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沙漠化是指原本非沙漠地区的土地逐渐转变为沙漠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不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等。为了防治沙漠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植被恢复:植被是固定土壤的重要因素,可以防止风沙侵蚀。通过植树造林、草原恢复 和草坪建设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2.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采取节水措施,如推广滴灌、雨水 收集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3. 土地治理: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减少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风险。包括合理规 划农田、防止过度放牧、建设防风林带等。
4. 防风固沙:建设防风林带、沙障和沙场等,可以减缓风沙的侵蚀速度,保护土壤和植被。
5. 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农民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治沙漠化。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6. 国际合作:沙漠化问题通常跨越国界,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 交流,共同研究和推广沙漠化防治的技术和经验。
综上所述,防治沙漠化需要综合的措施和长期的努力。通过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土地 治理、防风固沙、教育宣传和国际合作等手段,可以有效减缓沙漠化的进程,保护土地和环 境。
沙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沙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成果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沙漠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沙漠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沙漠化治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沙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一、广植多种树木广植多种树木是沙漠化治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增加土地覆盖率,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和风沙侵蚀,使得土地环境变得更加适宜生物生存,从而防止土地继续沙漠化。
我国沙漠化治理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了2.23亿亩,达到了21.66亿亩。
尤其是在北方,黄河流域、渭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广植树木的沙漠化防治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固沙治理固沙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固定沙土表层,增加土壤稳定性,减少风沙侵袭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干旱缺水的地区,通过植被措施和风沙网等措施来固定沙土表层,防止风吹雨淋等自然因素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趋势。
目前,固沙治理已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例如,新疆沙漠化治理带”。
这个工程在收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成效。
三、水源治理沙漠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的缺乏,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水源治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改善水源环境,修建水库、堤坝、水井等,扩大地下水埋深,提高旱地农业灌溉效能,可以有效地防治沙漠化。
在这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例如,扶贫先扶志工程推进了沙漠生态建设和生态扶贫,利用那些绝境的宝贵资源,探索了修复塬上生态治理新模式,这些都为沙漠化治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广植多种树木、固沙治理、水源治理等多种措施,沙漠化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效。
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开展沙漠化治理工作,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治理沙漠化。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相信我们一定可以使沙漠变成另一个绿洲,为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针对沙漠地区贫困人口的一种治理方式。
翁牛特旗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1研究区概况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中东部,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西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9'-120°43',北纬42°26'-43°25'.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84公里,总土地面积11882平方公里.全旗有浩翰的沙海和坨甸相间的草甸和低洼沼泽,还有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汇接地带形成的冲积平原,构成“五沙四山一分田”的复杂地形.翁牛特旗是一个半农半牧旗,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74万人,农牧业劳动力22万人.全旗人均土地42亩,人均草场24亩,是全国500家产粮大县(旗)之一.2研究区土地荒漠化现状按沙化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个程度,其中植被盖度≥30%为固定沙地,沙化程度可划为轻度或中度,10%<植被盖度<30%为半翁牛特旗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郭丽(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系,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本文从地质地貌、气候、土地利用等角度分析了翁牛特旗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治理措施.关键词:翁牛特旗;荒漠化;成因;危害;措施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1)07-0076-03Vol.27No .7J ul.2011第27卷第7期2011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rnal o 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 n )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420.92万亩)耕地(364.95万亩)林地(160.4万亩)草地(638.98万亩)未利用土地(203.02万亩)轻度140.12(38.6)122.9(76.6)250.79(39.2)12.29(6.05)中度137.(37.8)32.67(20.4)355.37(55.6) 1.18(0.58)重度 2.34(0.64)0.16(0.09)26.98(4.2)185.35(91.3)极重4.2(2.06)固定沙地,沙化程度可划为重度,上表单位是万亩,括号内数字表示所占比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地区耕地荒漠化情况较严重.