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zhubob-汽车构造与检修第10章汽车的防滑控制系统
朱明zhubob-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

4.燃油泵控制
当点火开关打开后,ECU将控制燃油泵工作 2~3秒,以建立一定的油压。此时若不启动发 动机,ECU将切断燃油泵控制电路,燃油泵 停止工作。在发动机启动和运转过程中, ECU则控制燃油泵保持正常运转。
二、电控点火装置
点火控制装置的控制主要包括点火提
前角、通电时间及爆震控制等方面。
3.爆震控制
点火提前角反馈控制形式
三、怠速控制
发动机无负荷运转、空调压缩机工作、
变速器挂入挡位、发电机负荷加大等不 同怠速运转工况下,ECU控制怠速阀, 使发动机出在最佳怠速转速下运转。
四、排放控制
1.EGR再循环控制
2.开环与闭环控制 3.二次空气喷射控制 4.活性碳罐电磁阀控制
2.喷油正时控制
在电控燃油间歇喷射系统中,控制单元
(ECU)不仅要控制喷油量,还要根据 发动机各缸的工做顺序,将喷射时间控 制在最佳时刻。
3.燃油停供控制
减速短油控制:快速收加速踏板时,
ECU将切断燃油喷射控制电路,停止喷 油,以降低减速时HC和CO的排放量。 限速断油控制: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 速或设定的最高车速,ECU将在临界转 速时切断燃油控制电路,停止喷油,防 止超速。
ECU检测到传感器或线路故障时,即会
自动按ECU预设的程序提供预设值,以 便发动机保持运转,但性能将有所下降。
九、主电脑故障备用控制系统
使发动机转入强制运转状态,以使驾驶 员将车开到维修站。
当ECU发生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系统,
传感器的检测
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1. 它可以将节气门的开度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
线性可变电阻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与ECU 的连接线路如图 7所示。
朱明-汽车底盘模块教学-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在制动过程中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避免车轮在路面上进行纯粹地滑移,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称为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
驱动过程中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控制系统被称为驱动防滑系统(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简称ASR。
由于驱动防滑转系统是通过调节驱动车轮的驱动力实现驱动车轮滑转控制的,因此,也被称为驱动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简称TCS。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就是对制动防抱死系统和驱动防滑转系统的统称。
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制动过程中通过调节制动轮缸(或制动气室)的制动压力使作用于车轮的制动力矩受到控制,而将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之内。
防滑驱动控制系统在驱动过程中通常可以通过调节发动机的输出转矩、传动系的传动比、差速器的锁紧系数等控制作用于驱动车轮的驱动力矩,以及通过调节驱动车轮制动轮缸(或制动气室)的制动压力控制作用于驱动车轮的制动力矩,实现对驱动车轮牵引力矩的控制,将驱动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之内。
牵引力控制系统(TRC)以凌志LS400为例说明:该车辆为后轮子驱动型车。
其牵引力控制系统(TRC)是在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同时控制汽车的驱动轮的制动系统,即采用发动机/制动器并用控制方法,控制驱动轮转速。
发动机控制即采用控制辅助节气门(或称辅助节流阀)开度方法,控制发动机输出扭矩,降低驱动轮转速。
制动器控制即利用制动器的制动压力源,分别独立制动左后及右后驱动轮。
凌志LS400汽车TRC的工作过程:当TRC切断开关处于OFF位置,即TRC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车轮转速传感器能检测到汽车的车速和滑移率,这些信号输入ABS和TRC ECU后,即能确定汽车处于加速或制动时的滑移率,并发出控制信号到TRC制动执行器、ABS执行器和副节气门执行器,全面控制发动机输出功率和驱动轮制动力。
朱明zhubob-汽车运用及使用

§1-2 汽车运行工况
汽车运行工况:采用多参数描述汽车的运行状况。由于它是随机过程,因 此研究时采用概率统计方法。 一、运行工况调查 1.工况调查内容 汽车运行工况研究——首先进行工况调查。 1)选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并取得道路交通资料; 2)选参数——评价汽车合理使用时,Va、Ne、开度、档位等指标的 选用应根据调查内容而定。 2.工况调查方法 最终目的:试验—数据处理—获得参数的分布率及数学特征 1)运行试验 a. 选择车辆:符合国家标准; b. 选择试验设备:电测法; c. 选择驾驶员:有经验的驾驶员。
