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团和气”与“和而不同”及其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浅谈“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及现代意义

浅谈“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及现代意义

浅谈“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及现代意义浅谈“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及现代意义论文关键词:和而不同伦理思想现代意义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和而不同”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它是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真谛。

“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叶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而不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学思想,而它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当今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更加凸显。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又是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的国家,并且存在很多的严重问题。

例如,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等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又由于人们对资源占有的不平等而引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这些冲突与困扰,而解决这些冲突与困扰,我们可以运用“和而不同”思想中蕴含的伦理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和而不同”思想的理论渊源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出现。

“和”原指音乐上的重音的协调,而后才被引申为一切不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协调统一的哲学范畴。

在先秦时期,“和”的思想已经形成,那时候曾有过“和同之辩”。

最早通过“和”与“同”的比较而对“和”做出确切说明的春秋初期的史伯,在与郑植公讨论“周期弊乎”时曾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去和而取同”是遭致弊端的根本原因。

在这里史伯强调了“和”时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补充和限制。

同是排斥差别的抽象的同一性,它取消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可见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和”而不是“同”。

后来的史伯和晏婴的“和同论”进一步向我们揭示了“和”与“同”异于“和实生物”的道理。

“同”是抽象的直接的同一性;“和”是包含着矛盾和差别的具体的、辩证的同一性。

“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

“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

“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和”与“同”,很典型地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

当和的观念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

国家兴盛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君臣之间、官民之间、国与国之间、朝野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利益趋于一致;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谐:有限和无限、虚与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际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

“和”的最终旨归,是人的内心的心性平和,也就是说,它的最后落脚点,还是人自身的生存状态。

早在西周末年,约当公元前800年上下,郑国的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见《国语·周语》)。

史伯为了阐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指出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音乐,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只有一种味道称不上美味,只有一种东西则无法比较(“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到了公元前500年前后,即春秋末期,齐国思想家晏婴以“和羹”、“琴瑟”为例,进一步阐明了和与同的差异,认为只有承认不同,才能“相成”“相济”,否则,“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见《左传》昭公二十年)他认为从日常生活到国家大事,都是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意见“相成”“相济”,形成和的局面,方能生存发展;如果拒斥不同,追求一律,只能一事无成。

晏婴以佳肴和音乐为例说明,高明的厨师,调和五味烹制鱼肉,因五味的味道各异,经过彼此调剂综合,才制成美味。

音乐亦然,在主旋律之下,由急缓、疏密、刚柔、高低、强弱等不同音符,谱成一支曲子,使闻者感到悦耳。

君臣之间也应当如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晏婴认为如此切磋才是和谐。

和而不同百花齐放分论点

和而不同百花齐放分论点

和而不同百花齐放分论点
和而不同,百花齐放是指在一个社会或者一个领域中,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存在。

和而不同是指这些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可以和谐地共存,互相协调,不同而不冲突。

分论点如下:
1. 世界观多元化:和而不同的理念鼓励人们拥有不同的世界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背景和价值观,这使得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只有接纳并包容这些不同的世界观,才能实现和谐共处。

2. 促进创新和进步:和而不同的环境能够激发不同的想法和创新。

当不同的人们拥有不同的观点时,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新的思想产生,并且在这个碰撞中,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的突破。

3. 促进个人成长:在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中,个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中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环境能够培养个人的思辨能力和接受能力,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4. 保障社会稳定:当不同的观点都被接受和尊重时,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会减少,社会稳定得以保障。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能够让人们感觉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5. 推动民主发展:和而不同的理念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在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这能够增强民主的实施和发展。

总之,和而不同百花齐放的理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个人提供了自由、平等和多样性的空间,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加和谐、稳定和富有活力的环境。

和而不同,外圆内方的作文开头和论点

和而不同,外圆内方的作文开头和论点

和而不同,外圆内方的作文开头和论点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和而不同,外圆内方"这个题目听起来好像有点拗口,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其实它蛮有意思的。

老师布置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想,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我觉得"和而不同"四个字,说的就是大家虽然都是人,但每个人却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因为每个人的长相、性格、爱好什么的都不一样,就像我们班上的同学,虽然大家都穿着同一种校服,但个个都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小明,个子很高,一米六几了,真是个小大个。

他平时很安静,但一到体育课就精神百倍,尤其擅长跑步和投掷。

还有小红,个子虽然不高,但人特别活泼开朗,成绩也超好,老师经常表扬她。

而小力虽然上课爱走神,可是对机器人和电脑特别感兴趣,做作业从来不用人帮忙。

大家都是同班同学,却各有所长,这不就是"和而不同"的好例子吗?我们要珍惜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同时也要尊重和欣赏别人的与众不同。

