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动断裂带看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构造特征

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构造特征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其中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运动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震活动不仅与地球内部构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断裂带的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地质学和地震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地震活动是指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在地壳内部发生的震动现象。
这种震动现象常常与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密切相关。
断裂带是地球上一条或多条岩石断裂线,是地壳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
断裂带可以分为隐存型断裂带和活动型断裂带。
隐存型断裂带是指地壳内部已经发生的断裂现象,但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再次发生过明显地震活动。
活动型断裂带则是指在地壳内部发生过明显地震活动,并且仍然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裂带。
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构造特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地震活动往往发生在构造运动剧烈的断裂带上。
正是由于断裂带的错动和变形,导致了地壳的应力集中和能量积累,从而引发了地震。
其次,地震活动的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延伸方向和变形特征密切相关。
断裂带的走向和延伸方向决定了地震活动的分布范围和频率。
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则反映了地壳的构造应力状态,从而影响了地震活动的规模和强度。
除此之外,地震活动与断裂带的构造特征还具有一定的预测和防范意义。
通过对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可以预测某一地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
这对于地震预警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对断裂带构造特征的深入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探索地球科学的奥秘。
总之,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构造特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地震活动在地质学和地震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地球内部运动的重要表现,而且也与地震预测和灾害防治密切相关。
断裂带作为地质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地震活动的发生和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地球科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和探索。
地震活动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分析

地震活动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分析地震是地球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还成为了地质学家们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
断裂带是地震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地质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地震活动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常发生在板块运动的地区。
板块是构造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地壳上被各种地质力量作用而分割为若干片块状的大地层。
板块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应力而引起的,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发生断裂和地震。
因此,地震活动和断裂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板块的运动方式。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地震活动的地质特征。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应力释放的结果,大多数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特别是在板块运动相对活跃的地区。
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可以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相对较浅的地壳中,而深源地震则发生在板块下方深处的地幔中。
中源地震则位于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之间。
震源深度的不同反映了板块运动的不同情况,因此地震活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板块的边界位置和运动方式。
其次,我们来研究一下断裂带的地质特征。
断裂带是地震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于岩层受到构造应力而发生的破裂和位移所形成的破坏带。
根据断裂带的运动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正断裂带和逆断裂带。
正断裂带是指断裂带两侧的岩层相对移动的一种情况,而逆断裂带则是指断裂带两侧的岩层相对移动的另一种情况。
在正断裂带中,岩层受到拉应力而发生伸展和破裂;而在逆断裂带中,岩层受到压应力而发生挤压和破裂。
断裂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层的变形和位移情况,从而揭示地球内部的应力分布和构造特征。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地震活动和断裂带的意义和应用。
地震活动和断裂带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还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和灾害的可能性。
民间预测地震的方法

民间预测地震的方法几乎每次大的地震后,都会涌现一批“预言帝”,他们因为“成功”预测到了某次地震而倍受追捧。
为什么民间科学家总能预测得准?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民间预测地震的方法。
民间预测地震的方法民间地震预测方法一:动物预测在古代,人们就注意到动物能预报地震。
唐代的《开元占经·地镜》就记载:"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
1975年2月4日,我国辽宁省海城发生7.3级地震,震前有许多人发现鸡、鸭、羊等20多种动物活动出现异常情况,纷纷上报地震部门,为地震部门及时作出临震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日前,英国科学家也撰文证实,蟾蜍可能具备"某种预报地震的能力"。
研究人员称,蟾蜍的对环境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人类,因此它们可能在地震发生前句发现了从地下排放出来的大量氡气或反常电离子,所以仓皇逃走避难。
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度比人类强得多,它们能比人类更早感知到一些异常现象,从而达到预报灾害事件的可能。
有人分析,如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断层面之间具有的强大磨擦力使之产生一种每秒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作出反应,人类便会看到动物的一些异常举动。
对于动物的反常,民间有几句顺口溜这样总结: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民间地震预测方法二:地震云预测对于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方法,我国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1935年宁夏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也写道,"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第四部分 活断层与地震PPT课件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活断层错动速率是相当缓慢的,两盘相对位移平均达到 1mm/a,已属相当强的活断层。
世界上最著名的活断层,为美国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两盘 间年平均最大相对位移也只有5cm。
所以,即使是现今还在蠕动的断层,也不能用一般的观测 方法取得它活动的标志,而需采用重复精密水准测量(水准环 测或三角、三边测量)。近年还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或超长基线 (VIBI)测量法测得两盘相对位移。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我国6级以上地震的发展构造条件
构造条件
地震数 百分比 (%)
断裂 交汇 99 52
断裂 弯曲 29 15
活动强烈 地段 27 14
断裂 端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1981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3 断层的运动 两种形式:
• 蠕动(-间断、缓慢如1cm/年 蠕动仪--地下管道变成弓形, 长大建筑物错开等灾害)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产状
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长度和断距
地震时地表断裂带长度和断层最大位移量 一般: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浅,地表断裂越长,断距越大。 7.5级以上地震均出现地表错断,而小于5.5级的较少出现。
1、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1.5 活断层的参数
错动速率
现今错动速率:精密地形测量确定
• 突然滑动(地震) • 运动特点: • 不连续,受断层泥控制
• 破坏性地震是在已发育的断层带上发生的,往往是重复的。
• 这说明断层是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发生地震。需要指出的 是其发展不是一个均匀的连续过程。断层运动,有时极慢, 似乎未动,不见地震,形同锁住。实际上可能正处于酝酿过 程中,待其成熟,先在一些最弱点开始破裂,引起小震,继 续发展到最后大破坏,发生大震,随后渐次平静,恢复如前, 又酝酿一次新的大震。这些都是震源断层的物理状态所决定 的,其特点是运动不连续,慢时如锁住,急时发生地震。断 层锁住,主要由于断层泥的胶结。断层在长期活动中,两壁 岩石磨成粉底,渗以地下水,日久成为很厚的断层泥,阻碍 断层运动,若胶结牢固,可使断层完全不动。当断层活动力 强时,断层泥起润滑作用,在特殊条件下,可使断 层不停地 滑动,成为蠕动。一般断层的运动则受断层泥控制,当构造 应力弱时,断层不动如锁住,这是暂时的,待构造应力成长, 克服了断层泥的阻抗时,便以弹性反跳方式,突然滑动
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

