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图)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新一轮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但非主流网没有看到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国家地震局网站也没有看到。
地震,事关百姓,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官方怎么就不公布名单呢?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下面是网上搜到的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⑴北京、天津、唐山及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地区;⑵江苏、山东交界—南黄海一带和江苏、山东、安徽交界地;⑶四川西部-云南东部一带;⑷云南西北地区;⑸祁连山地区;⑹辽东半岛;⑺辽宁西部及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区;⑻甘肃东南至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⑼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区;⑽新疆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地区;⑾山西中南段至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地区;⑿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北部地区和东北松辽平原两侧地区。
8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四川自贡,山东临沂,湖南长沙,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安徽合肥,江西南昌,吉林长春。
还有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不知道,请知道情况的网友留言补上!另外有网友在问:总所周知地震是发生在地震带上的,而我国地震带分布图上没有长沙的位置,1973年至今,长沙共发生2.0级至3.0级地震40多次,但发生大地震的几率相当小。
如果是这样,那长沙为什么会被列为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问题补充:因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所以既然长沙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仍被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城市?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用地图来看地震(严肃)

用地图来看地震(严肃)为了不耽误各位宝贵的时间,请先阅读目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直接阅读,全篇阅读时间大概十二分钟。
本篇目录:1 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地震1.1压力大啊!1.2中国的地震到底多到什么程度?1.3基本每隔十年就会有一次较大级别地震的地震密集带1.4中国地震带—祖国山河一片红2 我家就在地震带上,咋办呐!2.1地震难道不能预报么?2.2那我们是不是只能坐等地震了?2.3地震科学家快来我家3 地震小贴士4 点赞、留言、转发、关注“地图会说话”今天的微信文章从一张地图开始: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日本才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不过由于日本的地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海上,所以在大陆强震的数据上被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
据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Tips:日本列岛处在属于陆地板块的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上,而属于海洋板块的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会俯冲到这两个板块的下面。
时不时的就会动一动,让日本人在承受地震灾害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防海啸的发生。
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震?压力大啊!世事难两全,中国在拥有广袤国土的同时,也承受着这片土地带给国人的地震灾害。
点击看高清大图经科学研究,全球主要的地震带有三个,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百分之八十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我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
全长两万多千米,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百分之十五。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很不幸,中国就位于世界上最活跃的两个地震带之间,甚至有些地区还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龙门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映秀-北川断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龙门山发生了8. 0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汶川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1映秀-北川断裂概况1.1地质背景映秀-北川断裂所在的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 km,宽约30 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东与大巴山相交,南西被鲜水河断裂相截。
龙门山式构造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汉川-茂汉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
由于该地区地质过程仍处于活动状态,变形显著,露头极好,地貌和水系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地质纪录,因此龙门山不仅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动力学(盆原动力学)的典型地区,而且是验证青藏高原是以地壳加厚还是左行挤出来吸收印亚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向北挤入作用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层和潜在的地震灾害的关键地区。
2映秀-北川断裂特点及影响2.1映秀-北川断裂的断层类型、地表破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方式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
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 190 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 m,平均水平断距为3.1 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士0.1 m,水平断错为6.8士0.2 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
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
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

45 118
长江中游地震带 0
0
0
2
10
15
27
东南沿海地震带 0
3
7
22
29
30
91
台湾地震区
0
8
17
19
11
45
台西地震带
0
0
8
10
7
25
台东地震带
0
8
