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及丽江地震断裂带
基于加权证据权模型的丽江-小金河断裂中南段滑坡易发性评价

第46卷第3期2023年7月地震研究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Vol.46,No.3 Jul.,2023第3期田鹏等:基于加权证据权模型的丽江小金河断裂中南段滑坡易发性评价性评价的研究仍需加强。
丽江小金河断裂是滇西北地区内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也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重要的次级边界断裂(邓起东等,2002)。
沿断裂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1951年剑川6.2级地震、1976年和1998年宁蒗东北6.7级和6.4级地震、2022年宁蒗5.5级地震。
断裂周边地区强震频发,最大为1996年丽江7.0级地震,这次地震诱发了至少420处中小型崩塌和30处大中型滑坡,主要集中在主震震中东南部(唐川等,1997)。
因此,有必要对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
本文整理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建立云南境内丽江两侧10km区域内的滑坡数据库,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活动断裂距离等10个因子为滑坡易发程度的主控因素(白仙富等,2022;吉日伍呷等,2022;凌晓等,2021;王丽丽,2016),采用加权证据权模型,对丽江金河断裂带中南段滑坡易发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滑坡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1区域地质背景及灾害数据1.1地质构造丽江小金河断裂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内部, NE向延伸将川滇菱形块体分为川西北和滇中2个次级块体,对川滇菱形块体区域地壳运动有重要影响(向宏发等,2002)。
断裂全长360km,倾向NW,倾角60°~80°,北起四川石棉西南,向西南经木里、响水河、宝地、宁蒗、丽江至剑川,云南境内长约260km(安晓文等,2018)。
断裂大致可分为3段:南段为丽江盆地以南,包含2条主要分支断裂,其间为小型地堑或半地堑小盆地(李安等,2016);中段从丽江盆地至木里,断错地貌清晰;北段为木里以北,走向由NE转为NNE,受强烈侵蚀和切割,缺少第四系沉积(李环宇等, 2020)。
云南地区主要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 : 周海涛 (9 8 17 一
) 男 , 北省 滦南人。2 0 年毕业 于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地球 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专业 , , 河 09 硕士 , 工程师。
21 0 1年 4月
周海 涛 , : 等 云南地区主要 断裂 现今 活动性研究
表 1 测 点 所 跨 断 裂 一览 表
由于数 据 的 缺 失 , 对 其 中 的 l 只 0处 测 点 进 行 研究。
1 云南地 区跨断裂测点 分布概况
研 究 区 位 于 川 滇 块 体 南 部 的 滇 中块 体 。 ( 图 。 见 1 。川 滇块 体 边 界 及 其 附近 断裂 第 四纪 以来 一 直 活 ) 动 , 今 仍有 活 动 。本 次 断 层 形 变 测 点 主 要 分 布 在 川 现 滇块 体 南边 界 附 近 的楚 雄 一 通 海 断 裂 、 边 界 附 近 的 西 丽江 一 剑川 断 裂 带 和 东 边 界 小 江 断 裂 上 ( 见第 2 9页
收 稿 日期 :0 01 —0 修 回 日期 :0 10 -1 2 1—2 1 ; 2 1 -50
2 断 层 形 变
跨 断层 测量 资料 能够 直 接反 映断 层 活动性 。通过 观测 建在 断层 两 盘 上测 点 的变 化 , 能直 观 获 得 断 层 活 动信 息 。鉴 于断 层 活动 性 在 不 同年 份 表 现 有 差 别 , 且
中 图分 类 号 :3 52 P 1. 文献标志码 : A
0 引 言
云南 地处 印 度板 块 与 欧 亚 板 块 碰 撞 带 东 侧 , 质 地 构 造 复杂 , 造运 动 强 烈 , 动 断裂 发 育 , 我 国最 活 构 活 是 动 的地震 构造 区之一 和重 点 监视 强震 活 动 区。 云南地 区地 震 活动 以强 度 大 、 度 高 、 害 重 、 布广 而 著称 , 频 灾 分 是 我 国破 坏性 地 震 频 发 、 震 灾 害 严 重 的地 区。地 震 地 是 地 壳活 动 的一 种 表现 , 层 活 动 速率 是 衡 量地 壳 活 断 动 程 度 的重要 指 标 , 它与 地震 的孕 育 发生 有一 定联 系 , 这 已被一 些 大震 前 后 的形 变 所 证 实 ¨ , 于此 论 点 , 基 可研 究 云南 地 区断层 形 变对 应地 震 的情 况 。 国内 已有 学者 采用 大 面 积 水 准 或 G S观测 资料 对 川 滇 及 云南 P 地 区断裂 活 动特 征 进 行 研 究 。该 次 直 接 用跨 断层 水 准 和基 线 资料 进行 分析 , 到 断裂 活动 特征 , 能直 得 更 观反 映 断裂 的现 今 活 动 特 点 。该 文 分 析 处 理 了 18 92 年至 2 0 0 9年 1 0月 3 8条 测 线 资 料 。对 这 些 测 线 进行 了分 析 , 求得 测 线 所跨 断层 活 动 年变 化 速 率 值 。结 合 云南 及周 边 大震 的发 生 情况 , 断 层 活 动 与 地 震 活 动 对 的关 系进 行 探讨 。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第44卷 第1期2022年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4,No.1Feb.,2022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2.01.011张致伟,龙锋,赵小艳,等.2022.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J].地震地质,44(1):170—187.ZHANGZhi wei,LONGFeng,ZHAOXiao yan,etal.2022.StudyonfocalmechanismsolutionandstressfieldcharacteristicsinSichuanandYunnanarea[J].SeismologyandGeology,44(1):170—187.