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7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学案 教科版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四章第七节 通过透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学习目标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通过观察和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加深对它们成像原理的理解(难点)。
3.动手制作简易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重点)。
4.增强对宇宙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5.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学习准备:第一组:两组2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第二组:1个凸透镜、1个凹透镜。
★我能自学1.欣赏教材P82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宇宙的照片。
2.欣赏教材P83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奇异结构。
★我能探究(一)望远镜1.提前一周同学们根据教材P81的方法,动手做两架望远镜(一组用2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组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2.课前两天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在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各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3.课堂展示:各小组展示本组的望远镜,看哪一个组或哪一个同学做的望远镜精致、美观、适应。
评选出来的作品,将收入学校的科技作品库保存。
(二)显微镜1.同学们借用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对照物理教材P83显微镜的介绍,参照生物教材显微镜的介绍和使用,再次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物体,并了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凹透镜),物镜的焦距短,目镜的焦距较长,被观察的物体放在物镜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接近焦点,经过物镜成一个、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靠近焦点,通过目镜成一个、的虚像。
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看到了很微小的物体。
2.动手做一架显微镜同学们照教材P83的方法亲自做,你一定会成功的。
★自我评价(满分10分,1、3小题各3分,2小题4分)1.伽利略望远镜是用为目镜,为物镜,观察稍远的物体,看到的是、的像。
2.开普勒望远镜是用为目镜,为物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的像。
目镜焦距,物镜焦距。
3.显微镜是用为目镜,为物镜,目镜焦距,物镜焦距。
我会小结知识方面我学到了:有何疑惑?。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教学设计4.7 通过透镜看世界

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讲述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有物镜和目镜,物镜和目镜可以使物体二次成像。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对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有认识,望远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器件,而显微镜更是生物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应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更进一步,加深讲解。
教学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践过程,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
3.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的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核心素养
从生活实例出发,建立物理观念,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例1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
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C)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学案教科版(最新整理)

《通过透镜看世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望远镜(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2—83页内容,然后完成填空1.16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个孩子把两个组合在一起,观看远处教堂的风标.哇!远处的风标就在眼前!伽利略得知这个消息,激动不已,经过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架能放大32倍的镜.2。
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太空,首次看到球上的环形山、星的四颗卫星、太阳的黑子、以及银河中的点点繁星,成为第个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
3。
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叫开普勒望远镜(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2)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3)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物体。
(二)动手做一架显微镜同学们照教材P83的方法亲自做,你一定会成功的。
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也可以组成镜,这样的望远镜叫伽利略望远镜.知识点二:欣赏: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3页内容欣赏利用望远镜所观测到的部分现象.知识点三:显微镜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4页内容,然后完成填空(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另一个叫 ,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一个_________镜,另一面是一个________镜,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作用:观察微小物体。
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3)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_,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知识点四:欣赏:奇异的微观世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4页内容欣赏部分微观世界景象1。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教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
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教学突破】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模拟实验来认识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望远镜等.
学生准备:凸透镜等.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1.望远镜
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作用.
2.显微镜
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作用.
3.结构相同点:凸透镜.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多为常识性了解的知识,所以多采用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挂图、多媒体、实物、网络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及显微镜的作用.通过视频展示望远镜及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立志将来为国家作贡献.。
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通过透镜看世界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一直致力于寻找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通过透镜看世界》正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和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孩子们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卡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镜,卡片,实物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透镜,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认为它有什么作用呢?”2. 讲解:我简要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孩子们了解透镜是如何成像的。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透镜观察卡片和实物,观察成像效果。
4. 讨论: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讨论透镜的特点和成像原理。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我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知识。
2. 拓展延伸:我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尝试使用透镜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下次活动在分享和讨论。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不仅学到透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相信,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中获得乐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用家里的透镜(比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和大家分享。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学案

