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沙漠化治理建议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下面列出以下几种措施:
1. 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树木和草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保护土地表面,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水土流失速度,改善水土保持条件,恢复生态系统。
2. 推行水土保持技术。
在荒漠化地区,通过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如修建防风林、设置石垄、建造梁坝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土地环境。
3. 加强荒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制定和实施综合治理方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通过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土地荒漠化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总之,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多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1 -。
黑龙江省土地沙漠化防治立法研究

风 频 繁 。从 水 文 条 件 上 看 ,沙 区 地 表 水 比 较 缺 乏 ,嫩
江 沙 区 的 水 体 补 给 主 要 来 源 是 雨 水 和 融 水 。 河 水 在 年 内分 布 不 均 ,多 呈 现 两 个 汛 期 和 两 个 枯 水 期 ,其 中 发 生 在 春 、夏 汛 之 间 的 第 一 次 枯 水 期 给 沙 区 带 来 了严 重
(3 R .新疆气象 , 05 8 ( ) 6 20 ,2 4 :1 .
撅 括为 自然 因素和 人 为 因素。 自然 因素 :嫩 江 沙地 在
物 业 公 司 每 口水 窑 可 获 利 1 2 元 ,产 生 的效 益 是 其 投 0 5 入 的 2 6倍 ,4. . 8年 即 可 收 回 全 部 的 投 入 , 而 对 于 政 府 ,在 乌 鲁 木 齐 这 样 一 个 严 重 缺 水 的 城 市 ,政 府 每 投 资 10 0元 ,就 可 以在 未 来 2 0 0年 中 ,每 年 节 约 1 0 3市 2m 绿 化 用水 ,用 于 发 展 工 业 、 农 业 和 改 善 周 边 地 区 的 环 境 ,这 对 于 整 个 城 市 的 发 展 是 有 裨 益 的 ,其 产 生 的 环 境 经 济 效 益也 远 比投 入 的 大 得 多 。 参 考 文 献
垦 殖 率 不 断 提 高 ,森 林 资 源 破 坏 严 重 ,特 别 是 原 生 自
然植 被 大 部 分 遭 到 破 坏 ,致 使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下 降 ,抗 御 自然 灾 害 的 能 力 减 弱 。 由 于 过 度 放 牧 ,该 区 域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急 剧 退 化 ,年 产 草 量 每 公 顷 不 足 7 0 g 防止 5k。 “五 滥 ” 相 应 的法 律 不 够 健 全 ,对 滥 砍 滥 伐 惩 罚 力 度 不 够 ,不 能 有 效 抑 制滥 砍 滥 伐 现 象 发 生 。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提出了增加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措施,并建议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治理工作。
未来展望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治理工作,逐步改善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当前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启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词】荒漠化、沙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影响因素、对策探讨、技术手段、政策措施、未来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大约30%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损失。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一大隐患,亟待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已经影响到农田和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针对荒漠化土地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相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政策措施建议,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通过对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荒漠化土地的整治和恢复,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为提高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摘要】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包括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土地沙漠化与荒漠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管理机制薄弱以及缺乏环保意识与参与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西部地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土地生态恢复工程、加强西部地区气候变化应对与适应、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参与度。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水资源、水污染、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环境管理机制、环保意识、参与度、水资源管理、土地生态恢复、气候变化应对、环境管理制度、居民意识、关键词1. 引言1.1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中国国土面积辽阔的地区之一,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严重加剧,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利益。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许多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如高山、草原、河流等,都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这些生态系统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源地安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保护西部地区自身的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整个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生产基地。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田和矿产资源,为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这些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耗竭的危险。
