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课件)种子引发

合集下载

种苗学试题

种苗学试题

3.种实; 4.实生苗 营养繁殖苗 一年生苗 多年生苗 5.留床苗 移植苗 二、单项选择题 1.(2);2.(3);3.(2);3.(3)三、多项选择题 1.(1)(2)(3);2.(1)(2)(3)(4)四、名词解释 略 五、简述题 1.请参看教材的 1.1.1 部分。 2.请参看教材的 1.1.2 部分。 六、论述题 1.请参看教材的 1.1.2 部分。 2.请参看教材的 1.1.3 部分。 3.请参看教材的 1.4.2 部分。
第二章 林木种子生物学
一、填空题 1.林木是多年生多次结实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植株衰老死亡,大体上经历()、()、()和()。 2.林木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开始到大量结实为止,又叫()。壮年期是从大量结实开始到 结实衰退为止,又叫()。 3.某些特殊情况如土壤贫瘠、干旱、病虫害、火灾等的影响,林木也会过早结实。这是因为 ()生长受到强烈抑制,个体早衰的结果,属不正常现象。 4.林木结实丰年和欠年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做林木(),而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 也称为种子生产周期。 5.林木出现结实周期性现象的原因较多,一般认为是(),另外还受内源激素和()的影响。 6.种子一般由()、()和()组成。 7.种子的各个器官如种胚、子叶、种皮形成,种胚具有发芽能力,种子达到()。 8.杨、柳、榆的种子在()季成熟,而红松、落叶松、云杉种子在()季成熟。 9.种子已经具有发芽能力,但由于未得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种子被迫处于静止状态, 这种现象称为()。 10.种子成熟后,即使给与适当的发芽条件而仍不能萌发的现象,称为()11.双休眠是指() 和()都有休眠,但二者解除休眠的条件不同。 12.已经解除休眠的种子,因某种因素影响又进入休眠的现象称为()。 13.一般把维持种子生活力最低的含水量称为()。 14.种子萌发的过程通常分为()、()和胚根生长发育三个阶段。 15.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基本条件是()、()和()。 16.常把生长发育正常、没有机械损伤的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维持()的年限称为种子 寿命。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种子引发( Seeds trigger)是指某些植物和动物幼体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由种子中储存的遗传物质所诱导而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

1、教学目标:种子引发的概念、条件及应用;种子引发的分类、作用;了解种子引发的意义。

2、重点难点:种子引发的概念、条件及应用;种子引发的分类、作用;了解种子引发的意义。

3、教学准备:电脑、种子图片、视频、小黑板。

4、教学过程: 5、情景导入:种子引发的原理1)、播放视频“蒲公英”引导同学们猜测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什么?种子怎么会被分解?蒲公英种子可以发芽吗?教师演示:在玻璃瓶里装上水,将种子均匀地撒到水面上,轻轻地晃动水,让种子充分地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水面有许多小泡沫,这就是生长发育的原始材料——“浮萍”。

种子引发( Seeds trigger)是指某些植物和动物幼体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由种子中储存的遗传物质所诱导而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

1)、种子引发的概念(1)种子引发的概念:某些植物或动物幼体的器官在一定条件下,由种子中储存的遗传物质所诱导而发育成为新个体的过程。

(2)种子引发的概念分类:(a)自发性种子引发自发性种子引发的基本条件:必须有完整的种子,并处于萌发的状态;(如小麦)(b)非自发性种子引发自发性种子引发的基本条件:具有适宜的发芽温度,通常温度在20 ℃以上。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能不断地产生新的芽胚。

这种引发方式称为自发性种子引发。

非自发性种子引发主要指病菌、线虫、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对幼体的伤害和寄生而引起的种子引发。

非自发性种子引发还包括光诱导等机械因素引发。

在农业生产上种子引发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作为萌发的营养,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加快成苗速度,提高种子质量。

(3)种子引发的特点(a)具有隐蔽性。

种子引发属于无性繁殖,它不像花、果实、叶、茎等那样容易区别出来,在没有成熟之前无法辨认,也没有外观形态特征,容易混杂。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种子生物学一、名词解释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可自由移动的水分,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

束缚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且紧紧被束缚在其周围、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临界水分: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

