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葛根治疗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采取 S P S S 1 7 . 0统计 学软件分 析数据 ,
计数资料 采用 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 P < O . 0 5为差异存
…
张蕾蕾 , 李文龙 , 张颖 , 等. 直接前入路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的近期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l J 1 . 中医正骨 , 2 o 1 6 , 2 8 ( 3 ) : 5 8 — 6 0 .
表1 2组临 床 疗 效 对 比 例( %)
[ 3 ] 鲍荣华 , 王国平 , 夏晓斌 , 等. 直接前人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 期股骨头坏死Ⅱ l 中医正骨 , 2 0 1 6 , 2 8 ( 3 ) : 6 1 — 6 3 .
( 收稿 E t 期: 2 0 1 7 — 0 5 — 2 1 )
更 为 明显 , 对 软组 织造 成 的损 伤 更 小 、 患 者 住 院 的时 间更 短 、 更
2组基 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J 口 > 0 . 0 5 ) 。 1 .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维生 素 B 、 纳洛酮 、 维生素 C、 胰岛 素等药物 进行 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 上观察组 添加 中药 葛根治
2 结 果
快 的髋关节功能恢 复 、 更快 的步态功能恢 复 、 准确 的置入 假体 以及术后患者双下肢 的长度相近。 综上 所述 , 在晚期股骨头坏 死患者 的治疗 中, 直接 前人路
微创全髋关节 置换术的应用效果确切 , 创 伤小 , 利于患者恢 复 ,
且明显改善了患者 的疼痛情况 , 值得 推广 。
葛根 治 疗 酒精 中毒 的疗 效 观 察
张 勇妹
( 镇江市第三五九医院 , 江苏 镇江 2 1 2 0 0 时 间 比较
显著 性 ( t = 2 6 . 3 0 0 , P < O . 0 5 ) 。
纳洛酮加葛根素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纳洛酮加葛根素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涂东;韦彤;杨子松
【期刊名称】《人民军医》
【年(卷),期】2006(49)4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加葛根素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
方法:急性酒精中毒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纳洛酮与葛根素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两组性别、年龄、饮酒量、中毒时间及程度差异不显著。
结果:观察组0.5h内清醒27例,1h内全部清醒;对照组0.5h内清醒6例,1h内清醒12例;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纳洛酮与葛根素注射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191-192)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葛根素;苏醒时间
【作者】涂东;韦彤;杨子松
【作者单位】解放军59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6
【相关文献】
1.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J], 举洪宝;
2.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J], 举洪
宝
3.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J], 师宇
4.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J], 邵旭峰
5.纳洛酮、葛根素针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庆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药效及药理分析 吴双贵

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药效及药理分析吴双贵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药效和药理。
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酒精性中毒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葛根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酒精性中毒患者采用葛根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酒精性中毒;葛根;药理;药效酒精性中毒是指饮用酒精过量,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重症中毒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心跳抑制进而死亡。
中医认为中药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偏胜偏衰”,进而可以恢复体内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最终恢复健康[1]。
葛根为豆科植物,性味甘、辛、凉,功能主治为解肌退热,生津,升阳止泻。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口渴,消渴,热痢,泄泻。
葛根在中药上可以提高肝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肝脏的机能及促进胆汁分泌。
本次研究分析葛根治疗酒精性中毒的药效和药理,详细分析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酒精性中毒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有3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分布在23~67岁,平均(45.6±3.6)岁;观察组共有3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分布在24~65岁,平均(46.1±3.2)岁。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静坐,容易激动和惊跳,常见恶心、呕吐和出汗,经临床诊断,均有酗酒史,根据临床典型症状和体征,两组患者均符合《酒精中毒诊治指南共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注射用葛根素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30例

・
注射 用 葛 根 素 治 疗 重 度 急 性 酒 精 中毒 3 O例
刘 高仁
( 南省 中 医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河 5 0 2
研 究 证 实 : 陈 除 能 显 著 增 加 胆 汁 分 泌 和 利 胆 茵
[] 颖. 医 药治 疗 新 生儿 黄 疸 的进 展 [ ] 右江 医学 , 1蔡 中 J.
2 1 3 ( ): 1 0 0,8 1 8 .
[] 辛东. 生儿溶 血病/沈 晓 明, 卫平 . 科学 [ ] 2薛 新 / 王 儿 M .
7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社 ,0 8 1 8 北 人 2 0 :1 .
[] 3 国家 中医 药 管 理 局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 京 : 中 M] 南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9 :6 1 48 . 9
[ ] 受 传 . 中 医 儿 科 学 [ .北 京 :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 4汪 M] 中
杂 志 ,0 1,7 4):2 21 2( 2 8—2 9. 2
方法 之一 , 因间接 胆红 素在蓝 光照射 下 由 I a Z X( )
[ ] 桂悦 . 栀 黄 预 防 新 生 儿 病 理 性 黄 疸 的疗 效 观 察 [ ] 7翟 茵 J.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0 2 1 ( ) 9 3 2 0 ,8 9 :3 .
见 , 宜 清热利 湿 、 胆退 黄 。 治 利
药保 留灌肠方 便 易行 , 液可 经直 肠黏膜 吸 收入血 , 药 副作用 小 , 效快 , 见 同时克服 了新 生J N 药后 呕 吐的 L 弱点 , 也避免 了喂药 误 吸入 呼 吸道 而 引起 窒 息 的风
葛根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葛根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王志彬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0(0)2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行常规输液、脱水、利尿、护肝、保护胃黏膜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20ml和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
比较2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起效和症状消失时间及误吸、窒息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醒脑静联合葛根素治疗重症酒精中毒,症状缓解快,误吸及窒息少,无不良反应,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75-76)
【关键词】酒精中毒;重度;急性;葛根素;醒脑静;临床观察
【作者】王志彬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尧县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
【相关文献】
1.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观察 [J], 谭大清
2.纳洛酮、醒脑静和阿拓莫兰联合应用救治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J], 曾进
龙;邹志康;郭建军
3.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J], 黄海晏
4.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J], 黄红霞
5.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30例疗效观察 [J], 于剑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葛根治疗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02
本研究未对葛根治疗酒精中毒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未对葛根治疗酒精中毒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需要
03
进一步对比研究。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葛根治疗酒精中毒的疗效进行更 准确的评估。
02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葛根治疗酒精中毒的具体作用机制,为其临床 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
酒精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Biblioteka 010203
04
神经毒性
酒精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损
伤。
代谢紊乱
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 物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电解
质紊乱等。
免疫失调
长期饮酒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 下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
肝脏损伤
酒精是肝脏的主要毒物,长期 大量饮酒会导致脂肪肝、肝炎
2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各指标对应的评价 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3
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各指标对应的评价 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各指标 对应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 ,护理效果越好。
VS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效果各指标 对应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 ,护理效果越好。
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皂角苷类成分均 具有保肝作用,能够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 伤,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
葛根中的皂角苷类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 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03
酒精中毒的病理生理
酒精中毒的症状
轻度症状
情绪激动、语无伦次、恶心呕吐、嗜睡等。
葛根素用于急性酒精中毒

