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主编:栾学刚《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机械的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的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掌握机器的组成。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了解零件的强度。
了解摩擦和磨损。
2.机械零件的精度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术语、定义和相互关系;掌握孔和轴的概念;尺寸的分类定义;了解形状公差项目和基准的选用:3.杆件的静力分析掌握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
熟悉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掌握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形。
4.直杆的基本变形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熟悉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
了解静载荷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了解扭转的概念。
了解外力矩的计算和扭转的计算。
熟悉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切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了解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了解弯矩图及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掌握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熟悉梁的强度计算。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了解交变应力及疲劳的概念。
5.工程材料掌握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机械学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ner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803101021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7年11月18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作用原理、功能、理论分析及其性能设计的一门学科。
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使用知识,熟悉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学会典型农业机械性能设计和典型工作部件结构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农机设计、结构对比分析、试验鉴定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2、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总学时数为4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0学时。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学概论》、《汽车拖拉机学》,相关后续课程有《农业机器维修工程》、《农业机械化管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李宝筏主编.农业机械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参考书:李自华,柯包康主编.农业机械学(上).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下).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张伟主编.农业机械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宋建农.农业机械与设备.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答疑、作业布置和在线学习。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熟悉当前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ry )课程编号:030401总学时数:64学时(其中含实验2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限选先修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新编农业机械学》(耿端阳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1.李宝筏.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丁为民.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吴守一主编.农业机械学[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84.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编.农业机械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5.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机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农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7.农业机械学报8.农业工程学报课程内容简介《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作用原理、功能、理论分析及其性能设计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结构、原理、使用知识、熟悉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学会典型农业机械性能设计和典型工作部件结构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农机设计、结构对比分析、试验鉴定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性质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
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改进现有农业机械以及对新一代农业机械进行性能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由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有关理论和设计计算等。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尽可能多的阅读有关农业机械的参考书或最新资料。
实习实验主要讲授农业机械的一般构造、工作过程、使用与维护,以及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等,为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同时还结合国内外农业机械幻灯片、录相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农业机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1021201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总学时:60学时(52+8)一、编写说明1.修订的依据本大纲是依据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本科教学计划要求而编写的。
2.课程简介农业机械学是研究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的一门科学,是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3.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
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改进现有农业机械以及对新一代农业机械进行性能设计打下基础。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应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结束以后开设。
2)要考虑课程的整体性,也要避免与其它课程的重复。
3)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以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电化教学,现场实物教学、参观等,提高教学效果。
5)理论授课应选择重点和难点,其余内容学生自学。
6)采用本大纲时应根据黑龙江及垦区的特点进行教学。
本课程结束后,应安排2周的收获机课程设计和2周的麦收实习或秋收实习,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巩固与理解,提高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
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既要有较深的基础课如数学、力学等为基础,还要有专业基础课的功底以及必要的农业知识等。
二、大纲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1.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的特点,国外农机发展动向。
2.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分类和特点。
2.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3.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上可通过幻灯图片使学生认识农机具的外形结构和功能同时结合录像教学进一步认识农业机械化的优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了解农业机械不同于工业机械的特点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第一章耕地机械(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土壤性质和犁的工作部件和基本原理,掌握耕地机械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ry)课程代码:25410013学分:4学时:64 (其中:讲课学时:50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1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材料热处理、农学概论、液压与气力传动、水力学、汽车拖拉车学、电工电子学、测试技术等。
