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基质干细胞及聚羟基烷酸酯重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体外实验研究
中药对骨髓基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药对骨髓基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谢幸财,王和鸣(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福建福州350108)关键词:中药;骨髓基质细胞;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27(2008)05-0068-02·综述·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October 2008,18(5)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8卷第5期骨髓组织可分为造血和基质两大部分,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MSCs 可向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网状细胞、肌肉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等方向分化[1,2]。
但是,因其数量少、可自动分化等特点,不易控制其分化方向,而中药可以对其增殖分化产生影响,笔者试就此问题论述如下。
1单味中药益气活血、补肾壮骨类中药在治疗骨折和骨缺损类疾病中有着很好的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药治疗骨伤科疾病很大程度上与这些药物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
在中药促进造血机制的研究中,通过研究益气补血类中药对造血因子及造血微环境的影响发现,很多促进造血细胞增殖的有效中药成分,均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或者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黏附而起作用的。
如人参皂苷Rg1可以促进猪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分化,主要是因为人参皂苷Rg1能够促进DNA 的合成,促使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细胞内信号传导而起作用的[3]。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水蛭、骨碎补、海螵蛸、阿胶对骨愈合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时发现,骨碎补能促进骨折愈合前1周的骨痂部位细胞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 )mRNA 的表达,海螵蛸和水蛭也有类似的影响,同时水蛭、骨碎补、海螵蛸、阿胶均可促进TGF-β1mRNA 的表达,但水蛭在骨折早期TGF-β1mRNA 的表达有所下降,随后又开始升高,这可能与水蛭在骨折早期抑制了血小板的凝集有关[4~7]。
饲养层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饲养层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岑妍慧;蓝丽霞【摘要】The culture of stem cells in vitro requires the maintenance of stem cell undifferentiated state and potent proliferative capacity.Therefore, primary or initial culture of stem cells in vitro depends on feeder cells and growth factors secreted by stem cells.Feeder cells can promote the attachment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simultaneously release some cytokines that enhance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but suppress differentiation.The feeder cells used for the culture of stem cells in vitro vary greatly among laboratories.%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要求在保持其未分化状态的同时,还要保持其旺盛的分裂增殖能力,所以在原代或初期培养时,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依赖饲养层细胞及其分泌的生长因子,饲养层细胞一方面可促进胚胎干细胞的附着,另一方面可分泌一些促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分化的细胞因子,不同实验室在体外培养干细胞过程中所使用的饲养层细胞有所不同,故在此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09【总页数】2页(P1292-1293)【关键词】饲养层;干细胞;体外培养【作者】岑妍慧;蓝丽霞【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6干细胞可来源于胚胎、胎儿组织和成年组织,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保持未分化状态的细胞。
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

表明,创面局部微环境对粼s起调控作用,可以促进间充
质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并上调IL-8,G-CSF及I、Ⅲ型胶原 的表达。有学者在实验中不仅观察到在一定条件下创面局部 移植经过扩增的自体BMMSCs可以转变为创面肉芽组织中的 血管内皮细胞,而且还观察到这些经过BrdU标记的BMMSCs 可以转变为表皮细胞以及皮脂腺导管细胞[Z5]。BmtSCs作为种 子细胞在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制备中显示出良好前景。将
万方数据
显著高于对照组,推测hUC—MSCs参与了皮肤缺损创面的修 复,其机制尽管尚未完全阐明,但初步结果显示可能与创伤 的刺激及局部创面的微环境中含有各种不同的因子有关,它 们具有促进hUC-MSCs趋化以及诱导hUC-MSCs向所需要的 组织或细胞分化来参与组织的修复。hUC-MSCs易于从新生儿 脐带中分离获得,众所周知,脐带是分娩废弃物,来源广泛, 取材方便,对供者无任何损伤不受任何伦理及法理限制且 hUC-MSCs含量丰富,免疫源性低,不表达HLA-DR,体外培养 增殖能力强,因此有望成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
