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201904101109

合集下载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十章写作专题九精当描写记叙类讲义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十章写作专题九精当描写记叙类讲义含解析

专题九精当描写(记叙类)(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佳作我是“不成器”的孩子据说.我出生后不久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抓周”仪式上.我的选择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七大姑八大姨们的眼睛...。

..都瞪.成了乒乓球夸张了的神态描写。

长辈们精心摆放的钢笔、计算器、小汽车、公章、人民币.我连看都不看.却一下子抓住.....了不远处一个精致的痰盂。

“我”的动作描写.精当传神。

“这孩子.将来恐怕难以成器了!”语言描写.扣住题目。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姑姑叹息.除了爸妈.所有人都叹息。

爸妈认为这一次“抓周”无效.再次发令后.我把手伸向了公章。

爸妈终于高兴了.爷爷、奶奶、姑姑.也终于高兴了起来。

“这孩子长大了要做官的!”这话被他们说了十来年。

再写语言。

三年级时.我的兴趣不知怎么地转向了泥塑.用自己可支配的压岁钱买来各种颜色的泥巴.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玩”泥巴。

爸妈扔了几次泥巴后.终于无可奈何地“任我行”了。

“这孩子.真不成器!”语言描写.遥相呼应。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所有人都叹息。

其实呢.我的成绩还不错.年级中上等。

只是跟他们的期望值差得有点远.他们都指望着我“做官”呢。

可我呢.连个小组长都不是。

初三了.成绩进入年级前十。

有一天突然走火入魔.要搞什么家庭化学小实验.置备了很多瓶瓶罐罐.冲破爸妈的围追堵截.竟然坚持了小半年。

那些日子.爸妈常常无缘由地叹息.有时我则无厘头地接茬儿:“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啊!”有神态.有语言。

语言由“我”说出.有点喜剧效果。

还好.中考发挥超常.进了市重点。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十章 写作 专题一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十章 写作 专题一

(2)细读要求
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 答案 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警戒性要求:不少于800字。
4.(2018· 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1.(2015· 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①请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从中找出一个核心关键词。 答案 关键词:智慧、经验、能力、境界、景象。 核心关键词:智慧。
答案 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警戒性要求:不少于800字。
特别提醒
江苏卷作文命题特点及其审题要求
从 2013 年开始, “ 关键词 ”( 也称 “ 核心概念 ”) 型材料作文似乎一直最具有
“江苏特色”。如2014年的“青春”,2015年的“智慧”,2016年的“有话无话,
2.(2016· 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 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 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
创新意识的闪现。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①材料中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材料中包含了哪三个重要的审题关键词? 答案 关键句: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 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关键词:话、个性、创新。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写作 专题二 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第十章 写作 专题二 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二辩证立意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二辩证立意[专题引语]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

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

当然,要想做到恐非易事。

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到达目标不是不可能。

(XXXX·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局部。

总分值佳作木车上的人生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梦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波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一、二两段是点题,点出了车的种类——木车,乘车人——孔子。

一下子把材料中的“车〞定格在“木车〞上,这是很典型的“化大为小〞的立意方法。

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对孔子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浩浩荡荡的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却只是得到“天下皆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

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

君子,安能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

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

千古之后,孔子有此知己,足矣!枯叶铺地,北风吼叫。

但是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据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精编讲义: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 精编学案6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精编讲义: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 精编学案6 Word版含解析

学案6 必修五(一)——《陈情表》《项脊轩志》《渔父》《报任安书(节选)》[学案目标] 1.这几篇文言文是重点篇目,既要全面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又要背诵重点段落。

2.重点掌握“相”“见”的特殊用法及判断句式。

1.用“类聚法”写出表示“等,等到”之义的文言词:及、洎、逮、比、迨等。

表示“不久”之义的文言词:寻、未几、已而、既而、已等。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①( )A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举荐 C .当.侍东宫 当:应当 D .殆.有神护者 殆:大概 答案 C解析 当:担任。

②( )A .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 B .听.臣微志 听:听任,允许 C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奏效,指获取功名 D .若望.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 答案 A解析 每:经常,常常。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①( )A.⎩⎪⎨⎪⎧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 B.⎩⎪⎨⎪⎧ 辞不就.职草创未就. C.⎩⎪⎨⎪⎧ 门衰祚薄.日薄.西山 D.⎩⎪⎨⎪⎧幸勿为过.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责备。

