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互动释 疑解惑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 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 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答案 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 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 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4)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
交通因素对________的影响很大。
互动释 疑解惑
解析 读图可知,城市扩展的过程是①→②→③→④,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受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①在泉河沿 岸,有便利的内河航运;②位于泉河与颍河的交汇处, 有两个方向水运的优势;③移向河流的下游,河面更宽 广,水运更便利;④则是随着现代铁路的修建而出现的, 更具现代特征,对交通运输要求更高的是河东工业区和 仓库区。总之,不管是城市空间地域形态的变化,还是 商业中心位置的变化,都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环路边缘或 (1)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_____ 市区边缘的________ 高速公路沿线。
基础自 主梳理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与________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上发展起来的 是在 交通要道 (3)集镇 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 繁荣和衰落
地理 · 必修2(人教)
第五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 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
影响
2.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 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 3.探讨交通发展对城市环 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 化建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优质课件)(共32张PPT)

扬州在建国后聚落空间形态。
聚
落
影空
响间
形
态
的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对 聚 落 空 间 形 态 的 影 响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对 聚 落 空 间 形 态 的 影 响
对
山区
平原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思观考察 山区商业哪一网幅点图的是密山度区为?为什什么么比?平原小?
对
聚
落
空
聚
落
空
间 形
“好地段,成功一半”
态
的
影
响
对 在宜州,好地段在哪里?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找一找?
布
的
对
聚 落
A:品牌服装店
址 选 B:汽车大卖场
空
间
形
态
的
影
响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的
对
聚
落 空
A:品牌服装店
B:汽车大卖场
间 形
市场最
态 的
优原则 位置 附近是 附近住 附近主 附近
影
否还有 宅分布 要交通 主要
远看像城墙 近看一排房 日行千里路 能载万吨粮
各打一交通工具
水面一座楼 没腿四处走 载人又送货 江海任它游
耳听赛雷鸣 眼看像只鹰 早晨去拉萨 晚上回北京
对 聚 落 影空 响间 形 态 的
对
商
业
影网
响点
分 布
观察聚落形态图与中交有通哪些线地的理延要伸素有?何联系?
的
对 聚 落 影空 响间 形 态 的
是我国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件 (共16张PPT)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 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运输网,将各聚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促使 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
3、影响商业中心的形成: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两原则”: 1、城市商业网点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商业街,二是 商业小区。 2、商业街布局时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A、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一般建在城市中心,多条 交通干线相交处; B、交通最优原则:商业区多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 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C、商业小区遵循便民最优原则:建在居民小区内。
1、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阅读案例: 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嘉兴聚落形态的影响。
2、某种交通方式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演变: 隋扬帝开凿大运河,在航运为主要运输途径的年代 促进了大运河沿岸城市的经济发展,而扬州地处大运河入 江要道,成为南来北往的运输中心,使得大量的财富聚留 在这里,据史料记载,扬州在16世纪中叶,即明朝时期曾 一度是全世界经济最繁华的地方,这其中盐业的贡献是非 常巨大的。 从19世纪后期开始,陆路交通开始发展,扬州也自 此走向衰败,到解放初期,扬州只有2个半的工厂,基本 没有工业。
4、交通线路改变会引起集镇的兴衰。 A、河运的影响: 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 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 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 B、公路铁路的影响: 铁路、公路改线,引起集镇兴衰。
(2)由于农村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为便于人们将多余的 物品进行交易,因此每一定范围的区域内都应该设置集市。 但考虑到交易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可能有限,因此不需要天 天“开市”,只需隔几天“逢集”一次,就可满足农民交 易的需要了。传统习惯,生活与生产安排等。 (3)集市会随着交通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某集市的交 通条件改善了,来赶集的人可能会增多,集市会更加繁华 ,“逢集”的次数也可能增加;反之,如交通条件变差了 。来赶集的人会减少,集市的周期也会相应延长,直至最 后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