删。以毛囊干细胞作为细胞来源,实现人工皮肤替代物的构
建并应用于临床色素脱失的治疗,这无疑拓展了组织工程皮 肤代用品的应用范围,提升了色素脱失的治疗水平。在毛囊 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中,当vnt信号被抑制时,毛囊干细 胞便会向皮脂腺和表皮方向分化,因此构建含有皮脂腺结构 的组织工程皮肤很有前景。皮脂腺结构可以更好地给皮肤提 供油脂的润泽,防止皮肤的龟裂,为构建后的组织工程皮肤 提供了更好的存活环境。 3口腔粘膜干细胞 研究发现,利用口腔粘膜干细胞体外培养比皮肤表皮细 胞增殖快,培养形成细胞膜片缩短约20%左右,有可能与其体 内高增殖性有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的粘膜上皮可成功 生长在体表的皮肤缺损处,并在移植后出现角化等与正常表 皮组织相同的生物学行为,同时口腔粘膜在大面积创伤及烫 伤中一般保存良好,可作为种子细胞[10J。近来的研究还表明,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其中有促进细胞增 殖等促创伤愈合的作用,培养的上皮细胞不仅修复缺损,还 可促进创伤的愈合。口腔粘膜取材相对隐蔽,且预后不留瘢 痕,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一个理想来源。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分析

组 织 工 程 与 重 建 外科 杂 志
20 0 7年 2月 第 3卷 第 1 期
・
论著 ・
人 骨 髓基 质 干细 胞 成 骨 诱 导 后 端粒酶活性 的检 测分析
周恒 李 宇琳 孙剑 刘广鹏
【 摘要】 目的 分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在长期 体外扩增并进行成骨诱 导下 , 其端 粒酶活性是
mut e eainc l r i 6 / i o Co cu in T etlmeaea t i fh ma MS sme s rd u e sc rt lg n rt ut et 1P n vt . i o u l r n lso h eo rs ci t o u n B C au e p t t ui vy o h e y
e g n e n u n l g n r t n c lue M e h d Ro h Stl me a e P n i e r g d r gmu t e e ai u t r . i i i o to s c e’ o r s CR— I A k t su e ee t h eo r e e EL S i wa s d t d tc e t lmea o t s a t i fh ma MS . Re u t No a n r lc a g a e e td i e t lmea e a t i e t f u n BMS s at r ci t o u n B Cs vy sl b o ma h n e w s d t ce n t eo r c i t t s o ma h s vy h C f e
Ts u n i e rn s a c & De eo e tC n e , nl is e E g n e i g Re e r h vl pm n e t r 鼽 , 2 0 3 , hn . 0 2 5 C ia
去细胞牛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

去细胞牛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作者:王德超郑玉琴孙建华史晨辉董金波刘维钢【摘要】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骨缺损的骨材料,为其在骨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体外扩增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将其与去细胞牛松质骨复合培养。
造成兔桡骨中段 10 mm 骨缺损模型,分复合细胞组、单纯材料组、空白对照组。
通过大体观察、放射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
结果:去细胞牛松质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12 周时缺损区完全被新骨代替,骨髓腔完全通畅,优于单纯材料组的修复效果,单纯材料组优于空白对照组。
结论:去细胞牛松质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有可能成为理想的骨支架材料。
【关键词】骨修复材料;去细胞牛松质骨;组织工程〔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an ideal scaffold material for the repair of bone defect, for the clinical use in the bone reconstruction field. Methods Rabbit marrow stem cells (MSCs) were cultured and expanded in vitro. The MSCs were mixed with acellular bovine cancellous bone (ABCB). The rabbits were prepared as model of bone defects, divided into 3 groups:named complex group, acellular bovine cancellous bone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new bone regeneration in the defects was investigated by gross specimen inspection,X-ray examination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Results At 12 weeks, the radial defects repaired by named complex group, and their marrow cavities formed, which is better than acellular bovine cancellous bone group. Acellular bovine cancellous bone group is better than blank control. Conclusion Acellular bovine cancellous bone may be used as a kind of ideal scaffold material.