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必修复习测试题4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四周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逝(甲图)。
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明,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现象消灭的主要缘由最可能是()。
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缘由,我们人类应实行的对策是()。
①植树造林②把握酸性气体排放③进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削减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把握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1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
第2题,针对全球变暖应实行的措施可从把握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取,进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
答案 1.D 2.B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状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读图并结合相关学问回答3~5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上升,海平面也上升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4.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危害D.冰川运动5.关于上题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削减;海平面上升B.灾难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转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解析第3题,由a图可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由b图和c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上升,海平面也上升。
第4题,由图可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带来全球变暖问题。
第5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难性天气频繁,温度上升,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必修一自然地理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必修一自然地理(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必修一自然地理(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 m。
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
读图回答1~3题。
)(.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1 37 mD.17 m C.35 m A.15 m B.)2.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 B.一直减小A.一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 ).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3.D④C.③..A①B②3.B1.C2.B答案年我国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下2018 5~题。
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
读图完成4)(4.甲、乙、丙、丁四处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11/ 1.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必修一自然地理(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A.甲处B.乙处D .丁处.丙处C5.该地断崖处有一攀岩训练场,该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A.150 m B.100 mC.50 m D.10 m答案 4.B 5.C根据下图信息,回答6~7题。
)6.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24℃.22℃ D A.18℃B.20℃C )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7.R .北半球盆地BA.北半球山地.南半球盆地DC.南半球山地7.A答案6.B 9~题。
,该岛国位于某海湾内部。
据此回答下图为“某岛国地理位置图”8)(8.该岛国位于11/ 2.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必修一自然地理(习题演练)(含参考答案)A.墨西哥湾B.几内亚湾C.波斯湾D.孟加拉湾9.不考虑地形因素,秋分日该岛上位于50°30′E 上某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A.01:22 B.01:18 C.10:42 D.10:38答案8.C9.D下图中弧线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2019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习题(4)及答案

2019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基础选习题(4)及答案一、选择题(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
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
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A. 北依山地,森林茂密B. 河谷平坦,利于筑城C. 沿河设城,水运便利D. 背山面河,风景优美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A. 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 河流远离,未穿城区C. 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D. 过境干道,绕城边缘3.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A. 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 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C. 缺乏易经文化传播D. 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答案】1.B 2.C 3.A【解析】(一)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Q点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0时C.北京时间是6日12时D.NO为晨线2.某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约76°E)发现太阳位于对面冰山西侧的地平线上,2小时后发现太阳位于冰山东侧的地平线上,则当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 A.1:56 B.3:56C.13:56 D.15:56解析:1.D 2.B第1题,由图示和自转方向即可判断OP为0时经线,经度为60°W,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12分。
ON为晨线,OM为昏线,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第21题,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故太阳位于冰山西侧地平线时正在日落、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正在日出,由日落到日出有2小时,说明当日昼长为22小时,故中山站(约76°E)当日日出时间为1:00,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2:56,则太阳位于冰山东侧地平线时北京时间约为3:56。
高考地理一轮浙江选考总复习配套测试题阶段检测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阶段检测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现象不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是()A.四川盆地的紫色土B.尼罗河谷地绿洲C.南美洲西部沿海岸狭长的沙漠D.闽浙丘陵的常绿阔叶林答案D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4题。
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3.图中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4.风化壳与土壤的关系是()A.风化壳越厚,土壤越贫瘠B.风化壳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C.风化壳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来源D.气候越湿热,风化壳越薄答案解析第2题,热带森林带的降水量居于高值,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蒸发量居于高值,据此可判断曲线Ⅰ为降水,曲线Ⅱ为蒸发。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森林植被条件下风化壳的厚度要大于其他植被条件下风化壳的厚度。
第4题,组成风化壳的风化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来源。
(2017·温州二模)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虚线代表自然带分界线。
读图回答第5题。
5.图示①②③区的自然带分别是()A.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C.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C解析该区域位于中亚地区,自然带分布受大西洋水汽及纬度差异影响。
6.(2017·浙江学考模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A.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D.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答案B(2017·浙江模拟)陕西省神木县发现一系列巨大脚印化石,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初步认定这批化石是1亿年前恐龙的脚印。
高一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综合测试4 新人教版 新课标

