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扫描原理的路径检测方案
基于激光扫描大型垃圾站料位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0 引 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收集效率低、垃圾倾倒不规范等问题[2]。
因此,如何提高垃圾站的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无人化、智能化进程的推进,智能化垃圾中转站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3],垃圾站料位检测是实现垃圾站智能化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料位检测方法,如机械式检测、重力式检测[4]、压力式检测等。
然而,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易损坏、准确率低、不易维护等问题。
相对而言,激光扫描传感器的应用更加可靠、准确,在行业内备受关注[5]。
本文主要介绍了垃圾站激光扫描料位检测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研究,以期为垃圾站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垃圾中转站简介垃圾压缩机是垃圾中转站内的一种用于将收运过来的松散垃圾通过压缩作业,使其进行减量化,通过压缩设备装车,进行转运的一种大型设备。
垃圾压缩机工作可分为四个过程[6],如:垃圾收集上料、循环压缩、垃圾打包、转运四个过程顺序进行[7],大型垃圾站常配有上料机,上料机的作用为增加卸料工位,垃圾料位检测与控制系统主要集中在垃圾收集上料机上料过程中。
垃圾收集上料过程为垃圾收集车基于激光扫描大型垃圾站料位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Material Level Det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LargeGarbage Stations Based on Laser Scanning文振南 丁 伟(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3)摘要:大型垃圾站常备有多个卸料工位,随着垃圾站全自动化进程的推进,垃圾量检测、快速、精准计算垃圾量、合理分配卸料工位,已成为全自动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LC 控制的激光扫描传感器为主要检测装置的垃圾站料位检测系统,通过PLC 进行信号处理与控制,实现对物料的精准检测与控制。
基于TOF摄像头的车位检测方案

10.16638/ki.1671-7988.2021.02.006基于TOF摄像头的车位检测方案王金华,陈泽武,张力锴(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普遍基于超声波传感器对停车位检测都存在盲区范围大、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TOF摄像头的停车位检测方案。
对多种极限停车位场景进行分析,以广汽新能源GE3车辆为载体,并以安装丘钛科技TOF摄像头为研究对象,对该检测方案在多种场景下进行实车验证。
测试结果表明:使用TOF摄像头的停车位检测方案不仅能在更小盲区范围内保证停车安全,而且在满足高精度的情况下适应更多极限车位场景。
关键词:TOF摄像头;自动泊车;车位检测;极限车位中图分类号:U47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21)02-16-04Parking space detection proposal based on TOF CameraWang Jinhua, Chen Zewu, Zhang Likai(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utomobile Engineering Institute,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parking detection precision of the automatic parking system based on ultrasonic sensor is not high, the blind area is wide. A proposal based on TOF(Time Of Flight) for parking space detection is proposed. The proposal is validated that is analyzed in a variety of extreme parking space scenarios, and the GAC new energy GE3 is used as the carrier, and the Q-Tech TOF camera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roposal is validated by an experimental vehicle in a variety of extreme parking space scenarios and speed condition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king space detection proposal using the TOF camera can not only ensure parking safety in a smaller blind area, but also adapt to more extreme parking scenarios with high precision.Keywords: Time of flight camera; Automatic parking assist; Parking space detection; Extreme parking scenarios CLC NO.: U471.1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1)02-16-04引言智能泊车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对疑似停车位进行检测,车位检测精度以及障碍物检测盲区对泊入停车位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桥梁裂缝检测方案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

桥梁裂缝检测方案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桥梁裂缝检测方案: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研究1. 背景介绍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重量。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环境因素、设计问题或施工不当等各种原因,桥梁裂缝的产生已经成为桥梁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有效的桥梁裂缝检测技术对于维护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简介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表面的三维形状和相应变形的高精度测量。
相对于传统的裂缝检测方法,如视觉检测和物理测试,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具有快速、高精度、自动化等优势。