〔Key Words〕Bone repair material; Acellular bovine cancellous bone; Bone tissue engineering研制理想的生物材料替代自体骨移植用于修复骨组织缺损是医学和生物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温固化水凝胶负载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c l o e arn r c lrc ri g e e t. M e h d C l r d b n ro sr ma e l a d 4 0 g h d o e mi t r el frr p i g a t u a a l e d f cs s i i t a to s u t e o e ma w t u o l l n 0 n y rg l c s xu e wa r n p a t d t h n e a iu a a i g ee t i a b t, f r4 n we k , e aro riu a a i g ee t s t s l n e o te k e r c lrc r l e d fc s n r b i a t ,8 a d 1 e s r p i fa c l rc r l e d fc a t t a s e 2 t t a wa n e t ae y g o s o s r a in a d HE s i fh soo ia p cme s Re u t I h x e me tlg o p t e d fc s i v si td b r s b e v t n t n o itl gc ls e i n . g o a sl s n t e e p r na r u h ee t i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于雷;高俊玲【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164-168)【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纤维化;缺血性脑卒中【作者】于雷;高俊玲【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组织工程软骨在生长板损伤修复治疗中的作用及特点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Vol 25|No.28|October 2021|4539组织工程软骨在生长板损伤修复治疗中的作用及特点王香港,万 谦,刘 贺,李容杭,张 妍,李祖浩,王金成文题释义:软骨组织工程:是利用干细胞技术和机械技术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三维支架,植入软骨缺损部位,可以有效改善损伤处的软骨组织再生微环境,促进软骨细胞再生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使受损的软骨组织得到修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支架:是具有三维结构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通常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植入缺损部位,既能够填补生长板处的缺损,提供机械支持,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干细胞和活性物质发挥功能提供物质载体,在生长板的损伤修复中起着积极作用。
摘要背景:生长板调控着长骨纵向生长,如果发生损伤并导致骨桥形成会使长骨生长停滞,造成患肢成角畸形,而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用软骨组织工程制备的支架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
目的:介绍生长板的生理结构与功能,讨论并总结软骨组织工程技术在生长板损伤治疗中所取得的进展。
方法:作者以“Growth plate ,Physis ,Physeal ,Scaffold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生长板,骺版,支架”为关键词,检索2000至2020年期间PubMed 、Web of Science 、CNKI 和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献292篇,筛选后对65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生长板损伤动物模型中,软骨组织工程支架表现出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有生物活性的支架既填补了缺损、抑制骨桥形成、减轻了患肢的成角畸形,又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与生长板生理结构类似,呈柱状规则排列的软骨细胞。
对众多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应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适当的软骨诱导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大量生成并且排列有序,再生的软骨组织可以发挥生长板的正常功能,刺激长骨继续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基质干细胞和聚羟基烷酸酯重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体外实验研究博士研究生王其友导师蔡道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摘要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组织,可以吸收振荡、传导膝关节的负荷、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并起到润滑关节的作用。
半月板损伤是临床中骨科常见病,既往半月板损伤后均以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Smillie甚至建议,无论半月板撕裂程度如何,为了获得完整的半月板再生,均应行彻底的半月板切除术。
然而,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半月板切除后再生的半月板是以纤维组织为主的结构,与正常的半月板差别很大,其生物力学性能远不如正常的半月板组织,且再生与正常半月板移行处极易发生再破裂。
不仅如此,多个研究结果表明:半月板切除后常不可避免引起关节退变,骨关节炎的病变程度与半月板切除的量成正比。
由此可见,半月板的功能十分重要,尽可能的保留健康正常半月板及重建半月板是半月板损伤治疗的现代观点。
而半月板自我愈合的能力仅限于半月板的血管区。
对于血管区外的损伤及退变,促使半月板自我愈合的方法还需迸一步研究,现有的重建半月板方法主要有半月板移植和半月板假体两种。
半月板假体是指选用生物力学性能与半月板相近,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有机材料组成,植入关节内以替代半月板功能。