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教材:《农业机械学》;李宝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它应用农学、工程力学、机械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农业机械设计和使用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农业机械制造、使用、改进,以及设计新型农业机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技术要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农田作业项目中的常用农业机械机型构造及工作原理;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农业装备设计及系统设计的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4:结合典型农业装备的案例分析,通过农业装备的虚拟仿真实验及实物实验,提高学生面向工程实际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以下毕业要求提供相应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农业装备或一般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农业装备或机械产品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农业装备或一般机械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农业工程或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农业机械学教案

二、圆盘耙的一般构造
三、球面圆盘耙片的工作分析和参数确定
四、圆盘耙的受力分析
五、圆盘耙的阻力
六、水田耙
重点难点分析
1、球面圆盘耙片的工作分析和参数确定
2、圆盘耙的受力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1.车轮在正常转动、打滑等运动状态的运动轨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了解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2、重点了解农业机械不同于工业机械的特点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主要有引入、展开(方法、手段)、归纳总结、作业等项目)
⑴课堂采用讲述的形式,配合农业机械学CAI课件,介绍农业机械的种类和工艺过程。
⑵利用录象教学,了解国外先进的机型如:deer公司,凯斯公司的机型等,国产机型等。加深对农业机械的认识。
甘肃农业大学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案
学时:56(46+10)
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适用于农机设计方向)
教师:王芬娥
甘肃农业大学农机与汽车系
2007.8.15
课程
名称
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s)
课程
代码
120549
学分
3.5
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
46
实验学时
10
课程
性质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
(2)李宝筏.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主要参
考资料
(1)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农业机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2)张波屏.现代种植机械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农业机械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教学大纲一、前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农业机械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机械操作技能和维护维修能力,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机械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农业机械;3.学习农业机械的维护和维修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维修和故障排除;4.培养学生注重安全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农业机械概论(1)农业机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农业机械的分类和特点;(3)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播种施肥机械(1)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施肥机的分类和操作技巧;(3)播种施肥机械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3.田间作业机械(1)拖拉机的结构和性能参数;(2)各类耕作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田间作业机械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注意事项。
4.收获机械(1)收割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玉米收获机、小麦收获机等的操作要点;(3)收获机械的日常保养和故障处理。
5.灌溉排灌机械(1)灌溉机械的种类和工作原理;(2)排灌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灌溉排灌机械的维护保养和节水技巧。
6.农业机械安全与维护(1)农业机械操作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预防措施;(2)农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3)农业机械维修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课堂讲解、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1.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2.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指导;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六、教学资源1.教材:国内外优秀的农业机械教材和参考书籍;2.实验设备:各类农业机械实物模型和演示设备;3.实训基地:与农机企业合作,搭建实地操作训练平台;4.互联网资源:农业机械相关网站和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学科,属专业课。
2..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机化发展规划、农业机械化管理与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效果评价、农机技术管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为胜任农业机械高级管理任务奠定基础。
3. 适应专业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4.学时与学分《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共60学时,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12学时。
共计2.5个学分。
5. 先修课程《农业机械化管理学》课程是专业课,课程安排应在第7 学期进行。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汽车拖拉机构造、发动机原理、拖拉机理论及农业机械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及汽车拖拉机驾驶、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6.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参考书:① 农业机器运用学,农业出版社。
② 农业机器运用管理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③ 农业机器运用管理学,农业出版社。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讲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方法。
实验课采用现场指导的方法,明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实验课共开设12学时,试验所需的主要设备有:机车技术状态诊断分析仪、油料分析仪及汽车、拖拉机等。
具体实验内容及学时如下:8.考试方式采用综合考试方式,其中笔试占70%,实验报告及作业占20%,听课及到课率占10%。
9.课外自学要求课外自学内容要完成读书报告,交老师检查,并按作业成绩记入考试成绩。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要求:(1)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农业机械化观的基本内容;(2)掌握“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选型配备和管好、用好机组和机群的理论和方法;(3)通过实习实验教学环节的完成,使学生掌握机器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运用所学的油品分析方法,检验油品的质量,并能正确的选择应用;(4)通过实习报告、课堂作业的完成,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雅县职业高级中学《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教学大纲一、编写说明1.修订的依据本大纲是依据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本科教学计划要求而编写的。
2.课程简介农业机械学是研究田间和场上作业机械的一门科学,是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3.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
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改进现有农业机械以及对新一代农业机械进行性能设计打下基础。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应在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结束以后开设。
2)要考虑课程的整体性,也要避免与其它课程的重复。
3)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以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电化教学,现场实物教学、参观等,提高教学效果。
5)理论授课应选择重点和难点,其余内容学生自学。
6)采用本大纲时应根据黑龙江及垦区的特点进行教学。