(3 ~ 4) f m
ˆ
1 n (Vi V ) 2 n 1 i 1
残差: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ˆ 的测定值,概率仅0.0026是小概率事件,可以不要。 Vi V 3
(3)求均值 把一组求均值 Vi 。(如一个站间的 Vi )
1 V N
其中:N为数据总数,是T (4)求数据分布 已知N,求数据组的频率分布。 a.求N内的 Vmax和 Vmin 值。
2)评定指标 Ly Ll Q 100% (1)好路率 L P (4Ly 3Ll 2Lc Lch ) / L (2)养护质量综合值 3)路面养护质量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1)对汽车油耗的影响 (2)对汽车维修费的影响 (3)对汽车大修里程的影响
三、运输条件
定义: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运输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行车的使用因素。 1.货物的种类与特性 物理(大小、形状、密度等) 包装(类型、大小、形状) 货物特性:易腐、易燃、液体、散装货物、特长货物等 2.货物的货运量与周转量 组织方式、车辆选择、装卸方式 3.货物运距:城市间、 市郊、 市内 4.装卸条件:物种、运量、货点稳定性、装卸设备 5.货运类型及组织:零担、集装箱、快运 6.客运类型:公交、长途
朱明zhubob-工作页:汽车维修技术工艺管理(一级维护)

学习目的
作业人员
(5--6 人)
参考资料 及使用设 备 (可续纸完 成)
配分:30 (学员填写) :
得分: 考核记录
工作流程 及说明 (可续纸完
月
日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技师层次工作页
工作页: (
编号:M--7-3-1
专业 工作任务 现代 汽车维修 学习 领域
)汽车一级维护的工艺管理
版本:A
汽车维护的 技术工艺管理 班级: 学习 情境 姓名: 汽车一级维护的 工艺管理 学号: 教学 时间 得分: 第 学期 10 学时
对( )品牌汽车进行一级维护的工艺管理 (可根据实操场内配置的具体车型情况确定一级维护的品牌车型) 1.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一级维护工艺管理。了解汽车一级维护作业内容与要求。 2.了解一级维护的设备使用方法,常用工具的使用和仪表检测方法 3.掌握汽车一级维护作业组织形式、各项维护作业、维护工艺过程的计划编制与组织。 4.掌握汽车一级维护进厂检验、维护过程检验、维护竣工出厂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5、学会从互联网寻找资料。对资料记录存档。 6.考核标准: 应知:汽车一级维护基本作业项目主要检验内容及一级维护附加作业项目确定依据。 应会:汽车一级维护竣工出厂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编制维护工艺过程的计划,对资 料记录存档。 组长: (学员填写) : 记录: 组员: 考核记录
朱明zhubob现代汽车构造 教案

一.复习提问(10’)1.对汽车认知程度二教学过程(70’)§总论一、中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1.外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
P1。
2.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1956年10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开始生产解放CA1090型载货汽车。
广州的汽车工业作为龙头产业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广州本田、花都风神丰田汽车厂亦将在广州落户,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汽车类型轿车、客车、货车、越野车、牵引车、专用车等。
*微型轿车:排量1L以下,现在广州市上不了内环路,所以销路较差;但在国外的市场前景看好。
很多厂家都开始关注微型车的市场。
*普通级轿车:中国市场上汽车制造企业的必争之地,此类轿车占了市场上私人购车的五成以上。
此类车也是降价声势最大的车型。
*豪华客车:走长途高速的大客车,带电视、洗手间,总价在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间。
*货车:东风、解放车见得较多。
*越野车: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类车,选择此类车型的人是喜欢休闲生活的,此类车型最适合进行长途旅行,现在较多人选择的是长城跟中兴,价格比较接近平民化。
三、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第二汽车制造厂用EQ表示(东风),第一汽车制造厂用CA表示(解放)。
EQ1090—— TJ7100—— DN6440——1——表示货车,09——表示载重,0——表示第一代。
7——表示轿车,10——表示排量。
6——表示客车,44——表示车长。
*现在的越野车用6来表示,即为小型客车,因为车身较长。