3.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桥梁裂缝检测中的应用3.1 数据采集激光扫描仪通过发射激光束,扫描桥梁表面,记录下每个点的三维坐标信息。
采集的数据包括了桥梁的整体几何形状和表面形貌。
3.2 数据处理通过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桥梁的三维模型和拓扑结构。
同时,可以根据激光测距原理,计算出桥梁表面各点的高程信息,进一步分析桥梁表面的变形情况和裂缝情况。
3.3 裂缝检测在获得桥梁的三维模型后,可以借助图像处理算法,对裂缝进行自动化检测和定位。
通过设置合适的阈值和形态学处理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桥梁的裂缝,并对其进行分割和计量。
4.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4.1 技术优势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桥梁裂缝检测中具有以下优势:- 高精度:能够实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准确度高。
- 快速高效:无需接触目标物体,测量过程迅速,提高了工作效率。
- 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自动化,减少了人为误差。
- 全面性:能够获取桥梁整体的三维几何信息,对于裂缝检测和结构分析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4.2 应用前景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桥梁裂缝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裂缝检测:能够实现桥梁裂缝的自动化检测和计量,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 桥梁健康评估:通过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据对比,可以实现对桥梁健康状况的评估和监测。
激光跟踪电路实验报告

激光跟踪电路实验报告1. 引言激光跟踪电路是一种基于光电原理设计的电路,用于追踪和测量激光光束的位置。
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光纤通信、激光推进以及激光测距等。
本实验通过搭建激光跟踪电路,验证其在激光测距中的应用。
2. 原理激光跟踪电路主要由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位置控制电路组成。
当激光光束照射到光电传感器上时,光电传感器会产生电信号,并经过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入位置控制电路进行处理。
位置控制电路根据信号的强弱,来控制相应的电动机或执行器,实现对光束位置的跟踪。
3. 实验准备3.1 材料- 激光发射器- 光电传感器- 信号放大电路模块- 位置控制电路模块- 示波器- 电源供应器- 连接线等3.2 连接图根据实验指导书提供的连接示意图,将激光发射器、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模块和位置控制电路模块依次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4. 实验步骤4.1 调试激光发射器首先,将激光发射器连接到电源供应器,调整电源供应器输出电压,使激光发射器工作正常,并调节激光发射器位置,使其发出的激光束聚焦在光电传感器上。
4.2 调试信号放大电路模块将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连接到信号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并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
调节信号放大电路模块的增益,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适宜。
4.3 调试位置控制电路模块将信号放大电路模块的输出信号连接到位置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示波器观察位置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出信号。
使用示波器调节阈值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激光光束位置的跟踪。
5. 实验结果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我们成功搭建了激光跟踪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光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通过信号放大电路模块和位置控制电路模块进行了信号处理和跟踪。
6.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搭建激光跟踪电路,验证了其在激光测距中的应用。
通过调试激光发射器、信号放大电路模块和位置控制电路模块,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激光光束位置的跟踪。
激光跟踪电路具有实时性和高精度的特点,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激光扫描原理的路径检测方案

激光扫描器检测基本原理
激光 扫描 器的基 本原理 与基 于红 外路径
不 外乎CC D与光 电两 种 。 CD方案具 有先天 探 测 的 原 理 类 似 ,但 存 在 如 下 不 同 点 : C 的 优势 , 不仅能得 到赛 道的丰 富信息 , 而且 可
・
激 光扫描 器通常使 用波长 为 6 0 m 的 5n
镜面, 进入 凹面镜的 聚焦范 围, 凹面镜聚 焦 出 , 经 给后续 的处 理带来 了困难 , 也大大 降低 了 后 的光线 ,通 过 中心波长为 6 0 m 的滤光 片 可靠性 。 5r i 滤 除干扰 光后 ,由光敏 二极管 转换 成与光 强
实现 远距 离的前 瞻 ,对车 模重量 及稳 定性 的 激光 管作 为光源 , 能量高 度集 中 , 远距 离时光 影 响也很 小 ; 而光 电方案 受传 感器数量 、 车模 束发 散角仍 然很小 , 检测距 离远且 分辨率 高 ,
重量 及稳 定性所 限 ,获得 的赛道 信息 十分有 而红 外光 电检 测方 案 , 光源发射 角大 , 其 检测 限, 前瞻 距离也 不足 , 得使用 光 电管方案 的 距 离 有 限 且 分 辨 率 低 。 使
队伍 成绩普遍 不如 使用 CC 方案的 队伍 。 D
・
激光 扫描器增加一个可控 的振 镜或旋转
是 否光 电方案就 真的不可能得 到连续的 、 棱镜 , 实现 动态扫描 检测 , 可以 获得一 维 图像
圈 1激光扫箍 器光路原
理圈
前 瞻性好 的信 息呢 ?设想如 果 只用一对 光 电 信 息 ,利 用 多个 ( 常 3个就 足够 了) 通 一维 激 发射 / 收传 感器 , 接 利用 光学装 置让发 射光线 光扫描 器 , 以获得 与 CC 可 D方 案近似 的 图像 形 成一 条 高 速 扫描 线 , 信息 ,而一 对红 外光 电传感 器仅 能获得一 个 就可 以得到一 行完整 的 “ 素 ”信 息 ,要 想获得 足够 的赛 道信 息 ,必 像 赛道信 息 ,如果有 3个 需 足 够 多 的 光 电 传 感 器 ,受 规 则 所 限 的 同 时
激光扫描均方根(RMS)检测作业指导书

7.3。3。对二个文件进行拼接:选中以上打开后的A、B文件,把左侧出现的带云点符号的A,B文件同时选中,然后点击第三栏第3个图标“Manual Registration"。如图11所示。
(图11)
7。3.4。把图11所示的左侧菜单“Mode"下列的中间一个“ n—point Registration”选中,然后选择Fixed“A”、Floating“B”(A B两文件主次可以不分).