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张致伟1,2) 龙 锋1) 赵小艳3) 王 迪1)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 6100593)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摘 要 基于川滇地区2000年1月—2017年3月2600次ML≥3 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文中对震源机制相对密集的次级地块和断裂带进行了震源机制量化分类和整体应力场反演,利用1970年1月—2017年3月727次ML≥4 0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反演了汶川8 0级和芦山7 0级强震前后川滇地区的主压应力空间分布,探讨了川滇地区现今应力场的时空演化特征。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总体以走滑型为主,但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及其边缘的马边-盐津断裂带的机制类型存在局部差异;川滇地区的应力场存在明显的分区特征,自北向南总体呈现顺时针旋转,四川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从西到东经历了EW—NW—EW的转变,云南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西部地区呈NNE向,在东部地区则表现为NNW向,空间上形成倒“V”形;汶川8 0级和芦山7 0级强震前后,应力场在龙门山断裂带变化较大,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变化次之,其他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应力场经历了基本应力场—变化应力场—基本应力场的一次完整转变过程。
云南地震带

云南地震带引言: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被誉为“南天风景”,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然而,这片美丽的土地也经常受到地震的困扰。
云南地震带是指云南省境内发生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这里的地震活动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云南地震带的地理特征、地震活动以及人们对地震的应对措施。
1. 云南地震带的地理特征云南地震带位于云南省境内,呈南北走向,总长度超过1000公里。
该区域是中国唯一一个东、南、北三个地壳构造单元交汇的地方,地质结构复杂。
同时,云南地震带还位于印度-欧亚板块和印度-澎湖板块之间的边界。
这种复杂的地理特征使得云南地震带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
2. 云南地震带的地震活动云南地震带是中国云南省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地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云南地震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发生了许多重大地震事件,其中一些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1996年7月5日的云南临沧地震是近年来云南地震带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之一,造成了上千人死亡和大量的房屋倒塌。
3. 对地震的应对措施面对频繁发生的地震,云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首先,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地震的发生情况。
其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加入了地震防灾要求,提高了建筑物对地震的承载能力。
此外,云南省还定期进行地震演练,加强公众的地震知识和自救能力培训,以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云南省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水平。
结论:云南地震带是云南省境内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地理特征使得地震活动频繁,给当地的人民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云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提高地震防灾能力,减小地震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和破坏。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综述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及周边)1.元谋-绿汁江断裂带(F1)该断裂北起雅砻江与安宁河之间冕宁的牦牛山,向南经磨盘山、得力铺、昔格达、鱼鲊,顺金沙江、元谋盆地东缘至羊街、一平浪,于罗川附近进入绿汁江河谷,至易门三家厂南消失,总体走向南北,全长约410千米。
该断裂为滇中中台陷与武定-石屏隆断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形成于晋宁期,经多期构造变动,对两侧中生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沿断裂带地球物理场有清楚显示,出现明显重力梯度带和磁异常分界线。
地震测深资料表明该断裂为一条超壳深断裂。
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组合形态与活动性质等差异,可分成三段。
北段(昔格达以北)分东、西两支:东支磨盘山断裂,北起于马六村,与西支斜接,向南经磨盘山、白马、马槽等,止于红石井南,长约190千米,沿断裂有多期岩浆活动,新生代以来,具左旋压扭性质,切错昔格达组(Q1)地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西支得力铺断裂,北起冕宁西,南经马六村、得力铺至普威盆地,长约150千米。
依据断裂上覆无构造形变的第四纪堆积物14C 测龄及断层泥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其明显的新活动时间为12万年前的中更新世。
中段(昔格达至一平浪),断裂线性结构较单一,长约100千米,显示挤压逆冲性质;断裂对早第四纪形成的昔格达、红格、元谋、羊街等盆地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切割昔格达组(Q1)地层,显著活动为15万年前,该段20世纪曾有过5次中强地震记录,最大地震为1955年鱼鮓6 3/4级地震。
