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三国造假高手董昭如何用两封书信骗走汉献帝的?

合集下载

三国故事——曹操一封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

三国故事——曹操一封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

三国故事——曹操一封矫诏聚集十八路诸侯
曹操从董卓地盘逃出来之后,回老家与其父商议一番,决定招募兵勇,准备打董卓。

古来征战,无论正义与否,开战的由头必须要有。

董卓虽然罪恶滔天,但是在那信息不通的古代社会,这种恶名也仅是存在于跟他有接触的官僚阶层和被其残害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民众、官兵,不一定清楚。

所以为了同仇敌忾讨伐奸佞,必须要形成广泛的舆情,让天下人人痛恨,怎样起兵才能名正言顺?如何引导天下舆论?
皇帝诏书啊,最直接最有效了。

于是曹操伪造了一封皇帝诏书,谎称奉天子密诏要起兵讨贼,并且广发檄文,号召天下英雄一起打董卓。

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
剿戮群凶。

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
拯救黎民。

——《三国演义》
诏书又可称圣旨,是皇权社会帝王权利的象征,是昭告天下所用的文书,其意义重大。

有了这封诏书就有了依据,便占据了民心和舆论。

政客都是虚伪的,已经决定了,必须要做的事,仍然要找个借口。

不管是有心杀贼忠心汉室的,还是政治投机浑水摸鱼的,反正有了曹操的诏书、檄文,不管真假,可以打着这个幌子去争夺政治利益了。

不管是实实在在的权利地盘,还是财富名声,反正好处多多。

于是收到檄文的各方,非常默契的相信曹操真的是奉密诏,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兵马不等,三万,两万,一万的,反正来了十八路。

诏书真假无所谓,其实各路诸侯早就有心起兵了,少的只是一个借口,而曹操刚好提供了这个借口,所以一呼百应。

历史趣谈:三国曹操谋臣董昭的一生是功劳显赫的一生

历史趣谈:三国曹操谋臣董昭的一生是功劳显赫的一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曹操谋臣董昭的一生是功劳显赫的一生
导语:三国董昭字是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也就今天的山东定陶人。

董昭其实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谋臣。

本来董昭是袁绍的谋臣,为袁绍立下很多功劳,...
三国董昭字是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也就今天的山东定陶人。

董昭其实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谋臣。

本来董昭是袁绍的谋臣,为袁绍立下很多功劳,但是袁绍当时听信了小人的流言,后来董昭离开了袁绍,之后成为了张杨的谋士。

在公元194年,通过张杨将绶带还给了朝廷。

在这个时候,曹操想要去见汉献帝,张杨起初并不答应曹操的要求,董昭劝说张杨,现在双方是不会长久联合的,虽然曹操的实力现在比较弱一些,但是,也是天下的一位英雄,现在张扬应该帮助曹操和朝廷进行联系,如果这件事情成功的话,对于两人来说也是一种情分,张扬在听到董昭的劝告之后,决定帮助曹操联系朝廷。

公元207年,曹操到乌桓远征,因为想要运送粮草非常的困难,于是,董昭建议开通海运,这样就帮助曹操非常方便的解决了运送粮草的问题,曹操也将董昭封为千秋亭侯,可以看出董昭对于曹操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来后来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昌,后来董昭才成为了曹操的谋士,得到曹操的重用。

在后期,在三国董昭的建议和帮助下,后来曹操成为了魏王。

这期间董昭的功劳非常大,直到后来的曹丕即位,董昭也为其谋划很多事情。

直到后来,董昭的官已经到了司徒和乐平侯的位置。

可见,董昭为曹操做了很多事,但是曹操也一直没有亏待董昭。

董昭是在公元236年的时候去世的,享年有86岁,董昭的一生其实功劳显赫的一生。

董昭在年轻的时候,袁绍任命他参军,当时袁绍正在迎战公孙瓒,
生活常识分享。

姜维假投降简短故事

姜维假投降简短故事

姜维假投降简短故事1.高分求三国里的诈降、假降故事三国演义里多用计谋假降和诈降是惯用的伎俩有的获得成功有的反而陪了夫人折了兵我想起几例来罗列一下大家有记得的一起续写先说说获利的假投降最为著名假投降当然是黄盖以苦肉计诈降曹操,结果火烧赤壁,险些要了孟德的命。

其实,同时也有甘宁和阚泽的诈降曹操为补充,更加蒙蔽了曹操。

而成就这次诈降大获成功的前奏竟然是一次不成功的诈降,那就是蔡和、蔡中兄弟诈降东吴,结果为周瑜识破并将计就计地利用,最终两蔡先后送命。

另一次著名的假投降应该是三国末期蜀将姜维诈降钟会,这次投降说是假投降理由是当时依姜维的军力还是可以与钟会抗衡的,投靠钟会就是要离间钟会和邓艾,以图后事。

结果大家都清楚,钟会、邓艾不但相残而且相继为卫瓘捕杀,可惜,姜维也送了自己的性命。

张绣降曹,最初也可能出于本心,但曹操霸占张的婶娘(张济的花容寡妻),张绣引以为耻,假名移屯中军,突击曹操大帐,击杀大将典韦,使曹操丧子(曹昂)失侄(曹安国),险些使曹操丢了小命。