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保护当地资源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环保意识,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真正保护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
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浅谈

风 大且 频 繁 , 地表 物 质松 散 , 被 稀疏 , 植 加上 自然 灾 害及
各 种 人 为 因 素 , 地 沙 漠 化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 为长 期 制 土 成
沙漠 化 土地 扩展 的主 要原 因 是人 们 在生 产 经 营活 动
约 地 区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的 主要 因 素 。 同时 , 漠 化也 导 中 ,忽 视 生态 环境 保 护和 资 源可 持续 利用 ,不合 理利 用 沙
NEI ENG G ULI M NYE
护 ,就 造 成 了 土 地 退 化 和 沙
化。
2 封 山育林 育 草 、 自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来 , 由于 自然 植 被受 干 扰 而严 重退化 , 人们 曾 探讨 对 无 水 源 可 用 、 无 实 施 灌 溉 可 能 亦
2 过 度 放牧 、
了 土 壤 肥 力 , 加 剧 了 土 地 退
化。
5 提高 治理 的科技 含 量 、 沙 漠 化 治理 工程 是 一 项 跨 学 科 的 复 杂 系统 工 程 , 在 治 理 开 发过 程 中需 要进 行 研 究 的 领域 十分 广 泛 , 须依 必 靠 科 技支 撑 , 大 科技 含 量 , 分 发挥 现 有 技 术人 员 、 加 充 资
境, 危害 人们 的 身体 健康 。
自然 界许 多 自然 现象 的 演变 ,往往 需 要几 百 年 或上 接 因素 。 长期 以来 ,随着 西部 地 区人 口的不 断增 长和 经 千 年 才 能看 出它 的变 化 , 是 人类 的 各 种 活 动 , 往 只 济活 动 的增 加 ,盲 目开 荒种 地 ,破 坏 了原 有植 被 ,在 干 可 往 风 几年 后 只 得 撂荒 , 又不 加 以保 需要 几 十 年或 上 百 年 ,就 能 对 生态 环 境 造 成严 重 影 响 。 旱 、 沙等 因素 的影 响 下 ,
治理沙漠化的建议

治理沙漠化的建议沙漠化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退化,植被覆盖减少,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增加荒漠化的过程。
治理沙漠化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治理沙漠化的建议: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
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植树造林项目更加可持续。
2. 节约用水:沙漠地区水资源稀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
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节水型农田灌溉系统,加强农田水分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3. 控制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导致植被被过度消耗,土壤质量下降。
因此,要加强对放牧行为的管理,并合理规划放牧区域,采取轮牧制度,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使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
4. 推广生态农业:通过推广有机农业、集约化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5. 建设防风林带: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可以建设防风林带来阻止风沙的侵蚀。
防风林带能够减少风速,抵挡风沙,保护农田和居民生活环境。
6. 加强土地治理:开展土地的整治和修复工作,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减少土壤的侵蚀。
7. 提高公众意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治理沙漠化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沙漠化治理的行动中。
综上所述,治理沙漠化需要综合施策,通过植树造林、节约用水、控制过度放牧、推广生态农业、建设防风林带、加强土地治理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措施,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实现沙漠化治理的目标。
沙化土地的治理方法

沙化土地的治理方法
沙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植树造林。
选用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适应能力的树种进行直接播种或栽植,如柽柳、沙柳、沙樟等,通过形成绿化带和风景林,增加土地覆盖度,提高土地水分蒸散效益。
2. 沙漠化土地的造林还可以采用防风固沙的方式。
这种方式采用落沙网、草篱、竹筛、绿篱等,作为防护措施防止风沙的侵扰。
3. 废弃矿山、煤矸山等地区的荒山复绿。
根据土地本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途径进行治理,如遮盖、覆盖、修筑排水沟等。
4. 推广适用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重点进行草本植被恢复以及推广混合种植、成草混播等耐旱、抗逆性强的农作物种植。
5. 展开科技创新。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沙漠化土地的耕作能力和生产率。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治理和防止沙漠化土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 t t ee p e t f eev o m n fh et nr ino eo ga g rmo edvl m n ni n e t ew s r go f in j n. eh o ot h r ot e e H l i Ke o d: s r ei f e ogi gPoic; ad n;sget no slt n yw rs Wet nR go o i nj n vne snyl d ugso f o i . e n H l a r a i uo
T A Mio(el ga g oic o em n eeomet eee etrH ri 5 0 1 C ia IN a H i nj n vneG vr e t vlp n R srhC ne, ab 100 , hn) o i P r d n A s atT esn yl d o tew s r ein o He og agpoic a bog tsm ru l o tel igad po uigo cl bt c:h a d a f h et n rg f i nj n rvneh s ruh o e t be t h i n n r c f oa r n e o l i o s v d n l rs e t T ip prnrd csh oio n vsep n tnao t esnyln ew s r go f el ga gPoic. A ei ns hs ae t u e ep sinadg e xl a o bu d di t et nr ino i nj n rvne t d . i o t t i a i h t a a nh e e H o i
中图分类号 :165 s5.