翁牛特旗是一个半农半牧旗,总人口4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74万人,占85.8%,人口持续增加,而耕地荒漠化将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本地区林地荒漠化情况良好,仅占11.3%,其中76.6%属轻度.本地区林地的保护和利用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本地区草地荒漠化程度虽然较轻,但其荒漠化面积较大.翁牛特旗牧业人口6.74万人,占14.2%,而草地荒漠化严重制约牧业的发展,影响牧民的收入并将进一步导致土地沙化和流动沙丘的出现.本地区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有203.02万亩,占旗荒漠化土地的14.29%,但其重度的比例大,占91.3%;未利用土地荒漠化严重,有待加强和提高.3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成因3.1自然原因3.1.1地形地貌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海拔由2025米逐渐下降到286米.西部是高寒中山熔岩台地区,海拔1000~2000米,山体中、上部为坡积、残积物,中、下部为第四纪黄土,并有小部分侵蚀地貌;中部是起伏平缓、山川交错的低山丘陵侵蚀区,海拔500~1000米,区内山川交错,丘陵起伏,山体除上部有坡积、残积物出露外,下部均由厚度10~50米76--. All Rights Reserved.的黄土所覆盖,地表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靠近东部沙区的边缘地带,风蚀较重,形成了一部分风蚀沙化地貌.东部为科尔沁沙地,海拔300~500米[1].3.1.2气候本地区全年降水量370毫米.降水量年际、年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匀,自西向东逐渐减少,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蒸发量平均为2197.6毫米,是年降水量的6.7倍.本地区属中纬度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太阳能丰富.由于气温的升高,实际蒸发量增大,在周期降水率不变的情况下,干燥度增加.春旱时间加长,春旱连接夏旱的几率增多,土地墒情低下,农区耕地难以耕种,牧草不能返青,土地裸露时间加长,风蚀沙化加剧,这必然导致荒漠化的易发和其进程的加速[2].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约占全年总日数年的50%,冬春盛行西北风,绝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4M/S以上,年平均大风日数30天以上,寒流大风常常成灾,沙尘暴频频出现.强劲的风蚀地表物质1-2CM以上,造成风蚀沙化;流沙迁移,侵吞农田,牧场,阻碍交通;地表有机物的丧葬失,加快了土地的贫瘠化.3.1.3植被本区地带性植被是典型草原到森林草原的过渡类型疏林草原.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长期经营活动,原生植被已被破坏殆尽,目前植被表现出强烈的次生性.由于受风沙吹打造成不耐风沙的植物种消亡,群落结构简单化,盖度和生产力下降.沙地疏林草场中,乔木层消失或变成灌木状.下层植被中多年生植物种类减少,1年生草逐渐占据有利地位.重度退化草场的植被盖度和草层高度及产量都严重降低,草群质量明显下降.由于地理、气候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本地区典型的天然森林植被大部分被破坏,只有在少数特殊的立地类型如松树山、大青沟等地分布着较为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3.1.4河流翁牛特旗境内主要河流有河渲有少郎河、苇塘河、五分地河、四道杖房河、羊肠子河,分属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两大水系.布日敦河,其甘河,五牌子河为内陆河.枯水季节,除西拉木伦河外,其余河流均断流或分段断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亿立方米,平均径流系数为0.067,平均径流探22毫米,河网密度为0.11公里/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1.5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773亿立方米.3.2人为因素导致土地沙化的原因很多,除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近年来人口和经济压力增大,滥垦、滥牧、滥伐、滥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索取等不合理人为因素的影响.3.2.1人口增加,开荒种地自50年代以来,大量的农民流入草原开垦,过度开荒种地,片面追求粮食产量,粗放经营的方式使土地养分得不到补充,广种薄收,产量下降,本来贫瘠的土地经过几年的掠夺式生产后被弃耕,造成水土流失,加快了土地贫瘠化和荒漠化.3.2.2超载放牧,植被破坏过牧超载现象日趋严重,导致草场植被践踏,引起草原荒漠化发展加剧.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由于牲畜发展过快,造成过牧超载———草场退化———草原荒漠化的恶性循环[4].3.2.3水资源利用不当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绝大部分地区仍沿用大水漫灌的落后方式,既浪费了水资源又造成了土地盐渍化.此外,对水资源利用缺乏有效管理,致使河流上游水,用水过度,而下游因来水量小,大面积农田撂荒,形成荒漠化土地.此外,局部地区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施工中,破坏林草植被,造成土地沙化的现象.4土地荒漠化危害4.1水土流失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本地区境内辽河等水系上游水土流失、沙丘移动.风沙危害使土壤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达5000—6000吨(流失单位).同时由于风沙流淤积,致使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河床抬高,部分河段河床高出地面3-5米,丰水年上游泄洪泥沙俱下,给当地及下游的吉林省、辽宁省部分地区带来严重水患.由于风沙侵袭,造成良田埋没,刮走耕地表层有机质,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严重阻碍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77--. All Rights Reserved.4.2草牧场退化、沙化由于沙化致使草牧场退化,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优质牧草的减少,牲畜可食性植物比重降低,有害有毒植物增多. 4.3耕地减产科尔沁沙地现有耕地面积3330万亩,其中沙质耕地面积62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9%.从现在生产情况看,生产粮食主要靠平原水浇田,平原水浇农田的粮食单产高达1000多斤,粮食产量占当地粮食总产量的68%.坡耕地、沙质耕地由于无水浇条件,产量低而不稳,粮食单产仅200-300斤.尤其近几年的连年干旱,大部分坡耕地和沙质耕地几乎处于绝收状态.4.4环境质量下降近年来,本地区每年七级以上大风日数都在30天以上,沙尘暴天数剧增,导致生态脆弱,沙漠化严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气候调节能力下降,十年九旱,年年受灾,水旱灾害频繁交替发生,风沙埋没铁路、公路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交通不畅.5治理措施5.1健全法制,稳定资金投入严格按照《防沙治沙法》强化监督管理沙区土地,严厉打击盲目开垦、过度放牧、滥砍乱伐、滥采乱挖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制止掠夺式开发经营,在荒漠草原及沙漠边缘,建立禁垦区.稳定资金投入是治理荒漠化和沙化事业顺利开展的保障.5.2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准确掌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现状、分布、成因和发生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应加快“数字林业”在防治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作中应用,为治理荒漠化和沙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5.3依靠科技、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保障科研经费,提高围封草地和草地改良建设标准,提高饲草机械购置标准等.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治理荒漠化和沙化适用技术及推广.