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三大改造 导学案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时间及历史意义。
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2.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思考,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学习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学习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本P23-P26,在课本上划出需要填写的答案)知识点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合作化的原因: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一家一户的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②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方式:把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3.目的: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5.结果: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生产。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知识点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目的:2.方式:_________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3.政策:_________政策。
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5.时间: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三大改造的意义①(实质)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③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缺点: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缺点8.起止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年二、合作探究(思考以下问题,在学案或者作业本上写答案)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分别是什么?三、随堂演练(此部分老师在上课时候会用“问卷星”来让学生们完成)1.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知识】1.对农业改造的形式 :______2.敌手工业改造的形式:______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①开始时间:______②形式:______③政策:______4.三大改造达成的时间:______5.三大改造达成的历史意义:①三大改造的达成 ||,实现了生产资料______向社会主义______的转变 ||。
②______在我国成立起来||。
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______||。
④我国此后进入______||。
【能力提高】1.国家为何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与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堂测】1.20 世纪 50 年月中期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关于我 ||,失掉的是我个人的一些盘剥所得获得的倒是一个富饶、繁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亲密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土地改革运动达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D.“文化大革命”结束2.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记是()A.西藏的和平解放B.土地改革的达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达成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到 1956 年末 ||,在全国共成立 75.6 万个合作社 ||。
入社田户达 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应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A.实现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C.成立人民公社D.推行一国两制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记是()A.土地改革的达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拟订C.三大改造的基本达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达成6.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定的标记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达成C.“一五计划”的实行D.三大改造的达成7.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盐都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盐都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盐都市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课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3.如何正确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3。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二、合作探究
1.三大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拓展延伸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四、随堂练习
五、巩固总结
你的收获:
你的困惑:
六、课堂作业:完成《自主学习当堂反馈》第5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课程标准】1.了解三大改造。
2.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重难点】重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难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自主学习】一、农业合作化1.背景: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
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
贫苦农民缺乏和,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了,农产品满足不了的需要。
农民也有的要求。
2.改造形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走道路。
3.原则、阶段:原则;经历了、、三个阶段。
4.高潮: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年,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合作化1.改造形式:引导手工业者参加。
2.完成:年,全国绝大多数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公私合营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经济。
2.改造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3.完成: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4.创新:在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1.时间:年--- 年2.对象:、、。
3.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的转变,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我国从此进入。
5.实质:变为。
6.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也存在着、、等缺点。
【合作探究】1.三大改造课题解读。
“三”是三个改造的对象,即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改造,即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改造方式相同,都是参加生产合作社。
农业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是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则是实行公私合营。
3.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导学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性质一、自主学习(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1.土改后,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
2.农业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主要原因)。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合作社,3.目的: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4.原则方式:实行____________的原则,经历了______ ____ 三个阶段5.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__________(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方式:_____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______________ 。
2.政策:国家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
意义: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__________,是中国_______________的创举。
过程:_____年起,至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的高潮。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四)三大改造的意义1.时间:到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 、______ 和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⑴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
(即三大改造的实质)⑵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
⑶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缺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导学案课题: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的背景和内容;2. 了解这三大改造对于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3. 能够分析这三大改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改造的内容和作用。
学习难点:分析这三大改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学习工具:电子课本、笔记本、纸和笔。
学习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于“三大改造”这个词组的先见感。
2.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有何联系和影响。
3. 引导学生回想饮食文化、服装变迁等方面的变化与“三大改造”的关系。
二、讲授(35分钟)1. 农业改造:a. 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
b. 介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如刀耕火种、水利灌溉等。
c. 解释新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增加产量,提高效率等。
2. 手工业改造:a. 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发展。
b. 介绍工商业分工的出现和作用,如带动集市、贸易等。
c. 解释新手工业的发展和对于产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影响。
3. 商业改造:a. 介绍中国古代商业的情况和特点。
b. 介绍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对于商业发展的影响。
c. 解释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如货币、价格等方面的变化。
4. 分析三大改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a.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推动作用。
b.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c. 引导学生讨论这三大改造对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巩固(10分钟)1. 让学生归纳和总结这三大改造的内容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说这三大改造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b. 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和相互影响?四、拓展(10分钟)1. 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写出自己的观点。
2. 提议讨论农业、手工业、商业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5. 三大改造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和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结果和意义。
2.认识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包括小字、图表等,疑难问题写在“我的疑惑”处。
(一)自学指导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请回答:1.请完成三大改造的表格。
(1)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中的创举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2.三大改造完成于何时?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三大改造?(实质、意义、不足)P25(二)自学检测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需要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是()A.人民公社 B.生产互助组 C.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3.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建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三)我的疑惑二、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选派代表班内交流展示。
材料一:图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材料二: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由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农村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三、当堂训练仔细审题,规范书写,独立完成,认真纠错!1.认为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B.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2.有人总结了一个“政权三部曲”,即政权建立,政权巩固,制度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基பைடு நூலகம்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 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
4.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A.无偿没收 C.建立生产合作社 B.成立股份公司 D.实行公私合营 )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六、感悟成功 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
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 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 情。你知道我国农民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D.第一个 五年计划实施初期 )
八年级下册 主备人:
历史科
导学案 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5 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三大改 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 造的道路。 二、学习重难点: 1、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2、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三、预习感知 1.农产品满足不了 2.引导农民参加 的高潮。 3.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创举: 政策 ) 制的转变。 。 的高潮。 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 的要求。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55 年,全国掀起
3.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 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 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 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 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 3.农业合作化运动, 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1956 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到 1956 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了。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 (一)对工商业的改造 1.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 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 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 25 页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 讨。 2.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材料三中图片反映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在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 举是什么? 提示:(1)1954 年。公私合营。(2)1956 年初。(3)赎买政策。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三大改造的结果。 到 1956 年底, 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①积极的影响: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缺点。 五、检查反馈: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5.到 1956 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阶段。 6.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 、 、 等缺点。
四、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