注意:若被测反射面大于激光扫描机扫描的工作范围,则需要对反射面进行多次扫描,在扫描前则需要对反射面用标准垫片进行定点,以便于后面的拼接工作。若被测面小于激光扫描机扫描的工作范围,只需要一次扫描即可,则直接进行第7。3.8.
7。2.22.将反射面进行翻转后,继续扫描,确保二次或者多次时,测试面上用于定位的标准垫片能扫描到.
2。适用范围:
所有抛物面天线、双曲面天线、多波束天线等。
3。引用标准:
SJ/T11387-2008
4。术语解释:
RMS:天线曲面素线精度误差值(均方根值)。
计算RM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5。设备及检测环境:
5。1.三维激光扫描机、磁力表座、高精度移动式天线基座。
5.2.测试环境温度20°C±2°C,电源220V±10V,50Hz±1Hz,可靠接地,室内避光、避雨、无尘、平整地面无振动.
7.1。3。用显像反差剂均匀喷涂在被测试面上,测试面无漏底,无流痕,以免影响扫面结果.
7。2.扫描。
7。2。1.开机前准备:
7。2.1.1.去除扫描机上的防尘罩,检查扫描机有无异常情况,确保工作台上无任何东西。
7.2。1。2.检查扫描机控制柜接线是否正确,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算法研究

竞 赛 赛 道 可 分 为 以下 赛 道 模 式 :直 线 赛 道 ,虚 直 线 赛
道 , 道 ( 含 “ ” 弯 道 )虚 线 弯 道 , 字 线 赛 道 以 及 起 跑 弯 包 S型 , 十
线 ,其 中虚 直 线 赛 道 和 虚 线 弯 道 可 用 连 续 滤 波 算 法 近 似 为 直 线 赛 道 和 实 线 弯 道 。所 以 在 此 主要 介 绍 其 余 4种 赛 道 模
线 时 , 据 连 续 性 滤 波 , 可 以 区 分 出 智 能 车 前 进 方 向上 的 根 便
黑色引导线。
24 赛 道 模 式 识 别 .