9
9
4
30
南海地震区
1
2
5
8
东部大陆总计
2
13
34 106 115 159 429
总计
2
22
53 130 126 159 492
中国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个数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
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根据该震源区的地震 活动性及地震构造特征来确定。具体有以下几 种方法: • 历史地震法 • 古地震法 • 活断层特征参数法
8.5
天山地震区
5
南天山地震带
1
中天山地震带
2
北天山地震带
0
阿尔泰地震带
2
青藏高原地震区
6
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
3
藏中地震带
0
滇西南地震带
3
喜马拉雅地震带
3
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
1
鲜水河‐滇东地震带
0
巴颜喀拉山地震带
1
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
1
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
0
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
1
龙门山地震带
0
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
12
139 46 93
891 145 746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学几个术语图示
震中 震 源 深 度
震源
震中距 震源距
观测点 仪器震中
极震区 等震线
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
1.6 地震震级、震源与震中(2)
1.6.2 地震震源与震中 • 震源:地球内部(地壳内)发生地震破裂的地区。
•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在地震目录中用震中 的经、纬度和参考地点表示。
1.6 地震震级、震源与震中(3)
• 极震区:地震时地面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理 论上震中区和极震区应吻合,但由于地表地质 条件的差异,极震区和震中区可能有偏离。
• 震源深度(h):震源(作为点)源到地面的垂直距 离。
• 震中距(Δ):在地表,由震中至任何一点,沿 大圆弧测量的距离,用希腊字母Δ表示。有时
• 对2万km外的日本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目前记录到的最深地震
• 到目前为止,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 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的地震,震 源深度720km,震级为6.9级。深源地震常常 发生在太平洋中的深海沟附近。在马里亚纳海 沟、日本海沟附近,都多次发生了震源深度达 500~600km的大地震。
(3)孤立型:或称单发性地震。其显著特点是前震和余震 都很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很大。地震能量基本上通 过主震一次性释放出来。前震余震的能量总和通常不 到主震的0.1%(如1668年山东莒县-临沂地震)。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图(5级以上)
1.4 地震分布(1)
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很不均匀。地 震活动有间歇性。地震活动较为活跃的时 期,称为地震活动期。地震活动微弱的时 期,称为地震平静期。地震活动期间隔大约 100~200年左右。在每个地震活动期内又 可分出地震更为集中的时间段,称为地震活 跃幕。在地震活跃幕之间是地震平静幕。各 地震活跃幕的间隔大约10~20年左右。
汶川地震烈度图

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现场调查,调查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调查点4150个,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编绘了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一)烈度分布图汶川地震能量相当于256/5600颗原子弹,400/5600颗广岛原子弹,20000长崎原子弹同时爆炸汶川8.0级地震Ⅵ度区以上面积合计440442平方公里,其中:Ⅺ度区:面积约2419平方公里,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其中映秀Ⅺ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长轴约66公里,短轴约20公里,北川Ⅺ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长轴约82公里,短轴约15公里。
Ⅹ度区:面积约3144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224公里,短轴约28公里,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县。
Ⅸ度区:面积约为7738平方公里,呈北东向狭长展布,长轴约318公里,短轴约45公里。
东北端达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达到四川省汶川县。
Ⅷ度区:面积约2778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方向受地形影响不规则衰减,长轴约413公里,短轴约115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达到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
Ⅶ度区:面积约84449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规则椭圆形状展布,东南向受地形影响有不规则衰减,西南端较东北端紧窄,长轴约566公里,短轴约267公里,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达到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部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当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端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Ⅵ度区:面积约314906平方公里,呈北东向不均匀椭圆形展布,长轴约936公里,短轴约596公里,西南端为四川省九龙县、冕宁县和喜得县,东北端为甘肃省镇原县与庆阳市,最东部为陕西省镇安县、最西边为四川省道孚县、最北部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最南为四川省雷波县。
唐山大地震及构造描述

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以往在唐山地震极震区附近尚未发现区域性大断裂,历史上也未记载有大地震发生,因而过去把该区列为地震危险性较小的地区。
这次在这里发生了7.8级地震,是很多地震地质工作者没有预料到的。
震后的地表地质和深部探测工作所取得的一些信息,对回答唐山地震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通过这些资料研究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对于预报未来可能发生的强震是有意义的。
唐山地震的发生有其具体的深浅部地震地质条件,除了一些区域性地质和地震背景外,对京津唐地区来说,还应该强调构造的复杂性和强烈的差异活动性。
本区基底破碎,由前震旦系组成,它被多组断裂切割,并一直控制和影响着盖层构造的形成和变形。
多组断裂形成的复杂结点,使其易于形成多点源的应力集中。
新生代以来,断块之间发生差异运动,其幅度高达10000米以上,次级断块之间的差异运动多数也在5000--8000米。
此外,这一地区在深部构造上又处于儿个界面变化梯度大的地带,强烈的差异运动提供了孕育强震的条件。
根据地表地质研究,北部燕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拗陷相接处存在一个唐山菱形块体(虢顺民等,1977;李志义等,1979),它的四周被断裂所围限,块体中央存在着一条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唐山地震就发生在这个断裂的深处。