那么,"外圆内方"又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它可能比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和准则需要我们遵守。

要"内方",就是要遵守规则,按部就班地去做该做的事情。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外圆",主动去学习更多新鲜有趣的知识,开拓视野,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比如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得按照老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和做笔记。

可是放学后,我们就可以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社团活动了,去拓展自己的才能。

有的同学可能喜欢音乐和舞蹈,有的同学可能更热衷体育运动,也有的同学对编程和机器人充满好奇。

我们都可以"内方"按规矩学习,同时也要"外圆" 大胆尝试新事物,发掘自己的潜力。

总之,"和而不同,外圆内方"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独特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才能。

论邓小平_和而不同_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论邓小平_和而不同_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邓小平;矛盾;和而不同;和谐社会建设;借鉴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0)05-0019-04
一、邓小平“和而不同”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思想渊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最早见于 《论 语》,不过孔子的“和而不同”仅仅是一种明礼修身的 道德准则;而邓小平则把其升华为“形而上”层面的治 国之“道”。其基本内涵是:在矛盾统一体中,认可并维 护元素的多样性,力戒整齐划一,保持元素的相对独 立;同时淡化不同元素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减少元素 间的摩擦和对抗,矛盾各方求同存异,互尊互让,取长 补短,和睦共存。邓小平“和而不同”思想的产生绝不 是 偶 然 的 ,可 以 说 ,既 有 其 思 想 渊 源 ,又 有 其 现 实 依 据。理论渊源之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自 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向往和平的民族。在我国的传 统文化中,“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古 训流传甚广,以“和”求“兴”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思 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源所 在。邓小平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一直以自己是 “中国人民的儿子”而倍感自豪。他始终主张吸收民族 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是他常用的工作方法和 领导风格。理论渊源之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
Sep,2010 Vol.11 No.5
论邓小平“和而不同”思想及对构建 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何杨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从矛盾的哲学本义考量,邓小平处理矛盾的艺术可以简单概括为“和而不同”。 这种“和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发展政治文明的重要准则和而不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当今时代条件下,这一思想受到普遍关注。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美国乔治·布什图书馆的演讲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可以说,和而不同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规律和准则。

“和”与“同”,最初就是从政治关系问题论及的。

《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年,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周王抛弃智能贤明之人,而好信任无知顽固的谗臣,是“去和而取同”,其衰败是必然的。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意思是说,只有不同的事物统一起来才能产生新的事物,“和”是百物构成的法则。

《左传》记载,晏婴与齐侯论及君臣关系时,也谈到过“和”与“同”的区别。

“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 之以薪……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在这里,晏婴提出以否成可、以可济否,反对盲从附和。

《论语》中,孔子进一步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一个完整的辩证命题。

这里所说的“和”,不是单一、雷同,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包含着不同或差异,“和”是建立在不同或差异的基础之上的。

“君子”之“和”,讲求对话、兼容,从善如流;“小人”之“同”,囿于一团和气,唯唯诺诺的背后是面和心不和。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发扬“和而不同”这一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传统思想,用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和而不同作文(精彩10篇)

和而不同作文(精彩10篇)

和而不同作文(精彩10篇)和而不同作文篇一在现代社会中,“和”是社会生活中的“和睦”、“和气”,是国家层面的“和谐”、“和平”,也是人与自然众生共处的一种状态,“和”似乎成了追求的主旋律。

《说文解字》中如是解释“和”:“龢,调也。

啝,相应也”,造字的初衷是“以声音相应,协调地跟唱或伴奏”,继而引申出“和谐”之意。

由此可见,“和”的本意并不是一味应和。

正如《论语》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不是隐藏人的缺失而展现出的“一团和气”;也不是消磨掉个体的'独特性,将其肢解装进社会的框架;更不是群体因为心存恐惧或毫无主见而选择圆滑附和,造成千人一面的假象。

相较一潭死水的庸君盛世,百家争鸣的战国才是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个体的差异带来国家的生机和繁荣。

当人们在既定框架中推崇“和”时,也就从另一方面否定了“不和”的价值。

在固有观念中,“不和”代表着极端、灾难和恐惧,然而,有时的“不和”即是挣脱时代和社会枷锁的开创者。

当主张改革者逆先王之道,反时代之潮流,明确提出变法而引发巨大争议时,正是这样的“不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历史的进步;当人们为了伸张自身的正当权力而抗争,不甘屈服于强权或惯例而因此产生冲突时,正是这样的“不和”让权利有了生命的根基;当个人以科学和艺术的正途去冒犯强势群体、挑战权威时,正是这样的“不和”让发展在逆境中求生。

