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资料汇编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资料汇编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脱】衣欲【想】睡,月色入户【门】,欣然【愉快地】起行。念【想】无与为乐【游乐】者【的人】,遂【于是】至【到】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也】未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中庭【庭院】。‖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水生植物】交横【交叉错杂】,盖【表原因】竹柏影【影子】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吾【我们】两人者耳【罢了】。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看到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便高兴地起来走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三个方面的内容:

夜游的缘由;‖月夜景色;‖夜游的感受。

2.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阅读理解。(用原句回答)

(1)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中描写月下景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记叙的句子:元丰十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描写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答:“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本文文字极少,但却内容丰富,读课文回答:

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引发兴致。

夜游的背景:月光美好的夜晚。

夜游的心情:欣然

6.如何理解闲人?

答:“闲人”,即清闲的人。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它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7.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答: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8.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答: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9.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什么!

答:描写月色的轻盈荡漾。

10.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答:苏轼和张怀民。共同点:被贬官黄州,心情抑郁,仍思进取。

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2.试从文中记叙的部分找出记叙的要素。

答:(1)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地点:承天寺

(3)人物:“我”与张怀民

(4)事件:月夜赏景

13.“欣然起行”中“欣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欣然的意思是高兴地样子。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高兴的赏月,可见其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14.“月色入户”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拟人。生动地写出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的心情,悄悄地进门来与他做伴。

15.从“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可以想象庭院中到底有没有水?说明原因。

答:这是写景的句子。作者运用比喻把在月光照耀下的庭院比作一片明汪汪的积水,空明澄澈。又把竹柏印在地面上的影子比作在水中漂游的藻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月色皎洁,庭院空旷的景象,一动一静,富有情趣。所以,庭院里并没有水,而是用水来打比方。

16.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是: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点睛之笔是:闲人。

17.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给本文划分结构并写出层意。

[答]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景物描写‖抒情。

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1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19.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答]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行【走】百二十步,隔篁【丛生的竹子】竹,闻【听】水声,如鸣佩【玉佩】环【玉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音节助词,无义】。伐【砍伐】竹取【开出】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特别】清洌【清澈】。全石以【表承接,不翻译】为底,近【靠近】岸,卷【翻卷】石底以出,为坻【小石礁】、为屿【小岛屿】,为嵁【小石磊】、为岩【小石岩】。青【青葱】树翠【翠绿】蔓【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缀】,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左右】头,皆【都】若【好像】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游【飘游】无所依【依靠的东西】。日光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彻【射透】,影布【映】石上,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似【好像】与游者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乐【逗乐】。

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向】而【表修饰,不翻译】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折【曲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行【爬行】,明灭【或现或隐】可见。其【那】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相互交错】,不可知其【它】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合,寂【寂静】寥【高远空旷】无人,凄【使动用法,使……凄凉】神【心神】寒【使动用法,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