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塔器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_陈志伟

合集下载

塔器设计与计算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浅谈

塔器设计与计算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浅谈

塔器设计与计算中几个常见问题的浅谈摘要:本文阐述了塔器设计中几个常见问题,通过对比SW6与标准算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SW6塔器检修工况下塔顶振幅结果的来源;阐述了塔器计算中阻尼比的取值方法;讨论了裙座、地脚螺栓的选材,如何考虑环境温度,并对比了不同标准对环境温度的定义;最后通过某项目复合板技术规格书的技术要求,讨论了不锈钢复合板塔器基层名义厚度在强度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裙座和地脚螺栓环境温度自振周期塔器塔顶振幅阻尼比复合板基层 SW6一、SW6计算书中的塔器“检修工况下塔顶振幅”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在SW6塔器计算书中给出了两个振幅——操作工况下塔顶振幅、检修工况下塔顶振幅,乍看可能有会点困惑,“操作工况下塔顶振幅”对应的是哪个自振周期?“检修工况下塔顶振幅”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我们以《NB/T47041-2014〈塔式容器〉释义及算例》中的“例题3”为例,用SW6软件对“例题3”进行校核,所得自振周期计算结果与算例对比见表(一)。

表(一)单位SW6算例立式容器自振周期s 3.88 3.8289(第一振型)第二振型自振周期s0.620.6109第三振型自振周期s0.220.2202临界风速(第一振m/s 3.41 3.453型)m/s21.2421.64临界风速(第二振型)设计风速m/s30.1530.12由表(一)可见两者自振周期结果十分接近,误差在可接受范围。

(因有些参数《释义及算例》未说明具体取多少,所以用SW6算的时候会存在误差)。

由于“设计风速”均大于一、二阶自振周期对应的临界风速,通过共振判别,可知应同时考虑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的振动要考虑共振。

塔顶振幅计算结果与算例对比见表(二)。

表(二)单位SW6算例操作工况下塔顶振幅mm31.3475检修工况下塔顶振幅mm53.6067检修工况下自振周期s 2.92863第一振型的横向风塔顶振幅(第一振型时取阻尼比0.01)m0.03178通过比较表(二)两者数据可以看出,SW6计算书中“操作工况下塔顶振幅”就是“第一振型振幅”,对应的是第一振型自振周期。

地震前兆数据时频分析

地震前兆数据时频分析

地震前兆数据时频分析戴勇;高立新;陈立峰;杨彦明;格根【期刊名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年(卷),期】2016(037)006【摘要】In this paper,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 precursor data of cave strain at Wuhai Seismic Station, body strain at Hatuwusu Seismic Station, water level at Sanhaodi well, water level at Dadianzi well, earth resistivity at Wengniute Seismic Station and earth resistivity at Baochang Seismic Station is studied by using smoothed pseudo Wigner-Ville distribution method. Time-frequency result can clearly shows time interval and frequency range of main components and short-term changes of earthquake precursor data. How to select time-frequency method and how to preprocess precursor data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time-frequency results.%采用平滑伪魏格纳分布方法,相继对乌海地震台洞体应变、哈图乌素地震台体应变、三号地井水位、大甸子井水位、翁牛特地震台地电阻率和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等地震前兆数据进行时频分析,结果显示,时频分析可确定地震前兆数据包含的主要谐波成分及频段;时频分布能清晰显示地震前兆数据干扰短期变化时段和频段;时频分析方法的选取和对地震前兆数据的预处理工作,将影响时频结果信度。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地震响应分析是地震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用于描述地震荷载对结构物产生的动态响应。

常用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有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地震响应分析中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首先,反应谱法是一种基于地震输入和结构特性的简化方法,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非线性行为的分析。

反应谱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响应谱与地震输入谱进行比较,确定结构的最大响应,并用于设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反应谱法的优点在于简化计算过程,能够提供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移等重要参数。

同时,反应谱法可以通过改变地震输入谱来研究结构的响应变化情况,从而进行参数分析和优化设计。

然而,反应谱法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只考虑了结构的最大响应,对于结构的时间历史响应和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能力有限。

相比之下,时程分析法是一种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时程分析法基于结构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模拟地震波在结构上的传播和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出结构各个时刻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响应参数。

时程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结构和涉及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能够提供结构的详细时程响应,并能够考虑结构的动力参数变化和非线性效应。

