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近年来,历史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必修科目之一,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过去的事件、人物和文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下面是一些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是指:A. 商朝时期B. 夏朝时期C. 东周时期D. 战国时期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以下哪个学派主张“仁爱为本”?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3. 唐朝时期,以下哪位皇帝追尊自己的父亲为太宗,自己被称为圣祖?A. 唐太宗李世民B. 唐高宗李治C. 唐肃宗李纯D. 唐精宗李泰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A. 社会主义革命B. 反帝反封建斗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5. 下面哪位不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领导人?A. 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曾子二、简答题:1. 解释“天人合一”在古代中国哲学中的意义。

2.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夏朝的政治制度。

3. 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进行的一些重要政治改革。

4. 解释“二战胜利后中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了内战”。

5. 举例说明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应用和效果。

三、论述题: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伟大的变革,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就下列事件进行论述,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1. 辛亥革命2. 五四运动3. 文化大革命四、解答题:1. 请概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和影响。

2. 以清朝为例,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 论述“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对于中国都城的选择,请分析古代中国各个王朝都城的变迁和背后的原因。

答案请自行查找教材或参考历史相关书籍哦!通过以上的练习题,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是什么?A. 宗法制度B. 封建制度C. 郡县制度D. 禅让制度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什么?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世卿世禄制3.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中央集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抵御外患4.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皇权C. 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D.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5.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A. 蒙古B. 日本C. 欧洲D. 东南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_________。

7. 周朝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中,诸侯对天子的义务包括_________。

8.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_________。

9.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10. 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14. 论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清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政策,包括禁止民间与外国通商、限制对外贸易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六、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并简要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

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A项正确,B、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4. (2017 •山东泰安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五四运动以后,新的宇宙观、人生观一齐涌来,新的一代改革者科学地认识和阐明了下层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高一必修一历史考试试卷

高一必修一历史考试试卷

高一必修一历史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一项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分封制C. 建立宗法制度D. 实行世袭制2.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什么政策来加强对外交往?A. 闭关锁国B. 开疆拓土C. 丝绸之路的开辟D. 重农抑商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B. 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科技发展D.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4. 宋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农业的大规模发展B. 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C. 军事力量的增强D. 政治制度的改革5.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文化艺术B. 科学技术C. 宗教信仰D. 军事战略...(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20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

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8. 唐朝时期,著名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9. 宋朝时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其中“________”是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

10.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中,________(商品)的出口量非常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2. 简述宋朝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交流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4. 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共3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5分)材料一:唐朝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许多平民百姓有了进入官僚体系的机会。

材料二:唐朝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交流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一必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必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一历史试题及答案现在这个时候,高一的学生已经快要结束必修一的历史课程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必修一的历史考试复习,在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做份试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一历史单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一历史单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秦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

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这段材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A.严禁猎杀家犬B.禁止进山伐木C.封闭山林牧场D.保护生态资源3.下列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时代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6.2006年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在香港举行,有一只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拍出。

你认为这只碗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A.宋B.元C.明D.清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由官府垄断B.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C.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D.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8.关于家庭手工业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农户的一种副业B.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自己使用C.剩余部分拿到市场销售D.在自然经济时代中可有可无9.“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起源的开始B.人类社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C.人类社会起源于农业的发展D.人类社会起源于城市文明的兴起2.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B.夏朝的创建者是大禹C.夏朝是远古时代的传说D.夏朝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3.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的创建者是汤B.商朝的社会经济以牧牛业为主C.商朝的经济发展推动了青铜器的制造D.商朝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4.下列关于西周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周的统治者采取封建制度B.西周的政权建立在军事贵族的基础上C.西周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D.西周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5.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指的是()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和汉朝时期D.春秋时期和东周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差异。

2.概括夏朝的起源和特点。

3.简要描述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4.简述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5.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些特点得到了突出体现?2.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论述商朝的特点和贡献。

3.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关键时期,请论述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中国封建社会演进的重要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请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高一试题(历史必修一)

高一试题(历史必修一)

咼一试题(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就论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下列哪些方面的证据应该最具有说服力?A、古籍记载 B 、实物史料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2、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宋朝就必须站着,到明朝时则须“众官皆跪”,对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A、皇权不断加强 B 、相权不断削弱C官僚地位不断下降 D 、人民更加重视礼仪封建社会一些著名的皇帝为了加强皇权,都注重政治体制的改革。