说张绣是有野心的假降亦不为过。

获利的诈降还有东吴周鲂假投降曹魏,周鲂断发为誓,大为做作一番,最终蒙蔽了曹休,致其兵败忧愤而死。

成功的例子还有姜维献书假降曹真,结果大败魏兵,斩了大将费耀。

呵呵,又是姜伯约。

南安陈泰假降羌王,使得羌王被捉,后羌王依郭淮命假降姜维,败了蜀兵,此番姜维吃了假投降的亏,但是亏可不大,因为混战中,曹魏副都督郭淮丢了性命。

濮阳之战,城中大户田氏诈降曹操谎城内应,险些使曹公丧命。

后来田氏真降曹操,孟德到也没有追究。

吕旷、吕翔本袁谭之旧部,降曹后,领命诈降并州高干,一举夺了壶口关,间接害了高干一命。

再说袁谭诈降曹操,差点混上了曹公女婿当当,后复反,操怒而断其婚约击之。

谭再败乞降,操不允,在混战中谭为曹洪用刀劈杀。

邓艾部将王瓘假降姜维,被识破,导致邓艾兵败,而王瓘自己则投江身死。

让伯约上当不易。

对了,还有西川冷苞假降刘备,复又引兵来拒,再次被捉后丢了姓名。

《三国演义》中衣带诏事件的保密学透视

《三国演义》中衣带诏事件的保密学透视

《三国演义》中,汉献帝刘协在许田狩猎时见群臣对曹操集体朝拜、齐呼万岁,觉得曹操势大专权,如果他图谋不轨,自己恐有性命之忧、社稷之危。

于是,让伏皇后将其写的血诏缝于玉带紫锦衬内,赐予国舅董承,要他秘密联合忠臣义士伺机除掉曹操。

董承受诏后先联络了马腾、王子服、种辑、吴硕、刘备等六人密谋,后来太医吉平也加入,皆以书盟誓,诛杀曹操。

后因董承的家奴秦庆童向曹操举报,导致事败,除刘备征讨袁术在徐州、马腾回西凉州驻守而免,董承等六人及其族人七百余口被曹操杀害,这即为“衣带诏事件”。

史书也有记载:“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

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譹訛今天,从保密学的角度观察和重温这一事件,作为组织者的董承在事件整个过程中的粗心、麻痹、无所作为,让人叹息、反思、警醒。

一、对涉密人员有失考察在保密各项要素中,涉密人员是最重要的,即使在保密制度初建的汉代也如此。

“汉代文献中虽未明确制定有关其他官员保密素质的规定,但在当时社会,为官谨密已经成为评价官员素质的标准之一。

”譺訛作为汉朝官员又参与过诛杀董卓的核心成员,曹操更是了解聘官选人时谨慎守密的重要性。

《曹操集·选举令》中就有“国家旧法,选尚书郎,取年未五十者,使文笔真草,有才能谨慎。

”譻訛之所以对涉密人员有谨慎守密的要求,是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处理涉及组织的秘密事项,对保守组织秘密负有重要责任。

因此,选用涉密人员事先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考察,并确认他们具备如忠诚的品行、谨慎的作风、熟悉保密业务、较强的保密能力等条件,没有吸毒、赌博、酗酒、奸淫等不良行为。

可是,分析衣带诏事件后发现,对涉密人员有失考查,成为诏泄事败的首要原因。

董承早年因在董卓之乱中护驾有功,被封为列侯,后又以车骑将军之职参与朝政,按说应该具备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熟悉汉代行政保密制度,知晓涉密人员的选用要求,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自己身边的涉密人员秦庆童的人品就有问题,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不敬。

历史趣谈:用假信骗走汉献帝的三国第一造假高手是谁

历史趣谈:用假信骗走汉献帝的三国第一造假高手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用假信骗走汉献帝的三国第一造假高手是谁导语:董昭这个人,属于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他有个癖好,一生爱骗人,爱造假。

从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一骗惊人。

他先是伪造袁绍的檄文,谋得魏董昭这个人,属于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他有个癖好,一生爱骗人,爱造假。

从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一骗惊人。

他先是伪造袁绍的檄文,谋得魏郡太守之职。

后又伪造曹操的书信,写给当时兵马最强而没有帮手的杨奉。

董昭在信中先非常肉麻的夸了一通杨奉,像什么“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放佛曹操真的很仰慕杨奉,甚至许为知己,夸赞杨奉拥护汉献帝返回洛阳功劳盖世,无人可比,实在是太伟大了。

