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我国现在使用的是1990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
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第一条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保证准确地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上所标示的地震烈度值,系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
该烈度值称为地震基本烈度。
第三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系国家经济建设中地震设防的法规图件。
在其适用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和已建项目的抗震加固,均应遵照执行。
第四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适用范围如下:(一)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震设防依据;(三)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第五条在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础上,应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程和地区有:(一)地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二)位于地震烈度区分界线附近的新建工程;(三)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四)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设开发区。
第六条对进行过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小区划等工作的工程和地区,凡其结果经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均有效。
第七条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由国家地震局会同建设部等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成。
第八条对不执行本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或单位应追究其责任。
我国地震带分布

我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河北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
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
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
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
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层。
地壳就是地球表面覆盖的一层岩石圈,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壳岩石圈厚度不一,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厚度约为70千米。
最薄的地方在太平洋底的马里亚纳海沟,只有几千米。
地震成因:地震主要是由地质运动,火山爆发及岩层塌陷等活动造成的。
地震的分布:一、时间分布:地震无论在时间分布还是地理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征,通过对大量地震资料的分析,地震发生时间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地震比较活跃,另一段时间地震比较平静,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地震活跃期发生七八级的地震的概率较高,不同地震带的活跃周期也不一致,有的是几百年的长周期,有的是几十年的短周期,当然也有的地震没有周期。
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特点,例如河北邢台地区,大约一百年为一个周期。
当然,有很大一部分地震的发生是具有偶然性的,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完全预测地震的发生。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由于位于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比较活跃,地震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
二、地理分布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
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中国大致可分为20个地震带。
地震带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灾害频发,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光地震带就20多条,预防地震灾害,加强人们对地震知识的了解至关重要,同时在地震多发区,要加强建筑的抗震性,对建筑质量要严格把关,相关部门要做好地震预报,预防工作,从减灾,抗灾角度,将地震的破坏性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我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情况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河北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
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
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
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
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中考地理中国四大地震带与23条地震带分布图详细介绍

中国四大地震带与23条地震带分布图详细介绍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18日21时47分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北纬27.18度,东经103.16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据云南地震局最新消息,截至19日凌晨6时,本次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巧家县3人、鲁甸县1人),23人受伤。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5月18日21时47分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北纬27.18度,东经103.16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据云南地震局最新消息,截至19日凌晨6时,本次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巧家县3人、鲁甸县1人),23人受伤。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网友反馈,地震造成云南昭通,四川宜宾、西昌等地震感明显。
据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震中距巧家县38公里、距鲁甸县39公里、距四川宁南县42公里、距四川金阳县58公里,距昭通市58公里,距昆明市242公里。
据当地网友反馈,巧家县小河镇有墙皮开裂、掉落等发生。
中国四大地震带和23条地震带分布图详细介绍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及主要山脉分布图从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地震带和山脉走势密切相关,山脉是地壳板块运动互相挤压形成的,地震是地壳运动释放能量自然现象,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
了解中国地震带分布,可以从我国山脉走势找到关联。
中国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区域,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中国四大地震带李四光说的中国四大地震带: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中国地震带可划分为:一、东南沿海及台湾地震带;二、燕山南麓,华北平原两侧与太行山东麓、山西中部盆地和渭河盆地地震带;三、贺兰山、六盘山,向南横越秦岭,至滇东地区地震带;四、喜马拉雅—滇西地区,是地中海—南亚地震带经过中国的部分;五、从西昆仑至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震带;六、新疆帕米尔至天山南北地震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图)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地震专家称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10年内有望勾画出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员发现,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研究人员勾画出21多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银川已探索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都有望勾画出来,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东京南面曾预测有八级以上地震,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没想到东北部却来了个9级地震。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昨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讲座时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
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福岛核电站离地震带太近了徐锡伟说,尽管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有严格的选址标准,但福岛仍不安全,因为它离地震活动带太近了。
“核电站应该考虑选在地壳稳定区的中心,要远离地震带,离可能发生的大地震越远越好。
”徐锡伟介绍说,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东京等了30年没等到强震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相当强烈,1990年以来,16次破坏性强的大地震11次都发生在这个板块。
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震,再到这次日本大地震,表明现在的地震活动到了活跃期。
“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徐锡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提出“地震空白论”,即地震会发生在以前没有发生过的空白区。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与北美板块三个板块相冲的地方。
东京南面可预测的地震达八级以上,概率达到87%,但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图为中国主要地震带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6期)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如果这句话不是出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韩竹君研究员之口,我会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谎言。
“不是日本吗?”我脱口而出。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抗震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以地质学家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却是毫不意外: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
在中国,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都说中国发生地震多,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呢?”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国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
”我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不对,其实在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
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了,中国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这样。
”邓乃恭的手指在《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自北向南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划过:“这是南北地震带,它把我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我国地震带分布

我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河北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
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
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
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
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01青藏高原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
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
均居全国之首。
02华北地震区华北地震带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东起渤海之滨的唐山地区,往西经华北北部燕山地区至五台山,然后转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过黄河向西经渭河流域至宝鸡市附近,全长1500多公里,该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大地震。
“华北地震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华北地震区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⑴郯城-营口地震带。
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
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⑵华北平原地震带。
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
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
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
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⑶汾渭地震带。
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
是中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
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
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
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
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⑷银川-河套地震带。
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
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
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
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03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
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
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
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1806年)地震、河源6.1级(1962年)地震和寻乌5.8级(1987年)地震,政和—海丰断裂带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
较低。
04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
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的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05“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中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
由于新疆地震区地震经常发生人烟稀少或者无人居住的区域,尽管强烈地震较多,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中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另外,“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
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