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题目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题目选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题目选题1.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2. 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3. 论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及其意义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5. 如何理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6. 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7.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8. 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9. 论经济与道德的协调性问题10. 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马克思论文11. 论新世纪的劳动及劳动价值12. 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13. 论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14.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15. 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2.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3. 试论大学生矛盾纠纷及源头预防4. 关于反腐败措施的若干思考5.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7. 思政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8. 提高思政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9.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0. 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11. 发扬“仁学”伦理思想与精神和谐构建的基本精神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方法13. 大学生的德与才14. 树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15.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18.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19. 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成本与收益20. 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2. 网络的道德规制3.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4. 关于构建和谐高校的思考5.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7.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8.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1.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与公信度研究1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13. 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谈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校创新人才科学精神的培养15.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应对措施1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改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时期网络和谐文化建设

新时期网络和谐文化建设
s i ta t ain d itle ua u p r e me e prul moi to a nelct ls p tt t d  ̄ i v n o o h o rv d p moe o r iae o o ca d sca e eo me t n d ie a r n o td c o dn t e n mi o i d v lp n . d c n l
十七大精 神为指 导, 大力加 强网络和谐 文化建设 , 对于和谐 文化 的发展 , 对于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构建 都具有 十分重 要
的 意义 。 关 键 词 : 七 大 ; 谐 文化 ; 十 和 网络 文 化
中图分类号 :P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8 6 520 )4 0 3 3 T 3— 5 A 10 —70 {0 80 —0 1 —0

化对文化传播 、 社会发展和人的精神产生 E益广泛 t 而深 远 的影 响 , 强 网络 和 谐 文化 建 设 已经 刻 不 容 加 缓 。作为 一种 亚 文化 , 络 和谐 文 化 既反 映 社会 先 网 进文化 和 主流 文化 的一 般 性 特 征 , 有 鲜 明的 特殊 又 性, 有物 质 的 因素 , 有精 神 的因素 , 也 既是 外显 的 , 也 是 内隐 的 。 1 网络 和谐 文化 以 崇 尚和谐 、 求 和谐 为 价值 . 追
新 时 期 网 络 和 谐 文 化 建 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蒋涛涛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 山东 济南 20 1) 504
摘要 : 随着社会信息化 的普及和发展 , 网络 已成为社会 主义 文化建设 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 阵地 。党 的十七大报告 中指
出“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 民团结进步 的重要精 神支撑 。 并强调要“ 强网络文化建 设和管理 , ” 加 营造 良好 网络环境 。 坚持 以 ”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健康发展刍议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健康发展刍议
占到 4 %。 由于网络 具有 传统 媒介 所不具 有 的优势 , 视 、 8 电 广 播、 报纸都是一种单线 的模式 。而网络使得大学生既是传播的主
的道德 自律和 自我约束能力。 2 抢 占网络文化阵地 , . 2 弘扬大学 主流 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离不开网络 , 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必须 向 前 推进 。 我们 要 抢 占网络 文化 阵地 , 积极
以利 用 网络 自由 的发 表 白 己的 见 解 , 而培 养 他 们 独 立 思 考 的能 从 力。 1 网 络 文 化 对 高 校学 生 的 消极 影 响 . 2 1 . 网络 文 化 导 致 大 学 生 理 想 信 念 的 丧 失 .1 2 网 络 上 充 满 享 乐 主义 、 金 主 义 、 人 主义 , 容 易 导 致 大 学 拜 个 这
弘 扬 大 学 主流 文化 , 网 络 成 为 和 谐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新 渠 道 , 让 成 为 思 想 文 化 领 域 的 新 阵 地 , 为 大 学 形 象 展 示 的 新 窗 口 , 丰 富 成 用 多 彩 的 网 络 文化 极 大地 丰 富 大学 生 的校 园生 活 和精 神 世 界 :
1 高 校 网 络 文 化 建 设现 状 11 网络 文 化 对 高 校 学 生 的 积 极影 响 .
21 加强 网络道德教育 , . 引导学生 网络 自律
网络 的开 放 性 和 自由性 固然 有 利 于 大 学 生 的个 性 成 长 , 是 但
111 网络文化以全新 的传播手段提 高大学生 的主体能力 .. 网络拓宽 了大学生获取 教育信 息的来源 , 拓展 了获 取教育
No 4

T ME I EDUCATI ON

新形势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明确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途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高等院校必须积极承担起在新时期新阶段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者的重要责任,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1高校校园文化内涵首先,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员工的传承与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它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创造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建筑、教学、办公和科研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与高校相关的校园环境等。