请回答4〜6题:4、汉武帝统治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较秦始皇统治时期有了发展,主要表现有①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②形成“中朝” “外朝”体制;③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④确定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相同之处有A、极大地削弱相权B、分化瓦解中央和地方事权C、地方上设三司分权D、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6、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A、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重视文人附庸风雅D、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7、时值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之际,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于20XX年4月27日拜谒了中山陵,敬献了花圈,在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生涯中,其最大的贡献是()A、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提出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C、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D、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8、胡锦涛主席在西藏民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的发言中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保证”。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篇一】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增强了民族意识B.推翻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实现了民族独立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列出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成就最显著的是:[]A.吴B、吴越C.闽D.南汉
2.宋代商业发达的基本原因是:「」
A、纸币的出现,使商品交换极为方便B.宋朝历来重视商业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
D.北宋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农民以经商为生
3.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最主要特征是:[]
A,城市有"市"和"坊"B.有娱乐场所--瓦肆
C.商业活动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区域D.商品繁多,琳琅满目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四川地区的"交子",它出现在:[]
A、北宋前期B、北宋后期C.南宋前期D.南宋后期
5.什么时期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一带:[]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6.12世纪时,促进了蒙古各部社会的发展是:[]
A、经济联系的加强B.铁工具和武器的使用
C.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D.忽必烈继承汗位
7.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
A、成吉思汗B、窝阔台汗C.拨都D.忽必烈
8.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在两宋时期完成的:()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9.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最杰出的人物"是;()A、沈括B.郭守敬C.王桢D.李诫
10.我国最早的火药武器是:[]
A火炮B、火箭C.火铳D.抛石机
11.下列史籍属于编年体的是:「」
①《春秋》②《史记》③《汉书》④《资治通鉴》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12.将唐代出现的古文运动,继续推向前进的北宋文学家是:【】A、苏武B.王安石C.曾巩D.欧阳修
13.宋元时期绘画的特点是:「」
A、风俗画的出现与日增多
B.《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C.绘画形成的独立艺术
D.有装饰壁画,画像石和帛画
14.下列关于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宋太祖、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统一了全国
B.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全国
C.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
D.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5.在下列表述中,与元代棉纺织业发达有关的项有:[]
①元朝中期棉花在全国普遍和种植
②黎族人民掌握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③黄道婆对棉纺织业发展有很大贡献
④浙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6、明代手工业高度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①浙江是棉纺织业中心
②江南和北方的一些地区丝织业仍然发达
③制瓷业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④采掘矿石用火药爆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7.明代四部科学巨著中,成书最早的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18、唐长安、元大都、明北京的共同点有:[]
①布局严整②富丽宏伟③市、坊分开④街道笔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9.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手工业的发展
C.农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20.北京在历史上有许多名称,其先后顺序应是:[]
①范阳②燕京③蓟④原郡⑤中都③大都
A.①②⑤③④⑥B.②③④①⑤⑥
C.③⑤④②①⑥D.③④①②⑤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台湾在元代称___,元设_____对其进行管辖。

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_______;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____。

3.元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是_____;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是____。

4.我国古代做出杰出贡献的宦官有_____和郑和;明朝祸国殃民的宦
官头子是_____。

5.1685年和__年,____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
击战,都取得了抗击沙俄侵略者的胜利。

三、双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个题2分,共20分,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大力推广种格是在:「」
A、长江流域B.淮河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
2下列内容中,与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相符合的有:【】
A、水稻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B.北宋时棉花在两厂和云南普遍种植起来
C、宋朝茶树种植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
D.四川丝织业生产最发达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宋政府鼓励外贸
B.大量金属货币的流通
C.海外贸易收入,在宋朝财政收入上占重要地位
D.城市人口众多
4.下列对海外贸易盛况的叙述其正确的是:〔〕
A、海外贸易西达到亚洲和非洲东海岸
B.人员广泛,包括官员、商人
C.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D.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蒙古军在扩张战争中,征服和攻灭的政权有:【】
A、辽B.西夏C.金D.渤海
6.被称为"宋四家"的著名书法家有:[]
A、苏轶、蔡襄B.黄庭坚、米蒂
C.苏武、王羲之D.黄庭坚、颜真卿
7明朝中期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是指日本的:「」
A、武土B、官吏C.地主D.诲盗
8下列改革加强军事力量的有:[]
A、后周世宗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周文王任用姜尚D.王安石变法
9.康熙时的重要文字狱有:[]
A、《汉书》B.《后汉书》C.《明文案》D.《南山集》10、我国汉、唐、明、清几个主要封建朝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前代农民战争的推动,统治者接受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B.出现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大规模兴修水利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青苗法者,以常平望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
敛。

阅后请回答:
①颁布该法时的皇帝是谁?
②"令出息二分"是什么意思?
②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什么?
--引自《宋史·王安石传》
2.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窕待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阅后请回答:
①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②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如何称谓?他们对谁负责?
③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④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元代民族融合的新发展。

2.试分析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