三课堂讨论(10’)讨论我们在生活当中见得较多的各种车型。
四课后作业(15’)1.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看待汽车行业的前景。
2. 国产汽车编号:TJ7100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练习(10’)东风EQ140型汽车的6100B-1型发动机其活塞行程为115mm,试计算发动机排量。
(缸径为100mm)四课后作业(10’)1一复习提问(10’)外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二教学过程(70’)第一节发动机的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1-1发动机分类、一般构造及常用术语一、发动机分类与一般构造1.汽油机和柴油机(各自的特点)2.四冲程发动机与二冲程发动机3.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4.转子发动机二、常用术语上止点、下止点、活塞行程、曲柄半径、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三、主要结构参数1.排量的含义与计算公式气缸排量指的就是气缸工作容积,指活塞一个行程所扫过的容积。
教案-驱动力控制系统教案(朱明zhubob)

一.复习(10')ABS系统具有的故障自诊断功能二教学过程(60')一、概述牵引力控制系统(TRC)也称为驱动力控制系统(TCS)或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ASR)。
系统作用:(1)在驱动过程中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2)并在起步和加速时,根据路面情况给出一个最佳的驱动力。
(3)在湿滑路面上起步、加速或转向时,能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TCS和ABS系统的关系:(1)从控制车轮和路面的滑移率来看,采用了相同的技术,(2)但两者所控制的车轮滑移方向是相反的。
(3)TCS系统与ABS系统常合在一起使用,构成行驶安全系统。
(4)TCS和ABS共用许多电子元件,用共同的系统部件来控制车轮的运动。
1.TCS的控制作用汽车在冰雪路面上急加速或超车时,ASR的控制效果是很明显的。
在均匀的结冰路面上、压实的雪路和深雪路面上使用TCS和不用TCS装置的驱动力的比较,在左右轮附着系数不同的路面上,使用TCS和不使用TCS装置的汽车加速性比较的结果。
2.滑转率的控制范围所谓的汽车打“滑”,有两种情况:一是汽车制动时车轮的滑移,ABS是防止制动时车轮抱死而滑移;二是汽车驱动时车轮的滑转。
TCS防止驱动车轮原地不动而不停地滑转。
驱动轮滑转:当汽车起步时,驱动轮不停地转动,汽车却原地不动。
TCS与ABC起作用时,二者的制动力与驱动力正好相反,TRC防止驱动时车轮滑转的方法:适当地控制驱动力,是TCS的作用。
将滑转率Vd控制在10%—30%范围之内,防滑效果较为理想。
3.牵引力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1)发动机输出扭矩控制发动机输出转矩改变:汽油机根据燃料喷射量、点火时间、节气门开度调整。
2)驱动轮制动控制这种方法是对发生空转的驱动轮直接加以制动,反应时间最短。
为使制动过程平稳,应缓慢升高制动压力。
制动控制方式的ASR的液压系统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TCS与ABS的整体结构。
在ABS系统中增加电磁阀和调节器,从而增加了驱动控制功能。
另一类是在ABS的液压装置和轮缸之间增加TCS的液压装置,即为可变容积式。
朱明zhubob《汽车底盘五》模块教学大纲

朱明zhubob
汽车底盘五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熟悉汽车制动系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上述各系统总成的拆装顺序和方法;熟悉各总成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掌握各总成主要零件的检验与修理工艺;掌握汽车底盘的总装配工艺与竣工验收的方法。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底盘五各总成、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熟悉其部件的拆装方法;掌握汽车底盘五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诊断与排除方法;了解现代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掌握汽车底盘五的维护和主要总成的检验、修理、调试等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汽车底盘五制动系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相互连接关系。
2.掌握底盘五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工艺、技术要求、调整方法。
3.掌握底盘五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其主要的检测方法。
4.掌握底盘五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判断及排除方法。
