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解剖及病变

合集下载

鼻咽部正常影像解剖

鼻咽部正常影像解剖
扁桃体、口腔、鼻腔 后部、鼻咽、咽鼓管 及鼓室等多处的淋巴 引流至此
鼻咽正常CT解剖
•经 眼 球 下 部 层 面
1.鼻泪管 2.眼球 3.下直肌 4.鼻腔 5. 眶下裂 6.蝶骨翼突 7.鼻咽部 8.下颌头 9.颞肌 10.鼻中隔 11. 上颌窦 12.颧骨 13.筛窦 14.筛骨 迷路眶板(纸样板)15.鼻骨
鼻咽正常MRI解剖
经视神经横断层面
视神经 海绵窦 基底动脉
小脑蚓
筛窦 颞叶
上半规管
经视神经横断层面
筛窦
蝶窦 垂体 颈内动脉 脑桥
第四脑室
经外耳道横断层面
蝶窦
鼓室 小脑蚓
上颌窦 下颌头
外耳道 第四脑室
经外耳道横断层面
上颌窦 下鼻甲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外耳道 延髓
乳突窦
经枕骨基底部横断层面
颞肌
咽旁间隙
是咽筋膜与邻近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间隙
茎突前间隙
咽侧间隙 (以茎突为界)
茎突后间隙
咽后间隙
咽侧间隙
茎突将其分成前后两 部
前隙:较小,内有颈 外动脉和静脉丛通过。 与扁桃体相邻
后隙:较大,与咽后 隙相邻,其中有颈内 动、静脉、Ⅸ、Ⅹ、 Ⅺ、Ⅻ及交感神经干 等穿过
咽后间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 筋膜之间,上起颅底, 下达第1、2胸椎平面
延伸到Morgagni窦,此区为鼻 咽癌最好发部位 咽隐窝顶端正对破裂孔,1cm, 肿瘤入颅重要途径
• 鼻中隔1 • 中鼻甲2 • 上颌窦3 • 鼻后孔4 • 咽鼓管圆枕5 • 咽鼓管软骨6 • 腭帆张肌7 • 腭帆提肌8 • 咽隐窝9 • 咽扁桃体10 • 颞肌11 • 翼外肌12 • 翼突外侧板13 • 下颌颈14 • 翼内肌15 • 乳突16 • 腮腺17 • 咬肌18 • 颈内静脉19 • 茎突20 • 颈内动脉21 • 颈外动脉22

5咽部解剖和生理

5咽部解剖和生理

急性咽炎
定义: 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

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
病因:
–细菌: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其它 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
–病毒: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为
主。
–理化因素: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气体+抵 抗力下降。
临床表现:
–起病急
–咽干、烧灼感,疼痛,可向耳部放散 –全身不适,头痛,发热
后隙较大,有颈内动、静脉,还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 下神经、副神经及交感神经干等穿过隙内还有颈深淋巴结上群, 咽部炎症可感染此隙。
咽淋巴环
内环的组成(waldeyer环):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 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以及咽后壁淋巴滤泡。
咽淋巴外环:内环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后者又互相交通, 自成一环,称外环。包括下颌角、下颌下淋巴结、颏下淋 巴结、咽后淋巴结等。
防治: –病因治疗:鼻、扁桃体、全身疾病
–避免刺激因子
–喉片、漱口液、3%碘甘油涂布
–中成药
–对萎缩性咽炎,服用维生素 A、B2、C、E
–肥厚性咽炎,手术治疗
腺样体肥大
定义:
腺样体增生肥大引起相应症状(多见于儿童) 。
病因: 鼻咽部及其邻近部位或腺样体本身的炎症反复 刺激,使其发生病理性增生。
局部症状:
会厌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
上:与口咽相通
前:通喉腔
下:环状软骨平面连接食管,环咽肌环绕。 双侧:梨状窝、环后隙
梨状窝
梨状窝
环后隙 会厌谷
咽壁的构造
咽壁的分层:分四层 粘膜层:鼻咽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口咽和喉咽--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层:结缔组织--包绕颊部的肌肉、血管、神经

咽部解剖及生理医学课件

咽部解剖及生理医学课件

《咽部解剖及生理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咽部解剖•咽部生理功能•咽部疾病的症状及诊断目录•咽部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咽部疾病的相关疾病及预防•咽部解剖及生理研究进展01咽部解剖1咽部整体结构23咽部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交汇处,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咽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咽部。

