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课文《老山界》(2课时)课文《草》(2课时)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一七律·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疏通字词音:逶迤岷mín山难nán 困难,难能可贵横héng 横竖nàn 苦难,难兄难弟hèng 蛮横更gèng更加蒙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gēng更新mēng 蒙骗,欺上蒙下měng 内蒙古磅páng磅礴尽jǐn尽管bàng磅秤jìn尽心形:崖悬崖岷岷山逶逶迤涯天涯泯泯灭诿推诿睚睚眦必报萎萎缩义: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七律长征教案A一、教学目标: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三、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
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1、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板书设计: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水拍云崖、铁索寒和乐观主义精神千里雪更喜、尽开颜二《长征组歌》两首教案A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8A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详细教案合集

海燕》教案教学目标:1、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训练。
2、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及海燕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2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写作《海燕》的经过及《海燕》的战斗作用、现实意义;弄清以大海为背景的暴风雨到来前夕的三幅图画,正确划分段落。
2、通过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的对比,学习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部分语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联系旧知,熟悉作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二、解题1、散文诗:一种文学的体裁,它是富有诗意的散文。
2、背景: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3、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
三、讲读课文(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文,指导学生做好圈点。
2、指导学生分段。
(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3、明确:三幅图画第一幅,从“在苍茫的大海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如何快速写好自由作文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语文实践活动 师生自行设计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汉字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合集 一七律 长征 二《长征组歌》两首 三老山界 四草 五《长征》节选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6.《枣核》 七最后一课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九《古诗四首》 十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革命烈士诗二首 十一背影 十二甜甜的泥土 十三《人琴俱亡》 十四《我的母亲》 十五《父母的心》 《古诗二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18.《阿里山纪行》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蓝蓝的威尼斯》 《古诗三首》 《钱塘湖春行》 《登飞来峰》 第四单元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十一苏州园林 二十二都市精灵 二十三幽径悲剧 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 二十五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二十六从小就要爱科学 二十七在太空中理家 二十八奇妙的克隆 二十九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课文《老山界》(2课时)课文《草》(2课时)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第二课时《七律长征.》第三课时《长征组歌》两首.第四、五课时《老山界》. 第六课时《草》第八、九课时《长征》节选第十课时 .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兼复习《七律长征》..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模板五篇2022年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模板五篇2022年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情感目标: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
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
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
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
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
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八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上册教学设计全册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3来形容威尼斯的美。
七、知识迁移1、比较威尼斯与扬州浓墨重彩的油画清新淡雅的国画城市建设出现“千城一面”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楼越盖越大,广场越建越阔,马路越修越宽。
某个城市一有“标新立异”,其他城市立即群起效尤,而本城市原有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街道、景观则拆除殆尽,造成城市特色逐渐消失。
你对此有何看法?3、如果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扬州,提高扬州的国际知名度,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开展一些什么活动?请说说你的想法。
假如你是一名第一次带团出游威尼斯的导游,而你又从没去过威尼斯,请你根据作者马信德游览威尼斯的路线设计一个讲解稿《古诗三首》《望岳》杜甫教学目标: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a、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a、作者生平;b、泰山的有关知识;c、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一起看看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写作背景《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作zhà),事毕,出游于观(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动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而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读准字音嘉肴(yáo)弗食(fú)自强(qiǎnɡ)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xiào)学(xué)半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矜(ɡuā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èn)谋闭而不兴(xīnɡ)通假字《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音“yuè”)选贤与能(同“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指老而无妻)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文言句式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课文《老山界》(2课时)课文《草》(2课时)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一七律??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一时ín山难 nán 困难,难能可贵横 h éng 横竖nàn 苦难,难兄难弟 hèng 蛮横更 gèng更加蒙méng 乌蒙,蒙昧,蒙混过关gēng更新 mēng 蒙骗,欺上蒙下měng 内蒙古磅 páng磅礴尽 jǐn尽管bàng磅秤 jìn尽心形:崖悬崖岷岷山逶逶迤涯天涯泯泯灭诿推诿睚睚眦必报萎萎缩义:逶迤磅礴走泥丸开颜等闲――(把困难、复杂的事物看得)平常、寻常。
(悠闲:主要用于态度从容、闲适,有悠然自得之意。
两者都可表示自在的心态和神情。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地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崖,山石的陡立的侧面。
(悬崖:主要形容山势陡峭。
两者都有山势陡峭险峻的意思。
)颜――脸,脸上的表情。
明确本单元各篇课文的文体,介绍本课文体常识(一)《七律??长征》――七言律诗《两首》――歌词《老山界》――回忆录(回忆性叙事散文)《草》――短篇小说《节选》――电视文学剧本(节选)(二)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
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
背景介绍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让学生交流已有的资料)观看长征影片,了解历史: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
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寒气逼人。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跟随范读,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诗歌具体研读诗的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是何含义?在下面的诗句中,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体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这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图”的表述形式概括一下颔联、颈联、尾联中展现的红军征服困难的场景,并选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感受。
〖〗〖〗慷慨激昂、高亢有力??长征》歌曲,学生学唱歌曲。
总结全课: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形成了举世钦佩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真可谓,天地英雄气,浩然固长存!作业:词语积累预习“诵读欣赏”: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如:作者是何许人;诗中化用的诗句(“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望断南飞雁”“梅花漫天”“北国风光”等),分别出自毛泽东的哪一首诗词。
二《长征组歌》两首萧华教学目标: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毯tǎn 侵qīn似 sì水似银似乎重 chóng 重飞渡shì似的 zhòng 重兵扎 zhā扎营盘乘 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zā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xíng 行囊,行云流水 jī奇数解 jiè解送jiě解嘲xiè跑马卖解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皑皑皑袭袭击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
扎,驻扎。
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创作背景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曲。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
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
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
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过雪山草地》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欣赏歌曲、读懂诗歌欣赏《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过雪山草地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四渡赤水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
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四渡赤水出奇兵〖〗〖〗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过雪山草地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③“草毯泥毡扎营盘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①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