时程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考虑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对于复杂结构和高等级抗震设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然而,时程分析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长时间的计算周期,对于大型结构和大规模的地震模拟较为困难,并且需要考虑更多的输入参数和模型假设,使得计算过程更加复杂和繁琐。

总的来说,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地震响应分析中各有优劣。

反应谱法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计算简化,能够提供结构的峰值响应参数。

时程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结构和涉及非线性行为的分析,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结构时程响应,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分析对象,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在抗震设计中,反应谱法常用于结构的初步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时程分析法常用于重要工程和要求准确分析的结构。

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

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

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在众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中,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作为重要的结构形式,其动力特性及其抗震性能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具有空间刚度大、结构形式多样、材料种类繁多等特点。

在地震作用下,这些特点使得钢结构易产生复杂的振动现象,如颤振、模态转换、振动衰减等。

这些振动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结构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

对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于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地震响应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于钢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和地震作用的随机性,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不同地震动特性、不同截面形式的钢结构,其地震响应规律尚不完全明确;对于钢结构的减震控制技术,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的地震响应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还将对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

通过搭建足尺模型,利用激光测振仪、高速摄像机等多传感器技术,对钢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实时、精确的测量。

还将开展振动台试验,模拟实际地震环境下的钢结构动力响应行为。

这些实验研究将为理论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撑,也为后续的结构设计和减震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本文将对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航站楼屋盖大跨度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抗震性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实验研究,揭示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航站楼屋盖结构的重要性在现代交通枢纽中,航站楼屋盖结构承载着重要的功能。

带导向架的耳座支撑塔器稳定性校核的一种常规设计处理方法

带导向架的耳座支撑塔器稳定性校核的一种常规设计处理方法

带导向架的耳座支撑塔器稳定性校核的一种常规设计处理方法摘要:本文阐述了某工程项目一个多腔、带导向架约束的耳座支撑塔器的力学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工程中对风载、地震载荷的常见误区,并对其做了合理解释;通过简化的力学模型内力图和公式推导对比,阐述了采用常规软件进行简化计算的可能性;通过对耳座支撑结构做一些合理假设,采用常规软件对前期无导向架和增加导向架后的推力、弯矩做对比分析;最后简述本文处理方式所适用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风荷载地震荷载耳座支撑塔器导向架 SW6 / PV desktop1前言与背景化工工程设计中,静设备专业在工程图或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塔设备的计算校核后,需要将塔式容器底部水平风推力、水平地震推力、风弯矩、地震弯矩与空重、充水重一起作为移交条件提供于结构专业,作为结构专业进行土建基础的荷载条件设计依据,通常这些数据在使用常规软件SW6(过程设备强度计算软件)或PV desktop(石油化工静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桌面系统)进行校核计算后可在计算书中导出。

常规计算软件是按照现行塔器标准NB/T47041-2014编写的,标准中针对的是不借助其他限位、牵拉作用,仅裙座自支撑的立式容器,其力学模型是一端全约束固定、一端自由的悬臂梁。

在工程中,亦会遇到实际情况的力学模型与常规设计标准不同,此时需要设计人员进行适当的简化与处理利用excel编辑公式,或者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设计。

而在设计中,我们通常更希望采用软件直接导出的计算书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以提高工作效率,若能将上述项目的反应器的力学模型,通过某种合理假设转化为常规计算软件的模型,并对转化后的模型所欠缺的校核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则能大大降低计算的工作量。

若将上述非常规的力学模型通过某种手段,套用常规计算软件的力学模型中进行简化计算,我们需要先了解模型,对实现略保守且符合实际的简化计算进行分析讨论,便是本文的目的。

2工程概况本文所述工程项目其中有一台两腔重叠的塔式反应器,由于该装置的化学反应体系原因,需要该反应器的出料口与后端的主反应器进料口的距离尽可能短,故将该反应器移入主反应器所在旧框架内,裙座落地支撑改为耳座悬挂支撑,悬挂在旧装置框架层间预留孔的结构梁上。