咽部整体结构由黏膜、肌肉和骨骼等组成,具有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功能。

03喉咽位于喉部下方,主要作用是引导食物进入胃部,同时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

咽部分区解剖01鼻咽位于鼻腔后部,主要作用是引导空气进入鼻腔,同时具有嗅觉功能。

02口咽位于口腔后部,是口腔和咽部的过渡区,主要作用是引导食物进入食管。

03咽部与颈部淋巴结、下颌骨等结构相邻,这些结构对咽部的保护和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咽部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01咽部与鼻腔、口腔、喉腔等相邻,与这些部位有复杂的毗邻关系。

02咽部与扁桃体、腺样体等组织相邻,这些组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02咽部生理功能呼吸道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咽部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咽部与鼻腔、口腔、喉腔等结构相连,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在呼吸过程中,咽部能够控制气流的进出,协助呼吸运动。

呼吸功能吞咽功能在吞咽过程中,咽部能够控制食物的进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咽部还能够分泌粘液,润滑食物,使其更容易通过食道。

咽部与口腔、喉腔等结构相连,共同参与语音的形成。

在发音过程中,咽部能够调节气流的进出,协助发出不同的语音。

咽部还能够控制口腔、喉腔等结构的活动,影响语音的质量和清晰度。

发音功能免疫功能咽部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

咽部能够分泌免疫球蛋白A(IgA),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咽部还能够通过淋巴组织的作用,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健康。

03咽部疾病的症状及诊断多由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引起,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影响吞咽及呼吸。

急性咽痛常见于慢性咽炎、茎突过长综合征等,疼痛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可伴有咽干、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鼻咽部的CT解剖

鼻咽部的CT解剖

咽鼓管
咽鼓管连接咽腔和鼓室,是中耳的一 部分。
当吞咽或打哈欠时,咽鼓管会开放, 帮助调节鼓室内的气压。
通过咽鼓管,鼓室可以与外界相通, 维持鼓室内的气压平衡。
04 鼻咽部CT检查的临床意义
诊断鼻咽部肿瘤
鼻咽癌
CT检查可以发现鼻咽部的肿瘤,并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 浸润范围,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
CT检查可以发现鼻咽部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并评估其分布 和数量,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
诊断鼻咽部炎症
鼻窦炎
CT检查可以观察到鼻窦内的炎症病变, 如黏膜增厚、积液等,有助于鼻窦炎 的诊断和评估。
扁桃体炎
CT检查可以观察到扁桃体周围的炎症 病变,如肿胀、积液等,有助于扁桃 体炎的诊断和评估。
情况调整检查方案。
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 以便于检查时活动自如。
在检查前应摘除身上的 金属饰品,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在进行鼻咽部CT检查前 应保持空腹状态,避免 因食物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中的配合
01
02
03
保持静止
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静 止状态,不要随意移动头 部或身体。
遵循医生指导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呼气、 吸气等动作,以便于医生 更好地观察鼻咽部结构。
鼻咽部的CT解剖
目录
CONTENTS
• 鼻咽部概述 • 鼻咽部的CT解剖图像 • 鼻咽部的主要结构 • 鼻咽部CT检查的临床意义 • 鼻咽部CT解剖的注意事项
01 鼻咽部概述
鼻咽部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鼻咽部位于鼻腔的后部,与口咽 部相连接,上至颅底,下至软腭 水平。
结构
鼻咽部由软腭、咽鼓管、咽隐窝 和咽扁桃体等结构组成,其中咽 隐窝是鼻咽部最深的部分,是鼻 咽癌的好发部位。

