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
初二语文-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一、课文阅读
1.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a.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b.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c. 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时间是什么时候?
d. 故事中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简要描述一下。
e. 故事的结局如何?有何寓意?
二、阅读理解
1. 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a. 短文的标题是什么?
b. 短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c. 短文中提到了哪些问题?请列出至少三个问题。
d. 你对这篇短文有何感想?请简要陈述。
2. 阅读短文,填写下表:
三、综合应用
1.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a. 短文中交代了哪些人物的信息?他们分别是谁?
b. 短文中提到了什么活动?请简要描述一下。
c. 短文中提到了哪些地点?请列出至少三个地点。
d. 请根据短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这个活动的报道,不少于150字。
2. 阅读短文,完成任务:
请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完成一份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名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活动内容。
四、写作表达
请根据所给提示,以"我的周末计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
字的短文。
提示:时间、地点、活动、计划。
五、写作指导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写作指导。
10篇阅读理解初二语文

10篇阅读理解初二语文在初二语文的学习中,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10篇精选的阅读理解材料,旨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1. 阅读《背影》这篇文章,体会作者朱自清对父亲深沉的爱意。
文章通过描述父亲在车站送别的场景,展现了父爱如山的深厚情感。
请仔细阅读,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传达情感。
2. 阅读《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下的荷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请在阅读中注意作者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的运用。
3.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回忆童年时光。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童年的欢乐与困惑。
请在阅读中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童年的怀念。
4. 阅读《春》这篇散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请在阅读中注意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情感。
5.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文章通过讲述主人公和他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请在阅读中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社会背景。
6. 阅读《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感受主人公老渔夫的坚韧和不屈。
文章通过描述老渔夫与大马林鱼的搏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和人的顽强精神。
请在阅读中注意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发展来塑造人物形象。
7. 阅读《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体会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国家的热爱。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小镇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国家尊严的坚守。
请在阅读中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主题思想。
8. 阅读《骆驼祥子》这篇小说,理解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
文章通过祥子的奋斗和失败,揭示了旧社会对普通人的压迫和剥削。
请在阅读中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社会背景。
9. 阅读《边城》这篇小说,感受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文章通过讲述边城小镇上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深层阅读理解练习试卷答案(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深层阅读理解练习试卷答案(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深层阅读理解练习试卷答案(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初二语文试卷一、趣味故事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
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
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上帝会与我共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
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所造成。
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的!!!二、现代文阅读(一)春深(林斤澜)①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
”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松软)”,杏花“旧(颜色变了)”,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
初二语文本土攻略

初二语文本土攻略