文献标识码: A
黑龙江省西部地 区土地沙漠化 治理建议
1『 曲 ( : E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00) 501
摘要: 黑龙江省西部地 区土地沙化 已经给 当地居 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了严 重的危 害; 介绍 了该地 区土地 沙化 的概 况及其形成的原 因:
1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漠化概况 黑龙江省沙区主要集 中在西南部半干旱地 区,分布在嫩江 流域下游 的冲击平原上 , 沿嫩 江干流两侧 宽 15 m 长 30 i的 6k , 0 k n
范 围 内, 成 了东 北一 西南 走 向 的 2 0 形 . 8万 l 带 , 之 为 嫩 江 【 沙 功 称
21 自然 因素 .
山于这一带属于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 气候 , 季多风, 春 降水 量少 , 蒸发量大 , 十年九早 , 季高温多雨 , 季低温早霜 , 夏 秋 冬季 严寒而长 。嫩 江及其支流所形成 的冲积平 原上 的沙质沉积物及 沙质干河床提供沙源 ,在风力作用下 就形成 了黑龙江省西部沙 地。嫩江沙地 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交 界带, 区大部分市 ( 沙 县)
维普资讯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
6O ・
T ERR TO 1 RY & NA URAL lE OUR S S UD T S E CE T Y
2 0 3 0 6 No.
文章编号:0 3 7 5 ( 0 )3 0 6 — 1 10 — 832 60 — 0 0 0 0
由于沙化面积的不断扩大 , 致使该地 区草原面 积不 断缩 减 。 据统计, 嫩江草原沙漠 化面积 已达 2 6万 h 2 m 左右 , 己接近其原有 草原面积的 5% 0 。与此同时, 草原草质也受到严 重影响。15 90年 代, 该地 区优质草 占 5% 现在仅 占 1% 3, 0 左右 : 亩产草量也 由原来 的 3O0 g h 2 0 k / m 降至现在 的 1 O k / m 左右 ;覆盖度和 密度也 O g h2 l 都有一定程度 的下 降。由此, 区草场的单位载畜量和利用率都 沙 受到 了严重 的影 响, 畜牧业 发展 不容乐观 。 33 沙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 在沙化地 区道路沙 阻, 风扒路而等现象彳 常见。如泰来县哈 b ! 木 台村 17 9 2年 的一条毛道 , 经过 长期风 蚀 , H前 已成 了一条 长 2 m 宽 I1 深 2 7 2 、 3 、 .m的风蚀槽 。沙 区的水库 、 n 河流等 也受到严重
沙地。沙地面积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 的 4 6 。 龙江、 齐郊 、 富裕、 甘南 、 肇源及大庆 共 8区 ( ) 9 乡 县 、3个 ( ) 其 中杜蒙为完整 沙 区县 , 镇 , 其余 7市 ( )是部分沙 区市 县
( ) 县 。在沙 区总面积 中, 有沙漠化土地 面积 10万 h 其 中潜 2 m, 在沙漠化土地而积 8 9万 h 2 m。 2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漠化形成原因
针对当地特点 , 出了治理 土地 沙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 提
关键词:黑龙江省西部地 区; 土地沙化 ; 治理建议
A mii e rp sl f a d d srict ni senReino i n j n rvn e d ns rp o oa o n eet ai Wetr go f l gi gP o ic t l i f o n He o a
ls,ti a e , c o d n i f d n f e r s ac , r vd s s me r l t e s g e t n h w t ov h se vr n n r b e i r e a t h sp p r a c r i g t t si ig o e e r h p o i e o e ai u g si o o s le t i n i me t o l m n o d rt oh n h t v o o p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