例如:推广抗旱造林技术解决因为干旱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困难地飞播造林技术解决远山大沙飞播难存活的问题.飞播牧草作为大面积治理沙化退化草场最有效的措施,投资少、建设速度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5.4开发沙产业翁牛特旗区位优势明显,同时科尔沁沙地处于西辽河流域,地下水十分丰富,沙地蓄水量较大,年降水量在350毫米左右,海拔较低,光照充足,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是其他沙地无法比拟的.本区地处辽河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科尔沁沙地西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门类齐全、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沙漠景观与驰名中外的红山文化、独具特色的草原湖泊,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草原生态旅游和沙湖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适合都市消费群体“回归大自然”的旅游需求,是距北京、沈阳、东北、京津等地区最近的沙湖、响沙观光旅游区.因此沙漠旅游业将成为翁旗的重要支柱产业.———————————————————参考文献:〔1〕赵廷宁,曹子龙,郑翠玲,孙保平.科尔沁地区沙质土地草场退化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 (12).〔2〕乌兰托呀,雷军,玉山.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形成与演变研究进展.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 (3).〔3〕程玉琴,张少文.赤峰地区近51年气候变化特点分析.内蒙古气象,2003(1).〔4〕额乐顿布和.草原荒漠化的一个重要成因.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2).78--. All Rights Reserved.。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 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1.1 定义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地区的过程。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覆被减少、水资源的匮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1.2 原因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气候因素:干旱气候、高温等 - 土地利用方式不当:过度放牧、大规模垦荒等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等2. 荒漠化防治的目标和意义2.1 目标荒漠化防治的目标是减少荒漠化区域的面积,恢复和保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意义•维护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可以减缓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水资源:荒漠化防治可以改善水资源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减少土地退化,保护农业生产基地,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1 植被恢复和保护•实施植被恢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或天然更新等方式,恢复受荒漠化影响的植被。
•加强植被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差异化补偿机制等,保护荒漠地区的植被。
3.2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调度和保护。
•推行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3 控制土壤侵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梯田建设、植被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土壤肥力。
3.4 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畜牧业管理创新:加强畜牧业的规范管理,控制过度放牧等行为。
•科技支撑:推广适应荒漠地区的畜牧业技术,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加强国际合作•信息交流和分享:加强国际间荒漠化防治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共同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加大国际援助力度,为荒漠化防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英语作文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英语作文The cause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re primarily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deforestation, overgrazing, and improper agricultural practices contribute to soil erosion and degradation. Natural factors like climate change and drought als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Deforestation: The cutting down of trees for timber, agriculture, or urbanization reduces the protective cover of the land, making it more susceptible to erosion by wind and water.Overgrazing: When livestock graze excessively on grasslands, it can lead to the removal of vegetation and the exposure of bare soil, making it vulnerable to erosion.Improper agricultural practices: Practices such as monoculture, excessiv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and improper irrigation techniques can lead to soil degradation and loss of fertility.Climate change: Rising temperatures and changingrainfall patterns can result in prolonged droughts, which further exacerbate the proces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To combat land desertification, various measures can be implemented:1. Reforestation: Planting trees helps to restore vegetation cover and prevent soil erosion. It also provides shade, conserves water, and supports biodiversity.2.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Promoting crop rotation, agroforestry, and organic farming techniques can help maintain soil health, improve water retention, and reduce soil erosion.3. Water conservation: Implementing efficient irrigation methods, such as drip irrigation, can minimize water wastage and prevent soil salinization.4. Soil conservation: Applying techniques like contour plowing, terracing, and constructing windbreaks can help reduce soil erosion by slowing down water flow and wind speed.5. Land restoration: Rehabilitating degraded landthrough measures like land grading, contouring, andapplying organic matter can help restore its fertility and reduce erosion.6.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Educating communities about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essential for long-term prevention.土地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发展畜牧业B.增加木材产量C.开展生态旅游D.改善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西部地区荒漠化严重,“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2.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下题。