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师寄语【学习目标】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3.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难点是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知识回顾】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的⋯⋯⋯⋯⋯到⋯⋯⋯⋯⋯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表示。
2.在右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课堂探究】目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体在2 倍焦距之外:U>2f已知物体AB,箭头表示物体的倒立或正立,物距表示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U 表示,由图可知,U>2f。
以A 点为例,它可以反射无数条光,当然也包括三条特殊光线,从A 点反射的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从A 点反射的一条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由图可知,两为 A 点的像点A’。
B 点在主光轴上,其像点条折射光光线一点,该点即也在主光轴上,AB 垂直主光轴,A’B’也垂直主光轴。
因此,物体AB 所成的像的特征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的位f<V<2f 。
置在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即它的主要应用就是照相机。
2.物体在1 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f<U<2f根据上面的方法,利用特殊光线请同学们自己作出物体AB 所成像的位置,并判断像的特征:⋯⋯⋯⋯⋯⋯⋯(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填“实像”或“虚像”);像的位置在⋯⋯⋯⋯⋯⋯⋯⋯⋯⋯⋯⋯⋯⋯⋯⋯⋯⋯⋯⋯⋯⋯⋯⋯⋯⋯⋯⋯⋯⋯;主要应用:电影放映机或投影仪。
3.物体在1 倍焦距之内:U < f当物体在 1 倍焦距之内,成像又有什么特征呢?同理,利用特殊光线自己作出物体AB 所成像的位置(提示:当折射光线不能相交时,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能否相交),通过光路图分析并判断像的特征:⋯⋯⋯⋯⋯⋯⋯(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填“实像”或“虚像”);像的位置在⋯⋯⋯⋯⋯⋯⋯⋯⋯⋯⋯⋯⋯⋯⋯⋯⋯⋯⋯⋯⋯⋯⋯⋯⋯⋯⋯⋯⋯⋯;主要应用就是⋯⋯⋯⋯⋯⋯⋯⋯。
最新教科版八上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1 / 3最新教科版八上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学案【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有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学习点津】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在军事、科技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由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用途。
在探究过程中用到了物理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类比法是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更清楚明白,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从而使人们对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个更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
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学习。
【学习要点】 1.望远镜 (1)种类: ①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②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倒立”、放大、虚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2 / 3(2)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3)作用:放大对远处物体的张角。
2.显微镜(1)光路图:(2)显微镜=投影仪+放大镜(3)作用:观察微小物体及物体精细结构。
显微镜望远镜伽利略(生活) 开普勒(天文)物镜 透镜 凸透镜凸透镜 凸透镜 焦距 焦距较短焦距较长 焦距较长 像的性质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目镜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凸透镜 焦距 焦距较长焦距较短 焦距较短 相对于第一次像 正立放大虚像 倒立放大虚像 正立放大虚像 相对于物体 倒立放大虚像正立放大虚像 倒立放大虚像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4.7通过透镜看世界》word教案 (1)

免费下载网址/《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有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学习点津】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在军事、科技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由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用途。
在探究过程中用到了物理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类比法是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更清楚明白,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从而使人们对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个更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
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学习。
【学习要点】1.望远镜(1)种类:①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②开普勒望远镜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倒立”、放大、虚像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2)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3)作用:放大对远处物体的张角。
2.显微镜(1)光路图:(2)显微镜=投影仪+放大镜(3)作用:观察微小物体及物体精细结构。
3.显微镜和望远镜比较表:显微镜望远镜伽利略(生活)开普勒(天文)物镜透镜凸透镜凸透镜凸透镜焦距焦距较短焦距较长焦距较长像的性质倒立放大实像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缩小实像目镜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焦距焦距较长焦距较短焦距较短相对于第一次像正立放大虚像倒立放大虚像正立放大虚像相对于物体倒立放大虚像正立放大虚像倒立放大虚像【基础验收】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学案
教科版
【教师寄语】
【学习目标】
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3.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重点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难点是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知识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的……………到……………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符号……………表示。
2.在右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u >2f
已知物体AB,箭头表示物体的倒立或正立,物距表示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用U表示,由图可知,U>2f。
以A点为例,它可以反
射无数条光,当然也包括三条特殊光线,从A点反射的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从A点反射的一条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由图可知,两条折射光光线一点,该点即为A点的像点A’。
B点在主光轴上,其像点也在主光轴上,AB垂直主光轴,A’B’也垂直主光轴。
因此,物体AB所成的像的特征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V<2f。
它的主要应用就是照相机。
2.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f<u<2f
根据上面的方法,利用特殊光线请同学们自己作出物体AB所成像的位置,并判断像的特征:…………………(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填“实像”或“虚像”);像的位置在………………………………………………………………………………;主要应用:电影放映机或投影仪。
3.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u < f
当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成像又有什么特征呢?同理,利用特殊光线自己作出物体AB所成像的位置(提示:当折射光线不能相交时,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延长线能否相交),通过光路图分析并判断像的特征:…………………(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填“实像”或“虚像”);像
的位置在………………………………………………………………………………;主要应用就是……………………。
目标二通过透镜看世界(了解)
1.望远镜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或凸透镜两种类型,物体经过两次成像,光路图如右图。
2.显微镜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物镜、目镜均为凸透镜,物体经过两次成像,光路图如右图。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
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_____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2.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透镜处移动时,则下列叙述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中,正确的是()
A、像始终变大
B、像始终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
D、像先变大后变小
3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成下表(重点)。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会聚;光心;焦点;f;
课堂探究:
1、焦点;会聚;
2、倒立;放大;实像;二倍焦距以外;
3、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巩固提升:
1、a;b;c;d;
2、A;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