搞的杨奉看了信之后美滋滋的。

最后这事竟然被吹成了。

结果是曹操和杨奉两人都很开心。

都说一个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曹操第一次见到董昭,就喜欢上了他:一是他的容貌让曹操惊奇,二是他的“移驾幸许都”的计策,也就是写假信从杨奉和中骗走汉献帝。

使曹操不但得以立足,而且他的势力从此发展壮大,渐成气候。

董昭作为天子的来使来见曹操。

曹操见他眉清目秀,精神充足,暗想:现在东都大荒,民不聊生,官兵面带菜色,此人怎么吃得这样胖?他诚恳地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董昭说:“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是注意清淡饮食,坚持这样做有三十年了。

”曹操信服地点点头。

他问董昭现在担任什么职务,董昭说:“我是济阳定陶人,初举孝廉,原来曾在袁绍、张杨手下谋职。

听说天子还都,特来觐见,官奉正议郎。

”曹操连忙站起来,设宴招待他。

有人急报“一支队伍向东边开走了,不知是什么人。

”董昭说:“一定是李傕旧将杨奉,与白波帅韩暹,因为您的到来,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捏造一个衣带诏,董承果真是奸诈小人?

历史趣谈捏造一个衣带诏,董承果真是奸诈小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捏造一个衣带诏,董承果真是奸诈小人?
导语:衣带诏是三国历史上比较着名的事件。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建安五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受汉献帝密诏诛杀...
衣带诏是三国历史上比较着名的事件。

《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建安五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受汉献帝密诏诛杀曹操,不料谋划泄露。

曹操于是杀掉董承等主犯,并夷灭其三族。

史书上关于衣带诏的描述,仅有这些,相当简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更是一笔带过:“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

”至于许田围猎、伏完献计、以血写就、家仆告发、太医下毒、宁死不屈等等情节,固然精彩至极,但不过是罗贯中的小说家言。

然而,尽管有《后汉书》的白纸黑字,衣带诏一事中却又有许多疑点,不免让人质疑它的真实性。

具体来说,疑点有三:
▍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

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

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

网络配图
其一,相对于《后汉书》的言之凿凿,《三国志》、《资治通鉴》有不同的版本。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建安四年,董承约见刘备,想要拉拢他一同对付曹操,于是便告诉了对方,皇帝曾赐予自己衣带密诏以诛曹操,“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注意,原文的用词是“辞受”,辞在这里的意思不是告辞,而是告诉,可见董承并没有把衣带诏原件给刘备看,只是口头告诉对方,我有这么个东西。

《资治通鉴》的说法类似,“初,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生活常识分享。

高二诗歌作文:自编盗版三国之谋董贼孟德献刀_1000字

高二诗歌作文:自编盗版三国之谋董贼孟德献刀_1000字

自编盗版三国之谋董贼孟德献刀_1000字话说汉灵帝病死,董卓将太子刘辩废除,改立刘协为皇帝,称为汉献帝。

董卓并不将年仅九岁的献帝放在眼里,终日荒淫残暴,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激起了朝中许多大臣的愤慨。

在这时司徒王允接到身在渤海的袁绍的密信,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谎称自己生日,邀请亲近的大臣们晚上来祝寿。

当晚,王允在席上忽然掩面痛哭,大家不解,他告诉大家,这次是要和大家说说心里话,但怕董卓起疑心,故托言耳,董卓汉朝天下很快就会被董贼夺取他家听他那么一说,纷纷哭了起来(插歌曲: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天真的孩子……)。

(主角曹操出场,掌声欢迎!)只听一人拍手大笑:“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贼吗?(悄悄地曰:虽然我也知道‘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啊,但剧情需要嘛)”大家一看,乃骁骑校尉曹操是也。

王允很生气:“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不但不思念报国,反倒大笑,你什么意思?”曹操高昂着脖子,轻蔑地说(东北腔):“俺不笑别的,俺就笑诸位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啥子来。

”(转回正常口音,快速说)“我虽然碌碌无为,但我可以去砍掉董卓的项上人头,将其挂在洛阳城门上,让天下人高兴!”(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嘛!)王允听了,顿时大喜,慌忙起身,毕恭毕敬地说:“孟德有啥么好法子?”曹操马后炮地说:“我之所以屈身于那狗贼手下,其实是想找个机会除掉他,现在我可是他身边的大红人啊。

