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陷落柱探查与治理

合集下载

恒源煤矿岩溶陷落柱探防的关键举措创新

恒源煤矿岩溶陷落柱探防的关键举措创新

恒源煤矿岩溶陷落柱探防的关键举措创新摘要:恒源煤矿Ⅱ633工作面初采期间,突遇岩溶陷落柱灾害,导致工作面生产间断,若采用常规的陷落柱探防技术手段防治,将造成工作面停产数月、切眼重掘、综采设备重新拆、装、老空充填加固等众多工程,并将导致数千万元经济损失的严重后果。

为减小灾害的影响,降低损失,矿地测防治水技术人员提出了应对灾害的关键举措---强推硬过岩溶陷落柱的技术方案。

他们以严谨的数据分析、科学的专业论断、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切实可行的举措,成功地消除了恒源3#岩溶陷落柱的重大突水威胁,避免了数千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为矿井的安全有序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也为类似矿井灾害的防治,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水害防治技术方法。

关键词:岩溶陷落柱;突水;注浆加固;关键举措;评价1.矿井及工作面概述1.1恒源煤矿概况华北型煤田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矿(简称:恒源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境内。

井田面积约19.1km2,矿井采用立井、主石门集中运输大巷开拓方式。

一水平标高-400 m,二水平标高-600m。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0万t,经先后三期技改后,矿井实际生产能力达240万t/a,截至2018年底,矿井剩余可采储量3298.4万t。

恒源煤矿井处于华北板块南缘大吴集复向斜南部的次级褶曲土楼背斜西翼,总体为一走向北北东,向西北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次级褶曲较为发育,矿井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已实际揭露3个岩溶陷落柱,煤层火成岩、天然焦、冲刷区均较发育。

井田主采二叠系下石盒子组4煤层及山西组6煤层,倾角一般3~15°,属稳定中厚煤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开采深部6煤时,主要受到6煤下伏石炭系太原组灰岩水的危害。

该含水层岩溶裂隙水丰富,井下钻孔揭露时,单孔涌水量最大达310m3/h以上,涌水量大且稳定。

1.2Ⅱ633工作面概况Ⅱ633工作面是恒源煤矿Ⅱ63采区的第二个工作面,同时也是建矿以来储量最大、埋藏最深的工作面,设计为综采面。

陷落柱防治措施

陷落柱防治措施

陷落柱防治措施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掘进施工前应做好超前物探工作。

2、在物探可疑区域前应按规程规定设置警戒线、探水线。

3、在施工至设置的探水线位置后,必须设计探测钻孔,确定陷落柱长、短轴的长度,取芯判别陷落柱垮落高度,同时探清陷落柱含水情况。

4、如果不再施工陷落柱,应按规程规定留设,陷落柱保护煤(岩)柱,并在充水性图、工程平面图上标明其位置,并建好台帐卡片。

5、如果要继续向前施工,应按陷落柱是否含水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

(1)不含水;A:在陷落柱影响带做好水仓,并备好排水设施。

B:在陷落柱影响带边缘起加强支护,用好前探梁或其它临时支护措施。

C:设计好钎探验证孔及在每个掘进循环前按设计施工,无异常情况才能掘进。

D:陷落柱带中应按实际情况确定支护方式,特别要考虑,底板受水后,易软化下的特点及受压后巷道易发生底鼓等特点。

E:陷落柱及其影响带应加强顶板压力情况观测,并建立预警机制,防止滞后垮塌事故。

F:回采时,应根据陷落柱发育情况,如采陷落柱发育(宽度大或位于工作面间时,应采用跳采方式,补做切眼回采,停采线应划定在周期,陷落柱发育在工作面机、风巷时,可补做巷道进行回采。

(2)含水时:A:应采用管棚+注浆方式施工,处理好后,才能掘进。

其余:同上。

勘探不良钻孔防治措施1、井田历年的勘探孔封孔情况,建立台帐,并将封堵不良的钻孔。

上在矿井充水性图上。

2、在掘进回采前做好观测预报工作,采用物探方式进行超前探测,确定其在煤层中具体位置,并探明水害情况。

3、在距钻孔30米时,做好排水沟及水仓,并备好抽排水设备(巷道不能自排的情况)。

4、在掘进或回采到距钻孔30米时,进行钻孔施工,排放钻孔积水,放水孔要有专门的设计及安全防护措施。

5、在孔内流量稳定后,流量≤20m3/h时,可以继续向前掘进(或回采)如果水量≥20 m3/h时,且排放时间长,可以采用注浆封堵方式处理,封堵高度不得小于回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

