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半导体协会:2020年美国半导体行业报告

合集下载

半导体新股解读系列2:屹唐股份

半导体新股解读系列2:屹唐股份

以中国为总部,国际化运营的半导体设备厂商产品主要包括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干法刻蚀设备在内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配套工艺解决方案屹唐半导体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以中国、美国、德国三地作为研发、制造基地,面向全球经营的半导体设备公司。

公司于2015年成立,并于2016年以约 3 亿美元总价收购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半导体设备公司 MTI,系中国资本成功收购国际半导体设备公司的首例。

公司秉持植根中国、服务世界的国际化经营策略,扎根中国半导体生态圈,深度服务中国客户,用国际一流的技术和产品,长期服务全球客户公司。

4大主营业务:专用设备(73.23%)、备品备件(23.87%) 、服务收入(2.29%)、特许权使用费收入(0.61%)。

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所需晶圆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具备全球知名度和认可度的重要供应商,所生产的产品已被多家全球领先的存储芯片制造厂商、逻辑电路制造厂商等集成电路制造厂商所采用。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产品全球累计装机数量已超过 3,700 台并在相应细分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图表1. 屹唐半导体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屹唐半导体招股说明书,中银证券Gartner统计,公司的干法去胶设备全球第1、快速热处理设备全球第2、干法刻蚀设备全球前10。

公司的专用设备分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和干法刻蚀设备三大类,其中,干法去胶设备和快速热处理设备可用于 90纳米到 5纳米逻辑芯片、10 纳米系列 DRAM 芯片、 32层到 128层 3D 闪存芯片制造中若干关键步骤的大规模量产;干法刻蚀设备主要可用于 65 纳米到5 纳米逻辑芯片、10 纳米系列 DRAM 芯片、 32 层到 128 层 3D 闪存芯片制造中若干关键步骤的大规模量产。

图表2. 公司主要的集成电路成熟产品性能及应用领域干法去胶设备系列干法去胶设备公司干法去胶产品具有三十多年历史,拥有远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等世界领先核心技术,工艺范围宽、工艺性能优异、颗粒污染小、损耗品成本和综合持有成本低。

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

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

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半导体行业是现代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

半导体作为电子元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产品的制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12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58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1%。

其次,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多元化。

一方面,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仍然是半导体行业的主要需求驱动力,对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的半导体产品需求大。

另一方面,随着车载电子、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崛起,对传感器、微控制器、射频芯片等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再次,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激烈。

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半导体制造商和设计厂商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散。

其中,美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主要竞争力量,中国也逐渐崛起为重要的半导体市场和制造基地。

大型跨国半导体公司如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同时,新兴的中国半导体企业如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等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最后,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速。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战略。

多家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兼并收购、技术引进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仍然面临着技术落后、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但随着政策支持和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半导体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半导体行业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激烈。

我国半导体行业正加快发展步伐,为实现自主可控和自力更生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半导体行业研究报告

2024年半导体行业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2024年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发展的趋势,主
要讨论了市场动态、技术进步及其影响、竞争策略等内容。

从市场动态看,2024年半导体行业将逐步复苏,不管是从大型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都存
在较高的增长潜力,尤其是新兴市场。

至于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4G、
5G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家居的发展,这些发展都将对半导体行业产生重
大影响。

最后,结合竞争策略分析了2024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机遇及其
可能出现的新挑战,以期助力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半导体行业;市场动态;技术进步;策略分析
2024年半导体行业发展分析
一、市场动态
随着2024年全球经济的复苏,预计2024年半导体行业将处于快速发
展的良好环境中,尤其是新兴市场,其增长速度将更快,无论是大型还是
小型公司在2024年都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除此之外,国家对于半导体
行业的支持和新技术的出现,均有利于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二、技术进步及其影响
2024年,根据IDC预测,4G网络将达到普及,5G网络也将普及,二
者都将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另外,还有物联网的发展以及
智能家居的出现,这会催生出更多可以使用半导体的产品,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

半导体行业:2020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分析-Q3半导体配置仓位新高,进口替代趋势不变

半导体行业:2020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分析-Q3半导体配置仓位新高,进口替代趋势不变

Q3半导体配置仓位新高,进口替代趋势不变2020年三季度机构持仓分析►股票仓位维持高点,制造业整体超配从各类资产仓位来看,公募基金股票仓位环比些微下降,但整体维持高点,股票资产占资产总值的比例由2020年Q2的77.7%上升至2020年Q3的75.44%,环比下降2.16个pct。

整个三季度来看,由于欧美等海外地区第二、第三波疫情复发,加上美国总统大选将至,风险偏好有所下降,上证综指由三季度初的3025点上涨至三季度末的3218点,上涨193点,相较于二季度的涨幅有所收窄。

根据公募基金公布的中报数据显示,以证监会行业划分来看,公募基金股票仓位持仓中制造业的市值最高,占股票投资总市值的62.64%。

从超配情况来看,公募基金股票持仓在制造业中超配的比例最高,制造业股票市场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为52.12%,公募基金超配10.52个百分点。

►基金重仓行业偏好轮动,电子重仓股市值维持第三2020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排名来看,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非银金融,行业重仓配置占比分别为16.93%、14.31%、13.33%、8.02%、6.67%。