听说司徒有一口宝刀,请借给我一用。

”王允说:“真是这样的话,天下幸甚!”曹操配着这把绝世宝刀,来到了董卓府上,他来到董卓休息的小阁,见董卓那气势不凡的干儿子吕布在旁,心中凉了半截。

(曹操默默祈祷:我那万能的主啊,请救救我吧,让吕布速速离开,阿门!!)董卓问:“孟德为何来迟?”曹操略略思考了一下,回答:“我的马太瘦,跑不快。

”董卓听了,对吕布说:“我有凉州送来的好马,你去选一匹,送给孟德。

”心宽体胖的董卓不能做得太久,便面朝里在床上倒下了。

历史趣谈:曹魏谋士董昭 堪称曹操的“贴心小谋士”

历史趣谈:曹魏谋士董昭 堪称曹操的“贴心小谋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魏谋士董昭堪称曹操的“贴心小谋士”导语:他叫董昭,在曹魏谋士中,他的知名度远不如荀?、郭嘉、贾诩等。

但他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取代的。

他堪称是曹魏建国的总设计师。

跟曹操手下很多他叫董昭,在曹魏谋士中,他的知名度远不如荀?、郭嘉、贾诩等。

但他起的作用是无人能取代的。

他堪称是曹魏建国的总设计师。

跟曹操手下很多谋士一样,董昭原来也在袁绍部下做事,为袁绍平定河北立下了很多功劳。

但后来袁绍听信谗言,要治董昭的罪。

董昭于是逃走,打算去辅佐汉献帝,但是路上被割据河内的张杨给强制留下了。

此时天下大乱,东汉王朝分崩离析。

曹操在兖州,有心与远在关中的朝廷联系。

于是写信给河内太守张杨,想借道河内,联络朝廷。

被张杨拒绝。

董昭劝说张杨,曹操虽然暂时依附袁绍,势力薄弱,但有英雄之气,早晚会成大业。

他劝说张杨与曹操结交。

张杨于是同意帮助曹操。

董昭更是以曹操的名义,给当时控制朝廷的李?、郭汜写信、奉送礼物。

在董昭的运作下,曹操与张杨,以及朝廷主政者有了密切的联系。

还没见过曹操的面,董昭就已经开始死心塌地的为曹操服务了。

后来,杨奉、董承、韩暹等人护送汉献帝回到洛阳。

董昭也来到献帝身边。

汉献帝处于这几个将领的控制之下。

董昭有心想让献帝转移到曹操那。

在这几个将领之中,杨奉兵马最强,但是缺乏外援。

于是,董昭想好好利用一下杨奉。

董昭再次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言辞诚恳的与他结盟,并表示愿意为朝廷供应粮食。

杨奉是个有勇无谋的人,得到“曹操”的信,非常高兴,四处拿去炫耀。

又与其他将领表奏朝廷,夸奖曹操的忠心。

于是曹操被加官为镇东将军,并继承了费亭侯的爵位。

曹操来到洛阳觐见皇帝,与董昭有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造假高手董昭如何用两封书信骗走汉献帝的?
导语:公元196年,汉献帝在董承、杨奉等人的帮助下,终于越过黄河,来到了洛阳。

可是洛阳经历了几番战火,早就残破不堪,而天下
诸侯大都各自为政
公元196年,汉献帝在董承、杨奉等人的帮助下,终于越过黄河,
来到了洛阳。

可是洛阳经历了几番战火,早就残破不堪,而天下诸侯
大都各自为政,不再向皇进贡物资。

官员们辛辛苦苦一路逃亡来到洛阳,刚高兴没几天,就意识到呆在洛阳只能饿死。

汉献帝每天都要祈
祷上天,希望天降奇迹,护佑大汉。

正在汉献帝在洛阳苦苦挣扎,为吃饭的事情烦恼的时候,兖州的曹
操送来表章,希望能够有机会得到献帝的接见。

汉献帝当然是双手赞成,现在什么时候啊,只要是有钱有粮就是忠臣。

可是杨奉董承的想法就不同了。

自己历尽千辛万苦,用无数兄弟
的鲜血才保护汉献帝出关,总不能拱手就送给曹操吧。

于是,曹操的
派出的第一波人马被董承击退,你曹操有粮不假,可是居心叵测,不
怀好意,要是忠诚只送粮食来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带上几千军马呢?
杨奉董承和曹操僵了起来,本来到谁家去,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汉献帝情况特殊,虽然名义上是君主,可是当时的吃饭行动
都要征得杨奉董承的同意,加上同甘共苦了这么一段日子,要直接说
去曹操那里有饭吃,有点抹不开面。

于是,汉献帝也选择了沉默。

这时候,有位叫做董昭的官员出面,打破了僵局。

董昭此人,属于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此公有个癖好,一生爱骗人,爱造假。

从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一骗惊人。

公元191年,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幽州的控制权,在界桥发生大战。

当时袁绍刚刚得到冀州,立足不稳,而公孙瓒兵精粮足。

袁绍吓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