可见,深部构造与此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下面着重对唐山及其周围地区的深浅部断裂展布、活动性以及发震构造进行讨论。
一、唐山地区的断裂及其新活动假若我们剥掉新生代的地层,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唐山地区主要发育有三组浅层活动性断裂(图3.27),即北东向的宁河一昌黎断裂、丰台一野鸡坨断裂、唐山断裂带,北西向的滦县一乐亭断裂、蓟运河断裂和东西向的丰台一丰南断裂。
它们有的是前古生代形成的,有的是古生代形成的,但中、新生代普遍强烈活动。
关于这些浅层断裂向深部的延伸情况,由于该区已完成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线距较稀,因此尚不能做详细的分析。
就已取得的深部资料来看,深浅部的一些主要断裂一般符合较好。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百年最具破坏性的大地震(组图)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百年最具破坏性的大地震(组图)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图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2010年04月21日:全国降半旗为玉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玉树2064人遇难同胞默哀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12月19日21时03分:台湾花莲东南方海域发生6.8级地震。
2009年8月28日09时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7.6度,东经95.8度) 发生6.4级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
地震专家称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10年内有望勾画出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
●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员发现,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研究人员勾画出21多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银川已探索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都有望勾画出来,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东京南面曾预测有八级以上地震,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没想到东北部却来了个9级地震。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昨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讲座时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
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福岛核电站离地震带太近了
徐锡伟说,尽管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有严格的选址标准,但福岛仍不安全,因为它离地震活动带太近了。
“核电站应该考虑选在地壳稳定区的中心,要远离地震带,离可能发生的大地震越远越好。
”
徐锡伟介绍说,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东京等了30年没等到强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相当强烈,1990年以来,16次破坏性强的大地震11次都发生在这个板块。
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震,再到这次日本大地震,表明现在的地震活动到了活跃期。
“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难题。
”徐锡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提出“地震空白论”,即地震会发生在以前没有发生过的空白区。
日
本位于环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与北美板块三个板块相冲的地方。
东京南面可预测的地震达八级以上,概率达到87%,但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
北面可预测的地震只有7.7级、7.8级,但没想到东北部却发生了9级地震。
日本所在的板块活动非常有规律,但预测仍很困难。
可见地震的预测研究任重而道远。
在各地级市普查断层带
徐锡伟表示,1995年阪神大地震两天后,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一个示意图,表明倒塌的房屋和遇难者有三成分布在一个狭长带上。
“我们在现场看到,在狭长带上大量民房倒塌,偏离断层的后院房子却完好无损。
台湾地震后,我们去现场,发现房子破坏、河床移位、桥梁等灾害带也形成一个狭长带。
汶川地震后,我们在现场调查,发现白露中心学校有一个断层从操场通过,隆起两米高。
断层旁边不远的两栋教学楼是按可抗七级地震的标准建造的,产生了好多X形剪切线,但整栋楼没有大问题。
地震断层带上的房子可以说是无坚不摧,但在断裂带以外,如果科学设计建筑物抗震标准,可以大大减轻破坏。
”
徐锡伟说,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
如果将断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
“从2004年开始,我们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
断层带的研究,已经把它们的准确位置勾画了出来,建房时可以避开活动带。
现在我们正在各地级城市进行相关普查。
”徐锡伟说,“到2020年左右,我们要把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此外,还要编制新一代的地震区划图,作为国家建设的依据和抗震的有效措施,这也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按这个标准建的房子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
吁立法禁止在断层带建房
问:日本大地震是否预示2012全球性灾难要来了?
答:没有证据表明2012灾难会发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发生过7次8.0级以上的地震,60年代智利大地震是9.5级,都发生在环太平洋板块。
问:有专家作过统计,好像大地震是10年一个周期,是吗?
答:地震确实是一种周期性的脉动,10年一个周期是统计上的概念,实际上有时可能长点,有时可能会短点。
像苏门答腊9.3级地震发生在2004年,到现在才7年,看来地震活跃期还有几年。
问:这次日本大地震演出了一次“全武行”,地震、海啸和核事故接连发生。
日本狭小的版图几乎全部处于地震活动带上,却布置了这么多的核反应堆、核电站,当年难道没有进行科学评估吗?
答:其实日本建核电站是经过相当严格的评估的。
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从选址、建设到运营都有一系列非常严格的标准。
像日本福
岛核电站是按照峰值加速度0.6个g来建设的,当初选址时预测在日本东北部沿岸可能发生的地震小于8级,而静冈到东京可预测的地震却是8级以上的。
东京附近的8级大地震等了30年都没有等到,东北部这次9级地震却没有预测到。
问:日本东北部这次大地震发生后,是不是意味着今后东京湾相对来说会稳定许多?日本大地震后,对中国内地地震形势怎么看?
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探讨。
问:刚才您说,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断层带,那是一个条带。
只有避开它,不需要太远,灾害都会减轻很多。
那是不是说,只要把断层带普查得很清楚,立法禁止在断层带建房,就可以减轻破坏?
答:是这样的。
但核电站是个例外,不仅是避开,还要远离断层带。
比如美国加州就立法要求核电站必须离开断层带50英尺。
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建房要避让断层带,但有些城市已开始探索。
比如,银川市就委托清华大学进行规划,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
希望各界人士呼吁一下,我国也要立法,让建筑物避开地震断层带的错动。
(据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