(亲水胶体含量高,亲水物质亲水性强,种子的临界水分就高。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种极性基,故亲水性最强;脂肪分子中不含极性基,所以表现疏水性。

含油量愈高,临界水分愈低。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范围。

临界水分高,安全水分可以高;临界水分低,安全水分必须低。

(安全水分≤临界水分)南方<北方,低温干燥:↑;仓贮条件好:↑;安全水分定的越低,越有利于种子贮藏,但成本增加。

(所以低温干燥的北方安全水分定的高些,更有利于种子贮藏)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吸湿性)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是衡量种子吸湿性动态变化的主要指标。

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吸附性:种子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管结构,在种子的表面和毛细管的内壁可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叫做吸附性。

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mg)。

酸价高,品质差。

碘价: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量(g),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酸败: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的气味—哈气。

原因:分解释放小分子;氧化分解/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破损。

呼吸作用: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的参与下将本身的贮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硬实:是指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的种子,是休眠较深的一种形式,利于种子寿命延长和后代繁衍。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

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种子学复习思考(有答案) 汇总

种子学复习思考(有答案) 汇总

种子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种子高等植物由胚株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三部分:种皮、胚、胚乳。

2.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

3.种子工程是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建立原粮种繁育体系和种子认证制度,发展种子加工和包衣技术,完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规范种子经营和加强种子法制管理等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工程。

4.种子产业化将新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5.平衡水分指在规定温度与规定相对湿度相平衡时的水分6.临界水分临界水分是种子的结合水达到饱和程度并将出现游离水时的水分。

7.安全水分指种子的水分在临界水分以下,可以安全储藏的水分含量。

安全水分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

8.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9.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原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10.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11.顽拗型种子指不耐失水的种子,它们在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

12.种子活力指在广泛的田间条件下,种子迅速整齐出苗并长成正常幼苗的潜在能力13.种子引发促进种子萌发,并且提高萌发时间的稳定率和萌发整齐率,减小萌发时间的标准差,提高苗的抗性和素质、改善营养状况。

14.超干贮藏将种子含水量降至5%以下,密封后在室温或稍微降温条件下贮藏种子的方法。

15.超低温贮藏指利用液态氮(-196℃)为冷源,将种子等生物材料置于超低温下(一般为-196℃),使其新陈代谢活动处于基本停止状态,而达到长期保持(种子)寿命的贮藏方法。

16.种子加工对采收的种子进行清选、分级、干燥、消毒、脱毛或包衣等处理,以提高播种品质和保持种子较长寿命的措施。

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种子是由受精胚珠发育而来的,是可脱离母体的延存器官。

严格地说,生命周期是从受精卵分裂形成胚开始的,但人们习惯上还是以种子萌发作为个体发育的起点,因为农业生产是从播种开始的。

播种后种子能否迅速萌发,达到早苗、全苗和壮苗,这关系到能否为作物的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干种子的生理活动极为微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休眠状态。

在有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正常的空气条件下,种子开始萌发(germination)。

从形态角度看,萌发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吸水后,胚生长突破种皮并形成幼苗的过程。

通常以胚根突破种皮作为萌发的标志。

从生理角度看,萌发是无休眠或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吸水后由相图8-15种子萌发的三个阶段和生理转变过程示意图对静止状态转为生理活动状态,呼吸作用增强,贮藏物质被分解并转化为可供胚利用的物质,引起胚生长的过程。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萌发的本质是水分、温度等因子使种子的某些基因表达和酶活化,引发一系列与胚生长有关的反应。

一、种子萌发的特点与调节(一)萌发过程与特点根据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量,即种子鲜重增加量的“快-慢-快"的特点,可把种子萌发分为三个阶段(图8-15)。

1.阶段I吸胀吸水阶段即依赖原生质胶体吸胀作用的物理吸水。

此阶段的吸水与种子代谢无关。

无论种子是否通过休眠,是否有生活力,同样都能吸水。

通过吸胀吸水,活种子中的原生质胶体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使那些原在干种子中结构被破坏的细胞器和不活化的高分子得到伸展与修复,表现出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图 8-16谷类种子萌发时胚中产生的GA诱导水解酶的产生和胚乳贮藏物质的分解(以淀粉、蛋白质和核酸为例)2.阶段Ⅱ迟缓吸水阶段经阶段Ⅰ的快速吸水,原生质的水合程度趋向饱和;细胞膨压增加,阻碍了细胞的进一步吸水;再则,种子的体积膨胀受种皮的束缚,因而种子萌发在突破种皮前,有一个吸水暂停或速度变慢的阶段。