行波效应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纵向地震响应影响

行波效应对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纵向地震响应影响

W IQ —e L h n —a g E i , I eg l n k Z i
( o eeo Cv n i eig C og i nvrt, hnqn 0 0 5 C ia C l g f il g er , hnqn U i sy C og ig 04 , hn ) l iE n n g ei 4
Ab t a t Be a e o g o ra d l n —p n o ta h g o tg o g s a r n miso o rc b e s se ,i sr c : c us fhih t we n o g s a faul — ih v la el n —p n ta s s in twe — a l y t m r t i o no g ny t o sd r s imi e p n e f t e s se u de h u iom e ct t n. Ba e n h sa ls e s n te u h o l o c n i e es c r s o s s o h y t m n r t e nf r x iai o s d o t e e t b ih d p e ie 3 in t ee nt rcs D f ie l me mo e o h u ta h g ot g l n -p n r n miso twe — a l s se , t e o iu i a d l f t e lr — ih v l e o g s a ta s s in o rc b e y tm a h lngt d n l s imi e p n e ha a trsi so h y t m r t did u e r v l v x i t n a d c mp r d wi h s n r e s c r s o s s c r c e tc ft e s se we e su e nd rta e i wa e e ct i n o a e t to e u de i ng ao h u f r e c tto sn h g o ti n n i e r d na c i itr n e r to t o . Th e u t s o d t t t e ni m x iain u i g t e e merc o ln a y mi t o me h so y i t ga in meh d e r s ls h we ha h ta ei g wa e e ctto a n r a e,o c e s h es c r s n e ft r n miso o r r v ln v x iai n c n i c e s rde r a e t e s imi e po s so ta s s in twe ,wh c sma n yr l td he i h i i l ea e t h p a e i e e c o t e h s df r n e; t e fe t f r v ln v o t ln ’ iplc me t e p n e i o v o i t e e tc l f h ef c o ta ei g wa e n he i eS s a e n r s o s s s b ius n h v ria d d r c in,b tisef c n t i eSa i lf r e i o in f a t ie t o u t fe to he ln ’ xa o c sn tsg i c n . i

高耸通信铁塔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高耸通信铁塔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高耸通信铁塔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赵玉明;王丽;卢玉林【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5(38)16【摘要】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of communication tower is analyz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platform dead-weight was simulated by imposing the equivalent load on the tower top ac-cording to the platform and annunciator quantit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ss is the main force at the junction of lightning rod and tower and this position is easily ruptured,the stress delay of the tower with counterweight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with no counterweight,and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re larger due to the gravity second-or-der effect. The communication tower weak link is located at the counterweight area,that means the counterweight of the tower should be chosen carefully as the computed basis in the seismic analysis to ensure the construe safety.%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分析了高耸通信塔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特点,根据平台和信号器设置的数量,在塔顶施加等效荷载来模拟通信设备及平台自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雷针与塔身连接位置主要以拉应力为主,容易断裂.配重下的塔体应力延时程变化略大于无配重结果,而最大水平位移因重力二阶效应要远大于无配重结果.配重区域位移应力都较大,是主塔的薄弱环节.在抗震分析时,应更好地选择附带配重的铁塔作为计算依据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总页数】4页(P16-19)【作者】赵玉明;王丽;卢玉林【作者单位】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北京 100013;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北京605201;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北京 60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34【相关文献】1.高耸塔台结构风振动力响应分析 [J], 李少龙;张磊2.高耸结构的风振动力响应分析 [J], 任晓崧;朱玉华3.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高耸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 [J], 黄健辉;陈彦江;许维炳;王瑾;沈铂坦;李娜娜4.多维地震波作用下高耸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J], 赵云峰;庄汝云5.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高耸补压塔地震反应分析 [J], 崔丙会;王亮;翟亚飞;毕仲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高压变电站内支柱式电容器塔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特高压变电站内支柱式电容器塔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特高压变电站内支柱式电容器塔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鲁翔;陈向东;潘国洪;黄雄辉;文嘉意;谢强
【期刊名称】《高压电器》
【年(卷),期】2021(57)8
【摘要】支柱式电容器塔广泛应用于特高压变电站的交、直流滤波器中,设备质量往往达数十吨,在地震作用下响应十分显著。

为研究其地震响应特征,文中以某特高压变电站内支柱式电容器塔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有限元模型,结合模态分析以及动力时程分析发现设备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以忽略,并且其一阶振型响应占据绝对主导作用。