5.熟悉底盘五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和技术要求。
6.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三、课时分配表。
教案汽车构造教案(朱明zhubob)

教案汽车构造教案(朱明zhubob)第一章:汽车构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2. 掌握汽车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
3. 理解汽车构造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2. 汽车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
3. 汽车构造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汽车的主要系统和功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构造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汽车构造图片和图表。
2. 汽车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构造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介绍汽车的各种系统和部件。
3. 探讨汽车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讲解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的作用。
4. 分析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对汽车性能和安全的影响。
5. 总结和复习:回顾本章内容,巩固学生对汽车构造的理解。
作业与评估:1. 课堂练习:绘制汽车的基本构造图。
2. 小组讨论:分析汽车构造对汽车性能和安全的影响。
3. 课后作业: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汽车构造的细节。
第二章: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3. 理解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 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3.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
3. 实验法:进行发动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资源:1. 发动机图片和图表。
2. 发动机实验设备。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发动机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介绍发动机的各种部件和功能。
3. 探讨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和功能:讲解气缸、活塞、曲轴等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第十章汽车的防滑控制系统第一节概述一、制动过程分析驾车经验告诉我们,当行车在湿滑路面上突遇紧急情况而实施紧急制动时,汽车会发生侧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旋转调头,相当多的交通事故便由此而产生。
当左右侧车轮分别行驶于不同摩擦系数的路面上时,汽车的制动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弯道上制动遇到上述情况则险情会更加严重。
所有这些现象的产生,均源自于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
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就是为了消除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出现上述非稳定因素,避免出现由此引发的各种危险状况而专门设置的制动压力调节系统。
图11.l是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时汽车的受力示意图,图中G是汽车的重力,FZ1和FZ2是前后轮上作用的地面支承力,FJ是汽车制动时作用在质心上的减速惯性力,Fxbl和Fxb2。
是地面作用在车轮边缘上的摩擦力。
汽车制动减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汽车在行驶方向上受到地面制动力Fxb而改变运动状态的过程。
制动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这种外界制动力的大小及其所具有的特性。
由于地面制动力是地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它具有一般摩擦力的特性。
即:那车减速度(即惯性力)较小时,地面摩擦力未达到极限值,它可随所需惯性力增加而增加;稍汽车减速度(即惯性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地面摩擦力达到其极限值,以后便不再增大。