随着细胞水合程度的增加,酶蛋白恢复活性,细胞中某些基因开始表达,转录成mRNA。

人教版七上《种子植物》课件

人教版七上《种子植物》课件

种子植物的繁殖环境
光照
种子植物需要光照进行光 合作用,不同植物对光照 的需求不同。
水分
种子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 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不 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不 同。
土壤
种子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和质地对其生长和繁殖都 有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 的要求也不同。
03
CATALOGUE
种子植物的应用
种子植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保健品
如亚麻籽油、南瓜籽等,它们富含营养物质 ,有助于人体健康。
药物原料
某些种子植物的提取物被用作药物原料,如 紫杉醇等。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种子植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和药物开发的 重要来源,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分子。
04
CATALOGUE
种子植物的保护
种子植物的保护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种子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种子植物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保持生物多样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植物的保护现状保护成效显著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 护种子植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濒危的种子植物得到 了有效的保护,种群数量逐渐恢复。
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种子植物的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 气候变化、生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对种子植物的生 存造成了威胁。此外,一些珍稀、濒危的种子植物的保护难 度较大,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
无性繁殖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 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 分株、根茎、块根等。
种子植物的繁殖过程
01
02
03
传粉
花粉从花药中释放,通过 风、水或昆虫等媒介传播 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
花粉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 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 过程。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学名:核桃。

分布:我国各地,山西、河北等省栽培最多。

种子引发,种子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通常指遗传信息改变)导致新个体产生,或者使不能产生正常个体的旧个体改变原有性状而产生具有该性状的后代个体的现象。

由于遗传物质在种子中,因此,种子是一种非常好的试验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

1。

例句:核桃要想长出好品质,就得从种子抓起,采收成熟的核桃果实,将其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储藏在湿沙内。

当种子外壳出现黑色斑点时,再进行脱皮处理。

处理方法是:在沙床上铺一层核桃壳,并均匀撒些水,最上面盖一层10厘米左右厚的潮湿的细土。

处理期间注意观察,防止过度失水和鼠害。

2。

解释:发芽。

种子引发名词解释1。

核桃树的果实种子具有一层坚硬的保护果实的外壳。

这层外壳叫种皮。

核桃树每年开花结果,每年所结的果实就是它的种子。

如果核桃成熟了,果实自动炸开,果肉里会分泌出粘稠状的胶汁,把整个种子包裹起来,在胶汁的作用下,种子逐渐变硬,颜色也逐渐变深。

这时,果实里还没有成形的胚芽就露了出来。

2。

2。

如果核桃树种子种壳自然裂开,种子就会慢慢露出来。

但是,只要种壳还没有开裂,种子就无法露出来。

种子露出来以后,如果受到阳光直射,外面又有一层胶状物质包裹着,那么,幼苗就会死亡。

因此,核桃树的种子要放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中,以免种子被太阳晒伤。

另外,要经常喷水,让种子保持潮湿。

播种前,要用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15~20分钟,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几遍,然后用温水浸泡24小时。

3。

特点:种子引发是一种突变性状,即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它所控制的性状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⑴突变性状是由基因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⑵突变性状必须发生在配子中,并且后代的每个亲本中必须至少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突变;⑶突变性状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而引起的,不涉及位置效应。

