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优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1《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1《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1《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1《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加减法计算数量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加减法计算数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计算数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5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问题:超市里有3个苹果,又进了5个苹果,请问现在超市里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练习题:1. 小华有2个篮球,又借了3个篮球,请问小华现在有几个篮球?2. 学校里有5个班级,又来了2个班级,请问现在学校里有多少个班级?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含义,能够正确地理解问题并表达问题。

2. 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等。

3. 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策略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问题,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地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策略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等,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1. 理解问题2. 画图3. 列表4. 猜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34页的练习题1。

(2)教材第35页的练习题2。

(3)教材第36页的练习题3。

2. 作业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示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2课时)》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策略。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这一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或者是解决过程中容易遗忘一些关键的信息。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一策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一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过程中灵活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研组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研组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研组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对于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问题案例。

3.小组合作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练习题:小华有8个橙子,他想把这8个橙子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组类似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小红有12个糖果,她想把这些糖果分给她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稍复杂的问题,运用从问题出发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旅程中,三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还为他们今后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们在面对各种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一套有效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它不是简单地算出答案,而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且实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比如从条件出发思考、从问题出发思考,以及列表整理信息等。

先来说说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当孩子们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题目中给出的条件。

这些条件就像是一个个线索,引导着孩子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比如说,题目中说“小明有 5 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数量是小明的 3 倍”,那么孩子们就要从这两个条件出发去思考。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要想求出小红有多少支铅笔,就需要用小明的铅笔数量乘以 3,即 5×3 = 15 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导,从而解决问题。

再谈谈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这种策略要求孩子们先明确问题是什么,然后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比如有道题是“一个篮球 80 元,买 3 个篮球需要多少钱?”孩子们首先要明确问题是求买 3个篮球的总价,然后就会想到需要知道一个篮球的价格,而题目中已经给出一个篮球 80 元,那么总价就是 80×3 = 240 元。

通过这种从问题倒推所需条件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解题的关键。

列表整理信息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策略。

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信息较多且容易混淆的时候,列表就能够帮助孩子们清晰地梳理出有用的信息。

比如“学校买了 3 种文具,铅笔每支 2 元,橡皮每块 1 元,尺子每把 3 元。

如果每种文具都买 5 个,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时候,孩子们可以列出一个表格,将文具的种类、单价和购买数量分别列出来,然后再分别计算每种文具的总价,最后相加得出一共需要的钱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从问题出发,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于复杂的问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从问题出发,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问题的含义,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学会从问题出发,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若干个动物,问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策略。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问题解决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分析问题和思考策略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一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一个关于小猫分鱼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小猫怎样才能公平地分到鱼?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图中有一些小动物要过河,河上只有一块木头,询问如何让所有小动物都过河?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运用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问题和策略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如“小明每天步行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公里,他每小时走4公里,问小明上学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一个小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9元。

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多少?”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如“小明买了5个橙子和3个香蕉,一共花了12元。

橙子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多少?”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讨论和解决,如“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购买50元的商品可以获得10元的优惠券。

如果小明有80元,他最多可以购买多少钱的商品?”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小明买了5个橙子和3个香蕉,一共花了12元。

橙子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多少?策略:1. 设橙子的单价为x元,香蕉的单价为y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测培优卷4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填空。

(每空2分,共30分)
1. 冬冬今年7岁,爷爷的岁数是他的9倍,爷爷今年()岁,爷爷
比冬冬大()岁。

2. 小白兔拔了34个萝卜,小黑兔比小白兔少拔8个,两只小兔一共
拔了()个萝卜。

3. 一个工人每天加工24个零件,12个工人3天能加工()个零件。

4. 妈妈买丝巾用去36元,又买了3只发卡,每只18元,妈妈一共
用去了()元。

5. 超市运来3箱鲜橙汁,每箱12瓶,每瓶8元,可以列式计算总价:
(),结果是()元。

6. 国际学校小报告厅有20排座位,每排有26个座位,三年级共有
406名学生参加活动,还剩多少个座位?
还剩的座位数=()-(),()是已经知道的,()是未知的,所以要先算出(),列式是(),再算出(),列式是()。

二、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6分)
1. 平均每个同学体重25千克,()个同学重1吨。

A. 40
B. 4
C. 400
2. 一个排球42元,一个足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3倍,买一个足球
和一个排球一共要()元。

A. 45
B. 168
C. 126
3. 计算小能手学习小组有6个人,他们约定每人每天做8道计算题,
10天一共可以做多少道计算题?列式正确的是()。

A. 8×10
B. 8×6
C. 8×6×10
三、先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再解答。

(每题6分,共12分)
1. 明明的身高是125厘米,______________,成成比红红高12厘米,
成成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 同学们植了3行杨树,______________,又植了24棵柳树。

植的
杨树比柳树少几棵?
四、看图列式计算。

(每题4分,共16分)
1.
2.
3.
4.
五、解决问题。

(共36分)
1. 现在树林里有24只小鸟,已经飞走的只数是剩下的2倍,原来树
林里有多少只小鸟?(8分)
2. 跳绳的有多少人?(9分)
3. 花园新村新建了5幢大楼,每幢有3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8
户。

花园新村一共可以住多少户?(9分)
4.
(1)李阿姨买1顶帽子和60双袜子,一共要花多少元?(5分)
(2)周阿姨买12个书包,付出500元,应找回多少元?(5分)
答案
一、1. 6356 2. 60 3. 864
4. 90
5. 3×12×8288
6. 一共的座位数已经坐的座位数已经坐的座位数一共的
座位数一共的座位数20×26=520(个)还剩的座位数
520-406=114(个)
二、1. A 2. B 3. C
三、1. (答案不唯一)红红比明明高3厘米
125+3+12=140(厘米)
答:成成的身高是140厘米。

2. (答案不唯一)每行4棵
24-3×4=12(棵)
答:植的杨树比柳树少12棵。

四、1. 34×3=102(米)
2. 68+34+68=170(双)
3. 15×3=45(个)
4. 45-20+45=70(人)
五、1. 24×2+24=72(只)
答:原来树林里有72只小鸟。

2. 32×3-14=82(人)
答:跳绳的有82人。

3. 5×3×18=270(户)
答:花园新村一共可以住270户。

4. (1)60×4+10=250(元)
答:一共要花250元。

(2)500-12×40=20(元)
答:应找回2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