一、阅读理解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定时阅读、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等。
2.掌握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跳读等,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3.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意图,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4.增加阅读量,多读各类文章,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写作训练
1.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多写多练,注重修改,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写作兴趣和灵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4.学习优秀范文,分析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文言文学习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如词类活用、句式变换等。
3.培养文言语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四、诗歌鉴赏
1.了解诗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常识。
2.学习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特点,培养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3.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4.朗诵诗歌,感受其韵味和美感,提高口头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教案6: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训练

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教案6: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训练。
我们开始了这堂课的阅读环节。
我们的老师给我们分发了一篇语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开学第一课”。
我们打开文章一看,发现这篇文章的篇幅并不长,大概只有两页左右。
但是,文章内容却涵盖了学生在新学期里所需要关注的各个方面。
文章开头列举了学生应该积极投入学习的习惯,然后描述了学生应该对待同学们的态度,接着又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等等。
其中,文章的语言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但是又不失深度,让我们这些初中生初步了解了文章的主题。
当我们听完老师的讲解并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又让我们进行了一次试卷测试。
这份试卷测试包含了文章中的许多要点细节,需要我们通过深入阅读,找到这些细节并作出回答。
这样的练习,不仅训练了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更磨练了我们的细心和耐心。
在练习结束后,老师还及时地点评表扬了我们做对的地方,并指出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让我们受益匪浅。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这堂课的写作技巧练习。
听了老师对文章的解读和阅读理解训练之后,我们开始了一次有关“开学第一课”的写作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些成为好作者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编写人物形象,描写环境背景,表达情感等等。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思考着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一边构思自己的内容。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像真正的作者一样,思考如何用文字将我们的想法和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也注意到如何在文章中增加一些细节,并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写作技巧,还使我们更关注语文学科,并感受到写作乐趣。
通过这样一次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训练,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阅读和写作技能,更加深了对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这样的训练,能够增强我们的语文修养,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为我们未来的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狼和狗有一次,狼正快乐地追逐着不远处的猎物。
突然,它远远地看到了一只狗,正安静地躺在一辆马车前面。
狼原本以为狗会像它一样追逐猎物,但狗只是打了个哈欠。
狼好奇地走上前去,问道:“你为什么不追逐猎物?难道你不喜欢它们吗?”狗笑了笑,缓缓地回答道:“我是一只驯养的狗,我有人照顾,每天有食物可吃,也不需要去追逐猎物。
”狼听了狗的话后,感到有些失落,它羡慕地说道:“你真幸运,我总是要为自己找食物,充满了危险和挑战。
”狗摇了摇尾巴,亲切地说道:“是啊,我确实比你幸运,但是我一直在想,有时候我也渴望过自由的生活,像你一样奔跑在广袤的森林中。
”狼思索片刻,然后对狗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森林中奔跑吗?”狗略微犹豫了一下,最后摇了摇头说:“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虽然没有你那么自由,但我很快乐。
”狼默默地离开了,继续追逐猎物的旅程。
狗安静地躺在马车前面,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它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它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
1. 狗为什么不追逐猎物?A. 它懒得动了B. 它已经吃饱了C. 它是一只驯养的狗2. 狗为什么不愿意与狼一起奔跑在森林中?A. 它不喜欢奔跑B. 它害怕森林中的危险C. 它习惯了现在的生活3. 狗选择了躺在马车前面的原因是什么?A. 它不喜欢狼B. 它享受太阳的温暖C. 它喜欢马车4. 狼和狗的想法和选择表明了什么道理?A. 自由和安逸是不可兼得的B. 追逐猎物是所有动物的天性C. 幸福因人而异5. 选择下面哪个词最能概括整个故事的主题?A. 自由B. 幸福C. 追逐答案:1. C2. C3. B4. C5. B参考译文: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狼和狗有一次,狼正快乐地追逐着不远处的猎物。
突然,它远远地看到了一只狗,正安静地躺在一辆马车前面。