A 项怜悯/顾惜。

B 项到/成功。

C 项浅薄/迫近。

②( )A.⎩⎪⎨⎪⎧ 谨拜表以闻.闻.姊家有阁子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余问古事 C.⎩⎪⎨⎪⎧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 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看。

A 项使……知道/听说。

B 项使……跟从/向。

C 项慎重/更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 太上不辱.先客逾庖而宴.C.⎩⎪⎨⎪⎧ 倡优..所畜垣墙..周庭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亦遂增胜. 答案 A解析 A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B 项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准确理解词义,正确分析语境考点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E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及俗语等。

江苏卷主要考查实词和成语.“正确使用”就是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答案C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

“匠心”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色彩。

结合语境,此处意思是强调“构思巧妙”,所以第一处应选“匠心”。

“别树一帜"指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显然,第二处应选“别有洞天”。

至此,已经可以得出答案了。

“饱满"指丰满,充足。

“浑成”意为“自然”。

第三处强调的是“景物的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所以应选“浑成”。

2.(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答案B答题提示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2讲明确文体特征讲义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第2讲明确文体特征讲义

一、紧扣时代,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最好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否则,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误解作品的精神,错误地过分拔高或贬低作品的思想境界。

全国卷高考古诗歌的选材集中于唐宋诗歌,作者以名家为主,非名家为辅。

本书针对唐宋诗歌进行分时代解读整体风格,旨在帮助考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创作的大时代背景,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诗歌的情感基调,确保思考方向不跑偏。

(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歌初唐,是指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前后约九十四年。

1.时代特征:初唐百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太宗的威武神勇和文治武功,武后(武则天)的雄姿英发和精明干练,宫廷剧烈的斗争,关陇与山东及东南等集团之间的利益纷争,南北文化观念的急剧碰撞交融,都引起诗人心灵的急剧波动和人生价值的多元发展。

2.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沈佺期(宫廷诗人)、宋之问(宫廷诗人)、杜审言等。

3.作品风格训练1.(2019·湖南株洲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送别杜审言①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③,流落在丰城。

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③《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豫章雷焕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十章写作专题八精巧构思记叙类讲义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十章写作专题八精巧构思记叙类讲义含解析

专题八精巧构思(记叙类)满分佳作冬日的阳光和我有关一考生记忆里常常出现一幅画.年轻的妇人坐在院中的藤椅上.一个小女孩趴在妇人的膝头.冬日里珍贵的阳光使她昏昏欲睡。

妇人时不时地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慈爱地望着膝头的孩子。

那是年幼的我与母亲。

大约是五六岁的光景.我总是很依赖母亲.一天到晚缠着她.以至于母亲常常半是抱怨半是自豪地对人说我太“黏人”了。

过去的冬天很冷.家中并无空调、取暖器一类的东西。

于是每到午后.母亲忙完家务.就搬张藤椅坐在院中.一边晒晒太阳.一边给我织着毛衣。

陪伴她的是我和一只黄色的花猫。

那些日子真的很温暖.听着毛线球在塑料袋中随着母亲的织针快乐的跳动声.逗着花猫从东跳到西.从西跳到东.我心中充满了安宁与温馨。

如今.我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趴在母亲膝头酣睡的小孩。

母亲也日渐衰老.岁月在她原本光洁的额上刻上了深深的印记.晒晒太阳对于高二的我来说.近乎一种奢侈.何况家中有比太阳更暖和的空调。

而今天.我从房间走出来.伸伸懒腰.打算享受一下难得的假日里的午后阳光时.竟然发现母亲坐在院中的藤椅上.睡着了。

她靠着椅背.像个孩子一样蜷缩其中.头斜歪向一侧.随着均匀的呼吸有起伏地微动着。

过去她引以为自豪的黑亮秀发里.竟爬上了不少银丝.在温暖的冬日阳光下.闪耀成金色。

望着母亲酣睡的样子.我心里一阵酸楚.这几天因为老太太过世十周年.母亲实在太累了.不停地张罗这张罗那.连觉都睡得很少.以至困成这样。

母亲患有一些腰酸腿痛的小毛病.为此她烦恼不已。

可她却随时准备为我牺牲一切.且不要什么回报.只管无怨无悔地付出。

我不能不汗颜。

现在我能给父母帮上的忙实在有限。

他们也不需要我帮什么忙.只需要我懂得体谅.懂得理解;他们只期望我尽快成才。

当和母亲顶嘴.或者与父亲赌气时.猛然看到他们那又白了许多的头发.那深陷进额角的丝丝褶痕.我就悔得直想扇自己的耳光。

理解父母的艰辛.或许比不上读一部巨著悟出条条真理的意义重大。

但是当父母忙了一天后.我会为他们冲上一杯热腾腾的清茶.会对他们轻轻地问候.会为他们捶捶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会干以前总觉得那么不起眼的小事情。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四善分论点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四善分论点课件