按照摩擦的物理特性可知,此时Fxbmax=Fz·φ式中:Fxbmax——地面制动力(摩擦力)的最大值;Fi——作用在车轮上的法向载荷;φ——摩擦系数(通常称为附着系数)。
由此可以看出,在汽车紧急制动情况下,若欲提高制动效能,即缩短制动距离或增大制动减速度,必须设法增大Fxbmax。
为此,可以采取两条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正压力Fz来增大Fxbmax;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摩擦系数φ中使Fxbmax得以提高。
考虑到汽车具体使用情况,后一种途径更具有实际意义。
大量试验已经证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主要受到三方面要素影响,即:①路面的类型、状况;②轮胎的结构类型、花纹、气压和材料;③车轮的运动方式和车速。
通过观察汽车制动过程中车轮与地面接触痕迹的变化(图11.2),可以知道制动车轮的运动方式一般均经历了三个变化阶段,即开始的纯滚动、随后的边滚边滑和后期的纯滑动。
这三种不同运动所具有的特征可以归纳为表11.l。
为能够定量地描述上述三种不同的车轮运动状态,即对车轮运动的滑动和滚动成分在比例上加以量化和区分,便定义了如下的车轮滑动率:S=v-r.wV式中:S——车轮滑动率;V——车速;r——车轮半径;ω——车轮角速度。
按照上述定义可知,车轮运动特征可由滑动率的大小来表达,即:车轮纯滑动时s=100%,车轮纯滚动时S=0%,而当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状态时0<S<100%。
图11.3是试验所获得的车轮与地面摩擦系数随车轮运动状态不同而变化的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车轮纵向附着系数(又称制动力系数)随车轮滑动成分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附着系数最大值(亦称峰值附着系数冲。
一般出现在滑动率S=15%-25%之间,滑动率S达到100%(车轮抱死)时的附着系数(也称滑动附着系数)φs小于峰值附着系数φp。
一般情况下,(φp一φs)随道路状况的恶化而增大,即滑动附着系数φs会远远低于w。
同时,当s=100%时,车轮的横向附着系数(又称横向力系数)中;趋近于0,这时,车轮无法获得地面横向摩擦力。
若这种情况出现在前轮上,通常发生侧滑的程度不甚严重,但是却会导致前轮无法获得地面侧向摩擦力,导致转向能力的丧失;若这种状况出现在后轮上,则会导致后轮抱死,此时,后轴极易产生剧烈的侧滑,使汽车处于危险的失控状态。
综上所述,理想制动系统的特性应当是:当汽车制动时,将车轮滑动率S控制在峰值系数滑动率(即S=20%)附近,这样既能使汽车获得较高的制动效能,又可保证它在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便是一套能在制动过程中随时监控车轮滑转程度,并依此自动调节作用在车轮上的制动力矩,防止车轮抱死的电子控制装置。
它不仅能缩短制动距离。
有效避免各种因制动引起的事故,还可减少轮胎磨损,使其达到使用寿命。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发展历史20世纪初,原始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用在铁路机车上,借此来避免机车车轮因制动导致的“平面现象”和钢轨的早期损坏。
1936年德国Robert Bosch公司取得了ABS专利权。
40年代ABS系统被应用于飞机上,以防止飞机着陆时偏离航道及轮胎的爆破。
1954年美国Ford汽车公司首次将法国生产的民航机用ABS系统应用在Lincoln牌高级轿车上,由此拉开了汽车采用ABS系统的序幕。
同一时期,Kelsey Hayes公司与Hydro Aire公司开始联合生产用于载货车的ABS系统。
1957年Ford公司与Kelsey HayeS公司开始了ABS系统的开发合作。
1969年Ford汽车公司推出了后二轮控制方式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并在美国和日本的高级轿车上得到应用。
进人70年代,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及精密液压元器件加工制造技术的进步,逐步奠定了复杂而精确的控制技术基础,1978年德国Benz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四轮控制式防抱死制动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器件价格的迅速降低,自80年代后期起ABS 在汽车上应用得到普及,并逐渐已成为现代汽车上的一种标准装备。
从ABS出现到今天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
至今为止,ABS系统的整体结构已日渐趋于成熟,今后的发展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时跟踪路面特性变化,采用更加有效的控制算法,实现真正意义上优化控制,以弥补现今汽车上广为采用的逻辑控制的不足。
②提高关键元件的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消除系统控制过程的不平滑,易振动,噪声大的缺陷。
③由单一ABS控制目标转向多目标综合控制,全面提高汽车整体动力学水平。