C、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D、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一般沿河分布
5、以交通最优原则的商业网点应建在( D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C、居民的住宅区内
D、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6、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C )
A、大同、抚顺、开滦
B、大庆、玉门、包头
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不同地图
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一、等潜水位线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 某地的潜水埋藏深度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值(或范围)减去等潜水位线值(或范围)。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 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 (河流补给潜水) (潜水补给河流) 方法2: 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 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流补给潜水 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流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每个商业 企业
点
商业 网点
商业 中心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
地区
不同点
自然环境 交通
人口
山区
地势起 伏大
线路少、 平坦
线路多, 方式多
稠密
相同点
商业网 点
密度
都分布在
小
人口稠密、 交通相对
方便的地
区
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5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共69张PPT)

(3)× 商业网点除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外,还 有市场最优原则、便民原则等。
(4)× 一般来讲,山区地势起伏,交通线路 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业网点密度较 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商业网 点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地区的平原, 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气候 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的生存,故人口密度小, 商业网点密度也小。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 (1)表现形态的变化
带动
聚落空间
交通方式的 衰落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嘉兴市:随 水路 和 陆路 运输的 发展而变化 (2)典例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 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交_通__干__线__扩展,交__通__干__线__成为聚落的 主要发展轴。
归纳提升
1.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例 如,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密度不同,具体 原因如下图所示:
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 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是遵循交 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 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图示如下:
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
后来,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及大运河的淤塞,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 第11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共24张PPT)

阜
人民路
阳
主
要
105 国道
商
业
颍州路
京九 铁路
网
点
分
布
南站
(04 年)
案例3(教材85页) 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
分布的密度
山区疏,平原密
通
城市几何中心
条
件
分布的位置
市区环线边缘
市区边缘的高速 公路沿线
从石家庄、扬州的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阶段二: (20年代后)
泉河淤塞,颍 河成为水运主 要通道。城市 沿颍河西岸三 里湾一带发展 。
阶段三: (1958年以后 ) 修建颍河水闸, 航运不便,水 运起点移至颍 河闸以南。同 时公路越来越 发达,至105国 道出现。
阶段四: (1972年后) 铁路的发展, 修建阜阳火车 站,直至京九 线通车途经阜 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 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共24张PPT)
2020/8/2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包括房屋建筑, 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一般将聚落分为农村和城市。
聚落空间形态:聚落的外部形态。
探究一 阜阳的聚落空间形态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
交通线发展
沿交通线扩展
通
条
件
交通线衰落
基本不变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一说个明区山域区内各和种平商原店商之业间并网不点是分孤布立的的密,而度是有通何过差商异品?流通所 分需析要产的生交通差线异、的运原输因工。具、仓库等交织在一起,形成商业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共28张PPT)