南段(一平浪北以南)由数条分支呈束状沿绿汁江延伸,多处有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断裂带此段的东支绿汁江断裂,北起一平浪,向南经干海子、罗川、三家厂,长约100千米,控制了罗川等一系列小型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其中见早第四系褶皱等构造变形,反映最新活动时段为中更新世。
西支罗川-大庄断裂,自一平浪北,向南经一平浪、罗川西缘,大庄至法表,长约80千米,对一平浪、大庄等小型第四纪断陷盆地亦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下更新统构造变形显示其强烈新活动时间应为中更新世。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孙尧;吴中海;安美建;龙长兴【摘要】Vast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seismic activity in Yunnan-Sichuan area had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Cenozoic.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and existing data of active faults,we compared the actual seismic activity of major fault zon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Yunnan-Sichuan area with the forecast results made by GSHAP (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 and then conclud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r>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seismic activities in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greatly un-derestimated in GSHAP,for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along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after-shock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Coulomb stress change caused by the mainshock of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and then reduced the seismic hazard of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In the past decade,low seismic activities showed in outer arc belt of Yunnan-Sichuan area,mainly including Xianshuihe fault,Anninghe fault, Xiaojiang fault and other minorfaults,whose seismic hazard were greatly overestimated in GS-HAP.The similar situation appeared on Red River fault,Lancangjiang fault and Litang fault,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which had the highest seismic hazard assessed by GSHAP.Otherwise, seismic activities of Yingjiang area in southwestern Yunnan started to enhance since 2008,while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at area was neglected in GSHAP.Along Nujiang fault,only in thesouth segment and Baoshan area exist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y,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GSHAP.On the other side,ea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aba-Yulong Snow Mountains,belonging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show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which con-formed to the assessment of GSHAP.From the Zhaotong area to the east of Xiaojiang fault showed high seismic activities,consistent with GSHAP as well. <br> The above comparisons were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the past ten years,while the time horizon of GSHAP would be fifty years in future,and cycle of on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could be millennium,therefore large difference doesn't mean complete distortion of the esti-mates of GSHAP.%以近10几年的地震目录为基础,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 GSHAP 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预测结果与近十几年来的实际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对比。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及周边)1.元谋-绿汁江断裂带(F1)该断裂北起雅砻江与安宁河之间冕宁的牦牛山,向南经磨盘山、得力铺、昔格达、鱼鲊,顺金沙江、元谋盆地东缘至羊街、一平浪,于罗川附近进入绿汁江河谷,至易门三家厂南消失,总体走向南北,全长约410千米。