本课程结束后,应安排2周的收获机课程设计和2周的麦收实习或秋收实习,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巩固与理解,提高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
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既要有较深的基础课如数学、力学等为基础,还要有专业基础课的功底以及必要的农业知识等。
二、大纲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1.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的特点,国外农机发展动向。
2.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农业机械分类和特点。
2. 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国外农业机械发展动向。
3.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上可通过幻灯图片使学生认识农机具的外形结构和功能同时结合录像教学进一步认识农业机械化的优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了解农业机械不同于工业机械的特点和精准农业的发展。
第一章整耕地机械耕地机械(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土壤性质和犁的工作部件和基本原理,掌握耕地机械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耕地的农业技术要求,传统耕法和少耕法,耕地机械分类。
2.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与土壤耕作的关系。
3.铧式犁犁体理论。
悬挂机组参数选择,悬挂犁的受力。
犁耕阻力。
4.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的使用调整方法。
主要工作部件的修复。
5.其它土壤耕作机具,耕地机械的发展动向。
(三)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上可通过实物教学使学生掌握铧式犁的结构、工作过程和调整方法。
同时结合录像、犁耕实验等方式加深理解和认识。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参数选择和使用要求,难点是犁铧理论和悬挂参数的选择。
整地机械(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圆盘耙、齿耙、镇压器、中耕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 整地目的和农业技术要求。
2.圆盘耙、齿耙、镇压器的类型,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三)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圆盘耙、齿耙、镇压器的类型,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和调整方法。
同时结合实物教学、实验等方式进行。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圆盘耙工作原理、参数选择和使用。
第二章播种机械与栽植机械播种机械(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条播机和中耕作物播种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
结合2BD系列播种机的结构与推广情况来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播种方法和农业技术要求,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
2.播种机发展动向、播种机类型和一般构造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3.常用条播、中耕作物排种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开沟器和输种管的类型特点。
(三)教学要求1. 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上可通过实物教学使学生掌握播种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和调整方法。
2.同时结合播量实验等方式使学生重点掌握各种排种器,开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课堂由幻灯、投影加以辅助教学。
适当章节由学生讲解和自学。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1. 重点和难点:各种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2. 教学建议:播量试验和播种实习。
第三章植保机械(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保的基本概念和植保机械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喷头的雾化原理和影响喷雾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1. 防治病虫草害的意义、施药方法,国内外植保机械发展概况。
2.机动喷雾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喷雾机的液泵和其它部件。
3.喷雾法的各种喷头结构及其雾化原理。
4.机动喷粉机的类型、构造和工作原理。
5. 航空植保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要求1. 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教学上可通过实物教学使学生掌握喷雾及其雾化原理及机动喷雾机的工作过程和调整方法。
同时结合植保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2. 课堂由幻灯、投影加以辅助教学。
适当章节由学生讲解。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1. 重点和难点在喷头的雾化原理。
2. 除理论教学,还配合喷头和喷雾机的性能测试(雾滴直径、喷头流量、泵的流量、雾流分布均匀性等),以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章排灌机械一、灌溉的种类(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中耕机及各种施肥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中耕机的类型。
2.中耕机工作部件的形式,主要参数;仿形机构的型式和工作原理。
3.非机械除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4. 肥料的种类、物理力学特性和施用方法。
5.撒肥机械、种肥施用机械、追肥机械结构特点。
6.化肥排肥器性能要求、主要类型及其性能特点。
8.厩肥撒布机、液肥施用机构造和主要特点。
(三)教学要求1. 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
教学上可通过实物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耕机、施肥机械的结构、工作过程和调整方法。
2. 课堂由幻灯、投影加以辅助教学。
适当章节由学生自学。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中耕部件的形式、主要参数,仿形机构的型式和工作原理,化肥排肥器的类型及其性能特点。
第五章谷物联合收获机械(一)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收获方法和联合收获机构造与调整及使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1. 谷物及时收获的意义,谷物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谷物收获方法,谷物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存在问题,联合收获机发展动向。
2.谷物联合收获机的类型、工作过程、构造调整使用。
(三)教学要求1. 教学上可通过实物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联收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和调整方法。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和调整。
难点是了解内部结构和调整。
使学生对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弄清结构和调整部位。
第六章谷物清选和干燥机械(一)教学目的主要讲解谷物籽粒的特性及其分离方法,掌握谷物清选机的构造和工作方法主要讲解谷物干燥的意义、工作原理及方法,掌握常用谷物干燥机的构造和工作方法主要对于近期讲解的各种水泵、收割机、清选机械、干燥机械进行参观认识实习(二)教学内容1谷粒的物理特性2 谷粒的大小和形状3 谷粒比重和体积密度3 谷粒表面特性4 谷粒的空气动力特性三、清粮原理经脱粒装置脱下的和经分离装置分离出的短脱出物中混有断、碎茎秆、颖壳和灰尘等细小夹杂物。
清粮装置的功用就是将混合物中的籽粒分离出来,将其他混杂物排出机外,以得到清洁的籽粒。
1 按照谷粒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分离2按谷粒的尺寸特性分离,(按厚度,宽度,长度分离)3 利用气流和筛子配合进行分离(三)教学要求1. 教学上可通过实物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谷物清选和干燥机械。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籽粒的特性和分离方法难点是谷物请选机械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是谷物谷物干燥的意义、工作原理及方法难点是谷物请干燥机的重点是各种机械的构造及使用难点是如何进行操作这些机械。
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第7章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一)教学目的主要讲解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工作原理及方法,掌握碾米机和小麦磨粉机的工作方法主要讲解饲料加工机械的工作原理及方法,掌握榨油机的工作机理(二)教学内容饲料加工机械和榨油机的构成难点是两种机械的工作过程和操作。
榨油机操作规程粉碎机械的工艺流程。
(三)教学要求1. 教学上可通过实物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教学难重点(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重点是饲料加工机械和榨油机的构成难点是两种机械的工作过程和操作。
重点是榨油机操作规程难点是粉碎机械的工艺流程。
三、学时分配四、主要参考书目1.《农业机械学》张伟等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农业机械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编中国农业出版社3.《农业机械学》李宝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4.《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五、主要编写人员胡军张伟秦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