被批判和被攻击也许是这些“不和”最初难以杜绝的宿命,但它们在血雨腥风中重生。

由此可见,“和”与“不和”不是两个既定的概念,更不能简单地分为非黑即白的两个对立面,没有了二元对立的格局和随之而来的戾气,没有了阻断理性思考的高墙,那就会形成“不同未必不和,和中自有不同”的社会。

真正的“和”是与自我和解,人要想走远就要学会卸下包袱,在超越自我、挑战未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悦纳不那完美的自身,正如尼采所言“克制是苦事,不和解的人睡不好”;真正的“和”是社会形态的不同,美人之美,共存相生,互学互鉴,个体的差异性才能使社会多姿多彩;真正的“和”是世界的融合多元,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只有承认世界的多样性,才能拥抱世界的和谐统一。

2023年和而不同议论文

2023年和而不同议论文

2023年和而不同议论文2023年和而不同议论文1看见“和而不同”这个话题,我就会想到古人曾说过:“求大同存小异”。

在生活中也是这个样子,比如说我们家吧,虽然平和安静有如一汪碧水,但有时也会有起旋涡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外面买张桌子,因为我家的桌子又“罢工”了。

到了家俱店,各式各样的桌子让人目不睱接。

我正在眼花瞭乱的时候,不和谐的“战争”也开始了,爸爸说:“我们买方桌子吧!”妈妈却说:“买圆的好,这样可以多坐些人,”爸爸却又急忙说:“一年才来几次人啊,况且多了可以站着吃啊!”妈妈却反驳他说:“那你准备分几桌吃啊?噢,站着吃能锻炼身体是吧!”听到他们的争论,我暗自窃笑,连忙插话:“爸爸妈妈,你们不要争论了,让我说下我的意见吧!”爸爸妈妈听到我的话也都好奇起来,爸爸说:“好吧,既然我和你妈妈没有统一的看法,那就听听你的吧。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发言:“我个人觉得还是方的好。

人少用方的自然够用,如果人多了还可以在上面加块圆板,既可以多坐些人,也方便了客人用餐,不是一举两得吗?”听完我的话,爸爸妈妈相互对视了一下,显然他们已经接受了我的建议,就这样我的一个建议不仅买到了满意的桌子,也化解了一场爸爸妈妈之间的战争,我们一家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

生活就像一条河,在向大海东进的同时,在一些狭窄的河道口也会布满许多的旋涡,但不管它是旋转着的还是停滞不前的,都阻挡不了整条河向大海母亲进发的脚步。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己不同于旁人的意见和看法,但只要我们是秉着“求和”的一贯宗旨,大方向是一致的,那我们就能解决天下所有的“不同”!2023年和而不同议论文2一方水土养成一方人,一方天地育一方文化。

人类的起源遍布全世界,而人类文明亦是参差百态,似是群星闪耀。

不同的文明有各自独具一格的美,它们本无冲突,亦无高低贵贱之分,可总是有人缺失了那双能够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搭起了所谓的“文化鄙视链”。

纵观世界文明史,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部文明冲突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 一 团和气 " 与 和而不 同’ 及 其价值取 向 “ “
◎陈赞晓
[ 摘
陈 良茂
要 ]对 “ 团和 气”进行再认识 ,肯定 它包含着 “ 一 和为贵”的一般价值和重和精神 ,但 它却是无原则的狭 隘的小
团体和谐 .是和谐的低级 状态: “ 而不同”是一种承认有 差异的 同一或统一 ,总体上和谐但存在影响和谐 的矛盾和问题 , 和
取决 于人 口的多 少 。而 取 决 于 人 心是 否 安 定 。苟
是 “ 、 “ ” “ 和” 信 、 诚”等概念。由于儒家伦理 给出的价值预设 .使 日 本人在处理人 际关 系时十
子则从更积极的意义上提 出 “ 和则多力”的主张。 孟子 明确提 出 “ 时不如地利 .地 利不如人 和” 天 的名言 .认为战争 的胜负取决于人心的向背 .只
要组织 内部和谐 .上下齐心协力 。就能无往而不 胜 在 “ 天一地一人 ”中, “ ”具有最高 的地 人 位 :同样 ,在 “ 时一利一和 ”中 。 “ 和”具 有最 高的价值
实问题 。对于这一 问题 ,只有参考 中国古代儒家 和谐思想 .运用科 学社会 主义 和谐理论给予指导
团和 气 ”重 在 一个 “ ”字 .它具 有 和
“ 和为贵” 的一般 价值 。众人 皆知 。 “ 和为贵 ” .
是 孔 子 的学 生 有 子 提 出 的 著 名 命 题 。这 里 的
“ .是指值得珍重 的意思 .含有价值判 断的意 贵” 分强调这样三个环节 : ()注重在共 同活动中与 1 义 所谓 “ 和为贵” .就是认 为和谐是天底下最珍 他 人合作 ; ( )追求 与他人 的和谐相处 ; ( ) 2 3 贵的价值 .是人世 间最美 好的状态 。为什么 和谐 时刻 自觉约束 自己。 具有这么高的价值呢?孔 子从 国家治理 的角度肯 第二 . “ ”是对 人 的主体性 的高度 弘扬 。 和 定 了和谐的作用 。他认 为 。一 个国家的稳定 ,不 企业的主体是人 .一切事情的关键 在于人 。这是 取决于财富的多少 。而取决于分 配是 否公平 :不 日本企业 的共 同理念 、集体主义 、团队精 神的根
它是和谐的本质特征 和高级状 态。我们 需要的是 “ 而不同”的和谐组 织环境而不是 “ 和 一团和气”的非和谐组织环境。 [ 关键词]一团和 气;和 而不 同;和谐
[ 者简 介] 陈赞 晓 ,男 。广 东技 术师 范学院副教授 。陈 良茂 ,男 ,广 东省 乐 昌市供 电局 高级 经济 师。广 东 广 州, 作
发挥 .使人得 以找 到人生 的归宿 .达到幸福 的境 界 。在许 多 日本人看来 ,幸福 的本质是一种适度 的行为 他们认为西方人过于鼓励 和纵容个人 欲 望 的满足 。而缺乏节制 :他们不赞成对人性 的强 行 压抑 和扭 曲:认为唯有人 自觉地追求调适 才是