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地球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生态系统,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活动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地震活动的成因与规律对于预测、防范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了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这对我们深入了解地震现象的成因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首先,断裂带是地震活动的重要构造背景。
地震活动通常发生在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断裂带上。
断裂带是地球表面地壳板块交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正断层和逆断层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的结果,而走滑断层则是地壳板块的相对滑移导致的。
断裂带的存在意味着地壳构造的不稳定性,因此,断裂带可能成为地震活动的震源区。
其次,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的变化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是指断裂带内部的水文地质状况,如地下水位、渗流速度等。
当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应力集中在断裂带上时,断裂带内部的水文地质特征通常会发生变化。
例如,地震活动可能导致断裂带内部的裂隙扩展,从而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此外,地震活动还可能改变地下水位和温度等参数,进一步影响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通过研究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的变化,我们可以间接推断地震活动的可能发生性和规模。
最后,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对于地震灾害预测与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地震活动的预测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当断裂带内部的水文地质特征发生异常变化时,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地震活动。
通过监测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的变化,可以及时预警可能的地震灾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地震活动通常发生在断裂带上,而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的变化又会受到地震活动的影响。
研究断裂带水文地质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地震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地震灾害的预测与防范。
地震发生的地质原因和预测方法

地震发生的地质原因和预测方法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伴随着地壳的震动和释放的能量。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现象引起的。
地震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了解地震发生的地质原因,以及预测地震的方法非常重要。
地震发生的地质原因一般可以分为板块运动和断裂活动两大类。
首先,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外部的岩石板块相对移动。
地球的外部被分为多个岩石板块,这些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或者相对分离时,会产生大量的应变能量。
当应变能量超过地壳岩石的强度限度时,就会发生地震。
其次,断裂活动是指地壳岩石断裂导致的地震。
地壳的断裂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应力积累超过岩石的强度限度,从而引发地壳岩石的断裂和震动。
预测地震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地震的发生是非常复杂和难以预测的。
然而,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些方法来尝试预测地震。
首先,地震监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全球范围内布置的地震监测台网,科学家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地震的发生情况。
监测地震的强度、位置和持续时间可以为地震预测提供重要的数据。
其次,地震前兆的观测被认为是预测地震的另一种方法。
地震前兆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几天、几小时或几分钟内出现的异常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现象。
例如,震前地表的变形、地表水位的变化和地磁场的异常等都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通过监测和研究这些前兆现象,科学家们可以努力预测地震的发生。
虽然地震预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科学任务,但科学家们仍在不断研究和改进现有的预测方法。
例如,地震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改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地震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地震的概率和发生时间。
此外,地震预测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地震预警系统被广泛使用,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向公众发出警报,以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采取行动,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尽管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方法,但不断的研究和技术进步使得我们对地震的认识和预测能力在不断增强。
天津海河隐伏断裂构造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区段划分