6、掘进后,巷道应根据顶板受水侵蚀后的实际情况,及时加强支护,防止发展生顶板置落事故。

岩溶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
作面内部陷落柱时,一般宜采用扇形孔布置
钻孔圈定采面内陷落柱示意图

2、巷探:
为了查明陷落柱的确切位置、大小、形状以及其
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对没有突水危险的陷落柱,
可利用小断面的巷道进行探测。

3、物探: 微重力勘探 无限电波透视 瑞雷波勘探 电法 地质雷达(电磁波)






地震波CT
槽波勘探
岩溶陷落柱
主讲:宋达达 回答:马一开
岩溶陷落柱
一、陷落柱特征
二、陷落柱成因 三、陷落柱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四、陷落柱的探测
五、煤矿生产中对陷落柱的处理
一、陷落柱特征

岩溶陷落柱是岩溶空洞塌陷的产物,它是由于下伏易 溶岩层,经地下水强烈溶蚀,形成大的溶洞,从而引 起上覆岩层失稳,向溶洞中冒落、塌陷所形成的筒状 柱体,简称陷落柱。 陷落柱是影响煤矿生产的特殊地质条件之一,在我国 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中普遍分布,目前全国矿井已揭 露岩溶陷落柱7000~8000个,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 河南、山东、安徽、四川等地,其中以山西、河北最 为发育。
Thanks
主讲:宋达达 回答:马一开
C.洞穴的顶部逐渐坍陷;
D.最后的拱顶坍陷
三、陷落柱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1)破坏可采煤层,减少煤炭储量 (2)影响正规采煤,制约机械化作业 (3)提高掘进率,降低矿井效益 (4)陷落柱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四、陷落柱的探测

1、钻探:
在探查巷道掘进前方陷落柱时,应根据巷道施工
方向,平行布置或扇形布置钻孔;在探查回采工
齿状。界限明显。

牵引不明显,但有时可见接触带的煤层受较大影

多种勘探手段排查岩溶陷落柱的突水性

多种勘探手段排查岩溶陷落柱的突水性

S u n L i x i n,Z h a o C h a n g z h e n g ( G e o p h y s i c a l P r o s p e c t i n g a n d S u r v e y i n g T e a m, S h a n d o n g B u r e a u o f C o a l G e o l o g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 T a i a n , S h a n d o n g 2 7 1 0 0 0 )
第2 9卷 5期
2 0 1 7 年 5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1 8 0 3 . 2 0 1 7 . 0


Vo 1 . 29 No . 0 5 Ma v . 2 01 7
C0AL GE0LoGY oF CHI NA
中国分类号 : P 6 1 3 文 献标 识码 : A
Ka r s t i c Su bs i d e d Co l umn Wa t e r Bur s t i n g Pr o pe r t y Ex a mi n at i o n t hr o ug h M ul t i p l e Pr os pe c t i ng Me a ns
Ab s t r a c t : T o i d e n t i f y w h e t h e r t h e s u s p e c t e d k a r s t i c s u b s i d e d c o l u mn wo u l d c a u s e wa t e r b u r s t i n g t h r e a t i n c o a l mi n e wi n n i n g d i s t r i c t , mu l t i p l e p r o s p e c t i n g me a n s i n c l u d i n g 3 D s e i s mi c ,e l e c t r i c p r o s p e c t i n g ,g e o l o g i c a l d il r l i n g,we l l l o g g i n g a n d p u mp i n g t e s t h a v e b e e n u s e d t o c a r r y o u t e x a mi n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T h r o u g h 3 D s e i s mi c p r o s p e c t i n g p r e s t a c k mi g r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i n g a n a l y z e d s u b s i d e d c o l u mn s p a t i a l e x t e n d i n g ;e l e c t r i c p r o s p e c t i n g i n t e r p r e t e d s u b s i d e d c o l u mn i mp a c t i n g a r e a w a t e r i f l l i n g a q u i  ̄r w a t e r y i e l d p r o p e ty r a n d h y d r a u — l i c c o n n e c t i o n;b o r e h o l e h a s t y 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p u mp i n g t e s t r e v e a l e d wa t e r h o s t i n g a r e a w a t e r i f l l i n g i n t e n s i t y;d r i l l i n g a n d g e o p h y s i c a l we l l l o g g i n g r e v e a l e d s u b s i d e d c o l u mn i mp a c t i n g a r e a s t r a t a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a n d r o c k 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g r i t y .T h e p r o s —