和谐 。 ( )人际和谐 。即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 2 系 的和谐 。 ( )群己和谐。即关于个人 与社会之 3

“ 团和气”是和谐 的低级状态 一
首先 .有必要对 “ 团和气 ”的再认识 。现 一 代汉语词典对 “ 一团和气”的解释是 :态度温和 .
没有原 则 对 “ 团和 气 ”的这 种传 统释 义 为 一 “ 无原则的态度温和” .是 以 “ 阶级斗争”为历史
背景 和以 “ 斗争哲学 ”为指导 的.重政治意识而 轻感情 因素.重德性成份而轻人性基因。
51 2 2 06 。
[ 中图分类号]B2 [ 22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m36 20 )叭—o 1—0 62 52(07 o5 2
从范 围上看 。大到一个社会 或社 区,小到一 个组织或单位 .究竟是 “ 团和气”好还是 “ 一 和 而不同”好呢?这 既是一个理论 问题也是一个现
间相互关系 的和谐 。个人讲究社 会公德 。遵循公 共秩序 .爱护公共 财产 .这都 表现为人 与社 会的
和谐 。 ( )天人和谐 。即关 于人与 自然之间相互 4 关系的和谐
种高境界
三、营造 “ 和而不 同" 的和谐组 织环境
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我们 必须
第三 . “ 和”的概念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 和引 导着企业 的经营哲学 日本企业实行 的 自主全员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总第16journal0fguangzhouinstrrute0fsocialismno12007serialno16一团和气与和而不同及其价值取向摘要对一团和气进行再认识肯定它包含着和为贵的一般价值和重和精神但它却是无原则的狭隘的小团体和谐
维普资讯
广 州 社 会 主义 学 院 学 报
J U A FG AN Z O N TT T OCA M O RN IO U G H U I S IU EOFS I IS I
20 07年第 1 总第 1 期 ) 期( 6
N .20 (e a o 6 o 07 Srl . ) 1 i N 1
和分析 的积极作用 .是 日 本企业管理者 的功劳 由于 日 和中国有着相似 本
的文化 背景 .日本企业从 中国传 统文化 的宝库 中 学习和吸取 了许多东西 日 本人 肯定 “ 和”在企 业中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表现在 : 第一 . “ 和”是一个被运用 到 日本企业管 理
源。 “ 和”既是一个哲学范畴 。又是一种处世态
度与行为规 范 ( 从这 一点上说 ,日本人讲 “ ” 和 与中国人讲 “ 中庸”有点相似 ) 。在他们看来 ,一
个团体或企业 如果失败 .多半 由于缺乏 “ 和”的
1 5
维普资讯
因素。理想 的工作环境 .使人 的潜能得到 良好 的


范畴的哲学概念 和行动指南 。其主要的内涵是 指 爱人 、仁慈 、和谐 、互助 、团结 、 合作 、忍让等。
它是使 日本企业成 为高效能 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 系 纽 带 。在 中 国 ,儒 家 伦 理 强 调 的是 “ ” 仁 、 “ 、 “ ”等概念 ;在 日 。儒 家伦理强调的 义” 礼 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