在此基础上,选取7条不同场地类型的地震动进行水平双向输入,分别采用基于一阶振型的简化反应谱法以及时程法计算设备的双向地震耦合效应。

对比两种方法结果发现在反应谱法计算的单向一阶振型响应基础上乘以一个放大系数即可充分考虑双向耦合地震效应。

对位移响应以及绝缘子应力响应建议放大系数分别取1.15以及1.20。

【总页数】7页(P86-92)
【关键词】支柱式电容器;一阶振型;扭转效应;放大系数;耦合效应
【作者】鲁翔;陈向东;潘国洪;黄雄辉;文嘉意;谢强
【作者单位】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
【相关文献】
1.矮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2.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下某风电塔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3.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下某风电塔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4.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碰撞响应试验研究
5.带剪切连梁双柱式桥墩地震响应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设计参数 材料 设计压力 / MPa 设计温度 / ℃ 塔器高度 / mm 裙座高度 / mm 内径 / mm 腐蚀裕量 / mm 介质 焊接接头系数 基本风压 / Pa 地面粗糙度 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场地土类别 最低设计金属温度 / ℃ 壳体厚度范围 / mm 环境温度许用应力 / MPa 设计温度许用应力 / MPa 塔器基本设计参数 数值 16MnR 1. 39 323 129000 12000 7200 3 C8 + 芳烃 1. 0 670 A 7 0. 1g / 第一组 Ⅱ - 7. 9 42 ~ 58 157. 0 120. 9 图1 等效简化后的模态计算有限元模型
-Ⅱ t Ⅱ-Ⅱ + σ1 - σ2 = 122 . 3 MPa < 1 . 2[ σⅡ σ] max = 145 . 0 MPa, 评定合格。
拉应力: σ y + 0 . 25 σ y1 = 101 . 25 MPa < σ y1 = 113 . 0 MPa




大型塔器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
1, 2 2 2 陈志伟 , 杨国义 , 尹立军 ( 1. 北京化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 100029 ; 2.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100013 )

首先通过数值方法对塔式容器模型简化 、 地震载荷 要: 针对塔式容器在地震载荷下的强度问题 ,
下的时程响应分析, 然后考虑内压和风载荷共同作用对塔器进行强度校核 , 通过实例分析给出了地 震载荷下塔式容器强度计算和校核的时程响应分析方法 。此时程响应分析方法是地震载荷作用下 塔式容器强度计算的通用方法, 是我国塔式容器标准中反应谱方法之外的又一方法 。 关键词: 塔式容器; 地震载荷; 时程分析
施加的地震载荷, 即加速度, 来源于地震记录 数据, 时程计算过程中对整个塔体施加随时间变 化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和竖直地震加速度 。 选用时程分析法计算, 根据 GB 50011 —2001
[6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对地震记录的规定 , 本项 分别为: 第一 目时程计算共取 4 组地震记录数据,
图2 地震记录 1 的水平方向加速度 · 33·
CPVT
大型塔器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
Vol30. No3 2013
图3
地震记录 1 的竖直方向加速度
图6
在 18. 92 s 时整体 x 方向位移( m)
顶点水平方向 ( 坐标系 x 方向 ) 的位移随时 间变化情况如图 4 所示, 竖直方向 ( 坐标系 y 方 向) 和另一个水平方向 ( 与 x 方向垂直的水平方 向, 即坐标系 z 方向) 位移相对 x 方向位移很小。
组人工模拟地震记录 ( 地震记录 1 ) 、 第二组人工 唐山地震时天津饭 模拟地震记录 ( 地震记录 2 ) 、 店的地震记录 ( 地震记录 3 ) 、 唐山地震时北京饭 店的地震记录( 地震记录 4 ) 。 2 地震时程响应计算
主要对塔体在地震记录 1 的作用下进行计 , 算 以地震记录 1 进行计算过程说明, 其他 3 个地 震记录计算过程略。 3 示出地震记录 1 的水平加速度和竖直 图 2, 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 32·
某工程中的塔器高度约 130 m, 我国没有如 此高度塔器的成功设计使用经验。 JB / T 4710 —
[2 ] 2005《钢制塔式容器 》 虽没有规定塔高的设计
上限, 但在石化行业实际设计中从没有超过该高 度的计算案例, 特别是有关设备地震影响的计算 。
第 30 卷第 3 期




中图分类号: TH49 ; O34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837 ( 2012 ) 03 - 0032 - 05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 4837. 2012. 03. 006
Seismic Time - history Response Analysis of Vertical Vessels
0 -0 σ max = 34 . 2 MPa( 风弯矩控制) 压应力:
算各截面最大弯矩下的组合轴向应力, 以判断最 大弯矩的控制因素 ( 是 100% 顺风弯矩还是地震 与 25% 顺风组合弯矩) 。 ( 1 ) 塔体各截面顺风压引起的应力与地震作
· 35·
CPVT
大型塔器的地震时程响应分析
Vol30. No3 2013
0
引言
设备除需静力计算外还 变化的动力载荷。 因此, 需进行动力计算, 即考虑地震载荷、 风载荷等随时 间变化的外载影响
[1 ]