路 径 识 别 系 统 在 实 际 路 径 信 息 的 采 集 过 程 中 , 因传 感 会
器 自身 性 能 和 赛 道 环 境 等 原 因 出现 干 扰 信 号 。由于 赛 道 的 黑 色 引导 线具 有 连 续 性 ( 时 暂 且 忽 略 虚 线 赛 道 部 分 )若 智 能 此 ,
下 . 色 引导 线 不 会 跳 跃 2个 传 感 器 (0 m 以 上 的距 离 。 黑 3 m) 具体滤波流程如下 : 首先计 算本行 检测结 果中 … ’ 1 的个 数 , 检 测 到 黑 线 的 即
置 信 息 记 录 到 一 维 数 组 中 , 经 过 分 析 判 断 , 可 以 获 得 赛 再 便
别赛 道 模 式 和赛 道 的 变化 趋 势 。 设 计 中 将 连 续 若 干 次 一 维 检测 结 果 组 合 成 一 幅 二 维 “ 图
道 的 模 式 信 息 和 变 化趋 势 四 。
式的识别 。
个 采 样 周 期 内 , 不 出现 十 字 线 赛 道 和起 跑 线 赛 道 的前 提 在
赛 道 模 式 识别 的 过 程 如下 : 首 先 , 算 每 行 黑 线 的 中心 位 置 ; 计
【CN209784768U】基于激光检测技术的船舶越线检测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12568.8(22)申请日 2019.02.19(73)专利权人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10061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区新科三路一号(72)发明人 覃勤 程训明 徐腾飞 卢淼 潘旺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代理人 王巍巍(51)Int.Cl.G05B 19/042(2006.01)G05B 19/05(2006.01)G01S 17/88(2006.01)(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54)实用新型名称基于激光检测技术的船舶越线检测系统(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激光检测技术的船舶越线检测系统,属于检测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船阀控制设备、激光扫描设备、智能控制设备和报警设备,激光扫描设备与智能控制设备之间通过采用TCP/IP协议连接,智能控制设备与报警设备之间通过采用TCP/IP协议连接,船阀控制设备与智能控制设备之间通过采用TCP/IP协议连接。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问题,采用一种智能化检测技术实现对船舶越线行为的快速、精准、可靠识别,并自动报警,以保障船闸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可以计算闸室水位高度,无须安装水位计,为水位计提供故障预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209784768 U 2019.12.13C N 209784768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784768 U1.基于激光检测技术的船舶越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阀控制设备(1)、激光扫描设备(2)、智能控制设备(3)和报警设备(4),所述激光扫描设备(2)与所述智能控制设备(3)之间通过采用TCP/IP协议连接,所述智能控制设备(3)与所述报警设备(4)之间通过采用TCP/IP协议连接,所述船阀控制设备(1)与所述智能控制设备(3)之间通过采用TCP/IP 协议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激光扫描原理的路径检测方案A Scheme of Route Detection Based on Laser Scan Concept作者:陈妮亚林位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时间:2009-06-19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关键词:飞思卡尔智能车路径检测激光扫描引言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的赛道,由白色泡沫材料及其中心的黑色引导线组成,对赛道信息捕获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智能车的速度及控制性能。
通常采用的路径检测方式,不外乎CCD与光电两种。
CCD方案具有先天的优势,不仅能得到赛道的丰富信息,而且可实现远距离的前瞻,对车模重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也很小;而光电方案受传感器数量、车模重量及稳定性所限,获得的赛道信息十分有限,前瞻距离也不足,使得使用光电管方案的队伍成绩普遍不如使用CCD方案的队伍。
是否光电方案就真的不可能得到连续的、前瞻性好的信息呢?设想如果只用一对光电发射/接收传感器,利用光学装置让发射光线形成一条高速扫描线,就可以得到一行完整的赛道信息,如果有3个这样的装置,即可获得赛道曲率和角度。
另外,如果使用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作为光源,则检测距离可大大增加。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我们想到了利用条码扫描仪中的激光扫描器。