大采深水文地质极复杂矿井陷落柱探查治理

大采深水文地质极复杂矿井陷落柱探查治理

煤炭与化工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第44卷第4期2021年4月Vol 44 No.4Apr. 2021地测与水害防治大采深水文地质极复杂矿井陷落柱探查治理王真海(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河北邢台054000)摘 要:邢东矿为水文地质极复杂矿井,自投产至今共揭露9个岩溶陷落柱,其中X9陷落柱 发育位置位于采区集中巷掘进区域。

为保证集中巷穿过陷落柱期间掘进安全,对X9陷落柱发育范围进行探查,根据探查结果对其进行注浆加固。

关键词:陷落柱;充填密实度;导含水性;瞬变电磁;注浆加固中图分类号:TD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979 ( 2021) 04-0061-03Expl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apsed column in complex hydrogeology mine with large mining depthWang Zhenhai(Xingdong Mine, Jizhong Energy Corporation Ltd., Xingtai 054000, China )Abstract : Xingdong Mine with extremely complex hydrogeology, and a total of 9 exposed Karst callapsed columns, amongwhich X 9 column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ized mining are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 mining, when the concentratedroadway passing through the collapsed column, the development range of X9 trap column was explored, and it wasreinforced by grouting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Key Words : collapsed column; filling density; water conductivity;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grouting reinforcement1概 况邢东矿为大采深水文地质类型极复杂矿井,井 田范围内发育有岩溶陷落柱,给矿井安全开采造成威胁。

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

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

问题探讨范各庄矿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及防治对策 乔宝印 (开滦精煤公司范各庄矿分公司,河北唐山 063109)摘 要:分析了范各庄矿井田内已发现的12个岩溶陷落柱的发育规律,提出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对隐伏导水陷落柱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岩溶陷落柱;发育规律;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T D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083(2003)03-0001-02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karst collapse pillar andits prevention in Fangezhuang C oal M ineQI AO Bao-yin(Branch of Fangezhuang C oal M ine of K ailuan Clean C oal Administration,T angshan063109,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welve karst collapse pillars in Fangezhuang C oal Mine,the pre2 vention and res olution of covered water-diversion collapse pillar are introduced.K ey w ords:karst collapse pillar;development regularity;prevention and res olution 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矿2171综采工作面发生了举世罕见的透水灾害,高峰期平均突水量2053 /min;1990年6月25日208平七孔突水,最大突水量26168 /min;两次突水均为隐伏岩溶陷落柱所致,隐伏岩溶陷落柱导水问题成为范各庄矿持续稳定发展的安全隐患。

岩溶陷落柱能沟通各含水层,特别是导通煤系地层底部丰富的奥灰高压水,大量溃入矿井造成淹井事故。

岩溶塌陷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治理方法

岩溶塌陷治理方法岩溶塌陷应采取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是在查明塌陷成因、影响因素和致塌效应的基础上,为了清除或消减塌陷发生发展主导因素的作用而采取的工程措施。

如设置场地完善的排水系统,进行地表河流的疏导或改道,填补河床漏水点或落水洞,调整抽水井孔布局和井距,控制抽水井的降深和抽水量,限制开采井的抽水井段,重要建筑物基底下隐伏洞隙的预注浆封闭处理等。

对塌陷地基都需要进行处理,未经处理不能作为天然地基。

其处理措施有:(一)清除填堵法:常用于塌坑较浅或浅埋的土洞,首先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做成反滤层,然后上覆粘土夯实。

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需要将坑底或洞底与基岩面的通道堵塞,可开挖回填混凝土或灌浆处理。

(二)跨越法:用于塌陷坑或土洞较深大,开挖回填有困难的处理方法。

一般以梁板跨越,两端支承在可靠的岩、土体上。

据广西的经验,每边支承长度不小于1.0~1.5m.(三)强夯法:把10~20t的夯锤起吊到一定高度(10~40m),让其自由下落,造成强烈的冲击对土体强力夯实。

一方面是夯实塌陷后松软的土层和塌陷坑或土洞内的回填土,以提高土体强度;另一方面可消除隐伏土洞和软弱带,是一种处理结合预防的措施。

Christain(1984)的试验:锤重15t,落距20m,将影响到地表下8~9m的深度。

利用该方法在没有其它条件限制下,可以确定4.5m以上土洞的位置。

(四)灌注法:把灌注材料通过钻孔或岩溶洞口进行注浆,其目的是强化土层或洞穴充填物、充填岩溶洞隙、隔断地下水流通道、加固建筑物地基。

灌注材料主要是水泥、碎料(砂、矿渣等)和速凝剂(水玻璃、氧化钙)。

水泥标号应大于450号。

灌浆方式可采用低压间歇定量式或循环式灌注,目的是减少浆液流失,间歇时间可控制在7~8小时左右。

(五)深基础法:对于一些深度较大,跨越结构无能为力的土洞、塌陷,通常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到基岩上。