狼原本以为狗会像它一样追逐猎物,但狗只是打了个哈欠。
狼好奇地走上前去,问道:“你为什么不追逐猎物?难道你不喜欢它们吗?”狗笑了笑,缓缓地回答道:“我是一只驯养的狗,我有人照顾,每天有食物可吃,也不需要去追逐猎物。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要想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一)故事是层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酝酿好的。
见到爸爸后,层林脸上现出惊愕和夸张的神情:“爸,我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想不想听”爸爸紧板着脸惊问:“别卖关子了,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层林搬个凳子坐在爸爸面前,开始讲:“我们班有个叫林子的,这次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59分,他就想自己把59分改成69或89。
”爸爸一脸严肃地说:“考试不及格就该受批评、写检讨、挨板子,改动分数弄虚作假是错上加错。
”“林子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啊,就没有改分数。
他拿出纸和笔,偷偷钻进地窖里写检讨去了。
”爸爸恨恨地说:“他这样做还算懂事,不过写检讨为啥要钻地窖啊”“不藏起来写检讨,他怕爸爸见了不问青红皂白就修理他呀。
”“接着说。
”“开饭了,爸爸和妈妈喊破喉咙也没喊到林子,就四处找起来。
看到地窖的盖子掀开了,爸爸心中一惊,忙钻进地窖。
你猜结果会怎样”“结果一定是暴跳如雷的爸爸揪出林子后,痛打一顿。
”“林子蹲在地窖里写检讨,那儿缺氧,林子就昏过去了。
”层林讲到这里,长叹一声,不讲了。
爸爸急问:“林子昏过去了抢救过来没有”“像他这样不争气的儿子,抢救不过来也好,免得爸妈整天为他操心了。
”“瞎说!……喂,你快给我讲讲结果怎样了”层林不紧不慢地说:“爸爸将林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林子一会儿就醒了。
醒过来的林子找出他写的检讨书,低声给爸爸念了起来:‘亲爱的爸爸,真的很对不起,我愧对你的养育之恩,这次数学只考了59分。
爸爸,我已是14岁的中学生了,请你别再随便骂我、打我了,我发誓今后一定刻苦学习,努力将成绩提上去。
’”讲到这里,层林问:“如果你是林子的爸爸,会怎么做”层林爸爸陷入了深思。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集1. 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故事形式,通过人物、动物或物象的形象化描写,传达一种道德或哲理。
下面是一个寓言故事,请仔细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下有只跳蚤,它以自己的快速和敏捷而自豪。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乌龟。
“你看不起我,认为我迟钝呗。
”乌龟温和地说。
“当然!”跳蚤嘲笑道,“你慢悠悠的,怎么可能比得上我这么快!”“速度快或者慢无关紧要,”乌龟坚定地说,“重要的是你能达到目的地。
快速的你也许容易迷路,但我会一步一步地走,终究会到达。
”问题:a)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道理?(请简要阐述)b) 你认为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适用?为什么?2. 诗歌欣赏诗歌是一种以节奏和韵律组合成的文学形式,用抒发情感、描绘景象和表达思想。
下面是一首诗,请仔细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涧清风起,万物陶醉其中。
映照着溪水的明亮,伴随着鸟儿的欢唱,世界变得宁静而美好。
问题:a) 这首诗通过哪些形象描述了山涧的美丽?请列举至少两个。
b) 你认为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的信仰、价值观和习俗在代际间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下面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介绍,请仔细阅读,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通常在每年12月22日或23日,在北半球的冬季到来时庆祝。
冬至这天,人们会吃汤圆,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许多年。
汤圆是一种圆形的糯米制品,它象征着团圆和谐的象征,因此,人们相信吃汤圆可以辟邪、平安。
冬至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互相表达爱意。
问题:a) 冬至是什么时候庆祝的?b) 为什么人们会吃汤圆呢?c) 冬至对家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注意: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实际编写时可根据需要调整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
作文训练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多好啊。
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真正教会他们领略喧哗的快乐。
”生活中,人们往往往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切,然而人们一旦失去这些看似平凡的一切之后,才会真正感到它们对于自己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不可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必须围绕”珍惜”这一话题作文。
4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5不得少于500字。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990年3月3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世界: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经过7个多月艰苦跋涉,徒步行进近6000公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使用机械手段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于当地时间下午7时10分抵达”终点”——南极东部的苏联和平站。
各国的报刊纷纷刊登了这支考察队在极地的合影:6名来自6个国家的考察队员身穿防寒服,面露胜利的微笑,每个队员都手持自己国家的国旗。
其中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
持旗的这位戴眼镜的高个子就是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
打胜第一仗
1989年7月26日,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全体队员从中国的长城站飞抵位于南极半岛拉尔森冰架北端的出发地点——海豹冰原岛峰。
头几天的天气很好,考察队开始每天仅行走4至6个小时,因此第一个星期进展比较顺利。
只是秦大河并不像他的队友那样轻松。
由于他滑雪技术不佳,为跟上队伍,前几天他实上不是在滑雪,而是在快步行走。
队友们开玩笑地说他滑雪时像个”优美的舞蹈家”。
可是他这样却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体力,因而感到十分吃力。