鼻咽部的CT解剖03416资料

鼻咽部的CT解剖03416资料
及范围、颅底骨和翼板的破坏、蝶窦及海绵窦 的侵犯、颅脑的侵及等。
平扫
5mm横断面连续扫描,上界在蝶骨结节平 面,下界一般为软腭平面。因常伴有颈部 淋巴结转移,故常规下界以达C3下缘为宜 。 骨 窗 窗宽2000HU,窗位300HU 软组织窗 窗宽200HU,窗位40HU
增强扫描 怀疑肿瘤颅内侵犯或血管性病变
7、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3、椎旁间隙
椎体前面与椎前筋 膜之间的间隙。 内有颈长肌、头长 肌和交感神经节。
(四)翼窝、颞下窝、翼腭窝
1、翼 窝 翼突内外板
向后伸形成翼窝,内有翼 内肌、腭帆张肌,翼外板 外面附着翼外肌。
2、颞下窝 翼外板与下
颌骨升支之间,内含颞肌 、咀嚼肌、腮腺深叶及下 颌骨喙突等。
3、翼 腭 窝
顶为蝶骨大翼 前壁为上颌窦内后壁 后壁为翼突 内侧壁为腭骨垂直板 外壁及下壁开放 内容:上颌动脉、上颌
或嚼肌间隙 向前移位提示病变来自颈动
脉鞘
2、咽后间隙
上达:颅底 下至:达下咽部和 食道后面至后纵隔 前壁:颊咽筋膜 后壁:椎前筋膜 内容:脂肪、疏松 结缔组织及少数淋 巴。
1、上颌窦 2、嚼 肌 3、颞肌 4、 下颌骨支 5、颈内 动脉 6、茎突 7、 腮腺 8、颈内静脉 9、乳突尖端 10、 头长肌 11、腭帆 张肌 12、腭帆提 肌 13、翼内肌 14、 翼外肌
软腭游离缘
腭扁桃体
会厌游离缘
会厌
气管
(三)鼻咽周围主要间隙
1、咽旁间隙
上界:颅底 下界:舌骨水平 外侧:咀嚼肌间隙和
腮腺间隙 外后:颈动脉间隙 内侧:颊粘膜间隙 内后:咽后间隙
前外界:翼内肌 后外界:腮腺 内 界:腭肌 内 容:脂肪、 小涎腺、腮腺残 余、三叉神经下 颌支等。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部解剖
鼻咽部诸壁
讨论.解剖
顶后壁:自颅底延伸到软硬腭交界水平。
两侧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
下前壁:软腭上面,后鼻孔后缘和鼻中隔后份。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上,起源于翼内 板后缘,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在咽后壁 行走于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旳咽 后间隙。
讨论.解剖
鼻咽部CT、MRI解剖
鼻咽腔在平静呼吸时有四种不同形态。方形、 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双侧对称,但是咽隐窝能够 不对称,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CT辨别鼻咽部粘膜和粘膜下构造较差。
MRI正常鼻咽粘膜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 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讨 论. 解 剖
讨论.体现
鼻咽癌旳MRI体现
1、局部鼻咽粘膜增厚,形成肿块,造成鼻 咽腔不对称变窄。
2、肿瘤组织旳信号强度较均匀,T1WI信号强 度中档信号,T2WI偏高信号强度。假如坏死 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3、Gd-DTPA增强后扫描肿块有较明显强化。
讨论.体现
鼻 咽 癌 超 腔
讨论.超腔
讨论.超腔
讨论
讨论
讨论
海绵窦侵犯CT
讨论
讨论
讨论
颅底骨质破坏
CT:观察骨皮质敏感
• 体现:骨质密度减低或 致密
MRI:
• 优缺陷:观察骨皮质敏 感性较差,但观察骨松 质破坏敏感,能够早期 发觉
• 骨松质破坏
敏感序列:T1WI平扫 体现:T1WI脂肪高信号
降低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斜坡骨质破坏-CT
正常斜坡MR
讨论
咽旁肌肉侵犯

咽部解剖

咽部解剖

咽的生理功能
physiology of pharynx
(一)呼吸功能
正常呼吸时的空气经过鼻和咽腔时,软腭必须保持松 弛状态,若鼻或鼻咽有阻塞,就将影响鼻腔的正常呼吸作 用,而张口呼吸。咽腔粘膜内富有腺体,故仍有继续对空 气加温、湿润的作用。
(二)言语形成
发音时咽腔可改变形状而 产生共鸣,使声音清晰、悦耳, 其中软腭的作用尤为重要。
鼻咽部淋巴管主要集中于 侧壁的前后方,淋巴先汇入 咽后壁下纤维组织内的外侧 咽后淋巴结,再汇入颈深上 淋巴结。鼻咽部淋巴管也可 直接汇入颈深淋巴结或副神 经淋巴结链。
腺样体位于鼻咽部,又称咽扁 桃体,位于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 形似半个剥皮橘子,表面不平,有 5-6条纵行沟隙,居中的沟隙最 深,形成中央隐窝。在其下端有时 可见胚胎期残余的凹陷,称咽囊。 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 显著,一般10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
咽的症状学
symptom of pharynx
(一)咽痛
最为常见的症状,除可因咽部疾病或咽部邻近器 官疾病引起外,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伴随症状。
(二)咽异常感觉
自觉咽部有毛刺、异物、堵塞等异常感觉。 1、咽部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 2、功能性因素
(三)吞咽困难
吞咽是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反射运动,当支配吞 咽运动的神经、肌肉及口腔、咽、喉等处病变时 ,可引起吞咽运动障碍 1、功能障碍性 疼痛及先天性疾病 2、梗阻性 咽部或食道狭窄、肿瘤或异物等 3、瘫痪性 中枢病变等