(六)旋喷加固法:在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在其上再设置筏板基础。

岩溶陷落柱钻探探查技术

岩溶陷落柱钻探探查技术

1 地 面 钻 探 工 程 设 计
此 次地 面 钻 探 设 计 5个 钻 孔 ( 括 1个 机 动 包
孔)图1 , ( ) 钻孔 编号 பைடு நூலகம்别 为 I孔 、 Ⅱ孔 、 Ⅲ孔 、 Ⅳ孔 、
收 稿 日期 : 0 1— 4— 6 2 1 0 2
作者简介 : 江洪 (9 4 ) 男 , 毕 17 一 , 安徽太湖人 , 高级工程师 , 理工 安徽
whe r hoe rvn e ol p e c l n boe lsd i ig me tc la s oumn we e as t did, l tmpe au e c a g swe e r s a c e r lo su e we l e r t r h n e r e e r h d whe h rl n rle n te d il g d ild.L a i e- kig s a swee d tr n d b v p - ai z to if in lg i g n e m r ee mi e y e a o s lniain dfuso o g n .Re e r h s i ia e h tt xs ft ol p e c l m n wa n t s a c e ndc t d t a he e ito he c la s ou s o
此次 工程 有 4个 孔 , 中 3个 孔漏 水 , 其 漏水 孔率 7 % ( 2 。 灰 岩 漏 水 深 度 83 2 5 表 ) 8 . 1~9 6 1 l 4 . 0 n。
I、 Ⅳ孔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掉钻 情况 。 Ⅲ、
表 2 掉钻 及 漏 水 情 况 统 计
9 6. 0 ~9 6 6 4 4 4 . 3 9 . 2—9 1 7 51 5 5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强调溶蚀与重力作用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膏岩说, 钱学博(1960)
? 陷落柱是石膏喀斯特产物。在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灰岩中赋存有很厚的硬石膏,峰峰 组灰岩中也夹有石膏层。由于地壳不断上升, 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硬石膏水化变成石膏。 体积膨胀 64%,膨胀后的石膏沿着破碎带的 挤入上覆的岩层。然后,这种柱状的石膏体 不断地被地下水溶蚀,周围的岩石塌落形成 陷落柱。
岩溶陷落柱探查与治理
主讲人: 南生辉研究员 2012年10月
主要内容
? 1概论
?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1.2 陷落柱分类 ? 1.3 陷落柱对煤矿安全的危害 ? 1.4 典型陷落柱突水淹井案例
? 2陷落柱探查方法
? 2.1 “中间层”综合水文地质试验 ? 2.2 物理探查 ? 2.3 陷落柱发育区预测技术 ? 2.4 巷道掘进与工作面回采陷落柱探测
? (1)平面上陷落柱的形状一般为椭圆形或者是扁圆形的 陷落盆地。外围的岩层产状正常而连续,盆地中常常被不 同地层的岩煤的碎块填充,无层序,混乱堆积。
? (2)陷落柱的纵向上总体形态一般是上小下大的不规则 柱形,顶部多发于有一定规模的空腔,中间为松散充填物, 基底为奥奥系石灰岩。
? (3)导水陷落柱,充填物多为松散状,胶结程度差;不 导水陷落柱,充填物有二次胶结作用,视时间长短和胶结 物性质,胶结程度不一。
? 岩溶陷落柱: ? 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地区,
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洞 穴,上覆非可溶性岩层向岩溶 洞穴中塌陷的一种地质现象, 因形成的塌陷体多呈环形柱状, 俗称岩溶陷落柱。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2)形成机理与成因 ? 岩溶陷落柱形成机理的代表性学说有 6种: ? 重力说, 康颜仁( 1992) ? 陷落柱形成分三个阶段:首先是 岩溶洞穴形成阶段 ,地下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CaCO3溶解试验主要结论: ? (1)CaC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降低,但达到超临界状态时, 溶解度又大幅度提高; CaCO 3溶解 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升 高到超临界状态时,升高速度剧 增。
