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同课异构课件4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十一页,共29页。
理清思路(sīlù)


(zhěngtǐ)感

速读课文(kèwén),理清课文(kèwén)情节。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整体感知
第一(dìyī)认部识分(rèn 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
shi)历史
幼发拉底河(诞生)
第二(dì èr回)部顾分历史
刚果河(繁衍) 尼罗河(文明)
密西西比河(解放)
情操。
第二十页,共29页。
作者简介


(zhěngtǐ)感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 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 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 ,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 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 士比亚(shā shì bǐ yà)》《单程票》《延 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 唤起了诗人(shīrén)对祖国的“爱情”。
第十四页,共29页。
课文(kèwén) 小结
《祖国》,运用丰富的意象,在流动、变幻中描写景物和民俗 ,融会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复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 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有趣的巡礼。通过对俄罗斯河山风景 (fēngjǐng)和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热情讴歌,抒发了对祖国强烈执著 的“爱情”。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页,共29页。
基础(jīchǔ)字词


(zhěngtǐ)感

虔信 (qián)
镶嵌 (xiāng qiàn)
深邃 (suì) 晨曦(ché(nxīx)ī)
沐浴 (mù) 潺潺 瞰望 (kàn) 黝黑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
情景导入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中国 有,外国也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两首外国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
祖国
学习目标
(1)朗读体会诗歌韵味。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 国思乡情怀。 (3)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 情操。
资料助读: 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 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 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 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 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 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 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 蒙太奇》等。
了解背景
关于河流: 幼发拉底河——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 诞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刚果河——是非洲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域也诞 生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担 任美国总统时,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的黑奴获 得解放。
听朗读,体味诗歌内容。
诗歌赏析
“一切景语皆情语”,无论是平凡的树木农 舍还是深邃的长河大江,在诗人笔下,它们 都被染上了特殊的情感请欣赏《祖国》第二 小节,说说作者如何让炽热的爱国之情通过 平实的景物表现出来的?
诗歌赏析
诗人铺叙了俄罗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象, 又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在乡间小路上“乘着马 车”“透过苍茫的暮色”寻找“颤抖的灯光”的过 程,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 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两棵闪着微 光的白桦”,这是他截取的几幅祖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地上常见 的、令他感动的画面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 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 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 日厮夜守中唤起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共28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外国诗两首 (共28张PPT)
品味: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是 个奇特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 “爱情”展开。“奇异”就表 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之情是经过自己的 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 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 2替的。 、奇异表现在何处?
在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 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细 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 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 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 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 罗斯祖国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无论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 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 中的慰藉的幻梦。” 几个表示条件的句子,强调诗人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 无以替代的。
3、第二节两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但我爱──我 表明“爱”是强烈的、不可动摇的。
米哈依尔· 尤利耶维奇·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人。出身贵 族。 1828年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开始写诗。1835年发表长诗 《哈吉· 阿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会》。1837年2月普希金遇难, 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 俄国上流社会。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奠 定了诗人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然而却遭到沙皇反动当局的仇 视,1839年发表歌颂叛逆精神的长诗《童僧》。1840年长篇小说 《当代英雄》问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 人”形象——毕巧林。1841年完成著名长诗《恶魔》。回高加索后, 一些仇恨诗人的彼得堡贵族唆使青年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 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27岁。莱蒙托夫的艺术天才没有得以 充分发挥,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尽 管如此,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优秀课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 》课件