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

二是精神文化,它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校园文化同时塑造着学校的形象,反映着学校的个性特征,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

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一种能够不可忽视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在各个方面影响学校的建设、教师的素质以及学生的培养。

它所包含的精神和意志,可以将广大师生紧紧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成为师生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

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精神的体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吸引师生员工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把实现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2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对于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强领导、开发网络资源、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党支部建设进网络、加强网络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网络党建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改进网络党建工作。

[论文关键词]网络党建工作对策网络具有信息丰富、方便快捷、形式生动、超越时空等优势,网络作为增强党自身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的党建举措,日益得到高校党组织的青睐,网络党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不足的主要表现第一,网络党建思想观念滞后。

突出表现为不少高校党组织对信息网络发展与党建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习惯于简单“灌输”和组织“命令”,不会、不能、不愿、没有意识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开展工作。

第二,网页容量小、水平低以及内容单一。

表现在网站信息量不大,网络信息更新慢,没有及时针对国内外时事的变化进行信息更新和改版。

突出表现为栏目内容老化,几年一个老面孔。

第三,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网络设备老化,网速慢,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师生的上网要求。

网上信息多为党建及思想政治知识,缺乏交流互动环节,更谈不上电子党务、网络办公。

第四,网络党建工作队伍不健全。

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较丰富的网络知识和技能。

目前,高校信息网络技术培训还跟不上管理的要求,信息员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相当多的党建工作者还缺乏对网络信息的检索和运用能力,而精通网络技术的人员,又缺乏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建工作经验,使得网络上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明显滞后。

二、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改进高校网络党建工作1.要强化阵地意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是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各级党委都要增强阵地意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

”高校党政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党建网络阵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建设富有时代特点和开放特征的党建网络阵地。

极少数大学生思想道德不健康状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极少数大学生思想道德不健康状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极少数大学生思想道德不健康状况分析及改进措施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就部分高校极少数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弱点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高校德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但是,我们也看到,极少数学生综合素质偏差,思想品德上的缺点明显暴露出来。

本文就部分高校极少数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弱点做以下分析,并找出思想素质差的原因及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措施,并加以论述。

一、极少数学生思想道德不健康现状分析1.在世界观方面,胸无远志,缺乏奋斗目标,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

2.在人生观方面,没有抱负,看不清自己的前途,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有自卑感,常有自暴自弃的现象。

3.在价值观方面,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奉献精神,自私自利,漠视他人。

4.在道德观方面,对如何做人的道理知之甚少,言语粗俗,师长观念淡薄。

对老师的教导,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逆反的心理。

5.在劳动观方面,怕苦、怕累、怕脏、不肯出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

6.在学习方面庸懒,畏难、厌学情绪明显。

有的学生经常迟到,上课睡觉,讲脏话;作业不想做就不做。

自甘平庸,不思上进,没有时代紧迫感和危机感。

7.在生活方面,贪图安逸,讲攀比,摆阔气,摒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8.在行为规范方面,缺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修养,无组织纪律观念,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

9.在择业观念方面,眼高手低,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

种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坚定的信念,缺乏责任感,缺乏自制力,幼稚,自私,颓废,等等。

二、学生思想素质差的原因1.社会原因网络时代,使他们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不良社会现象,对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冲击。

面对激烈的升学就业竞争,产生痛苦、失望、自卑,导致其人性的扭曲,人格堕落。

2.家庭原因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有问题时不能正确面对;不是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唠叨、训斥,甚至棍棒教育。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冲国校外教育皿露络一攘一一舞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周丹【摘要l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仅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校园不断向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在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负面效应根据C N N I 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的普及率达到91.5%.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达到3395万人。

由此可以看到,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育人环境建设的成效。

党中央和教育部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关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提出要以创新精神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本文在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重要性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高校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载体。

由此产生了校园网络文化,它集中体现和反映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现代学校区别于传统学校的重要特征。

1.校园网络文化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一个成功的校园网的建设从其信息发布功能模块的设置、自动化办公系统应用功能的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师生及家校交流平台的建立到这一系列功能的实际应用,都充分展示着充满活力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教风、学风,以此来引领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彰显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风貌。

