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3....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2019版)鲁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人口与环境1.2人口迁移PPT课件

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 淡水
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矿产 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
资源 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
经济 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
发展 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
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和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
通信 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文化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
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其移 化
民的主要源地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 人口迁移新形式
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对点跟踪训练】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 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主 要原因是( ) A.经过长期人口迁出,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B.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C.本区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 D.其他迁入区人满为患,而欧洲仍有容纳的余地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 淡水
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矿产 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
资源 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
经济 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
发展 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
大量人口迁移
交通和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
通信 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文化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
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其移 化
民的主要源地
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 人口迁移新形式
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对点跟踪训练】 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 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 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 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从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主 要原因是( ) A.经过长期人口迁出,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B.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人口数量减少 C.本区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移民 D.其他迁入区人满为患,而欧洲仍有容纳的余地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20张PPT)

我们的地球到底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养活多少人比较合适呢?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二鲁教版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主讲教师:尹娜
1.通过人口分布相关资料的分析,能说出世界和 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 能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说 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4.理解全球及我国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 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 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
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 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黑河
我国的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
判断是否合理的依据
腾冲
环境人口容量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能否从概念中找出影响环境人口 容量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个因素相对更突出 ? 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 区别与联系?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3.我国人口分布
瑷珲(黑河)
面积占53﹪ 人口占6﹪
面积占47﹪ 人口占94﹪
腾冲
特点:
东多西少 平原多,山地、高原少 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 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
瑷珲(黑河)
自然因素: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 腾冲 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量 多;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二鲁教版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主讲教师:尹娜
1.通过人口分布相关资料的分析,能说出世界和 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 能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说 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4.理解全球及我国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 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 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
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 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黑河
我国的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
判断是否合理的依据
腾冲
环境人口容量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能否从概念中找出影响环境人口 容量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个因素相对更突出 ? 2.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 区别与联系?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3.我国人口分布
瑷珲(黑河)
面积占53﹪ 人口占6﹪
面积占47﹪ 人口占94﹪
腾冲
特点:
东多西少 平原多,山地、高原少 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 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
瑷珲(黑河)
自然因素: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 腾冲 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量 多;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优质课件(共37张PPT)

比重过大
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
解决
项目
2010年人 口
占内地总 人口比例与200来自年 相比内地总人口 0~14岁
1 339 724 852
222 459 737
15~59岁
939 616 410
60岁及以上 177 648 705
-
16.60% 70.14%
13.26%
增长5.84% 下降6.29% 上升3.36% 上升2.93%
项目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历史时期
农业文 采猎文明到
明到工 农业文明初
业文明 期
前期
工业文 明后期
人口增长 出生率 特点 很高
很高 很低
人 口出 增生 长率
原 因
①没有控制生 育;②早期的 农业社会需要 多生子女来帮 助从事农业; ③生产科学技 术的发展使食 物供应稳定增 长,某些疾病 得到控制
美地区,目
肯尼亚等
前中国
生产力水平 极为低下 有所提高 大发展
项目
历史时期
特 出生率 征 死亡率
自然增长 率
平均预 期寿命
原始型 (A) 原始 社会 很高 很高
很低
很短
传统型(B)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前期 高
逐渐降低
高
延长
现代型(C) 后工业 革命时期 低 低
低
进一步延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1节《人口增 长与人口问题》优质课
件(共37张PPT)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历史时 期
人类的 生产活
动
农业革 命之前
狩猎和 采集
农业革 命至工 业革命
农业活 动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优质课件)(共21张PPT)