以了解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最后,我们运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渤海活动 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渤海活动构造具有以下特征:新生代以来,渤海及 其周边地区发生了明显的构造运动,表现为强烈的挤压和抬升;渤海内部的构造 运动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和分段性;渤海周边地区的强震主要发生在构造活动 的地带。
提高建筑物对地震的抵抗力。此外,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开展地震应急救 援演练,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后,重视地震科普教育,让公 众了解地震的成因、规律和应对措施,提高全社会的地震安全意识。
总之,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了解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 活动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对于降低地震灾害的风险具有重要意 义。我们应该地震安全问题,加强地震监测、抗震设计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的来说,新构造、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共 同构成了地球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的深入理解。这些研 究领域不仅揭示了地球的结构和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工 具。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感谢观看
在地震危险性区段划分上,我们需要根据海河断裂的活动特征和地质环境进 行。针对不同区段的危险性,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防范策略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 施。这种区段划分的做法,可以使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时更加灵活和有针 对性。
总的来说,天津海河隐伏断裂构造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区段划分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海河断裂的特征和活动规 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地震灾害的发生,保障天津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
XX地区地质勘测报告断裂带与地震风险评估

XX地区地质勘测报告断裂带与地震风险评估地震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准确评估XX地区的地震风险,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地质勘测,并对该地区的断裂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系统地介绍XX地区断裂带与地震风险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的评估结果。
1. 断裂带的概述断裂带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破裂带,通常由断层组成。
它们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也是地震风险较高的区域。
在XX地区的地质勘测中,我们发现了多个重要的断裂带,包括A断裂带、B断裂带和C断裂带。
2. A断裂带的特点与地震风险评估A断裂带位于XX地区的东部,走向大致为南北方向。
通过对该断裂带进行详细的测量,我们发现了明显的断层破裂迹象,表明该断裂带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震活动。
根据断裂带的走向和破裂迹象,我们对A断裂带的地震风险进行了评估。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A断裂带具有较高的地震风险。
首先,断裂带的长度较长,延伸范围涉及较大面积的人口聚集区。
其次,断裂带附近存在大量活动性断层,地震活动的可能性较高。
此外,A断裂带周围存在许多岩石应力聚集区,这进一步增加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A断裂带的地震风险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准备措施,包括建立可靠的防震设施,加强社区居民的地震安全意识等。
3. B断裂带的特点与地震风险评估B断裂带位于XX地区的西部,呈东西走向。
在对B断裂带进行测量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地震活动相关的迹象,但相较于A断裂带,B断裂带的破裂情况相对较弱。
根据我们的评估,B断裂带的地震风险较A断裂带略低。
虽然B断裂带也存在一些活动性断层,但其长度较短且破裂情况不如A断裂带剧烈。