葛根素用于急性酒精中毒(武当玖尊葛花解酒胶囊)2012-01-18 14:08急性酒精中毒在临床急诊中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因乙醇过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
目前,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尚有待提高。
据有关记载,葛根有解酒毒的作用。
近年又相继发现它的一些成分有改善微循环[1],抗氧化等作用,被广泛用于心脑疾病。
本文用葛根的有效成分之一的葛根素,观察其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血乙醇浓度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1、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表现酒精灌胃后10余分钟,所有大鼠均出现步态不稳,活动度下降,嗜睡,没有发现兴奋症状,两组表现基本一致。
2、处理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血乙醇浓度(mg/ml)比较。
可见:⑴葛根素处理组在各时间点的血乙醇浓度均比对照组低;⑵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血乙醇浓度在60分钟以前有显著性差异;⑶60分钟后,两组间的血乙醇浓度比较已无统计学意义,但处理组的血乙醇浓度仍比对照组低;⑷两组的血高峰浓度时间均出现在灌胃后30分钟左右;⑸120分钟的时间点,血乙醇水平已明显降低,但仍未完全排出。
讨论乙醇摄入后,80%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其余由胃吸收。
在体内95%以上乙醇经过氧化分解代谢,少数由肺肾排泄。
乙醇在体内首先降解为乙醛,再降解为乙酸,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1,2]。
减少乙醇的吸收,加速乙醇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及对症处理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几个主要措施。
本实验结果显示葛根素具有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血乙醇浓度的作用,尤以60分钟以前作用明显。
葛根素降低血乙醇浓度的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根据葛根素的药理作用特点作出如下分析及推测:⑴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情况下,组织氧耗增加,并致心率下降、血压下降,而葛根素可改善内脏循环[3],增加组织供氧,有利酒精的氧化代谢;⑵葛根素能扩张血管平滑肌,灌胃后有可能作用于内脏平滑肌,延缓胃排空,减缓了乙醇的吸收;⑶延缓胃排空的同时,延长了胃内的乙醇脱氢酶对胃内乙醇的作用时间[4],增加了胃内的乙醇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乙醇水平;⑷据药动学研究[5],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为线性一级动力学过程,在鼠体内分布迅速,静注后平均滞留时间仅为0 18小时。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β-内啡肽、丙二醛、P-选择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β-内啡肽、丙二醛、P-选择素影响的实验研究杜艳秋;赵敏;李长喻【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6(035)003【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及葛根素注射液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酒精中毒组、葛根素组、纳络酮组、葛根素+纳络酮组;观察大鼠睡眠潜伏时间,测定各组血浆β-EP、血清MDA、P-selec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中毒组大鼠β-EP、MDA、P-selectin水平显著升高(P<0.01);葛根素组较酒精中毒组大鼠睡眠的潜伏时间延长(P<0.05),β-EP、MDA、P-selectin水平显著降低;葛根素与纳洛酮降低β-EP、MDA作用无显著差异,纳洛酮对P-selectin无影响.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使β-EP释放增加,MDA、P-selectin升高.葛根素注射液通过抑制β-EP、自由基的释放、血小板积聚,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起保护作用.【总页数】2页(P269-270)【作者】杜艳秋;赵敏;李长喻【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辽宁,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5.6【相关文献】1.P-选择素和L-选择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J], 孙雪波;张世明2.阿托伐他汀对正常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选择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倪红;郑卜真;陈巧玲;储照虎;刘新亚3.定心胶囊对房颤大鼠P-选择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张艳;柳士博;胡晓红4.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选择素和E-选择素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刘玉珍;韩景献;蒋戈利;于建春;陆明霞5.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刘玉珍;韩景献;蒋戈利;丁晓荣;陆明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