高一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综合测试4 新人教版新课标一、选择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l~2题。
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2.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啊、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5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下图是30°N地区几种朝向的窗户每天可能受到太阳直接照射的时间曲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4.该地区住宅窗户的下列朝阳能使室内冬暖夏凉的是A.南B.东南C.北D.东北5.如果该地区住宅窗户朝向西北,室内受到太阳直接照射时间最短的季节,游客可在A.新疆摘葡萄B.浙江采梅子C.江西观桃花D.重庆赏腊梅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以下2题。
6.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7.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
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1~2题。
8.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9.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读图,回答20~21题。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2022年1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右图),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解析第1题,由于丙飞机所处纬度最低,在飞行相同距离后跨越的弧度最小,因而运动的角速度最慢。
第2题,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答案 1.C 2.A昼夜交替主要是由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据此回答3~4题。
3.在下列状况下,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A.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地球上的人B.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地球上的人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4.假如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解析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为15°/h,假如人向西运动的速度也达到15°/h,则不会经受昼夜交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随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则为昏线。
答案 3.D 4.B读图,回答5~6题。
5.与②地相比,⑤地()。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6.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A.5时B.6时C.17时D.23时解析第5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第6题,③地位于赤道,日出为6时,③地经度为135°W,位于西九区,它与东八区相差17个时区,相差17个小时,“东八区在西九区东边”,要加上17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3时。
答案 5.C 6.D7.若图中80°线恰好为两天分界线,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则北京时间是()。
2022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精选题库)必修1第4章 第1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1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选择题1.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四周地貌多样,风景美丽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聚落的区位条件,然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寻求有利于上述地理现象进展的条件。
依据图上等高线特征,分析甲地位置的优越性如下所示: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多条道路相交→交通便利。
答案 C读下图,回答2~4题。
2.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A.峡谷B.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D.沙丘3.西藏山南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A.半山腰B.狭窄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平原D.高山顶部4.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
A.河谷地势低,气候暖和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C.半山腰降水丰富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解析第2题,图中所示怒江河段为上游河段,多峡谷。
第3、4题,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缘由是地势低,气候暖和,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答案 2.A 3.B 4.A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回答5~7题。
5.村落图示分布的缘由是()。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B.平原面积平坦开阔,便于农耕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分布D.为躲避野兽攻击6.假如甲聚落进展成为城市,从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考虑,主要是()。
A.地形、气候B.气候C.河流、地形D.矿产资源7.图中村落属于()。
A.条带状村落B.放射状村落C.集中式村落D.圆形村落解析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村落沿河道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这样可以靠近水源,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甲聚落若进展成为城市,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受河流影响外,该地等高线稀疏,且低于100米,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城市建设。
答案 5.C 6.C7.A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阴影表示聚落),回答8~9题。
8.图中聚落分布在() A.河口三角洲上B.山麓冲积扇上C.河岸阶地上D.河谷平原上解析据图可以推断聚落分布在山麓处的河流冲积扇上。
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4 第四单元 湘教版必修1

阶段性测试题四(必修一第四单元)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威海模拟)读中纬度某区域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m),虚线a、b为等温线(单位:℃),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为( )A.北半球山脊B.北半球山谷C.南半球山谷D.南半球山脊2.若该地位于大陆东岸且在图中M处发现有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就洞穴选址的优势条件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冬季可以减弱寒冷偏北风的影响B.光照条件好C.海拔较高,避免洪水威胁D.降水少,洞内干燥答案:1.A 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地形上为山脊;a、b两条等温线在山北坡所在的高度低于南坡,这说明山南坡为阳坡,山北坡为阴坡,该区域在北半球。
第2题,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且有古人类居住,则可判定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洞穴选址既要避开冬季寒冷的偏北风,又要采光,同时避免洪水淹没,图中M处是一较为理想的洞穴选址。
读“我国城市数量分布表”,回答3~4题。
经度范围与城市分布经度范围城市数占全国城市总数的比率(%)3.①地形②交通③气候④经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我国最东部(130°E以东)和最西部(90°E以西)城市数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最东部面积范围少②最东部冬天太冷③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④最西部自然条件差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3.C 4.C解析:第3题,本题注意审题,是指主要自然因素。
第4题,130°E以东只有我国东北少部分地区,面积较小;东北有不少城市,所以冬季温度低不是主要制约因素。
90°E以西主要是西藏和新疆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右目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分析回答以下2题。
1.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几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丙甲丁乙D.乙甲丁丙2.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3.读“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图中下列城市等级系列由高到低正确的是知识改变命运A.③②⑦ B.⑧②①C.③④⑤ D.⑦⑥⑤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2题。
4.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5.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布在A.澳大利亚 B.加拿大C.马来西亚 D.阿根廷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以下2知识改变命运题6.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A.①⑤ B.②④C.③④D.①③7.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能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l9—21题。