④进一步降低系统装车成本。
三、ABS的基本组成一般来说,带有ABS的汽车制动系统由基本制动系统和制动力调节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制动主缸、制动轮缸和制动管路等构成的普通制动系统,用来实现汽车的常规制动,而后者是由传感器、控制器。
执行器等组成的压力调节控制系统(如图11.4所示),在制动过程中用来确保车轮始终不抱死,车轮滑动率处于合理范围内。
在制动压力调节系统中,传感器承担感受系统控制所需的汽车行驶状态参数,将运动物理量转换成为电信号的任务。
控制器即电子控制装置(ECU)根据传感器信号及其内部存储信号,经过计算、比较和判断后,向执行器发出控制指令,同时监控系统的工作状况。
而执行器(制动压力调节器)则根据ECU的指令,依靠由电磁阀及相应的液压控制阀组成的液压凋节系统对制动系统实施增压、保压或减压的操作,让车轮始终处于理想的运动状态。
第二节ABS的控制从汽车使用性能上来说,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控制方式和控制通道类型等方面,但无论如何,汽车上所采用的ABS系统一般均具有以下的控制共性。
①在制动过程中,只有当车轮趋于抱死时,ABS系统才起作用,此前保持常规制动状态。
②ABS系统只在车速超过一定值时才起作用。
③ABS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以确保系统出现故障时,常规制动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ABS对车轮制动压力的调节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①双参数感测控制。
该方法同时利用两种传感器获得车速和车轮转速信号,并按照一定的控制方法由计算机控制制动系统工作。
由于目前测取车速信号需借助多普勒雷达作为传感器,价格较高,故实际使用较少。
②单参数感测控制。
此方法仅仅利用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信号,通过计算机,依靠某种计算方法估算出汽车速度、加速度信号,根据这些数据由计算机控制制动系统工作。
由于这种方法性能价格比较好,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一、ABS控制过程在计算机控制过程中,为了提高控制效率和加快控制收敛速度,各国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控制方法,如:逻辑门限控制法、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法、最优控制法和模糊控制法等。
它们在实现控制的系统结构难度上、系统制造成本上、自身控制速度上各有不同,其中以逻辑门限控制方法使用最广泛。
其控制过程举例如下(如图11.5所示)。
该控制方式以车轮减速度和车轮加速度为控制参数,在ECU中预先设定好车轮加、减速度门槛值,并以参考滑动率和参考速度为辅助控制参数,对制动过程实施控制。
在制动开始阶段,轮缸压力快速上升,车轮减速度很快超出门槛值,电磁阀从升压切换到保压状态,同时,以控制起始时刻的车轮角速度作为初始参考速度,计算出制动控制的参考车速,并以该参考车速和车轮角速度为依据,计算出参考滑动率门槛曲线。
在保压阶段,轮速继续下降,当轮速降到低于滑动率门槛值时,电磁阀由保压切换到减压状态。
在减压过程中,轮速在一段时间以后会开始上升,当车轮减速度减小,逐渐越过减速度门槛值时,系统又进人保压状态。
若在规定的保压时间内,车轮加速度不超过加速度门槛值,则判定此时路面属于低附着系数情况,以另外方式实施以后的控制。
若可超过加速度门槛值,则继续保压。
为了适应不同附着系数的路况需要,在加速度门槛值的上方又设定了一道旨在识别大附着系数路面的第二加速度门槛值。
当角加速度超过了第二门槛值时,则要对轮缸实施增压,直至车轮加速度低于该门槛值后,再行保压措施,直到车轮减速度再次低于第一加速度门槛值。
随后的升压过程中,一般采用比初始增压慢得多的上升梯度,电磁阀在增压和保压之间不断切换,直至车轮减速度再次向下穿过减速度门槛值。
以后相类似地重复上述调节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ABS控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制动压力调节系统对制动管路油压高速地进行“增压一保压一减压”的循环调节过程。
近年来,随着控制和执行元件技术的日益进步,这种调节循环的工作频率通常可达15-20次/秒。
二、ABS系统控制通道、控制方式及布置类型ABS控制通道是指ABS系统中能够独立进行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
按照系统对制动压力调节方式的不同,可将ABS控制方式分为两大类,即独立控制和同时控制。
前者指一条控制通道只控制一个车轮;而后者为一条控制通道同时控制多个车轮,依照这些车轮所处位置不同,同时控制又有同轴控制和异轴控制之分,同轴控制是一个控制通道控制同轴两车轮,而异轴控制则是一个控制通道控制非同轴两车轮。
如果按照控制时控制依据选择不同,也可将ABS的同时控制区分为低选控制和高选控制两种。
在低选控制中是以保证附着系数小的一侧车轮不发生抱死来选择控制系统压力,而高选控制却是从保证附着系数较大一侧车轮不发生抱死出发来实施制动系统压力调节。
一般说来,如能在汽车四个车轮上独立地进行压力调节控制,意味着汽车有可能在四个车轮上都发挥出地面上最大的附着能力。
按照ABS通道数目和传感器数目的多少可以对ABS控制系统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