3。

包括品种、单株、群体、类型和群体单位五级类型。

4。

(种子学课件种子引发

(种子学课件种子引发
即使在低温逆境下,细胞吸胀均匀,细 胞器发育良好,ATPase在质膜上分布均 匀,膜的结构与功能已发育正常(郑光华 等1988)。
2.种子引发的效应 关于种子引发效应已 有很多的报道,这里归纳成以下几个主 要方面。
①在低温或高温下加速发芽;②提高发
芽和出苗的一致性;③增加产量;④提 高在逆境下的出苗;⑤提高幼苗干重、 鲜重和苗高;⑥克服远红光的抑制作用; ⑦提早成熟;⑧PEG作为抗菌剂的载体, 提高抗病能力;⑨减少热休眠效应;⑩ 防止幼苗猝倒病;④提高陈种子、未成 熟种子的活力;⑩免除吸胀冷害的发生 和损失。
Chang等(1998)将种子和蛭石混合,加水后 密封培养,用这种方法引发甜玉米种子, 提高了甜玉米种子的出苗率,减少了种 子的内含物泄漏,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 活性。
另外,固体基质引发在控制种子吸水速
率的同时,还可作为种子消毒剂和杀菌 剂的载体。
Parera(1991)报道超甜玉米种子在低温试验 中 发 芽 率 为 10 % , 但 经 SMP 十 0.05 % NaOCl处理后,发芽率提高到37%。
干燥。为得到最大的效应,控制吸水程度是关
键。对每一个种子批,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校
准测定来确定。计算机被用于计算吸湿的速率
和控制水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种,在一个关闭 的滚筒内滚动吸湿种子5—15d,然后用空气流 干燥种子(Rowse,1996)。
滚筒引发包括四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校
准,这一过程是确定引发时种子吸湿的
作为理想的引发的固体基质必须具有
下列性质:对种子无毒害作用;具有较 高的持水能力;在不同的含水量下保持 松散性;化学性质表现为惰性;引发结 束后容易与种子分离。
随着固体基质引发技术的不断发展, 引发中利用的固体载体和液体成分也得 到不断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理想的引发的固体基质必须具有
下列性质:对种子无毒害作用;具有较 高的持水能力;在不同的含水量下保持 松散性;化学性质表现为惰性;引发结 束后容易与种子分离。
随着固体基质引发技术的不断发展, 引发中利用的固体载体和液体成分也得 到不断的改善。
目前应用的固体基质主要有:蛭石、 烧黏土、页岩、软烟煤、聚丙酸钠胶以 及 合 成 硅 酸 钙 等 (Khah , 1992 ; Pill , 1994)。在引发中所使用的液体成分主要 有:水、PEG溶液和一些小分子无机盐 水溶液。在基质引发中,所使用的种子 与引发固体基质的比例通常1:1.5~3左 右 , 所 用 水 分 量 常 为 固 体 基 质 干 重 的 60 %~95%(Taylor等,1988)。
因此,在种子引发过程中应注意病原菌的控制。 Nascimento和West(1997)报道在罗马香瓜的试验 中种子原始带菌为20%,用 KNO3+KH2P04(1.5+1.5%)在25℃黑暗下引 发6d后,种子带菌上升为94%,如在引发前用 克菌丹处理,则引发后种子带菌下降至60%。 采用不同的杀真菌剂及不同使用方法可以使种
子引发过程中的真菌降低到较低水平 (TylkowskaandBiniek,1996)。但没有一种杀菌 剂是对所有的真菌都有效的。
2.滚筒引发 通常用PEG或其他药剂作 为引发溶液,种子通过半透性膜从渗透
液吸收水分保持种子内的水势在一定的 水平,足以在种子吸胀的第二阶段(滞缓 期,各种大分子及膜系统可在此时期修 复)开展代谢活动,但防止胚根伸出种皮。 因此,其他方法如能产生适当的吸湿水
发溶液水分损失并增加溶液中的氧含量 (Thornton and Powell,1992)。
4.搅拌型生物反应器引发 反应器直 径190mm,具有5L的工作容积,一个六 叶45o斜度的搅拌器,形成一个向下的液 体 流 , 转 动 速 度 250r / min 。 0.02— 0.05vvm(vvm为每分钟每液体体积的气体 体积)的富含O2空气和0.5~1.0vvm空气在 搅拌叶片下,被喷射进反应系统。
以上两种方法处理过程中,种子保持