(三)对比式设置 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例如,中心论点: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例一)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 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 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次) (例二)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边练边悟2 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阅读。 分论点①: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 分论点②:人生需要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边练边悟4 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慎独”。 分论点①:“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 (是什么)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三) 分论点③: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慎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辩证立意(2017·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木车上的人生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一、二两段是点题,点出了车的种类——木车,乘车人——孔子。

一下子把材料中的“车”定格在“木车”上,这是很典型的“化大为小”的立意方法。

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对孔子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浩浩荡荡的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却只是得到“天下皆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

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

君子,安能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

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

千古之后,孔子有此知己,足矣!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但是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据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世界感到了畏惧。

我们从那辘辘的木轮声中,听懂了“政治”的真正含义。

那是对人生、对土地、对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想,诉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注入《春秋》之中。

他显示了穷却依然兼济天下的政治胸怀,用燃烧的激情驱逐了整个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又化作明灯,照亮了亘古的长夜。

重点写人,不忘写车;重点在虚,不忘写实。

木车虽小,却阻不断万丈激情。

无数个孔子般固执的思想者正手持缰绳,驾着颠簸的木车,向我们缓缓驶来,载着满腹思想,驶进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驶向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我们于车来车往中,独独见他们正向我们招手,那是欲将自己的绝世思想一吐为快的渴望,亦是愿将我们引向光明未来的义不容辞。

木车所承载的含义。

木车为实,含义为虚,由实入虚。

有未来虽远,却将不再艰险,唯愿有孔子们驾着木车来“导夫先路”;在车来车往中,唯辘辘车声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与希望。

亮点点评对于这篇考场作文,阅卷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本文扣题精准,视角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

元代陈绎曾说过:“戴师初先生曰:‘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作不能满足于“陈言”“正语”,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精意”。

因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平庸肤浅,流于“陈言”。

再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正语”。

“正语”虽比“陈语”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

因此,还不能停留在“正语”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

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

一、大者小之,小者大之所谓“大”,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那些很宏大、重大的材料,如2016年浙江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材料。

所谓“小”,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具体很微小的题目,如“旧书”“窗”等;那些只提供一个小故事、小寓言、小场景的材料作文。

对这两类或“大”或“小”的作文题,立意方法是不同的。

1.大者小之,化大为小对于“大”的作文标题、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在“大”的领域中论述“大”,容易导致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使文章程式化和空泛化。

相反,如果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小的材料,缩小凝练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集中鲜明的文章,那么,文章写起来就会很顺手,表意就会既集中又深刻。

从“小”的角度入手,借助“具体”的事与物,从而实现自己对“大”的思考,这就是常说的“大题小做”。

我们常说的“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大题小做”就是靠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滴”“半瓣”之“小”来反映主题之“大”的。

例如2012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忧与爱”,一考生却从考场上一只在卷面上爬动的、随时有死亡危险的小昆虫写起,表现对这只小生命的忧与爱,角度切入很巧妙。

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主要方法:(1)设问追问法就是一旦审好题,得出大致的中心后,要针对中心进行一番审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并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范围。

如针对2016年全国卷Ⅰ那幅漫画作文题,可以围绕“奖与惩”进行设问追问:因何而奖惩?奖惩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后果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上的奖与惩?除了分数的“奖与惩”,还有哪些形式的“奖与惩”?这么一想,写作的切入点和生发点就容易被锁定,立意、思路自然就有了。

(2)具体落实法①将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

如“智慧”这个话题,可以落实为什么样的智慧,如微笑的智慧、舌尖上的智慧、诸葛亮的智慧等。

②将泛指类的概念、指代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

如2017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心词是“车”,“车”是个类的概念,需要把它定格在哪一类哪种型号的车上。

又如2016年上海卷作文题,要求就“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发表看法。

材料中有“人们”“他人”这类指代性的概念,就可以把“人们”“他人”落实到具体的人,是邻里的评价,还是单位里的评价,还是报刊上的评价,这样,就容易锁定具体的人与事了。