8.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A.原料产地 B.销售市场C.能源基地 D.研发基地9.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向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10.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知识改变命运A.河南省 B.山东省C.四川省 D.吉林省读下图,判断以下3题。
11.图中属新工业区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12.20世纪50年代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结构单一B.劳动力素质下降C.新技术革命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13.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圈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 ( )A.东北和东南 B.西北和西南C.西北和东南 D.东北和西南2010年11月10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局组织召开了新农特生示知识改变命运范行动专察咨询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标志着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考查组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组上正式全面展开基地都根据备自的特点积超发展新农村,如山东省阳信县水蓐坡乡农民从倪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让种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莱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结合材料完成以下3题。
14.该地农民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A.国家政策和措施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C.市场需求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15.按照投入多少分类此地农业属于A.密集型农业 B.粗放型农业C.商品农业 D.种植业16.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下图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回答以下2题。
17.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A .柑橘B .香蕉C .苹果D .葡萄18.该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 .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C .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D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19.“都市农业”是一种隶属子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又提供观光、娱乐、休闲等“精神食品”。
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在都市农业模式图的3个农业圈中,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A.①农业文化园②休闲农庄③禽蛋蔬菜基地B.①禽蛋蔬菜基地②农业文化园③休闲农庄C.①休闲农庄②城市绿化带③农业文化园D.①农业文化园②禽蛋蔬菜基地③休闲农庄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
读图回答5~6题。
20.据图2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 合肥小于南宁B. 株洲大于石家庄C. 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21.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获得太阳辐射多少B. 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 下垫面性质的差异D. 对流层厚度的不同2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知识改变命运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23.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①不危害生物多样性②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③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④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读某大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2题。
24.图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 ( )A.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B.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C.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D.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25.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下列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 )A .甲——环境容量大B .乙——配套企业多C .丙——土地成本低D .甲——接近能源地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阴!”据此回答以下2题。
26.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 ( )A .进行国际合作B .实施清洁生产C .选购绿色产品D .公众认识和参与27.做到既能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方法是 ( )A .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B .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C .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D .坚决予以取缔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完成以下2题。
28.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 B.技术 C.原料 D.市场29.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2010年11月10日,农业部发展计划局组织召开了新农特生示范行动专察咨询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标志着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专察考查组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组上正式全面展开基地都根据备自的特点积超发展新农村,如山东省阳信县水蓐坡乡农民从倪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让种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莱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结合材料完成以下3题。
30.该地农民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A.国家政策和措施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C.市场需求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31.按照投入多少分类此地农业属于A.密集型农业 B.粗放型农业知识改变命运C.商品农业 D.种植业32.当地农民为了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防治害虫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二、填空题33.读某地区城镇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
已知A、B、C 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D、E、F是比A、B、C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 )A.A——E B.C——D C.A—C D.都一样(2)当上述铁路修建后,D、E、E三个乡镇哪个经济发展最快?为什么?(3)石家庄市原是正定县的一个乡村,目前发展成规模远大于保定县的大城市。
读图回答:知识改变命运①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什么?②上图说明,现代聚落区位选择中、沿一线是城市扩展的增长点。
此外,沿也可以形成城市空间增长的纵轴线。
34.读某城市群发展过程示意图和该城市群中甲城市用地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地城市化发展的表现有那些?(2)该区域大中小城市分别以汽车、棉纺和钢铁工业为主,是简要评价该区域的城市地域结构和工业结构以及协调发展的对策?(3)试分析甲城市用地结构图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B2.C3.C4.C5.B6.A7.D8.A9.B10.D11.D12.B13.C14.C15.A16.B17.C知识改变命运18.B19.C20.C21.B22.D23.C24.A25.C26.C27.B28.C29.D30.C31.A32.B二、填空题33.(1)C(2)D乡镇发展最快。
它离C城市较近,经济发展受益于A、C之间铁路的带动。
(3)①铁路干线枢纽(火车站),客货流量大;河北省省会。
知识改变命运②铁路海、江、高速公路34.(1)原有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规模扩大;大中小城市出现,城市等级结构形成;道路增多和道路网形成等。
(2)城市空间结构利等级结构较为合理工业结构不合理对策;汽车工业、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局在大城市;将棉纺织工业分散到各城市。
只作为各城市的辅助工业部门。
(3)不合理。
根据风向标可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东侧工业区可能对南部居住区造成污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