改错的治学风气 或社会风气”。 最佳立意:良药苦口利于病,勇于改正错误,敢于指出错 误。
图画类:漫画类
明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要求: 完全离题的(抛开材料另说一事),20分以下; 偏离题意的,如前后有牵强“点题”的文字,或 对材料理解存在一定偏差,36分上下; 符合题意(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文句流畅、内 容适当,45分左右; 切合题意(深入准确地理解材料)的,文笔精炼、 内容充实,48分以上。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提 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 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 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 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 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2
新材料作文是指在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形式的作文。 构 成:材料﹢要求 文字类:叙事类、议论类、寓言类 材料分类: 诗歌类、多材料类
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
• 1.概括材料: • “山羊过独木桥”比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 双通过。 • 2.抓关键句、据果推因: • • 竞争对手之间通过拥抱而获得双赢 一种智慧的变通之法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 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请写出你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竟成;②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立自强。
其二,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 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 各地。由此可将立意定为:①蛮干不如巧干,要学会 转弯,要知道变通;②学会借助外物,要学会合作达
到双赢;③理想、愿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智慧。
【技法归纳】 寓言性材料的审题立意的方法、步骤 1.明确审题立意方法 寓言性材料作文需要准确深入挖掘寓言内涵,并
和境界情调决定的”道理。
(2)抓住关键句:“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
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
了”这句话有两种象征意义:我们既可以肯定父亲的生 活经验,如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明确目标,分清本 末,不忘本心,顺从自然,注重结果,建议儿子向生活 学习等;更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索、创新、挑战、质疑权 威精神,追求新鲜,注重过程,反对功利等。 第三步:由物及人及事,聚焦现实生活。
审题立意常用“由物及人法”“明确褒贬
法”“抓关键语句法”和“多向辐射法”等。
2.掌握审题立意步骤 第一步:确立陈述对象,弄清对应形象。 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发 掘其反映的形象特征、内涵。
第二步:提取关键语句,理解感情倾向。
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
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

2017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2017高考作文审题技巧

2017高考作文审题技巧高考的作文占据语文成绩大比例的分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高考作文进行审题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作文的审题技巧,供大家参阅!高考作文命题立意的重要性早在2003年高考,南京金陵中学考生费滢滢的作文《人情与季节》就因有偏题之嫌只得了25分,最终与复旦大学无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作者的文笔非常好,但因没准确立意儿的低分,多少令人费解。

不少人甚至会说如果只是内容一项离题,那么在表达、特征两项能不能给高一点的分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作文阅卷有一条隐性规则,就是一票否决制,跑题作文无论你的文脉多么贯通、构思多么精巧、思辨色彩多么浓厚、写得多么生动感人也难逃低分的厄运。

2017高考作文审题要点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

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

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

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

因此,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审题准确立意明确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审题准确立意明确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准确立意明确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审题准确立意明确不管什么,靠的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情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题准确立意明确,欢迎大家参考!【审题准确立意明确】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个乡下来的小孩第一次跟着我走进宾馆,我们坐在大堂里。

他侧着头,盯着电梯的方向。

一会儿,他悄悄告诉我,那个门,太奇怪了。

刚才进去了一个人,再打开时,换人了!原先的人呢?他压低了声音,疑惑的表情里有一种紧张。

如今,人们已经没什么或者说不愿再对什么好奇了。

令人惊奇、激动、愤怒、出人意料的事情,好像都已经发生过了,多数人都是一幅见怪不怪、心里有数的样子。

而这个孩子,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惊诧。

后来,他当然知道了电梯的功用,他乘着这奇怪的铁房子上上下下。

我羡慕这个孩子,做一个有所迷茫的人,用一双睁大的眼睛去质疑,而后恍然大悟。

如此衍生出来的快乐,多么简洁单纯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有什么禁忌?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一要概括材料中的彼此关系:小孩子从疑惑到明白,小孩子的探索和我的感慨。

二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疑惑、好奇、迷茫、质疑、恍然大悟、简单快乐。

三要概括出一个写作关键词:好奇心。

四要根据关键词,或扩充,或转述,形成一个句子。

这个句子就是作文的立意,就是论述文的论点,照此写去,一般不会偏题离题。

立意1:探索未知是一种快乐!(转述)立意2:让我们对世界保持好奇!(扩充)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1946年4月11日,爱因斯坦在给好友奥托•尤利斯伯格医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相信,当今人们的伦理道德之所以沦丧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主要是因为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这是科学和技术思维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

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试题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

因此,二者虽然有区别,但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同步进行的,很难分开。

下面结合2014年高考实例,谈谈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话题式材料作文——从话题入手确立主题。

作文材料围绕一个话题展开的,称为话题式材料作文。

这类材料作文,“话题”是核心,材料可以围绕话题摆出一些现象,或者对话题进行解说、阐述,或者是对话题的引出做铺垫等。

从写作的角度看,材料是次要的,考生应该抓住话题,谈自己对话题的看法,由此确定文章的主题。

例1:(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枪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智慧芯片”。