农耕经济对劳动力需求 国家政策
增加
赋税制度改革
生育观念
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15
活动:
阅读图1—1—7,完成下列活动: ⑴、根据图中已有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增绘一条人口自然增长曲线。 ⑵、比较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20世纪6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经历了短暂负增长后,迅速增加。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地迅速增长,20年后,该国面
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①_人__均__资__源__减__少;②___就__业__困__难_____。
若B国人口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
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_第__三__(第一、二、三)产业的工作。若
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___人__口__老__龄__化___,②
鼓励生育和 推迟退休
国家 人口老龄化严重 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接纳移民和 外籍劳工
【活动】见教材第7页
阅读表1-1-4,分析我国三国时期人口急剧下降及清朝乾 隆年间人口数量迅速上升的原因。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共26张PPT)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人口的海陆分布规律
从表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3)人口的地形分布规律
⑴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⑵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
(1)人口纬度分布规律 (2)人口海陆分布规律 (3)人口地形分布规律
亚洲、北美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 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亚洲、北美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 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亚洲、北美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 地带;刚果河、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人口密集区及其形成原因
区 域 性
人口密 集区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
亚洲东部与南部
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区 域 性
人口密 集区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
(五大湖区)
贸易区
人口稀少的地区
1.高寒地带:北美、亚洲、南极洲(无人定居) 2.沙漠地区: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中西部 3.湿热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河流域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分 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
件(共26张PPT)
2020/9/26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及 人口合理容量
第1课时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主要
(2)人口的海陆分布规律
从表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3)人口的地形分布规律
⑴世界人口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有何特点? 海拔越高人口越少
⑵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形区?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
(1)人口纬度分布规律 (2)人口海陆分布规律 (3)人口地形分布规律
亚洲、北美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 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亚洲、北美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 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亚洲、北美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 地带;刚果河、亚马孙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人口密集区及其形成原因
区 域 性
人口密 集区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
亚洲东部与南部
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区 域 性
人口密 集区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
(五大湖区)
贸易区
人口稀少的地区
1.高寒地带:北美、亚洲、南极洲(无人定居) 2.沙漠地区: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中西部 3.湿热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河流域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3节《人口分 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
件(共26张PPT)
2020/9/26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人口分布及 人口合理容量
第1课时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 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空间形式。主要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一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上海高考)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 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完成 1~2 题。
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
)
2. 20 世纪后期以来, 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C.交通条件改善 B.开发了新资源 D.市场广阔 ( )
解析: 第 3 题, 读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 500~1 500 m 之间,尤以 1 000 m 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 区,排除 A 选项。B 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 200 m 左右的恒 河平原上,不符合。C 选项亚马孙平原湿热,人口集中于海 拔 500~1 000 m 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第 4 题,该地海拔 400 m 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 居住。故选 A。 答案:3.D 4.A
3.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为欧洲
(
)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 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山和高原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解析: 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和沿海平原地 带,A 错误; 亚马孙平原由于气候湿热,人口分布稀少, B 错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C 错误。 答案:D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知南部纬度较北部低,气候较温和,开 发历史较长;城市较密集,经济相对发达;河流由南向北注入海 洋,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第 2 题,西伯利亚地区内部呈现人 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主要是由于开发北部资源。西伯利亚地 广人稀,不可能因为北部人口密度低而迁移;北方人口稀少,更 不会是市场广阔;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因为资源的开发和人口增 多,而不是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引起人口迁入,所以选 B 项。 答案:1.C 2.B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共29张PPT)

2、“传统型”阶段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答: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寿命变长; 医疗卫生技术进步,死亡率下降。
3、“过渡型”阶段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答:社会观念、家庭观念、生育观念转变,人们 生育意愿下降;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事业发展。
问题: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分析原因?
科技进步,医疗条件改善 国际大环境稳定,生活水平提高,
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1、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答: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改善,寿命上升; 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医疗卫生技术进步,死亡率 下降;国际大环境稳定。
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标准为1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5)
(15) (10)
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 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 展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课后练习题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时期 二战后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古代
特点 缓慢增长
近代
工业革命后
快速增长
现代
二战后
“人口爆炸性” 增长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抵 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生活条件改善,医疗卫生技术进步,死 亡率下降。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 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019-2020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共36张PPT)

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暴 增,中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 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但是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老龄化问题接踵而至。从上图清 晰看到,中国0-14岁人口占比逐 年降低,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逐年增加。2016年,中国65岁 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 10.8%。
1.依据国际标准,我国“人
口红利期”出现在
A.1952—1970年
C
B.1970—1990年
C.2000—2030年
D.2030年以后
【典例2】: 人口抚养比=(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国际上一般把人 口抚养比≤50%的时段称为“人口红利期”。伴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 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读我国人口抚 养比变化统计图(含预测),回答1—3题。
老年人口比重小
成年型 (静止型,稳定型)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
老年型 (缩减型,收缩型)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
老年人口比重大
金字塔形状
人口增长趋势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主要原因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医疗技术发达, 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医疗技术发达, 社会福利制度完善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 西欧、北欧的许多发达 代表性国家或地区
3.针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和经济发
展的需要,今后除调整人口政策
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延迟退休年龄
D
②鼓励劳务输出
③加快工业自动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