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语文中考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二)古诗词赏析
14.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1)思乡(怀乡
(2)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最新中考语文2018年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2018年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5 白银(二)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23-24题。

(5分)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3这首曲的是。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以“ ”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峦的包围之中,以“ ”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3分)2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答23 (3分) 张养浩聚怒24 (2分)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意思对即可)鄂州(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9.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一)9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

每空1分,意近即可)10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3分。

意近即可)抚州(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社日谢逸①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煮芹为羹。

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水畔高地。

⑦举趾举脚,下田。

7.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专题汇总【一、201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7~18题。

(6分)【甲】《渔家做》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友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毎空1分,共3分)【参考答案】17.(3分)窦宪勒石燕然(1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1分)。

【解析】“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

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

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

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14页)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14页)

2.(2018·山西)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和季节,其中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C.“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上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

D句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饭吃,行路人不会接受;用脚踢饭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这是举事例,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人要有廉耻之心,不能失去本心。

3.(2018·浙江杭州)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语文试卷第1页(共14页)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1.【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

分析范诗时要扣住“江南农村初夏景象”,前面的景象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第二句描写的景象是“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两个词语任选一个填写;分析高诗时要扣住“暮春季节的特点”,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三字是“花落尽”。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2)【答案】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1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1

江苏省10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6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答案】5. 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赏析(60分)(一)(5分)7.(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2018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2018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专题13 诗歌鉴赏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外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贾至①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①贾至:唐代洛阳人。

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

②历乱:烂漫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哪些?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试展开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上阕最后一句中“唤取”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①,霁光浮瓦②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③,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丝:喻雨。

②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③春泪:雨点。

1.“一夕轻雷落万丝”句中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情芍药含春泪”这句诗写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释】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指妄念烦恼。

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____________的环境,表达了王维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和心迹。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