然而,不同的个体对植入的半月板假体滑膜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总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出现严重的滑膜反应。
此外,假体是否会诱发恶变,或者对关节内软骨等重要结构是否会产生破坏仍无明确结论。
因此,半月板假体目前主要在实验研究阶段,半月板移植临床近期效果不错,与其他器官移植类似存在供体来源有限、组织保存困难、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有潜在的传播疾病危险以及远期疗效不确定。
早在1929年对于半月板修复再生的研究就开始了,早期研究结果认为半月板纤维软骨的损伤不能愈合。
直到80年代,有研究发现纤维软骨细胞具备活跃4TGF—B1在体外可以诱导犬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分化的软骨细胞表型具备软骨细胞特点。
经阿新蓝染色和甲苯氨蓝染色可见细胞核被染成蓝色,细胞和细胞之间有弥漫的紫红色异染性物质分布。
采用软骨特异性的II型胶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II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形态完全符合细胞软骨的结构。
5联合叙贯应用bFGF和TGF一131生长因子可成功诱导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较单一的诱导剂明显缩短诱导时间。
6PHBV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显示其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对细胞无毒副作用,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通过进一步的改良,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载体。
7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软骨细胞混合在体外与PItBV载体结合,可能通过细胞间的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在载体上增殖生长更好,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半月板;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聚羟基丁酸一戊酸酯组织工程:细胞生长因子的增生能力。
同时,生物工程学研究逐渐开展,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材料学研究的发展等促使组织工程学研究产生。
组织工程就是利用种子细胞一生物材料一细胞因子重建组织器官。
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设计原理是从体内取出少量的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在适合的载体上培养诱导分化,从而获得有活性的半月板。
然而较全身其它组织如骨、软骨等组织而言,目前半月板组织工程缺乏大量实验研究,半月板复合细胞的性质和细胞外基质使得半月板组织工作化更为困难。
一些实验致力于纤维软骨、骨髓基质干细胞等培养条件的研究,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
有实验研究了各种生长因子对各种种子细胞的作用。
在支架材料的研究已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天然生物材料及人工合成材料多种材料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这些方法决定了半月板组织工程化的进程。
在完成组织工程化半月板临床应用这一目标之前,还有许多方面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种子细胞的类型、来源及培养条件的探索: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生物支架的研究和改进以及如何引导细胞向理想的表型分化。
对于半月板而言,由于膝关节内的生物力学需要,对于支架的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要求更高。
在种子细胞方面,自体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是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理想的细胞来源。
Webber等曾成功地分离出半月板的纤维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显示出很强的增生能力。
在琼脂糖培养系统中,纤维软骨细胞还显示出活跃的分化特征。
纤维软骨细胞的培养研究不多,在藻酸盐类培养或琼脂糖悬液中纤维软骨细胞培养通常为单层。
~项研究中显示:在DMEM或Ham’sF一12培养液中加入小牛血清(FBS)后在Ham’SF.12培养液中纤维软骨细胞生长更快,细胞呈不同表型。
在DMEM培养液中,细胞呈多边形,而在Ham’sF一12液中细胞含有空泡或呈纺锤状。
理论上这两种类型细胞是近似于半月板的细胞类型,但尚未进一步实验证实。
同时,纤维软骨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生长性能更像软骨细胞。
Webber等还研究了器官培养模型:用体外法修复半月板损伤,实验包括去除兔的半月板造成一个缺损,用支架填充缺损处后将半月板放入培养液中,便于观察修复组织的变化,近期实验结果满意。
但纤维软骨细胞取材有限,于是就有大多数实验寻求组织化半月板的种子细胞来源。
骨髓基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问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包括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在内的多种组织能力而被看作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种子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em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除可向中胚层来源的骨、软骨、心肌、脂肪和肌腱等细胞分化外,还可跨胚层向内胚层和神经外胚层,如肝、胆管上皮、肺、肠、皮肤上皮和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因此,从理论上利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种子细胞是完全可行的。
这以理论需建立在对纤维软骨生物特性的了解上,利用各种生物因子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纤维软骨细胞。