优秀课件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 》课件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慰籍:安慰、抚慰。
镶嵌::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 。
课文精读
《祖国》精读
1.《祖国》一诗中,统领全诗的句子是哪句? 点拨: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课文精读
2.诗人说,他是用他“奇异的爱情”来爱着自己的 祖国,你能说说他这种爱的“奇异”之处吗?
点拨:“无论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溢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那“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 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而对那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 的场面”却让我惦念,让我有“人所不知的快乐”。也就是说,诗人 对祖国的爱,是实实在在的,对祖国和人民的真诚的爱。
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 ,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
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
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 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
《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走近作者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 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 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休斯写过小说 、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 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 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
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艺术特色
1.莱蒙托夫的诗,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的传统,把 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 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 义的描写。 2.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的生活给 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 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 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 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 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页,共17页。
重点 (zhòngdi ǎn)探究
2.《祖国》这首诗中,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 直抒胸臆(zhí shū xiōng yì)是本诗抒情的主要方式。一开头,诗人就说“我
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接着诗人使用了几个表示让步 的句子强调他对祖国的这种爱情是无以替代的。接着又以“我 爱……,我爱……”,诗人反复强调,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感融化 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中。因此,直抒胸臆(zhí shū xiōng yì)是诗人抒情的 主要方式。
第七页,共17页。
创作 (chuàngzu ò)背景
《祖国》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
俄国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发表了一首题为“祖国”的诗,认 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àiguó zhǔyì)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
第九页,共17页。
脉络 (màiluò) 梳理
第十页,共17页。
脉络 (màiluò)梳 理
第十一页,共17页。
重点 (zhòngdi ǎn)探究
1.你是如何理解诗人在《祖国》一诗第一节中对“鲜血换来的光 荣”“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的否 定的?
封建农奴制度下的俄国,本身就具有两重性:优美富饶的大自然 和淳朴乐观(lèguān)的俄罗斯人民是可爱的,而沙皇专制暴政给俄国带来的 贫穷、落后和灾难却是可憎的。这种复杂的情感是黑暗年月里一 个正直的爱国诗人所常有的。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 柯夫发表的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 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以爱国主义为幌子来炫 耀他们的文治武功。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发表了他的重要同名诗作 《祖国》。他把祖国一分为二,否定了用“鲜血换来的光荣”的祖 国,指出热爱祖国山河和劳动人民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表达了他对 祖国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环境在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即诗人所
说的“奇异的爱情”,而这 “爱情”,远比那些空 洞虚伪的“爱国主义”来得深沉、厚重、真切得多。
思考:《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
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大地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
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在《祖国》中,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
先和故土的寻根。 “黝黑的河流” 比喻指黑人的历史。
3、“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一句话两次
出现的作用。
第一次 是承上启下,从了解到深入灵魂。
第二次
重复,照应前文,突出强化主题,黑人种族见证了人类 的发展历史,黑人的“灵魂”里容纳着人类的文明,历
史的符号学,因而显得深邃。
4、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回顾历史,“我”的身影掠 过亚、非、美三大洲,从古代到现代,在每一个地
从他父亲对自己同胞的那种“奇怪的厌恶感”,说到他不理解父亲
的想法,因为“我是个黑人,我非常喜欢黑人”。接着,诗人谈到
列车缓缓从密西西比河上的铁桥上驶过,他由这条古老的河想到黑
人的命运,想到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奴隶制,亲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
比河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他又想到黑人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
──非洲的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诗就这样产生了。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品味:此段热情讴歌了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的
生活。“但我爱……,我爱……,我爱……”,诗人反复强调,
抒写,把自己炽热的爱国之情融化在俄罗斯生活的动人画卷之
中。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
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
一幅幅俄罗斯自然风景的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或远或近、
外国诗两首


莱蒙托夫
走进作者
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诗
人。出身贵族。 1828年入莫斯科贵族寄宿中学,开始写
诗。1835年发表长诗《哈吉·阿勃列克》和剧本《假面舞
会》。1837年2月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 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这 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篇震撼了俄国文坛,奠定了诗人 作为普希金继承者的地位,然而却遭到沙皇反动当局的仇 视,1839年发表歌颂叛逆精神的长诗《童僧》。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到大队的车马在草原上过夜,周围燃起了野火,冒起
了青烟……就是这些寻常景物,在夜景中唤起了诗人
对祖国的“爱情”。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品味:诗人将笔触深入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
人”。
“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冠诗人”,是美国黑人文
学最优秀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是诗,也有小说和评论。他写
作的题材大多是黑人的生活和种族问题,为黑人文学开辟了现
实主义道路。出版有诗集《困倦的布鲁斯》、《给犹太人的漂
亮衣裳》等。
追溯背景
这首诗是休斯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气呵成的,他自己说
“用了十分钟至一刻钟时间”。诗人在谈到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时,
结构
第一节:强调诗人自己对祖国的“爱情”是无法 替代的,总领下文。
第二节:铺叙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
活。 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详细描写农家 生活的场景。
句段品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品味:这一句统摄全诗,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 这是个奇特想法。下面的诗句围绕这种 “爱情”展开。“奇异” 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之情是经过自 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 的。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 能代替的。
以少有的喜悦和快乐加以歌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
爱。他画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 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
上的浮雕窗板,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更有节日
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诗人“可
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诗人
热爱祖国人民,热爱祖国人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
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
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
只让自己的感情在寻常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 家生活的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深切 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主题
《祖国》:运用丰富的意象,在流动、变幻中描写
问题研讨
1、“我”的意味。
2、“河流”的理解。
3、“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一句 话两次出现的作用。
4、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
1、“我”的意味
诗中的“我”不是某个具体的黑人,而是代 表整个黑人的种族。
2、“河流”的理解 这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是历史的象征,黑人
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是对祖
流动变幻地映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感到美不胜收。时代的阴影
透过诗人灵敏的感觉与灵巧的诗笔,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
使之着上迷蒙、阴郁的色彩。
俄罗斯的山河景物,是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环境,
是同他们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诗人把它作为俄罗斯人
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讴歌,因此我们可以处
处看到诗人及其人民活动于其间,看到诗人乘着马车 奔走在村间小路上,透过苍茫的夜色寻找着宿地,看
景物和民俗,融会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
复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有
趣的巡礼。通过对俄罗斯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生活
的热情讴歌,抒发了对祖国强烈执著的“爱情”。
黑人谈河流
斯顿·休斯
走近作者
斯顿·休斯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
动的领导者,被誉为“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冠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