全身淋巴结 肿大
病程长、血 象改变明显
全身症状
全身酸痛,面及上 胸部潮红,结合膜 充血水肿皮肤有出 血点,WBC↑异常 淋巴、尿蛋白(+) 轻 咽部出血

鼻咽部解剖及病变的影像表现

鼻咽部解剖及病变的影像表现
8岁
咽囊囊肿Tornwaldt
鼻咽顶部增殖腺后方,头 长肌前方脊索顶端退化, 咽部上皮凹陷形成囊性盲 隐窝:咽囊。
粘膜向退化的脊索处延伸 而成,可发生囊肿或脊索 残余肿瘤。
鼻咽部解剖
咽鼓管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隆突 咽隐窝(位于颅底破裂孔
下面,中间无明显结构, 鼻咽癌若发生于咽隐窝, 容易侵犯破裂孔向颅内蔓 延)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脑病,放疗后5年
鼻咽恶性淋巴瘤
青壮年 颅骨破坏少见 转移淋巴结无中心坏死
右侧咽部肿胀1个月
病因
青年男性
性激素依赖学说, 雄激素刺激血 管纤维组织增生。
胚胎发育过程中, 生殖组织异位 遗留在鼻咽部,青春期在雄激素的 刺激下生长而产生的肿瘤。
鼻咽部解剖
鼻咽介于 颅底-硬 腭之间 咽颅底筋膜
前:鼻腔、翼腭窝 后:增殖腺(咽扁
桃体或增殖体 两侧:咽旁间隙 顶:蝶骨体、斜坡、
2岁
腺样体增生
发生于胚胎四个月, 5岁左右呈生理性肥大, 5岁 以后开始萎缩,14-15岁 达成人状态。
腺样体肥大也可因为屡 次上呼吸道感染、营养 不良及遗传因素。
增强MRI为JNA患者术后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复发
易 复 发
17岁男性 鼻塞伴鼻出血2月余
3岁男孩,发现左颈肿物5个月
18岁男性,全身乏力4个月
鼻咽小结
病变不多,病变的信号及强化特点具有一 定特征性
关键是颅底解剖,影像主要是了解累及的 部位,进行分期,指导临床
谢谢
组织学研究认为,肿瘤血窦丰富、 壁薄,血管畸形较大,伴管壁平滑 肌和弹性纤维发育不全。
鼻咽纤维血管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咽部解剖
鼻咽介于 颅底-硬 腭之间 咽颅底筋膜
前:鼻腔、翼腭窝 后:增殖腺(咽扁
桃体或增殖体 两侧:咽旁间隙 顶:蝶骨体、斜坡、
2岁
腺样体增生
发生于胚胎四个月, 5岁左右呈生理性肥大, 5岁
以后开始萎缩,14-15 岁达成人状态。 腺样体肥大也可因为屡 次上呼吸道感染、营养 不良及遗传因素。
鼻咽部解剖及病变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鼻咽部MR扫描注意点
有2个以上成像序列覆盖范 围从颞叶到胸入口,建议 采用: (1)STIR Coronal (2)+C T1 FSEfs Cor 冠状位第三颈椎平行。 轴位与第三颈椎前缘垂直
咽部解剖
起始于颅底蝶骨体、 斜坡,下至环状软 骨(C6水平)
注意
肿瘤沿颅神经周围浸润的隐
匿性
头痛、视物呈双,左侧动眼神经麻痹、右侧外展受限
颈部淋巴结分区
IA:颏下淋巴结IB:颌下 淋巴结
II:颈内静脉链上组,从颅 底至舌骨水平
III:颈内静脉链中组,从舌 骨至环状软骨下缘
IV:颈内静脉链下组,从环 状软骨下缘至锁骨
V:脊副链。 VI:中央区淋巴结,包括气
建议随访。
鼻咽恶性淋巴瘤
青壮年 颅骨破坏少见 转移淋巴结无中心坏死
(鼻咽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伴坏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 考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型)。 IHC:CD20(+),CD79a(+),CD3散在(+), CD43散在(+),TiA散在(+),CK(-),CD56 (-),EBV(-),Ki-67(+,>80%)。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骨、 肺、肝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
括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 移)
放射性脑病,放疗后5年
(右颞叶)镜下见脑组织呈坏死性改变,其中血管扩张,伴 血栓形成及再通,部分区域血管呈血管瘤样扩张、增生、充 血及出血性改变,周围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倾向放射性脑病 改变。
8岁
咽囊囊肿Tornwaldt