加上骨髓基质干细胞取材容易、扩增迅速、可自体移植等特点,是现代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近年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主要集中在把BMSCs与支架混合移植至受损部位的软骨部位,研究其在特定环境下向软骨细胞分化,期望在结构和功能上替代受损的软骨细胞。
但对BMSCs体外定向诱导后混合载体三维培养,重建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研究不多。
用于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支架可分为二大类: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
四类天然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化半月板:胶原、纤维蛋白、骨膜组织及软骨组织。
在这四类中,主要用于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材料是胶原和纤维蛋白。
而骨膜组织效果最差。
最令人鼓舞的结果来自于胶原支架,其优点是生物相容性好、抗原性弱,其分子结构利于种子细胞粘附,在体内可逐步分解,降解终产物无毒副作用。
但实验修复组织未行力学试验。
最好的结果来自胶原一糖胺聚糖(glzcosaminoglzcan,GAG)支架研究,这种支架取材于牛的肌腱,实验动物狗被切除80%的半月板,用胶原一GAG支架替代切除部分,将支架修剪成合适的形状,缝合在切除的半月板部位,3年后关节软骨未显示退变迹象。
纤维蛋白(fibrin)作为天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重建,具有取材方便、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其生物力学特征(抗压、抗张、抗剪切力)较差,不足以胜任半月板重建。
用于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人工合成材料主要有两类,可降解的和不降解的。
不降解的主要有碳素纤维聚合物、特氟伦网等。
由于这些不降解的材料永久留于体内会有许多中远期并发症,可引起关节内结构的严重破坏,目前已较少应用。
可降解的人工合成生物材料是组织工程化半月板的最佳生物材料。
其优点在于可以根据需要调控材料内部微孑L大小、表面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
包括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聚羟乙酸(polyglycolicacidPGA)以及PLA—PGA各种异构体。
尽管有很多的人工合成支架被试验,尚未有一种达到胶原支架的实验进程。
聚羟基烷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许多微生物合成的胞内碳原和能量储存物。
此物质是一种聚脂类物质,具有热塑性,与聚丙烯、聚乙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结构相似,能拉丝、压膜、注塑等。
它是由100—30000个相同或不同的羟基脂肪酸单体首尾相联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又分为不同种类:如多聚羟基丁酸[Poly(3・hydroxybutyrate),P(3HB)]、羟基r酸和羟基戊酸共聚体[P(HB—co-Hv)]、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P(HB—CO—HH)】、羟基丁酸和羟基辛酸共聚体[P(HB.CO—HO)】等。
多聚羟基烷酸不仅具有塑料的质轻、耐腐蚀、可塑性强、光学活性和压电性好等优良特性,而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近年来兴起的组织工程中,PHAs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具有可塑性、柔韧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性,不仅可用于手术缝合线、药物释放包囊、疮口贴膜,而且可以制成各种模型在体内或体外培养血管、心脏、肝脏、肾脏、角膜、骨骼等组织和脏器供器官移植,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因此多聚羟基烷酸是一类极有前途的新材料。
在各种多聚体中,对羟基丁酸(PHB)的研究最多,发酵机理及其性质了解较多,通过对3.羟基戊酸与3一羟基丁酸共聚物(PHBV)性质研究发现其机械性能优于PHB,随着HV比例增高,PHBV强度和韧性提高,溶解稳定性提高,而且更易被降解。
目前PHBV用于组织工程化半月板尚未见报道。
有关生长因子方面,已知有许多细胞因子具有促进软骨细胞增生、分化的作用,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一13(TGF一1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许多生长因子应用在半月板软骨细胞实验中,检测对半月板破裂、缺损的愈合能力或在组织、细胞的培养条件下蛋白合成的能力。
研究显示TGF—B是适合的生长因子之一,TGF.B在软骨细胞不同阶段均有增强蛋白多糖的合成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TGF.Bl研究最为深入。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分为酸性和硷性两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生物效应包括促进细胞增殖分裂,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及表达,bFGF与TGF.B1在对软骨细胞上的作用呈现相互促进的正协同效应。
尽管如此,目前这些细胞因子发挥调节作用的机理及因素尚不清楚,它们在组织工程化半月板重建中应用处于实验阶段,还需要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其作用机理和调节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研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1)犬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扩增的条件控制,BMSCs体外传代的生物学特性。
(2)在体外利用传代的BMSCs,选用适宜浓度的bFGF和TGF~131叙贯诱导犬BMSCs成软骨细胞的条件以及对诱导的软骨细胞进行组织化学鉴定。
(3)应用体外传代扩增犬的BMSCs和体外诱导BMSCs成软骨细胞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PHBV膜状材料及三维支架上结合生长情况,常规行细胞记数,HE染色等了解种子细胞与载体的结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