该断裂为滇中中台陷与武定-石屏隆断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形成于晋宁期,经多期构造变动,对两侧中生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沿断裂带地球物理场有清楚显示,出现明显重力梯度带和磁异常分界线。
地震测深资料表明该断裂为一条超壳深断裂。
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组合形态与活动性质等差异,可分成三段。
北段(昔格达以北)分东、西两支:东支磨盘山断裂,北起于马六村,与西支斜接,向南经磨盘山、白马、马槽等,止于红石井南,长约190千米,沿断裂有多期岩浆活动,新生代以来,具左旋压扭性质,切错昔格达组(Q1)地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西支得力铺断裂,北起冕宁西,南经马六村、得力铺至普威盆地,长约150千米。
依据断裂上覆无构造形变的第四纪堆积物14C 测龄及断层泥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其明显的新活动时间为12万年前的中更新世。
中段(昔格达至一平浪),断裂线性结构较单一,长约100千米,显示挤压逆冲性质;断裂对早第四纪形成的昔格达、红格、元谋、羊街等盆地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切割昔格达组(Q1)地层,显着活动为15万年前,该段20世纪曾有过5次中强地震记录,最大地震为1955年鱼鮓6 3/4级地震。
南段(一平浪北以南)由数条分支呈束状沿绿汁江延伸,多处有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断裂带此段的东支绿汁江断裂,北起一平浪,向南经干海子、罗川、三家厂,长约100千米,控制了罗川等一系列小型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其中见早第四系褶皱等构造变形,反映最新活动时段为中更新世。
滇藏铁路沿线重要活动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初步研究

张献兵,于皓,余潇,等. 滇藏铁路沿线重要活动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初步研究[J]. 地震科学进展, 2024, 54(1): 94-109.doi:10.19987/j.dzkxjz.2023-147Zhang X B, Yu H, Yu X,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important active fault zones along the Yunnan-Tibet railway[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4, 54(1): 94-109. doi:10.19987/j.dzkxjz.2023-147综述与评述滇藏铁路沿线重要活动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初步研究张献兵1, 2, 3) 于 皓1, 2, 3) 余 潇1, 2, 5) 郭长宝1, 2, 4)吴瑞安1, 2, 4) 王 炀1, 2, 4) 钟 宁1, 2, 4)※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2) 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4) 中国地质调查局新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 滇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板块碰撞和构造活跃的地形急变带,沿线活动断裂发育,地震频发,地震烈度强,且地质灾害频繁,其规划施工建设和长期运营面临的地质安全风险问题严峻。
滇藏铁路香格里拉—波密段沿线发育了哈巴—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带、中甸—龙蟠断裂带、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带、维西—乔后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澜沧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边坝—洛隆断裂带、嘉黎—察隅断裂带等10余条活动断裂带。
受断裂黏滑位错、蠕滑变形和引发强震风险的突出影响,迫切需要厘定区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和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主要地震构造带
丽江主要断裂带
丽江地区地震构造
1.晚第四纪裂隙槽谷;
2.第四纪断陷盆地;
3.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
4.第四纪活动断裂;
5.走滑活动方向
丽江地区主要活动断裂
1.中甸—永胜断裂
北起小中甸,向东南经大具、大东至永胜。
该断裂中段大具至大东段断裂走向为N40º~50ºW,倾角陡直,呈右旋走滑运动。
新构造活动较明显的小中甸至大东段,挤压破碎带宽大约数百米至千余米,断崖、槽盆、水系牵引、滑坡和温泉等现象发育。
其中中甸盆地、大具盆地是本断裂上最具典型的以尾端拉分或断裂交汇引张形成的重要盆地,并成为强震的重要场所。
2.玉龙雪山东麓断裂
北起大具南至丽江,展布于玉龙雪山东麓和丽江盆地边缘,由东、西两支基本平行的主干断裂和与之斜交的北西、北东分支断裂组成(周光全等,1997)。
西支断裂从大具向南经雪山东麓、玉湖东北进入丽江盆地。
东支从大具经大鼓梁子、甲子、向南隐伏于丽江盆地。
东西两支断裂在盆地两侧相向倾斜。
这两条断裂全长60Km,宽2~6Km。
第四纪以来呈张性或张扭性左旋运动,控制着丽江盆地的发育。
3.丽江—剑川断裂
丽江—剑川断裂是小金河断流的西南段。
北起文化东北的金沙江边,向南经干塘、团山、丽江、文笔、南溪、中螳螂至化龙进入剑川盆地,全长80Km左右。
由平行的两支断裂组成,走向N35º~ 45ºE,呈相向倾斜,倾角陡直。
北端在金沙江岸附近被北西向德中甸—永胜断裂右旋错断,南端在剑川盆地与北北东向的龙蟠—乔后断裂相交。
4.龙蟠—剑川断裂
龙蟠—剑川断裂是乔后—中甸断裂的中段,北起龙蟠经白汉场、九河至剑川,全长约60Km,走向N15º~ 20ºE。
龙蟠—剑川断裂可能是一条与红河断了同期或稍晚形成的古老断裂,长期的构造活动使力学变得复杂。
第四纪以来是左旋运动并似有张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