悬浮的状态,常给予溶解氧值在80%饱 和以上。利用氧电极持续地测定溶解氧, 定时测定PEG的水势,如有必要则调整 引发溶液或更换引发溶液。
5.固体基质引发 固体基质引发(SMP) 通过种子与固体颗粒、水以一定比例混 合在闭合的条件下控制种子吸胀达到一 定的含水量,但防止种子胚根的伸出。 大部分水被固相基质载体所吸附,干种 子表现负水势而从固相载体中吸水直至 平衡。
所研究的种类包括大麦、小麦、玉米、
高粱、大豆、罗马甜瓜、香瓜、西瓜、 莴苣、甜菜、大白菜、芹菜、韭葱、胡 萝卜、洋葱、番茄、欧芹、豌豆、菠菜、 莱豆、花茎甘蓝、辣椒、胡椒、花椰菜、 茄子、芫荽、冬瓜、葡萄、月见草、扁 穗雀麦、鸭茅、苇状羊茅等。
在种子引发过程中,由于种子在高湿温暖的
条件下,极易受到真菌等微生物的侵染和危害。
随着种子引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引
发效果不断地被发现,引发技术也不断 地更新,但引发的效果在种、品种、甚 至种子批间也会有差异。正因如此,处 理的条件难以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一 点对种子引发在商业大规模应用上带来 了一定难度。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方 兴未艾,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日益关注和 重视。种子引发的研究,可为种子包衣 (coating)、丸化(pelleting)、液播 (nuiddrilling)等新工艺新技术提供材料、 方法和理论依据。
示,生物引发的种子很少出现由最终极腐霉 (Pythiumultimum)引起的出苗前的猝倒病,在低 温土壤的效果好于杀菌剂氨丙灵(Metalaxyl)的控 制水平或与之相同。
近年来,Reese等(1998)已建立了一个新 的生物引发方法,称为加压融合生物引
发。该法采用增加空气压力,达到加速
种子水合,促进生物控制剂致金色假单 胞菌(Pseudomonasaureola—ciens)进入甜玉 米种子。结果表明,引发后的甜玉米种 子播后明显增加了出苗率。
干燥。为得到最大的效应,控制吸水程度是关
键。对每一个种子批,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校
准测定来确定。计算机被用于计算吸湿的速率
和控制水的供应。根据不同的种,在一个关闭 的滚筒内滚动吸湿种子5—15d,然后用空气流 干燥种子(Rowse,1996)。
滚筒引发包括四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校
准,这一过程是确定引发时种子吸湿的
种子引发
一、种子引发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种子引发(Seed priming)是控制种子缓慢
吸收水分使其停留在吸水的第二个阶段,让种子 进行预发芽的生理生化代谢和修复作用,促进细 胞 膜 、 细 胞 器 和 DNA 的 修 复 以 及 酶 的 活 化 , 处 于准备发芽的代谢状态,但防止胚根的伸出。 种子引发最早由Heydecke等(1973)提出。经大 量研究表明,引发后的种子活力强,抗逆性强, 耐低温,出苗快而整齐,成苗率高。现在美国有 的种子公司已有芸薹属、胡萝卜、芹菜、茄子、 莴苣、洋葱、辣椒、番茄和西瓜等引发种子的销 售。
平并紧接着一个适当的培养期,也应有
类似的对发芽的效应。基于这一原理, 位于英国Welles—bourne的园艺研究国际 组织发展了滚筒引发新技术,通过控制 直接吸水方法来控制种子的水势。
这一方法将种子置放在一个铝质的滚筒内,
滚筒一侧为可拆装的有机玻璃圆盘,滚筒以水
平轴转动,滚筒内种子在滚筒周线上转动,速 度为每秒1~2cm。水汽被喷人滚筒内。当种子 在滚筒内吸水24—48h时,混合非常均匀一 致的,这一时期结束时种子非常丰满,但表面
电泳后蛋白质谱带的变化也表明引发不仅影响蛋 白质的合成,也影响蛋白质的质量。
2.种子引发的效应 关于种子引发效应已 有很多的报道,这里归纳成以下几个主 要方面。
①在低温或高温下加速发芽;②提高发
芽和出苗的一致性;③增加产量;④提 高在逆境下的出苗;⑤提高幼苗干重、 鲜重和苗高;⑥克服远红光的抑制作用; ⑦提早成熟;⑧PEG作为抗菌剂的载体, 提高抗病能力;⑨减少热休眠效应;⑩ 防止幼苗猝倒病;④提高陈种子、未成 熟种子的活力;⑩免除吸胀冷害的发生 和损失。