【1】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答案】A【解析】西北、华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临近沙漠地区,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现象多发,所以多荒漠化;而西南、东南、华南地区,降水多,荒漠化现象较少。
故选A。
【2】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地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D.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答案】B【解析】荒漠化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宜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因缺水,增加地表湿度难度较大;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不是防治荒漠化的途径,而是目的;而恢复荒漠化地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故选B。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3.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共识。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如今已是沙漠连沙漠的西部地区,塔里木河长达180公里的“绿色走廊”濒临毁灭,鄂尔多斯草原已被腾格里沙漠覆盖,科尔沁草原变成了科尔沁沙地,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匪夷所思。
(1)材料中的“人祸”指的是什么?(2)西部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答案】(1)人类过度地开发和放牧,造成植被破坏,沙漠化趋势严重。
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沙漠化的治理措施针对沙漠化的治理措施可以分为生态治理、水资源管理和土地保护三个方面。
1. 生态治理:- 实施绿化工程,大规模引种栽培各类抗旱、耐盐碱特性的植物,形成生态屏障,阻挡风沙和侵蚀。
- 加强保护和恢复植被,建立防护林、风沙固定林等,通过生物固沙防护措施来减少沙地面积。
- 推动土地植被的生态恢复,采用适宜的植被恢复技术,如造林、草原恢复等,提高植被覆盖率。
2. 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 加强水土保持管理,通过修筑水土保持设施和水渠,减少水土流失的速率和程度。
-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合理灌溉,降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
3. 土地保护:- 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控制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现象,避免过度利用土地资源造成退化。
- 推广耕地保护技术,合理耕作制度,减少土壤侵蚀和破坏。
- 加强土地经济评估,推动沙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除此之外,国际合作也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技研究、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应对全球沙漠化问题。
4. 防风治沙:- 建设防沙固沙工程,如沙墙、沙障和风沙网等,有效阻挡和固定风沙。
- 修建沙场,主动稳定沙滩和沙地,阻止沙尘暴的形成。
5. 改善生态环境:- 沙漠化治理可以借鉴生态恢复的经验,培育和保护野生动物、昆虫等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平衡和稳定。
- 修复湿地,可以增强水资源的涵养能力,对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6. 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沙漠化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主动参与沙漠化治理工作。
- 组织相关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沙漠化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体来说,治理沙漠化需要综合施策,从生态、水资源和土地三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通过科学规划和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持续发展。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解析】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 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荒漠中出 现了草原,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 下水水源。
(2)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
的是( C)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5、(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 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 回答。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 主要目的是(A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பைடு நூலகம்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图示区域有沙漠、绿洲,应该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乏;修建水库目的是调 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6.[2014·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 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 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 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 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解析 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
7、(2014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 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 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B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