塔器作为一种大型、 露天放置的直立设备, 受 到许多机械载荷的作用, 如自重、 内压、 介质重量、 风载荷、 地震载荷等, 这些载荷的共同作用造成了 设备的强度和稳定问题。 自重、 内压和介质重量 属于静力载荷, 地震载荷和风载荷等属于随时间
y, z 方向的应 图 8 ~ 10 示出该时刻塔体上 x, 力云 图。 其 中 y 方 向 应 力 的 最 大 值 为 - 90. 7 MPa, 为压应力。
图5 · 34·
z 方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最高点 y,
图8
x 方向应力云图( Pa)
第 30 卷第 3 期




总第 244 期
裙座基 底 处 的 最 大 y 方 向 应 力 为 - 23. 1 MPa, 为压应力, 见图 11 。
σ y + 0 . 25 σ y1 = - 31 . 65 MPa 故:
|
σ
0 -0 min
|
< | σ y1 | = 34 . 2 MPa
0 -0 σ min = - 34 . 2 MPa( 风弯矩控制) 2 ) Ⅰ - Ⅰ截面
拉应力: -Ⅰ t Ⅰ-Ⅰ + σ1 + σ2 = 112 . 8 MPa < 1 . 2[ σⅠ σ] max = 145 . 0 MPa, 评定合格。 压应力: -Ⅰ Ⅰ-Ⅰ + σ1 + σ2 = - 119 . 2 MPa, σⅠ 评定合 min 格。 3 ) Ⅱ - Ⅱ截面组合应力 拉应力:
在 t = 18. 92 s 时, 塔体的位移情况如图 7 所 示。塔体上出现最大应力时刻近似于塔顶出现最 大位移的时刻。
图4
最高点 x 方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图7
等效应力云图( Pa)
x 方向 顶点 x 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 18. 92 s, 最大位移为 0. 303 m。 z 方向上的位移, 图 5 示出塔体 y, 图 6 示出 x 方向位移云图。
计算 分组 地震 记录 1 地震 记录 2 地震 记录 3 地震 记录 4
时程响应总时间 t /s 40. 94
危险 截面 0 -0 Ⅰ-Ⅰ 0 -0
最危险点 时刻 / s 18. 92 18. 92 7. 82 7. 82 7. 64 7. 64 40. 98 40. 98
40. 94 Ⅰ-Ⅰ 0 -0 19. 08 Ⅱ-Ⅱ 0 -0 49. 26 Ⅱ-Ⅱ
图9
y 方向应力云图( Pa)
图 11
裙座底部 y 方向应力分布云图( Pa)
3 3. 1
时程响应结果及组合应力评定 地震作用计算结果 综合 4 个地震记录的计算结果, 在地震时程
图 10
z 方向应力云图( Pa) 表2
响应计算过程中, 各个记录的最危险时刻的危险 截面应力情况汇总见表 2 。
塔器地震响应分析结果汇总 最大轴向应力值 σ y / MPa - 23. 1 - 90. 7 17. 9 73. 0 3. 07 18. 1 16. 8 33. 6 顺风向压力产生的轴向力 σ y1 / MPa - 34. 2 - 113. 0 34. 2 113. 0 34. 2 拉应力绝对值 < 113. 0 34. 2 拉应力绝对值 < 113. 0 内压产生的轴向力 σ1 / MPa 0 22. 8 0 22. 8 0 53. 6 0 53. 6
2 CHEN Zhi - wei1, , YANG Guo - yi2 , YI Li - jun2
( 1.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2. China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13 , China) 100029 , Abstract: The seismic time - history response analysis of vertical vessels was carried out in ord to solve the proplem of its strength under seismic load. First, the numerical model of vertical vessel was built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FEA; then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action of internal pressure and wind load at the same time with seismic load, strength was checked. The check method of vertical vessel under seismic loads was given by an example. This time -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is a gener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trength of vertical vessel under earthquake, and can also be used to other vertical vessels under seismic load. The time - history analysis method is another method except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in China vertical vessel standard. Key words: vertical vessel; earthquake; time - history respons 犹如固定在基础上的悬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