同时,高校校园网络作为展示学校工作的窗口,也是高校评估的一个观察点。

浅谈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浅谈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摘 要 : 文分析 了 时期 高职 校 园文化建 设存在 的一些 问题 , 本 新 并提 出一 些加 强高职校 园文化建设 的策略 , 为繁 荣新时期 高职院校校 园文
化 建设 提 供 一 些 参考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校 园文 化 建 设 中 图分类 号 : G47 文 献标 识 码 : A 高 职 校 园 文 化 是 一 个 长 期 建 设 和 积 淀 的 过 程 , 职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水 平是 衡 量 高 所 高 职 院 校 综 合 实 力 的 重 要 指 标 _ 】 由 】 。 于 高 职 院 校 办 学 历 史 较 短 , 加 上规 模 不 再 断 扩 大 , 成 高 职 院 校 校 园文 化 建 设 中 , 造 存 在 许 多 不 足 之 处 。 何提 高 高 职 院 校 校 园 如 文 化 建 设 , 为 新 时 期 高 职 院 校 亟 待 解 决 成
于虚拟世界 , 废了专业学习 , 荒 目前 在 网 络 方 面仍 然 存 在 许 多 诟 病 , 例如 : 健 康 信 息 不 太 多 、 色 、 信 、 至 反 动 的 内 容 充 斥 网 黄 迷 甚 络 , 损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 期 以 往 传 统 的 校 有 长 园文化 内容也受 到网络 文化的 强烈冲击 , 带 来 了 许 多 负面 影 响 。 ( ) 园 文 化 活 动 形 式 单 调 , 乏 合 理 3校 缺 规 划。 从 目 前绝 大 多 数 高 职 院 校 开 展 的 校 园 文 化 形 式 来 看 , 多校 园文 化 都 拘 泥 于 文 很 体 型 和 知 识 型 , 尔 有 一 些 学 术 型 和 社 会 偶 实 践 性 活 动 , 生 课 余 时 间活 动 单 调 , 其 学 尤 高 雅 性 的 活 动 较 少 。 时 在 我 们 的 高 职 校 同 园 中 , 多 院 校 也 存 在 为 了搞 活 动 而 搞 活 许 动 , 在 完 成 任 务 的 校 园文 化 活 动 。 样 的 存 这 局 面 长 期 下 来 会 出 现 学 生 对 校 园 文 化 的 参 与 无 积 极 性 , 老 师 对 组 织 校 园 文 化 无 动 而 力的 恶性循环 。 ( ) 园 文 化 只停 留在 学 生 层 面 , 职 4校 教 员工 互 动 性 小 。 目前 , 多 高 校 认 为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就 很 是 对 于 学 生 的 参 与和 规 范 , 从 校 园 文 化 但 的 本 质 出 发 , 园 文 化 应 该 是 全 校 师 生 员 校 工在教学 、 科研 、 理等 各 个 环 节 中共 同 创 管 造 出来 的 所 有 物 质 成 果 和 精 神 成 果 。 园 校 文 化 本 身 应 该 融 于 师生 员 工 工作 和生 活 的 方方面面 。 此 , 因 高职 院 校应 该加 强这 方 面 的 引 导 , 高 职 院 校 教 职 员 工 积 极 参 与 到 使 校 园文 化 建 设 中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主体 , 以虚拟 的空 间为主要传播 领域 , 以数字化 为基础技
术手段 , 为人类创造 出一种新 的生存方 式 、 活动方式 和思维
方 式 的一 种 文 化 形 态 . ②
发布 和传递信 息的重要渠道 , 它在人们 的工 作 、 学习和生活
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 用. 根据 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心 ( C N N I C)
第2 9卷 第 9期 ( 下)
2 0 1 3 年 9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新 时期 下大力加 强 高校 网络 文化 建设 具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针 对高校 网络文化 的特点 , 高校 网络文化对
大学生工作 、 学 习、 生活产生的影响 以及 高校 网络文化建设过程 出现 的问题提 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 进 而推动高校 网络文化
积 极 健 康 的发 展
关 键 词 :影 响 ; 对策 ; 大学生 ; 高校 网络 文 化 建 设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3 ) 0 9 — 0 2 4 9 — 0 3
在互联 网飞速发展 的今 天 , 网络 已成 为人们快速 获取 、
化、 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1 . 1 . 2 网络文化. 不 同 的研 究 背 景 、 学科和 角色对 网络文化
1 . 2 . 2 丰富性.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 了大 量的 、 丰富 的形 式多 样 的内容 , 高校 网络文化 的形成 , 使得师生之 间除 了面对面
传统 的教学方式 外 , 大学生还 可 以通过 “ 网络课 程 ” 实现不
V01 . 29No . 9 Se p. 2 01 3
新 时期下 加强高校 网络文化 建设 的重要性
滕 晓春 . 郭 志 宏
( 西 南交通 大 学