激光扫描器正是利用快速摆动(或旋转)的镜面,反射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束,使激光束的出射角度随着反射镜的运动产生连续的变化,从而投射出一条扫描线。
虽然只有一个光电检测器和一个光源,但由于反射镜的高扫描频率,使得扫描器几乎可以同时得到一行的图像信息。
当然,我们还需要做许多额外工作,才能将条码扫描器应用于路径检测。
激光扫描器检测基本原理激光扫描器的基本原理与基于红外路径探测的原理类似,但存在如下不同点:∙激光扫描器通常使用波长为650nm的激光管作为光源,能量高度集中,远距离时光束发散角仍然很小,检测距离远且分辨率高,而红外光电检测方案,其光源发射角大,检测距离有限且分辨率低。
∙激光扫描器增加一个可控的振镜或旋转棱镜,实现动态扫描检测,可以获得一维图像信息,利用多个(通常3个就足够了)一维激光扫描器,可以获得与CCD 方案近似的图像信息,而一对红外光电传感器仅能获得一个“像素”信息,要想获得足够的赛道信息,必需足够多的光电传感器,受规则所限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车模重量及稳定性,相对于CCD方案,光电方案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
我队所使用激光扫描器原理如下。
光学部分如图1所示,激光扫描器光学部分包含如下装置:激光二极管、准直透镜、平面镜、凹面镜、滤光片、光敏二极管、振镜。
振镜由三部分组成:反射镜、固定于反射镜背面的永磁铁和用于固定反射镜的支架,支架可在一定角度内自由旋转。
由激光管发出的光线经准直透镜聚焦后,成为平行光进入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穿过凹面镜中央的小孔,抵达振镜,由于振镜的周期运动改变其角度,故光束由振镜的出射角亦作周期变化,形成扫描线。
与此同时,出射光在赛道上的漫反射光线通过振镜镜面,进入凹面镜的聚焦范围,经凹面镜聚焦后的光线,通过中心波长为650nm的滤光片滤除干扰光后,由光敏二极管转换成与光强相对应的光电流,再由后续硬件电路处理。
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激光扫描器包括以下电路。
控制电路: 用于控制和和监视各个模块电路工作,若发生故障,则立即关闭激光管的输出,以避免高能量的激光点光源对人眼造成伤害。
激光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激光管发出激光束。
由于激光管的输出功率受温度影响较大,故通常在激光管内部设有一个光敏二极管,以监测激光功率。
驱动电路使用此光敏二极管的输出信号构成功率闭环控制电路,从而稳定激光管的输出功率。
振镜驱动电路:振镜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电磁线圈产生大小、方向可控的磁力,作用在反射镜背面的永磁铁上,从而控制振镜的往复运行,形成扫描线。
同时,振镜驱动电路还输出一个用于指示扫描起始的同步信号,用于后续信息处理。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I/V转换电路):光敏二极管所产生的是随光强变化的电流,为便于后续电路处理,设置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将光强转换为电压信号。
二值化:由光强转换得到的电压信号,经过动态阈值比较器,转换成0或1的二值化数字信号,分别指示了条码中的黑线与白区,最后由外部条码解码系统得到条码信息。
硬件电路电路设计目的激光条码扫描器输出的信号并不能直接用于赛道路径检测,主要原因如下。
∙为了准确检测到宽度为mil级的条码,激光扫描器的光源光斑直径非常小,其二值化输出信号对被测物十分敏感,以至于赛道上的黑斑、破损、缝隙等均可能导致错误输出,给后续的处理带来了困难,也大大降低了可靠性。
∙出于安全考虑,小型激光条码扫描器都使用小功率的半导体激光管,功率通常不会超过5mW,检测距离有限,并且使用时要求光束尽可能与条码面垂直,以获得足够的反射光。
为了使小车获得足够的前瞻,我们希望其检测距离能达到70cm左右(自车头开始计),并且为了稳定重心,希望扫描器的安装位置尽可能低,这势必增大扫描线与赛道垂直面间的夹角,扫描器的反射光将大幅减少,使扫描器的检测距离与要求相差甚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仅利用扫描器的光学系统和振镜驱动电路,自行设计其他附属电路,主要设计如下。
∙直接从扫描器中的I/V转换电路引出光强信号,结合其扫描同步信号,利用自行设计的电路完成赛道检测的硬件电路部分。
∙将原扫描器上的小功率激光二极管更换成相同波长、同种封装的大功率激光二极管。
我们使用的是50mW的激光二极管,但原先的驱动电路不能与之匹配,故自行设计了激光驱动电路,并稍稍调整激光二极管的安装位置,有意使其偏离准直透镜的焦点位置,从而使扫描线适当加粗,降低扫描器对干扰目标的敏感度。
赛道引导线的基本检测原理如图3所示,示波器的CH1接扫描同步信号,同步信号一个周期代表着两个扫描周期:高电平部分为从左到右扫描,低电平部分反之。
通道CH2为I/V电路输出的光强信号波形,由实验可知,此波形中凹槽的宽度、位置与赛道中央黑色引导线的宽度、位置相对应,改变扫描线与引导线的相对位置,凹槽的位置也相应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同步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凹槽的位置呈水平镜像翻转。