鼻咽顶部增殖腺后方, 头长肌前方脊索顶端退 化,咽部上皮凹陷形成 囊性盲隐窝:咽囊。
粘膜向退化的脊索处延 伸而成,可发生囊肿或 脊索残余肿瘤。
鼻咽部解剖
咽鼓管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隆突 咽隐窝(位于颅底破裂
孔下面,中间无明显结 构,鼻咽癌若发生于咽 隐窝,容易侵犯破裂孔 向颅内蔓延)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N1a:咽后淋巴结 N1b:单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且直径小 于3cm; N2: 双侧Ⅰb、Ⅱ、Ⅲ、 Ⅴa区淋巴结转移或直径> 3cm,或淋巴结包膜外侵 犯; N3:Ⅳ、Ⅴb区 Ps:淋巴结转移由上而下 循序性转移,极少跳跃性 转移
M分期
鼻咽 口咽 喉咽 硬腭、会厌游离缘
鼻咽部解剖
鼻咽介于 颅底-硬 腭之间 咽颅底筋膜
前:鼻腔、翼腭窝 后:增殖腺(咽扁
桃体或增殖体 两侧:咽旁间隙 顶:蝶骨体、斜坡、
咽颅底筋膜从翼内板后缘连至颞骨岩部, 向内返折
经头长肌及颈长肌的表面附着于枕骨基底部。
在近颅底处分成两束,附着于卵圆孔的外侧和破裂孔的 内侧,卵圆孔与海绵窦相通,疾病进入颅内。
颈部转移淋巴结
包膜外侵征
淋巴结边缘出现粗细不一毛刺 周围脂肪模糊或消失 不规则强化 相互融合及累及邻近结构。 坏死也是诊断淋巴结转移可靠
的影像征象。
颈部转移淋巴结
包膜外侵征 淋巴结边缘出现粗细不一毛 刺 周围脂肪模糊或消失 不规则强化 相互融合及累及邻近结构。 坏死也是诊断淋巴结转移可 靠的影像征象。
MR:T1WI呈等信号,T2WI介于肌肉与脂肪, 增强轻度-中等强化,增强可判断粘膜下病灶
T分期
T1:局限于鼻咽; T2:侵犯鼻腔、口咽、咽旁 间隙; T3:侵犯颅底、翼内肌; T4:侵犯颅神经、鼻窦、 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间隙、 颅内(海绵窦、脑膜等)。
T1期:局限于鼻咽
左耳鸣伴听力下降
放疗后2个月
T2期:进入鼻腔
T3期:翼内肌、颅底
T4期:咀嚼肌间隙
T4期:翼外肌、鼻窦
T4期:海绵窦。
右侧耳鸣5个月
复视、右侧面麻2个月
鼻咽癌与颅神经
三叉神经受累最多见
邻区域的一种途径 。
病人经影像或病理证实颅 神经周围浸润,但是可能 有正常的神经功能和在临 床体检为正常。
小淋巴细胞:CD3(+)。
1.(钩突)粘膜慢性炎症。 2.(鼻咽部)粘膜慢性炎症伴炎性渗出。
病因
青年男性
性激素依赖学说, 雄激素刺 激血管纤维组织增生。
胚胎发育过程中, 生殖组织 异位遗留在鼻咽部,青春期 在雄激素的刺激下生长而 产生的肿瘤。
管旁、气管前、环状软骨 前,气管食管间淋巴结。 VII:上纵膈淋巴结
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
1.横断面:淋巴结最小径≥10mm; 2.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 3.同一高危区域≥3个淋巴结,其中一个最大横断
面的最小径≥8mm(高危区定义:N0者,II区; N+者,转移淋巴结的下一站) 4.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边缘不强化;周围 脂肪间隙消失;淋巴结融合); 5.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
右侧咽部肿胀1个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CD20(+), PAX5(+),Mum-1(+),CK(-),CK(H)(-),CK(L) (-),EMA(-),LCA(+),HMB45(-),S-100(-), CD10(-),CD15(-),CD30(-),Bcl-2(-),Bcl-6(),ClyD1(-),K(+),λ(-),Ki-67(+,60%)。
鼻咽部解剖
腭帆提肌(受累导致咽 鼓管功能障碍,分泌性 中耳炎)
腭帆张肌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内肌 翼外肌
腮腺间隙,腮腺淋巴结转移
鼻 咽 癌
发生于鼻咽部粘膜上皮,鳞癌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40-60岁高峰,我国南方多见
鼻咽顶部、侧壁多见
CT与肌肉密度相当,无钙化或囊变, 浸润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