合适水平,以决定将多少水加入到种子 中。二是吸湿,在一定时间内(较典型的 是1d或2d),加水至校准的水平使种子吸 湿。三是培养,这一过程约1—2周,种 子保持吸湿过程达到的水分,增加引发
的效果。四是干燥,去除种子增加的水
分,以便种子回复或接近引发前的含水 量。当然也可以直接播种。
3.起泡柱引发 起泡柱直径5cm,高度 约为50cm,种子在柱内引发,引发期间 潮湿的空气被通入柱内,以减少PEG引
Callan等(1990,1991)采用1.5%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iuorescens)AB254的甲基
纤维素悬浮液包衣甜玉米种子,然后回干2h, 此后,包衣种子在23℃下水合20h,包衣种子 吸胀至35%~40%的含水量并立即播种。生物 引发期间,细菌群体增加10—1 000倍。结果显
不同。根据不同种子的特性,改变浸泡
和培养时间,水引发可能对其他种子也 会有效。
7.生物引发 生物引发已成为一种新的 种子处理技术。根据Sundstrom等报道, 生物引发是利用有益微生物作为种子的 保护剂,而不是利用传统的抗菌素。通 常,有益的微生物不能与田间原有的大 量存在的病原菌竞争,通过生物引发, 使种子上的有益微生物大量增殖布满种 皮,并能较快和有效地繁殖和保护发育 中的幼苗根系。近来美国一家公司已商 业化试用生物引发的蔬菜种子产品。
二、种子引发的机理和效应
1. 种子引发机理 (1)RNA合成 用25%PEG6000引发莴苣种子2周后, 发芽速率与RNA合成速率有平行关系。引发后种子 在约6小时开始发芽,而此时RNA合成达到高峰。 未处理的种子RNA合成模式与引发种子相似,但总 的合成活性明显低于引发种子。
(2)蛋白质合成 在15℃用25%PEG6000引发莴苣种 子2周,蛋白质合成增加,蛋白质合成的速率和数量 均受到引发的影响。这与观察到的引发不但加速发 芽而且提高种子和幼苗的活力现象相一致。
6.水引发 是将种子先在水中预浸,然 后将种子放在相对湿度为100%的密闭容 器内培养。Fujikura等(1993)用该方法引发 花椰菜种子,效果比PEG引发要好,尤 其在低温(10℃)下发芽效果更好,但它对 老 化 种 子 的 修 复 效 果 不 如 PEG 。 水 引 发 和PEG引发(渗透引发)可能存在机制上的
渗透调节通常以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glycol,PEG)为材料,PEG是 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常用PEG分子 量为6000或8000,它不能透过细胞壁而进 入细胞内。将种子放在适当浓度的PEG
溶液中,以控制渗透压,调节水分进入 种子。
现在有很多种类化学药品可以用于种子的引发。
根据不同的报道归纳为应用单一药剂处理,如 NNN酸aaa、CN2Hl0聚、P3、0乙4mK、二gCSAl0醇、41、((丙NPE0三K3G)N3醇)、、0、3 C交十甜o联(KN菜2型0H碱3)P聚2、、04丙甘、K烯N露CO酸a醇(、N钠、0K(3脯S)32PP、氨P04)、 , 或几种药剂混合作为处理溶液,如 KPENGO+3+壳K梭3P孢04、菌P素E、G+PE链G霉+素金、霉P素E、G+PE四G环+素福、 美 双乙烯、利PE等G。十福美双+苄基青霉素、PEG+GA4-7+
三、种子引发方法及技术
目前常用的种子引发方法有渗调引发 (Osmo-priming)、滚筒引发(Drumpriming)、 固体基质引发(Solid Matrix Priming)和生物 引发(Bio- priming)。根据方法的不同,又 有不同的技术,以下为一些技术的简介
1.渗调引发 渗透调节方法是将种子放 在 一 定 浓 度 的 溶 液 中 , 在 10 ~ 30℃条件 放一定时间,然后用蒸馏水漂洗后,经 室温干燥,再进行播种或贮藏。另外, 据研究,用滤纸床控制吸水或湿一干交 替吸胀等方法也可达到渗透调节引发的 目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所用的方法不 同,处理条件会有所改变,如渗透溶液 种类、浓度,处理的时间,处理的温度 ,处理期间的通气、光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