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7《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7.27 曹刿论战练习题 语文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27 曹刿论战练习题 语文版(含答案)

7.27 曹刿论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 )(2)牺牲..玉帛( )(3)望其旗靡.( )(4)必以信.( )(5)齐师败绩..( )(6)一鼓作.气( )(7)小大之狱.( )(8)既克,公问其故.( )(9)彼竭我盈.( )(10)夫大国,难测.也( )答案:(1)鄙陋,目光短浅(2)指猪、牛、羊等(3)倒下(4)诚实(5)军队溃败(6)振作(7)案件(8)原因,缘故(9)充满(10)估计,预料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析】选C。

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在。

A.介词,用,靠/介词,因为;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驴;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答案:(1)当政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2)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3)文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5.课内阅读。

(2013·十堰中考)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小惠未遍.( )②公将鼓.之( )③再.而衰( )答案:①遍及②击鼓③第二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弄得清清楚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精选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练习题十二

精选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练习题十二

精选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练习题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公将鼓之公将驰之C、战于长勺万钟于我何加焉D、登轼而望之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正确读音弗敢专也( )A、fúB、f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

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B、又何间焉?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C、何以战?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曹刿论战》中“望其旗靡”中“靡”的意思是:( )A、破烂B、发霉C、倒下D、倾斜【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咏雪》)②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B、①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C、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书信)。

”(《曹刿论战》)D、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陋室铭》)②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择正确读音公与之乘( )A、chéngB、chèng【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写出划线字的古义今义:再而衰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又何间焉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12.曹刿论战⊙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边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⑵小大之狱.()作出牺牲..()越狱.逃跑()⑶虽不能察,必以情.()⑷忠.之属也()以情.动人()忠.于人民()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如有省略,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

⑴何以()战?___________ ⑵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⑶必以()情。

___________ ⑷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3. 用课文原句填空:⑴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曹刿所以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主要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三、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2.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何人?A.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B. 一位政治家C. 一位文学家D. 一位历史学家2.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提出了哪些战术思想?A. 以逸待劳B. 以守为攻C. 以攻为守D. 以战养战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武器装备B. 士兵数量C. 战术策略D. 天时地利4.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味着什么?A. 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B.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C. 军队可以被征服,但个人精神不能被征服D. 军队可以被领导,但个人不能被命令5.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如何对待战争?A. 以战止战B. 以和为贵C. 以攻为守D. 以守为攻答案:1. A 2. C 3. C 4. A 5. A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是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名言。

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了________的战术思想。

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________,还取决于________。

5. 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1. 战术策略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以攻为守4. 武器装备,战术策略 5. 个人信念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思想。

2.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论述战争胜负的?3.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个人信念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的?答案:1. 曹刿在论战中提出了以攻为守的战术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2.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士兵数量,更重要的是战术策略和个人信念。

3. 曹刿强调个人信念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

四、论述题1. 结合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战争胜负因素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曹刿论战习题课件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曹刿论战习题课件语文版

(3)有人认为,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的形象,其实他 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二、中考体验
7.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 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 义务的基础,有了它,财富共享的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一、基础演练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大之﹒狱


(2)公问其﹒故


(3)望其旗﹒靡


(4)﹒遂逐齐师


答案:(1)案件 (2)原因,缘故 (3)倒下 (4)于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 定把它分给别人。(2)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我发现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 追(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等祭祀品, 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 (2)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 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 已经枯竭了。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27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学生版)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27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学生版)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7、《曹刿论战》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夫战(fū)牺牲玉帛(bó)B.下视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shì)C.望其旗靡(mǐ)小信未孚(fú)D.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 肉食者鄙B.牺牲玉帛C. 惧有伏焉D.小大之狱3、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小大之狱A. 肉食者谋之B.公将鼓之C. 登轼而望之D.忠之属也4、加点词同义的一项是()A. 公问其故故克之B. 民弗从也战则请从C. 望其旗靡下视其辙D. 公与之乘公将驰之5、本文选自《》,此书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体史书,相传是时鲁国史官所写。

文中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是,叙述了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之时。

6、阅读理解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又何间焉(参与)故逐之(代词,代齐军)B.公将鼓之(战鼓)弗敢专也(独自占有)C.彼竭我盈(充满)必以情(感情)D.可以一战(能够)弗敢加也(增加)2)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可以∕一战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战∕于长勺D.吾∕视其辙乱3)与“何以战”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 必以分人B.必以信C. 可以一战D.必以情4)翻译句子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习题精选试题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习题精选试题

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曹刿论战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本文是文言名篇,学习时应培养自己根据语境确定词义的习惯,加强诵读,抓住“远谋〞这条贯穿全篇的线索,按战前、战中、战后的顺序记忆、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领会曹刿非凡的HY思想和卓越的HY事见解,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理清故事情节。

读读练练一、根底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画横线的字注音。

曹刿〔〕玉帛〔〕鄙〔〕靡〔〕孚〔〕辙〔〕2.指出下面画横线字词的古今意义的区别。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5〕忠之属也古义:今义:〔6〕一鼓作气,再而衰古义:今义:3.解释以下语句中画横线的字。

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4〕虽不能察,必以情情:〔5〕公将驰之驰:二、整体理解从“战争〞这个角度看,全文可以划分为几局部?请概括各局部的主要内容。

三、课内语段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用课文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表达曹刿的“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勺(sháo)夫(fú)战朝(cháo)服寤(wú)寐B、昳(yì)丽芼(máo)之穷匮(kuì)期(jī)年C、登轼(shì)旗靡(mǐ)窈(yáo)窕间(jiàn)进D、溯(sù)洄一厝(cuò)箕(qī)畚始龀(chèn)【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渎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以战,勇气也。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司以/一战。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A、独自专有B、专门、专一C、专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择正确的翻译何以战?( )A、您要怎样作战?B、您为什么要作战?C、您凭借什么作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7 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
.( )
(2)牺牲
..玉帛( )
(3)望其旗靡.( )
(4)必以信.( )
(5)齐师败绩
..( )
(6)一鼓作.气( )
(7)小大之狱.( )
(8)既克,公问其故.( )
(9)彼竭我盈.( )
(10)夫大国,难测
.也( )
答案:(1)鄙陋,目光短浅(2)指猪、牛、羊等(3)倒下(4)诚实(5)军队溃败(6)振作(7)案件(8)原因,缘故(9)充满(10)估计,预料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
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
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选C。

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在。

A.介词,用,靠/介词,因为; 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驴;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
答案:(1)当政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2)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

(3)文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
5.课内阅读。

(2013·十堰中考)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小惠未遍.( )
②公将鼓.之( )
③再.而衰( )
答案:①遍及②击鼓③第二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弄得清清楚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
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解析】选A。

本文没有记叙战争的全过程,仅用“齐师败绩”一笔带过。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答案: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2012·黄石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忠.之属也(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答案:(1)虚夸,谎报(2)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3)交换(4)这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