? (2)超临界水对 CaCO 3 溶解度是 近临界水的近 2倍,又因为超临界 水对 CaCO 3的溶解度与时间无关, 可以推测超临界水对石灰岩的溶 解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
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节理裂隙和断层运动,使裂隙逐渐扩 大。于是大量岩溶水汇集其中,不但进行化学溶蚀,而且 进行机械侵蚀作用,顶部和两侧岩层坍塌形成溶洞;第二 阶段是溶洞再扩大并形成第二层溶洞 ,由于地壳上升溶洞 也随之扩大,还会发育第三、四层溶洞;第三阶段是上覆 非可溶性岩层的塌陷,形成陷落柱 。当地壳继续上升,地 下水位下降,不仅第一层溶洞坍塌,第二层溶洞也开始坍 塌。这样坍塌不断增长,当两层溶洞的位置接近一条垂直 线时,则有可能连接起来,陷落柱的高度增大,这就是为 什么有些陷落柱高度达数百米的原因。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岩溶陷落柱的成因是以奥灰岩层中地 下水的强烈交替为条件,岩溶发育为 基础,岩体自重重力、地应力集中以 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 经过迅速垮落、间歇、溶蚀、搬运、 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过程,分阶段 逐步形成陷落柱。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3)陷落柱的基本特征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循环说,王锐( 1982)
? 第—阶段:为于水平循环带成虹吸 循环带的岩溶洞隙逐渐形成并扩大, 产生顶板和两侧岩层塌陷,形成十 分复杂的溶洞。
? 第二阶段:由于地壳的上升,溶洞 继续扩大上升,地下水向下运动, 沿着裂隙进一步加深,且在深部形 成第二层溶洞。开始了第二循环、 以后还可以出现第三循环、第四个 循环
? 实验条件:超临界水 387~389℃, 26~28MPa ;近临界水 301~ 303℃,28MPa 。常温水 18℃, 2MPa。常温条件下加入 2MPa的纯 CO2。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构造控制说 ? 陷落柱一般沿断层、向斜轴部发育。
向斜轴部陷落柱成因分析示意图 背斜轴部陷落柱成因分析示意图
? 第三阶段:第一层溶洞继续坍塌扩 大.上覆非可溶性岩层塌陷。形成 岩溶陷落柱,当地壳继续上升,地 下水位继续下降时,第二层溶洞也 可能开始坍塌、这样,两层溶洞坍 塌连接起来,使非可溶性岩层塌陷 更深。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真空吸蚀说,徐卫国 (1972)
? 在相对密封的承压岩溶网络地下 水中,由于地下水的排泄或地壳 局部的升降等,引起岩溶腔内地 下水大幅度下降,当水位低于岩 溶腔口表面,即岩溶腔内水体由 承压转为无压时,在岩溶腔内水 面与岩溶盖层之间出现空穴,即 岩溶空腔。逐渐增大的岩溶空腔 必定转化为低气压状态,形成真 空腔(或称负压腔),在真空腔 内不断下降的水面犹如巨型吸盘, 强有力的抽吸着上面岩层向下塌 落,最终形成陷落柱。
? 3陷落柱治理技术
? 3.1 三段式封堵 ? 3.2 “堵水塞”建造 ? 3.3 陷落柱与突水水源封堵 ? 3.4 不(含)导水陷落柱处理 ? 3.5 效果评价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1)基本概念
? 陷落柱是1937年德国人在井陉 煤矿误作“环形断层”首先提 出的,后因其无序的内部结构, 而被称为“矸子窝”、“无炭 柱”、“塌陷柱”。1944年日 本技术人员将其定名为“陷落 柱”。
1.1 陷落柱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 热力岩溶说,陈尚平( 1993)
? 燕山期火成岩体和热液的侵入,造成 残热水和下水复杂的循环和溶蚀作 用。高温高压的热水可极大地提高碳 酸钙的溶解度。热水岩溶的起始点是 从矽卡岩成矿热液生成铁矿后残热水 进入碳酸盐岩开始的,这样就可以生 成高度极大的岩溶洞穴,而且不受地 壳升降与侵蚀基准面变化的影响。当 地层褶皱隆起时,洞穴塌陷形成陷落 柱。
? (4)陷落柱与围岩的接触界面多呈现出不规则的锯齿状, 界线明显,有的地方表现为断层,
? (5)陷落柱锥形体的中心轴与岩层层面近似垂直。因此, 在倾斜岩层里陷落柱也发生歪斜,在水平的投影图上,各 煤层的陷落柱范围并不是完全地重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