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印刷版)

2019年《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1、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第四、五课:物质、意识、规律)(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第六课:实践观、真理观)(3)唯物辩证法(第三单元: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2、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2点合并)【重点掌握】(1)【原理+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强调“决定”)(2)【原理+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注:强调“反作用”)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方法论】: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哲学38条原理方法论

哲学38条原理方法论哲学是对人类思维、知识和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究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和逻辑推理,深入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以及宇宙万物的本质。
在哲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以下是对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详细讨论。
1.存在性原理:哲学研究的核心是对存在的本质进行探究。
存在性原理认为,存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真理原理:哲学关注真理的本质和条件。
真理原理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实的正确描述。
3.矛盾原理:矛盾是哲学思考中的核心概念。
矛盾原理认为,矛盾是所有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4.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
5.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中重要的方法,通过对矛盾的统一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6.形而上学原理:形而上学是对实体、本体和根本存在的探究。
形而上学原理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7.经验主义原理: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
9.教育原理:哲学研究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教育原理认为,教育是培养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0.道德原理:道德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道德原理认为,道德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11.自由意志原理:自由意志是哲学中对人类行为自主性的思考。
自由意志原理认为,人类拥有选择和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
12.神学原理:神学是对宗教信仰和神的存在进行研究的学科。
神学原理认为,神的存在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解释。
14.实证主义原理: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15.解释学原理:解释学是哲学研究解释和理解的方法和原则。
解释学原理认为,解释是理解事物的重要手段。
16.科学哲学原理:科学哲学关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价值。
科学哲学原理认为,科学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
17.历史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的本质和含义。
历史哲学原理认为,历史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显著标志。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历史唯物主义8)(共38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完整版)【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共38条)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前言: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指导生活。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地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联系: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1.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善于发现美。
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和瞬间,善于发现并欣赏美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和满足。
3.学会放下。
过去的遗憾和不愉快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它们,向前看,把握当下。
4.培养正念。
正念是指在当下保持全神贯注,没有判断和好坏的观察事物。
培养正念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焦虑和压力,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
5.坚持锻炼身体。
定期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并改善心情和思维能力。
6.均衡饮食。
均衡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基础,我们应该注意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7.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规律的作息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增强精力和注意力,使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9.学会表达感情。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建立深层次的关系。
10.培养兴趣爱好。
拥有兴趣爱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加快乐和满足感,并且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放松身心。
11.持续学习。
学习是一种持久而积极的态度,我们应该保持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渴望,不断充实自己。
12.接受失败和挫折。
失败和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它们,从中吸取教训,并继续努力。
13.关注当下。
我们应该专注于当下的事物和人,珍惜现在的时光,而不是过于沉迷于过去或担忧未来。
14.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包容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15.保持谦虚。
谦虚使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同时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6.轻松笑对生活。
幽默是缓解压力和舒缓紧张情绪的良药,我们应该学会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17.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指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条件和资源,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和功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18.与他人分享。
与他人分享喜悦和成功可以增加我们的幸福感,与他人分担痛苦和困扰可以减轻负担和压力。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及知识点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及知识点整理一、辨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区别: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7.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38条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38条1.存在即合理:一切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原因。
2.因果律:一切现象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
3.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矛盾的统一和发展。
6.相对主义:没有绝对真理,所有知识都是相对的。
7.绝对主义:存在绝对真理,只是人类有限的认识限制了我们对真理的理解。
8.实证主义:只有经验可以成为知识的基础。
9.理性主义:真理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获取。
10.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形式和结构。
11.实证逻辑:研究真理的判断和推理。
12.值理论:研究价值和伦理道德。
13.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产生的。
14.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15.人本主义:人是价值的根源和中心。
16.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和历史是物质生活的产物。
17.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的规律和原因。
18.主观唯理论:只有主观心理存在,外部世界是主观心理的产物。
19.客观唯理论:外部世界独立于主观意识的存在。
20.超验唯理论:外部世界和主观意识都是超乎人类认知能力的存在。
21.直观论:直观是获取真理的重要途径。
22.实用主义:真理的价值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3.感性认识:通过感官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
24.理性认识:通过理性思考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
25.直觉认识:通过直觉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
26.演绎推理:从普遍原理出发,通过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27.归纳推理: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普遍原理。
28.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
29.分析研究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部分进行研究。
30.探究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和探究来获得新的知识。
3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献来获取知识。
32.反思研究方法:反思和思考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33.综合研究方法: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获得全面的认识。
34.实践和思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认识问题。
35.自由思考:哲学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历史唯物主义8)(共38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矛盾7 + 创新2)(共19条原理)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六、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1、〖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2、〖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全面看问题。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一个事物矛盾时,抓住主流和本质,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