现 代 工业技 术培训 中心 ,四川 成都
6 1 0 0 3 1 )
要: 高校 网络 文 化 作 为一 种 多元 化 、 开放性的新文化 , 是 高校 校 园文 化 与 网络 文 化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 也 是 高校 文化 建 设
学生作为 网民中规模最大 的职业群体 ,比例达到 了 2 5 . 1 %,
而当代大学生 已慢慢变成受 网络影响最大 的群体 . 高校 网络 文化作为高校 文化的一部分 , 对大学生 的工作 、 学 习和生活 的影 响 日益凸显. 由此可见 , 新 时期下大力加 强高校 网络文 化建设 ,充分发挥 高校 网络文化在高校 文化建设 中的重要 作用, 对大学生积极健康 向上 的发展至关重要 .
需要学生的学号 、 姓 名等真实信息 , 用 以限制 校外 人员登陆 校园网 , 但 是这些真 实信 息的获取并不 困难 . 无论社会 人员
还会 学生 , 仍然可 以利用 校园网构建虚拟化 的世界. 在 这个 虚拟的世界里 ,个体可以避开现实 ,任凭思想在 网络 中遨 游, 可 以扮演任 何你想要 的角色 , 甚至 成为“ 王者” , 也 可 以 实现平等 的交友 、 恋爱 , 形成 网上虚拟的人际关 系等. 同时 , 也可 以满足部分大学生 内心 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北京发 布的第 3 1 次 《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报告 》
中的 数 据 显 示 :截 止 到 2 0 1 2年 1 2月 底 ,我 国拥 有 网 民为
1 . 1 . 3 高校 网络文化. 高校网络文化作 为一种多元化 、 开放 性 的新文化 , 是高校校 园文化 与网络文化相结合 的产物 , 是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校 园文 化的延伸发展 ,是 以大学师 生为 活动 主体 , 以校 园文化为依托 , 通过 网络进行信息 沟通 的行 为方式及其道德 、 规范 的总和 , 它包括所有与 网络直接 相关 的高校校园文化部分. ③ 因此 , 高校网络文 化作 为高校校 园文 化 的一部分 , 也是高校文化建设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2 高校 网络文化的特点 高校 网络文化作 为高校校 园文化 的一部分 ,对高校文 化建设产生了一定 的影 响. 高校 网络文化 的特点 主要有 以下
校 准文化说” 、 “ 规范说 ” 、 “ 文化氛 围说 ” 、 “ 校园精神说 ” 、 “ 第
二课 堂说 ” . ① 目前 , 在较 为广泛的文化 学研 究方法 中将校 园
文 化 以 文 化 现 象 的存 在 形 式 分 为 了物 质 文 化 、制 度 文 化 和
精神文化 三大类 . 本 文对高校校园文化 的定义为在高校这一 特定 的环境 中, 师生在长期 的教育 实践过程 中创造 出来 的 , 能够反 映师生 的思想 、行 为等具 有高校校 园特 色的物质 文 1 基 本 概 念 解 析
资源创新与共享 的文化. 同样 , 高校网络文化 的发 展和交流 也超越 了时 空的限制. 现 阶段 , 虽 然部分高校在 网络登录时
1 . 1 . 1 高校校 园文 化. 近些 年来 , 学术界对 校 园文化 的定 义 和内涵 , 主要有六种基本 的界定 , 分 别是 : “ 课外 活动说 ” 、 “ 学
含义 的界是不 同的. 本文借 鉴引用《 网络文化 与大学 生思想 政 治教育》著作 ,将 网络文化定义为建立 在互联 网的基 础 上 ,不分 国界 、不分 地区的全球信息资源创新 与共享 的文 化, 它是 以计算 机技术和 网络技术作 为物 质载体 , 以上 网者
几点 : 1 . 2 . 1 虚拟性. 网络文化是不分 国界 、 不 分 地 区 的 全 球 信 息
5 . 6 4亿人 , 网民规模 居世 界首位 . 其中, 2 9岁及 以下 的年轻 群体 占中国网民的 5 6 . 1 %, 这一群体 已成为 中国网民的主力 军. 近几年来 , 学生群体的互联 网普及率一直处于高位状 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