有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腰带挂在雪橇上向前滑行。
他每天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跟着队友们,一边行进,一边学习。
到8月中旬,他终于可以和其他队员一样,全天、全程滑雪了。
他以意志和汗水打胜了冰雪长征途中的第一仗。
严峻的考验
第一个星期的平静天气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暴风雪、冰隙区和低温。
考察队开始面临严峻的考验。
8月4日,一场强烈暴风雪袭来,持续了两天两夜,风速高达每秒35至40米。
两个月内风速超过每小时120公里的日子竟有1/4。
雪层常常达到一两米厚,有时几乎把狗埋在雪里,使得考察队无法前进。
暴风雪来临时,天昏地暗,能见度极差,队员们有时连走在前面的雪橇都分辨不清;晚上从一个帐篷走到别一个帐篷都必须用绳子拴在身上,否则就会迷
失方向。
从8月下旬起,考察队在南极半岛进入了这次横穿途中最危险的巨大冰隙地区。
冰隙是因冰川的各个部分运动速度不同而造成的裂缝,表面常为冰雪覆盖,实际却是几米甚至几十米的深沟。
如果人或雪橇从上面经过,就有可能坠入沟底,造成伤亡,非常危险。
拉雪橇的狗好几次掉进了冰隙。
幸好都被救了上来。
10月中旬,考察队到达雷克斯山区,在接近赛普尔时,气温低达零下35到40摄氏度。
从东边刮来的极地大风正好迎面扑向东边的考察队员,刺骨钻心,难以忍受。
一天下来,队员们的脸都肿了,每个人都有冻伤。
6人中只有秦大河戴眼镜,脸部无法包严,金属镜架又特别凉,因而伤得比别人更重,尤其是鼻梁和眼皮处每天都冻伤,过两三天结了痴,揭掉之后又冻伤。
有段时间他干脆不戴眼镜,只戴防风镜,可这样又看不清前后的人和路。
即使在他滑雪技术相当熟练后,有时一天还要摔三四十个跟斗。
抱病上征途
秦大河在考察队负责采集冰雪样品等科学考察项目。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考察队员们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8点钟出发,有时一天要滑雪9到10个小时,仅在中午吃饭时停留半个小时。
下午宿营时,还要忙于搭帐篷、做晚饭、喂狗、准备第二天的食物。
大河说,一天下来,往往精疲力尽,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把饭做好,可以吃了就睡。
但是,正是在每天这疲劳不堪的时候,他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去挖雪坑,采集样品,观察雪的剖面变化等。
考察队从南极半岛出发后,他坚持采样、观测和记录。
他所采集的雪样将被送往中国、美国等国的实验室进行氧、氢、同位素比率、痕量元素和化学成分的分析,以期建立某些元素同位素与气候之间经验关系式的数学模型。
通过这些研究,有可能了解地球气候与环境近几万年来的变迁情况,从而掌握其今后演变的方向。
考察队离开极点后,进入”不可接近地区”,这对秦大河来说,可是个绝无仅有的好机会。
因为在这里采集雪样最为理想,雪样未受任何污染和干扰,是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
他决定好好干一场。
12月18日,考察队来到极点以东约500公里的地方。
秦大河不顾劳累,一口气挖了个两米半深的雪坑,开始进行观测、采样。
由于采集雪样要避免污染,人手不宜多,所以他一直一个人干。
他全神贯注地在坑里连续工作了七八个小时,早把寒冷、疲倦置之度外。
可是,当他工作完毕时已经全身发软、毫无力气,英国队员索默斯把他拉出了雪坑。
当夜他就开始发烧。
第二天,队友们提出应该就地休息,但大河没有同意。
他想到,这里是从未有人涉足的危险地区,如遇到恶劣天气,停一天也许就会耽误10天,影响整个考察计划的完成,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坚持继续前进。
于是,他虽然发着烧,仍咬紧牙关,跟着队友们上了路。
途中,队友们多次劝大河休息。
但他表示,考察队规定每天走满20英里(合32公里)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他就不休息。
走到18英里时,他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得把腰带挂在雪橇上让狗拖着走。
最后,即使这样他也已无力站住,终于身不由己地倒下了。
此时,考察队当天的行程已达23。
3英里。
大河终于同意休息。
一夜过后,他的烧退了。
早晨他又和平时一样,踏上滑雪板,继续向东进发。
在抵达东方站之前,他又挖了一个两米半深的雪坑,采集了大量雪样。
从极点到东方站途中,他还对气象进行了观测,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次测量气温、风速等,取得了宝贵的气象资料。
寒冷与饥饿的威胁
从东方站到南极大陆东部的苏联和平站,是这次横穿南极的最后一段路程。
这个地区的气温低,寒季比南极其他地区来得早。
考察队1月18日抵达东方站时,气温约零下40摄氏度。
而两周后抵达苏联共青团站附近时,气温更降至零下49摄氏度,是这次考察队横穿征途中所遇到的最低气温。
6名考察队员晚上分成三组休息,每两人一顶帐篷。
帐篷内使用高纯度白汽油取暖和做饭。
睡觉时,胸前的室温可达20摄氏度,而背脊下的地温仅有零下20摄氏度。
在这种情况
下,早上睡醒后起床十分困难,10个手指无法伸直,只能一个一个慢慢掰开。
大河说,至今他的一个手指头还处于麻木状态,大概还要二三个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探险考察过程中,队员们随时面临着死亡威胁,其中之一就是体力衰竭。
因为每天要滑雪前进,他们的体力消耗特别大。
途中吃的主要是一种压缩干粮,由烘干的肉末和各种果仁混合制成,味道很差,但热量丰富。
按规定,每人每天要保证6000大卡的热量。
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每天必须把定量吃完,否则体内热量跟不上。
即使这样,一个月以后,大河体内的脂肪还是消耗光了。
从此,他整天处于饥饿感之中。
肚子吃饱了,心里还想吃。
一个月中,他的体重下降了15公斤。
行进114天后,考察队在一个叫帕特里山的地点休整,队员们终于有时间洗个热水澡。
然而,当他脱掉衣服时,他一下子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天啊,浑身瘦得皮包骨,看起来十分可怕。
特别是膝盖,几乎就是一层皮裹着一个大关节。
此时,他不禁为能否坚持到底而担心。
好在过了南极点后,他们又补充了一批对虾、牛排和猪肉,每人每天1公斤。
这样吃了一个月之后,体重逐渐回升,饥饿感也就减轻了许多。
最后的冲刺
离和平站只剩26公里了。
此刻,再也没有什么障碍能够阻挡这支国际考察队了。
6名队员经过最后一天的冲刺后,终于走完了全长5986公里的路程(预测距离为6300公里),于今年3月3日当地时间下午7点10分安全抵达这次横穿南极活动的目的地——苏联和平站,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南极大陆上的”万里长征”。
秦大河与5位队友一个个象征性地通过了写着”终点”字样的横幅。
英雄们胜利的消息通过卫星立即传遍了全世界。
一曲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凯歌响彻全球。
1、请给文章起个恰当的标题。
2、秦大河在穿越南极时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根据选文简要概括。
3、在文中用浪线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4、文末”万里长征”具体是指什么?
答案:
1.冰雪南极的万里长征
2.(1) 滑雪技术不佳(2)横穿最危险的巨大冰隙地区(3)寒冷与饥饿的威胁(4)抱病
科研等。
3.略
4.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经过7个多月艰苦跋涉,徒步行进近6000公里,完成了
人类历史上首次不使用机械手段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