实验得出:光强信号的幅值是不稳定的,与赛道的反射率有关:反射率大时,光敏二极管输出的电流相对较大,信号的幅值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此外,与引导线对应的波形凹槽部分,其幅度也只有十几毫伏,基于这两种原因,如果简单地使用阈值比较器,不能稳定地检测引导线。
通过分析信号波形,我们可以发现引导线信号(即波形中的凹槽部分)的两个特点:∙电压变化率(du/dt)最大,分别出现在引导线的两侧;∙引导线信号的宽度与实际宽度呈对应关系。
由此,可以利用微分放大电路获得两个大幅度、方向相反的du/dt信号(如CH3所示),再利用两个比较器将两个信号检出(CH4),最后由DG128的输入捕捉模块测量出脉冲的宽度与位置。
激光驱动电路大功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通常不带有光敏检测管(PD),因此,我们没有使用功率闭环电路,而是采取了一个可调恒流源控制电路,使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功率能在合适的范围内调节。
如图4,电路的核心部分是由LM317L(三端可调稳压器)构成的恒流源电路,其最小输出电流为1.25V / (R22 + R10) ≈ 57mA,最大输出电流为1.25V/(R22)≈ 104mA。
恒流电路为激光二极管提供了稳定的驱动电流,保证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功率符合要求。
此外,为了在待机状态下减少功耗,电路中设计了关闭激光管的功能(由Q2、R21、U3F构成)。
信号检测电路完整信号检测电路如图5,考虑到激光扫描器内的光敏二极管输出信号十分微弱,而我们自行设计的电路与扫描器有一定距离,如果直接将光敏二极管引入到我们的测量电路,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因此,我们从扫描器内的I/V电路的输出引出光强信号,I/V 输出电路的阻抗较低,可以有效防止信号被干扰,如果读者无法找到这个信号,可以在离光敏二极管尽可能近的位置,使用微型封装的单运放电路实现一个I/V电路,参考电路如图6。
Uout=If×Rf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光敏二极管产生的电流极小,应该使用低偏置电流的运放(fA级),例如LMC6462。
光强信号首先经过一个截止频率为34kHZ的二阶RC有源滤波电路,滤除高频信号,降低电路系统对诸如小黑斑、缝隙等干扰目标的敏感度。
截止频率的选取与扫描速度有关,扫描速度越高,截止频率应该随之提高,在较低的扫描速度下,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截止频率,以降低对干扰目标的敏感度。
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经过R29送由U1B为核心的微分放大器,这也是路径检测电路的核心,微分放大电路的传递函数为Uo=-RC(dui/dt),dui/dt即为输入电流的变化速率,R=R47+R44,C=C18。
R29的作用如下:一是限制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电流,防止小幅度的电压阶跃信号被当作引导线信号,调整R29的阻值可以改变输入电流的大小;二是防止微分放大电路的容性输入负载对前级运放电路的影响。
稳压二极管D1和D2是用于防止U1B因为输出幅度过大导致运放进入深度饱和状态,影响运放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能力,原理如下:当运放输出电压超过4.6V时(需要加上D2的正向导通电压0.7V),D1被击穿,将输出幅度限制在4.6V左右,当运放输出电压低于0.4V时(同样需要加上D1的正向导通电压0.7V),D2被击穿,将输出幅度限制在0.4V,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使用反向漏电电流低的稳压管,以防止稳压管的等效电阻降低微分放大电路的增益。
由于我们需要U1B工作在两个象限:对应输入电流变化率为正的上跳变和输入电流变化率为负的下跳变,而电路的工作电压为单电源,因此,我们利用电路中的R32和R34将运放的同相端加上一个12V/2的偏置,这样就可以在两个象限输出信号。
图3中的CH2与CH3分别是微分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微分放大电路的作用。
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经过R22和C33滤除可能存在的尖峰脉冲后送入由U4A和U4B构成的比较器,分别将符合幅度条件的上跳变信号和下跳变信号分别检出,并经过U7E和U7B反相器(带施密特整形)送入由D触发器构成的RS触发器,触发器的输出波形见图3中的CH4所示,由于此波形中的脉冲代表了扫描线相对引导线的位置信息,下文将称之为“脉冲信号”。
至此硬件电路完成了对引导线的检测与波形处理。
软件实现将激光扫描器安装在小车的正上方,使扫描线中心点位于车身的轴线上。
改变小车轴线距引导线中心的位置y,记下脉冲信号相对于同步信号的偏移位置x,测得一组数据。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可得出y与x的对应关系:y=k×(x+ref ) (1)其中直线斜率k与零位偏移ref的值与扫描器安装的位置有关。
此外,测量脉冲信号(图3中CH4)宽度,可知此宽度与引导线的宽度成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