命题人假设“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让考生联想或思考“这将是怎样的情形”。

命题不预设任何立意方向,考生只要把握住“智慧芯片”这个话题,或写议论文谈“智慧芯片”的意义与局限,或写记叙文,用故事曲折表达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理解、看法,都会被视为“符合题意”。

【立意范例】一个人如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然是幸福的。

大部分人都会沉浸在这梦想实现后的美丽、惬意和幸福当中。

假如有一天真的有了“智慧芯片”,梦想也许唾手而得。

但人们往往也会忽视了更值得让人珍藏、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东西,那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天津考生《幸福是一个过程》)【技法借鉴】考生抓住材料的话题词“智慧芯片”立意,指出“智慧芯片”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的同时,也会让人们忽视为追求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对“智慧芯片”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现出担忧。

切合题意,观点清晰。

2.故事性材料作文——从故事主旨入手确立主题。

材料作文是一则故事,话题不明显,也没有论述性的语句。

考生必须认真研读材料,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

当然,对于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还可以对文中表达的思想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

例2:(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聪明的同学,将“独木桥”上的残酷竞争,转化为互相抱住,转身换位,顺利通过。

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在竞争日趋渗入每个角落的今天,怎样在竞争中寻合作,在合作中求双赢,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可以将材料的主题归纳为“团结协作,互惠双赢”,考生由此出发,去再现或想象与“团结协作,是互惠双赢”相关的故事,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即可成就精彩的文章。

【立意范例】竞争,是向上的齿轮;合作,是前行的润滑剂。

生活需要竞争,也需要合作;没有竞争,就会缺少激情,没有合作,就会陷入孤立;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

(河南考生《竞争?合作?双赢》)【技法借鉴】考生从材料的主旨出发,并融入了辩证思维,针对“竞争”“合作”的关系,提出“只有让竞争与合作同行,才能激情高歌,和谐发展”的观点,切合材料,立意深刻。

3.人物品格类材料——从提炼人格入手确立主题。

以表现人物品格为核心的材料,可以透过人物语言、行为,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炼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

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例3:( 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检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材料里,老人是人格优点鲜明的核心人物。

“老人友善建议——游客打碎玻璃杯——老人谅解——游客打扫——老人拒绝”。

材料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

在老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良的人格精神——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

考生作文便可从这些优良的人格精神入手,发表自己对“善良、宽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看法,或以此为核心思想编写故事等。

【立意范例】人与人之间相处在一起,就构成了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就构成美好的社会。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子如果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兰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

(重庆考生《再多想一少点点》)【技法借鉴】考生审视材料,从人物入手,看到老人身上存在的宽容等人格优点,从此切入,提出“人们相互之间多一点体谅,多一点宽容,就能感受到生活里春暖花开的美丽”的观点,符合命题要求,观点鲜明。

4.名言警句类材料——从句子含意入手确立主题。

名言警句材料,要从句子的含意入手确定文章立意的方向,而句子含意的理解往往需要抓住关键词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4:(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抓住材料里“人”“站起来”和“世界”三个关键词,并着力思考三者的关系,有自己的感受和感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1)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世界是强者的世界,只有面对挫折、不幸时想方设法改变现状,方可拥有新的生活世界。

能够站起来,而且是自立自强,那么,自强不息的成果就是世界属于他。

生活中,有许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演绎人生精彩的典例,可以引入作文,用事例佐证哲思。

(2)灵魂的站立,世界的宠儿。

坚定意志、自强精神以及对待困难、挫折、失败、逆境、打击等乐观态度。

可思考从生理到心理站起来,去赢得世界。

如残疾人“坐轮椅”,但精神意志能够“站起来”,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世界”。

【立意范例】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

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亦能直身而立,从容淡定,这就是人,这就是我们向往成为的人。

只有以站立的姿势行走,才能与世界温暖相拥。

(四川考生《以站立的姿势与世界相拥》)【技法借鉴】考生从名句“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的含意立意,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站起来”理解为“头能顶苍天,脚能立大地,端正无畏,傲骨凛然”;将“这个世界属于他”理解为“与世界温暖相拥”,立意大气而富有人文精神。

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误区。

1.撇开材料,另起炉灶。

材料是考生思考的起点,是作文立意的依据,如果作文撇开指定的材料,另搞一套,就会被评卷老师判为“不符合题意”。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一是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放过了材料的根本,从一些枝节入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与命题要求或者擦边而过,或者相去甚远。

二是涉及两个概念或事物关系的材料,只就一个方面论述,缺乏辩证思维的眼光。

3.中途易辙,偏离题意。

开篇能引入材料,依题行文,但由于对材料理解不深刻,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横生枝节,将立意引入了歧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