结论4: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 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 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 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该城市 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 占美国面积的1.5%。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 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 地和商贸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沿环城河道向东、 北方向发展
沿铁路迅速发展 沿公路逐渐演变 成星状
发现与结论1:
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 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 形态的变化。
扬州的变迁
课堂探究2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运河 PK 铁路--影响城市兴衰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
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的
美誉。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
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
扬州
。但是清末大运河的淤塞,加 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
的建成,沿运河城市扬州发展
缓慢,城市迅速衰落,仍保持
沿河发展的形态。
从扬州等运河城市的兴衰,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扬州的变迁
①扬州发展的原因是:京杭大 运河的开凿、通航
②扬州的衰落
清末京杭大运河的淤塞
海运的发展
京沪铁路的建成
扬州
运河通,扬州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五章第2节《交通运输 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 (共28张PPT)
2020/8/27
思考:这种变化时谁导致的?
石家庄市的形成和发展
石太线
乡村
城镇
线
广
京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请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城市空间形态所处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2.图中所示城市形态出现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2015·山东青岛高一质检)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3~5题。
3.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4.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5.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2015·江苏南通中学高一调研)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7.2010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大型超市C.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D.造纸厂下图是“我国某市城区空间分布与商业网点景观图”,图中Ⅰ、Ⅱ、Ⅲ为该市空间布局变化的三个阶段。
据此回答8~11题。
8.该市在发展阶段I时,影响城区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B.矿产C.公路D.铁路9.到发展阶段Ⅲ时,引起城区空间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区迁移 B.新住宅区建设 C.铁路运输兴起D.科技水平发展10.图中甲类型商业网点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靠近居民区 B.靠近交通干道 C.靠近工业区 D.接近农副产品产地11.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区内如乙商业网点类型的步行商业街增多,而大型商场、超市则更多地在城区边缘建设,所述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分别是( )A.市场最优用地最优B.交通最优市场最优C.市场最优交通最优D.货源最优交通最优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2~1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密度、分布及兴衰的影响。
3.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基础知识】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新的①发展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②。
(3)交通线发生变化,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2.交通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沿③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使大城市沿交通运输网分布。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商业网点的区位:④的交通,尽可能多地吸引⑤,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
2.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平原地区:交通⑥,商业网点沿⑦分布,密度大。
(2)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⑧,运输方式⑨,密度小。
3.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位于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⑩沿线。
(2)市场最优:市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最高,能吸引大量。
4.集镇:在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常引起集镇的繁荣或。
【合作探究】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根据图中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前该市的空间形态有何特征?其原因是什么?
(2)目前该市的空间形态与1949年以前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
些?影响该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我国和图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相似的城市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结合教材图5.8和5.9,分析比较山区与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密度的大小,并说明其原因。
2.读某城市略图,大型综合超市A和商业街B的布局原则有何不
同?C商业点的分布是否合理?请分别说明理由。
3.河南开封市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
唐宋以来,朱仙镇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和商贾重镇;明末
因贾鲁河开通成为开封唯一的水路转运码头,大批货物由此集散,运往全国各地,从而得以迅速走向繁荣,至清康熙年间达到极盛,位列包括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在内的我国四大历史名镇之首。
清雍正至光绪一百多年间,因黄河多次决堤改道,汴水淤塞,舟楫停驶,加之20世纪初汴洛(陇海)铁路、京汉(京广)铁路开通,火车、汽车等新兴交通运输方式迅猛发展,朱仙镇逐渐衰落下来,商业重镇地位丧失。
朱仙镇的兴衰反映了交通和集镇之间怎样的关系?
【当堂检测】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石家庄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读图,回答1~2题。
1.石家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便利的交通运输和省会职能
D.原有工农业基础好
2.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状况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理由为;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理由为。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
A.株洲
B.武汉
C.九江
D.天津
(3)c城市中的商业区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布局工业区的是处,原因是。
【思维导图构建】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基础知识】
①交通方式②演变③交通干线④便捷⑤购物者⑥便利⑦公路⑧稀少⑨单一⑩高速
公路通达度
消费人口交通要道衰落
【合作探究】
探究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城市空间形态沿河分布。
原因:1949年以前,河运是该城市的主要运输方式,沿河交通便利,因此城市形态呈现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由沿河流分布逐渐向沿铁路和公路干线扩展。
其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铁路、公路取代水运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3)株洲、扬州、嘉兴、济宁、临清等。
探究二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山区比平原商业网点密度小。
原因:山区路况差,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交通不如平原便利,吸引的购物者比平原少。
2.大型综合超市A位于城市的外环线附近,交通便利,城区绝大部分居民可以极方便地到达这里购物,其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商业街B位于城区中心,这里人口密集,市场需求较大,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C商业点布局不合理,这里既不符合市场最优原则,也不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3.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当堂检测】
1.C
2.A
3.(1)b 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b 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水运
(2)C
(3)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方便,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4)③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方便
【思维导图构建】
①交通干线②带状③大④交通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