此外,B断裂带周围的岩石应力分布较均匀,相对稳定,降低了地震发生的概率。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建议对B断裂带采取相应的地震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更新地震监测设备等。
4. C断裂带的特点与地震风险评估C断裂带是XX地区南部一个重要的断裂带,走向为西北-东南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安那 托利亚活 动 睦
约 15 0 0 公里 , 于非 洲杨 位
就 是断层 。 各种 因素 的作用不 穿过土耳 其北部和黑海i
家 的话 当回事 。 次 又一次 的 长度 变化很 大 , 几厘 米至几 亚板块之问。 一 从
于 震 中距 离 首都 太 子 港 较 近 , 仅 1公里 , 6 而且 震 源深 度 很 浅 , 距 离 地 表 约 1 公里 , 加 上 海 0 再
的 加 勒 比 板 块 向 东 滑 动 ,而 断
层 线 以北 的 板 块 是 向西滑 动 。 由于 海 地 是 个 被 水 域 包 围
8 《 生命与灾害》 21— 002
在城 市规 划 的。 按照当今 比较统一 这 样 的 地 方 , 总 统 府 都 会 受 过查 明活 动 断裂 , 连
即 0 到 严 重 的 伤 害 , 样 做 也 许 是 和 建 设 时 避 开 或 远 离 它 们 , 活 动 断 裂 是 指 距 今 1 这
■ EIE 题 &…R D 。 s 专
从活动断裂带看地震预测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马志飞
2 1年 当地 时 问1 1 日下 研 究 , 00 月 2 它是 一条 断层 的两 盘在 午 4 5 分 , 于 西 印度 群 岛 的 :3 位 水平 方 向上朝着相 反方 向平行
海 地 共 和 国发 生 7 3 地 震 ,由 错 动 的 走 滑 断 层 , 层 线 以南 .级 断
该 级 别 地 震 的 房 屋 建 筑 , 有 在 海 地 发 生 地 震 后 , 国太 平 所 美
这 些 因 素 的 综 合 作 用 ,造 成 了 洋 海 啸 预 警 中心 曾发 出海 啸 警 1 1 月 2日的 地 震 是 在 “ 糟 糕 告 , 海 啸 可 能 波 及 距 震 中大 最 称
地是一 个经 济 落后 的国家 , 许 的岛 国 , 国土 面 积 很 小 , 一旦 发
1 o o’ 没 有 能 力 建 造 能 承 受 生 地 震 , 可怕 的是 引发 海 啸 。 更
艘 圈
; —
■ 群 礤 疆
在 14 年 , 96 一场 8 1 的地 震 , .级
穗3 0 ‘
一
~ … …
海 地 地 震 灾 难 的 启 示
抽 J
一 .
j
。 , 1 2 0’ 。 1 4 0 ‘ 16 0
芝
根 据 美 国伍 兹 霍 尔 海 洋 研 比今 年 1 2 月1 日海 地 地 震 的能 量 0 就 究所 一位 地震 专家 的说 法 , 这 还 要 大 3 多 倍 , 发 生 在 伊 斯 次 地 震 发 生 在 加 勒 比板 块 和 北 帕 尼 奥 拉 岛 ( 属 海 地 和 多米 分
菲律宾活动断裂带: 醒 , 注 意 防 患 于 未 然 , 然 的断裂都会 影响到人们现在 的 菲律 宾 边 缘 的活 动 板 块 要 虽 依 现 有 的科 技 手 段 我 们 还 无 法 生活 , 只有距 离居 民点 较近 的 行 , 约 1 0 公 里 , 欧 长 0 5 是 准 确 预 报 地 震 , 我 们 可 以通 并且继续 活动 的断裂才是危险 与菲律 宾海板交界之一。 但
活 动 断 裂 带 是 什 么
由于地 球 是不 断 运 动 的 ,
著名 的活动断裂有: 圣安德烈斯活动
5 科学家在2 0 年3 名 0 8 月于 多米 地 壳中的岩层就会在 构造运 动 贯 穿 于 美 国加 利 福 尼 当 约l5- , oo  ̄里 切割深度起 ' 尼加 首都圣 多明戈 召开的加勒 中不 断 受 到 力 的相 互 作 用 , 比 地 质 大会 上 曾提 交 过 一 份 报 岩 层 因受 力达 到 一 定 强 度 时 就 里 , 太 平 洋 板 块 和 北 是
告 , 告 指 出海 地 岛 南 岸 的 一 会 发生破裂 , 报 并沿 着破 裂面 有 的重要分界线 。
这 条 断 裂 带 附 近 存 在 发 生 大 地 震 明显 的 相 对 移 动 , 样 的 构 造 的危 险 。 断层 的规 模 也 就大 小不 等 , 但 是 很 多人 没有 把 地 质 学 同,
)’ o
东北角附近 , 当时 美板块敛合带 附近 的复杂断裂 尼加共和国)
万人 区 。 此 次 地 震 震 中 的 正 北 方 的大 地 震 引 发了海 啸 导 致 2 在 不远 处有 ‘ 长 达 5 0 公 里 无 家 可 归 。 条 0多 伍 兹 霍 尔 海 洋 研 究 所 的地 的 断 裂 带 东 西 方 向延 伸 , 穿 横
海地, 向东到达 多米尼加 共和 震专 家认为 , 在未 来 的一段 时 国, 向西到达牙买加 。 间里, 海地还会发生一些余震。 这条断裂带 一直承受着加 该 地 区有经济 实力的家 庭 , 应
勒 比板 块 和 北美 板 块 敛 合 带 的 该 想 方 设 法 加 固 他们 的房 屋 , 压 力 , 据 美 国地 质 调 查 局 的 增 强建筑 物 的稳 定性。 海地 根 在
‘
、
雾 璧
蕊f _
嚣
_I _
的 情 况 下 ”发 生 的 。海 地 总 理 约 1 0 0 公里 范 围 内的地 区 , 警 但 l 9日称 ,强 震 造 成 的 死 亡 人 数 报 随 后 取 消 。因 为 此 次 地 震 的
可能高达2 万 ! 0
震 中是在 陆地而 不是海 洋 , 不 具 备引发海 啸 的客观条 件 。 但
更为现 实的解决办法。
据 美 国有 线 新 闻 网 1 3 月1 日
使 真 的地 震 了, 能 将 损 失 降 年 以来发 生过 活动 、 也 珊
至 最低 。
活 动 、 来 一定时期 内 未
发 生活 动 的断裂 。 界 世
报 道 , 学家多年 前 就 曾发 出 科 警 告 , 为加勒 比海 的伊 斯 帕 认 尼奥 拉岛存 在 巨大地震危 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