2.小者大之,化小为大针对“小”的标题或“小”的材料,当然可以就物谈物,就事论事,但最好是从小处落笔,再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大处显出立意。

如“家是美好的”这个题目,恐怕许多考生选取的“家”必是自我的“小家”,如能从自我的“小家”中走出来,放眼置身的环境,自然会觉得无处不是“家”了,比如所在的班级、所在的宿舍、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社区、所在的乡土,这样化小为大,立意就新颖多了。

化大为小也好,化小为大也好,其核心是切口小,开掘深,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二、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所谓“虚”,是指那些抽象性的命题,如“大道至简”;那些提供哲理名言等抽象概括性材料的作文题,如江苏、浙江、上海卷近几年的作文题。

所谓“实”,是指以具体的物象、景象为题的作文,那些提供故事、时事新闻材料的作文,如2017年江苏卷“车”作文题。

针对两类不同的作文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立意方法:1.化虚为实,抽象实作例如2016年江苏卷作文是关于“说与不说”“长与短”“个性与创新”等抽象关系的材料,一个考生把它变成了一个“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材料话题,就二者的关系谈“说与不说”“长与短”,这样,看似抽象的材料就找到了实实在在的支点,这就叫“化虚为实”,即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的材料。

2.化实为虚,具象虚升对于“实”的题目或材料,可以揭示其比喻义、象征义,将具象升华为抽象的道理,使立意得以深化。

还是以“家是美好的”这一标题作文为例。

“家”可以化小为大,也可以化实为虚:在常人眼里,“家”是起居生活之所,在思想家眼里,它不但是起居之所,更是安放心灵之所、理想之彼岸、崇高之境界等。

某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所给材料叙述了一个船工顺手补船底漏洞而救活了船主的孩子们的故事。

有位考生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生命的漏洞”,写了项羽不补其“漏洞”而失败的事例,达到了立意实题虚作的要求。

当然,无论是“实”题还是“虚”题,均可以虚实结合、虚实转化,使文章虚实相生、纵横捭阖。

如2016年山东卷作文题,材料讲的是带着行囊上路,发现其中有些东西很快用到了,有些东西暂时用不上等。

材料中的“行囊”就是一个可实可虚的东西,从实的方面来说,可以指自有用度取舍的东西,可以谈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可以务虚,或定位在人所具备的素质上,如“坚持不懈”“勤奋努力”“把握细节”,或诉诸精神层面的追求,如“理想信仰”“诗意情怀”。

先实后虚,虚实结合地立意构思,不仅立意角度多了,而且可选择写的东西也多了,这样,写作思路自然就明晰起来。

三、正者反之,反者正之立意有正向、反向之说。

所谓正向立意,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

我们立意一般都是正向的。

所谓反向立意,即以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反弹琵琶法)。

如人说“近朱者赤”,我说“近朱者未必赤”;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

使用反向立意法,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独有新意。

不过,此法不能滥用,需要立意正确,持之有故。

如果能在大家都正向立意之际“反弹琵琶”,正者反之,则立出来的“意”自然新颖别致,与众不同。

如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要求对作家卢新华的三本大书说加以“评说”,众多考生无不从之赞之,独有一位考生大胆质疑,说这种说法“似乎显得刻意与褊狭”,且持之有故,能不为此人、此文叫好吗?当然,也可以“反者正之”,在大家都纷纷批评、指责之际,你却正面肯定,也是很不错的立意方向。

如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大多数考生都是对家长的做法持批评态度,而一位考生却从家长的一奖一惩中看到了父母的真爱,不失为一种反向立意。

更多的时候是正反结合或转换论点辩证开掘。

如能在正向思维之后,再以求异思维附之,往往可以使我们对问题的阐述更深刻更全面一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正面阐述结束之后对前文的立意再深掘一层,即运用“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观点”重新进行辩证审视。

这样,既可以避免通篇采用求异思维带来的偏题风险,又可以使说理更让人信服。

在转入辩证开掘时,可适当运用兼顾两面的过渡语来引导,如“当然……,并不意味着……”“诚然……,但是……”“……,同时又……”“是的……,可……”“诚然,我们必须……,又不能失去……”“我们姑且承认……,但从另一角度看……”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辩证开掘必须注意立意本身的合理性,它只是对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决不能为反求反,全部推翻原有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注意立意的方法或角度,写出文章的立意来。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

以队为单位,每队四人,每人跑相同距离。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道由两则材料组合而成的作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