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前40的个股中,医药生物有7家,食品饮料行业有6家,电子有6家,电气设备有5家,非银金融有3家,家用电器2家,银行2家,房地产2家,传媒2家,交通运输1家、化工1家,机械设备1家,休闲服务1家,有色金属1家。

贵州茅台是重仓持股总市值最高的个股,重仓持股总市值最高的电子股是立讯精密、海康威视、歌尔股份、三安光电、兆易创新和紫光国微,重仓持股总市值分别为604.41亿元、183.69亿元、165.36亿元、151.19亿元、149.80亿元、130.40亿元。

►半导体行业逆势增长,集成电路在基金重仓配置电子行业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从申万电子二级分类角度来看,半导体重仓持股市值环比增加,创下12个季度以来历史新高,半导体行业重仓持股的行业配置比例也由2020年二季度的3.53%提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3.98%。

2020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

2020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

2020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在 2020 年,半导体行业经历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成为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 5G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

5G 手机、基站以及相关的物联网设备都需要更先进的半导体芯片来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也推动了数据中心对高性能服务器芯片的需求。

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不断创新,同样拉动了半导体的市场需求。

然而,2020 年的全球疫情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供应链中断、工厂停工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都对行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影响。

但从另一方面看,疫情也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使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需求迅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

在技术创新方面,芯片制程工艺不断演进。

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巨头纷纷推进 5 纳米甚至更先进制程的研发和量产。

更小的制程意味着芯片能够在相同面积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高性能、降低功耗。

同时,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 3D 封装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行业巨头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英特尔在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芯片市场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三星在存储芯片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台积电则凭借其先进的制程工艺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

然而,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也在迅速崛起,如中芯国际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还受到国际贸易关系和政策环境的影响。

贸易摩擦导致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稳定,各国纷纷加大对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国家的产业安全。

例如,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出口,这促使中国加快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从产业结构来看,半导体行业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

设计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需要高度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

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

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

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半导体行业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对全球半导体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全球半导体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半导体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50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00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消费电子产品、信息技术、通信等领域的需求推动。

2. 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半导体市场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强大的半导体企业,技术实力雄厚,市场份额较大。

美国的英特尔、AMD等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中芯国际、台湾的联发科技等企业在市场份额上也占据一定优势。

三、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崛起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低功耗的半导体芯片需求日益增加。

这将推动半导体行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应用除了硅材料,新型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氮化镓等逐渐应用于芯片制造中。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

3. 5G技术的普及5G技术的普及将带动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高速率、低时延的通信需求将促使芯片制造商研发更高性能的射频芯片和网络芯片,以支持5G网络的稳定运行。

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1. 增长态势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0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了4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政府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提升,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中国在半导体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显著。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晶圆代工能力,并且正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高端芯片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如中芯国际的28纳米工艺。

半导体行业研究报告

半导体行业研究报告

半导体行业研究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行业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半导体是一种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具有可控的电导率,是电子器件的基本材料。

半导体行业主要包括芯片制造、设备制造、材料生产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电子、信息、通信、光电、医疗等多个领域。

首先,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移动通信、电子消费品、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高性能、低功耗的半导体产品需求量大幅增长。

据统计,2019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4000多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其次,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升级,半导体行业不断推出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新产品。

同时,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也为半导体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硅基材料、氮化镓、碳化硅等新材料的应用,使得半导体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再次,半导体行业的国际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出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态势。

美国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拥有众多知名芯片企业,技术实力雄厚。

日本和韩国在存储芯片、显示器件等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也在近年来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步伐。

最后,半导体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行业的投入成本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半导体行业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如人工智能芯片、汽车电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半导体行业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发展,国际竞争格局日趋激烈,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芯片人才短缺五大成因

芯片人才短缺五大成因

芯片人才短缺五大成因原标题:芯片人才短缺五大成因“如果把所有的领域都加起来,我们国家芯片的人才缺口可能有60万左右。

”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执行部长、半导体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京波教授向新京智库说。

其中,最缺的是制造环节的人才。

而有经验的工程师、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都缺乏。

这小到可能影响一个项目的持续推进,大到影响产业的均衡发展。

这些现状的背后到底是因什么所致?是因为市场需求过快带动了产业发展过快,还是因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匹配度太低?抑或是因为待遇太低导致高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已经在行业的又离开选择了更高薪的行业?新京智库通过采访了解,梳理出了大概5个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是产业发展快中国芯片设计龙头企业豪威集团上海研发副总裁许榴告诉新京智库,芯片行业出现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大陆芯片行业起步晚,前期主要依赖进口,人才储备量不足。

世界顶尖的芯片人才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芯片技术起步早的地区。

据公开资料记载,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初创期(1965年至1978年),探索及发展期(1978年至1990年)和重点建设期(1990年至2000年)。

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元器件检测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小强等人撰文表示,在探索及发展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孕育了一批重点企业,集成电路人才队伍也迅速组建起来。

但由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初创阶段的历史背景和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集成电路技术的封锁,甚至曾出现政府管理乱象、政策权力划分不清晰等问题,使得我国集成电路技术水平与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仍存有较大的差距。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才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向新京智库介绍,我国集成电路在过去十几年,是全球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最快的,以大约20%的速度在增长,而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增长速度只有百分之五六。

在这个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各方力量涌入这个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一下子起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