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病情评估 a: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b:偏瘫、失语的程度及吞咽功能2、心理状况【护理要点】非溶栓者: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的变化。
2、特殊用药期间皮肤、消化道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有脑水肿者予快速输入脱水剂,防止脑疝。
3、轻症患者卧床休息,急性重症者绝对卧床休息,意识障碍痰液黏稠者给予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饲病人抬高床头。
4、中枢性高热者,遵医嘱予冰块物理降温。
5、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有吞咽困难者,予鼻饲饮食并保持口腔清洁。
6、对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定期翻身,动作轻柔,防止压疮的发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必要时加床栏保护,防止病人跌倒或坠床。
7、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康复锻炼,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摩及抬高患肢,必要时给予弹力袜,防止静脉血栓发生。
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防止冻伤和烫伤。
8、训练床上大小便,必要时予以留置导尿,做好基础护理。
9、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溶栓者:术前:a:术前做好心理护理b:物品(监护仪、注射泵)药品(溶栓剂、甘露醇)准备c:建立可靠的两条静脉通道,防止药物外渗。
术中:a:遵医嘱准确给药,并做好相关记录b: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血压每15分钟一次),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a: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b:遵医嘱监测凝血四项c: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消化道等部位出血,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注意:其余护理要点与非溶栓者一致【健康指导】1、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安静。
2、正确口服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减量。
3、戒烟限酒,清淡饮食为宜。
4、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师行吞咽、肢体、语言功能的训练,减少废用综合症的发生。
5、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定期门诊复诊。
脑梗塞病人的健康宣教

脑梗塞病人的健康宣教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断流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对于脑梗塞病人,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掌握预防和管理方法,提高康复效果。
下面是针对脑梗塞病人的健康宣教内容,供参考:一、脑梗塞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脑梗塞:脑梗塞是指脑供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伤。
2.脑梗塞的危害:脑梗塞会导致中风,引发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严重后果,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3.脑梗塞的症状:脑梗塞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言语障碍、偏身瘫痪等,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很重要。
二、脑梗塞的预防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减少压力等方式有助于预防脑梗塞。
2.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脑梗塞的风险。
3.合理药物使用: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降压、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物,以控制危险因素。
三、脑梗塞的日常护理1.定期监测血压:脑梗塞病人要定期测量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对脑部的伤害。
2.饮食控制: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有助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和病情恶化,建议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
3.合理运动:脑梗塞病人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加强肌肉力量,避免坐卧不动导致康复障碍。
四、脑梗塞的康复护理1.积极配合治疗:脑梗塞病人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围绕康复进行生活:康复期间,病人需考虑并采取适当的康复护理方法,如进行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
3.家庭关爱和支持:脑梗塞病人康复需要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和氛围,保持乐观的情绪。
五、脑梗塞的后期管理1.定期复查:脑梗塞的后期管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药物持续用药:根据医生的指导,持续用药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梗塞的再次发生。
脑梗塞病人健康教育

脑梗塞病人健康教育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脑梗塞病人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再次发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脑梗塞的基本知识1.1 定义和病因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堵塞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栓塞等。
1.2 症状和表现脑梗塞病人常出现突发性头痛、面瘫、言语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昏迷和瘫痪。
1.3 危险因素常见的脑梗塞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酗酒、肥胖和缺乏运动等。
二、脑梗塞病人的日常护理2.1 饮食调理脑梗塞病人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2 定期服药脑梗塞病人需要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抗凝血剂、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再形成。
2.3 控制危险因素脑梗塞病人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4 合理运动脑梗塞病人需要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康复。
2.5 心理疏导脑梗塞病人常常面临生活和工作的改变,需要家人和医生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可以通过参加康复训练、听音乐、看书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三、脑梗塞病人的康复训练3.1 物理康复训练脑梗塞病人可以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3.2 语言康复训练脑梗塞病人中的一部分可能出现言语困难,需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如发音练习、语言理解训练等,以恢复言语能力。
3.3 认知康复训练脑梗塞病人中的一部分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和认知障碍,需要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以提高认知功能。
3.4 职业康复训练对于脑梗塞病人来说,能够重新适应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职业康复训练来提升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脑梗塞护理问题和措施

脑梗塞护理问题和措施
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
管急症。
患者患上脑梗塞后,需要进行专门的护理和管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护理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脑梗塞护理问题
在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1 神经功能损害
脑梗塞患者常常出现神经功能损害,包括语言障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
这些神经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
1.2 吞咽困难
部分脑梗塞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误吸风险,影响患者的营
养摄入和康复治疗。
1.3 感染风险
脑梗塞后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生活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感染风险增加的情况,如尿路感染、肺炎等。
2. 脑梗塞护理措施
针对上述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2.1 神经功能训练
针对神经功能损害,可以开展神经功能训练,包括语言康复、肢体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2.2 吞咽训练
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吞咽训练,包括调整饮食质地、姿势训练等,降低误吸风险。
2.3 预防感染
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排尿、呼
吸道护理等,预防感染的发生。
结语
脑梗塞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帮助脑梗塞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脑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一·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生活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
病人需在床上大、小便时,为其提供方便的条件、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便盆置入与取出要动作轻柔,注意勿拖拉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
帮助卧床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关节和骨突部位。
每天温水擦浴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
鼓励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口腔卫生,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
三.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病人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
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呼叫器和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患者伸手可及处;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行走训练注意防跌倒造成骨折,走廊、厕所要有扶手,以方便病人起坐、扶行;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不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上肢肌力下降的患者不要自行打开水或用热水瓶倒水,防止烫伤;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四.心理护理:给病人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病人,多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克服焦躁、悲观情绪,适应病人角色的转变;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舒适的休养环境。
五.用药护理:脑血栓病人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剂治疗,护士应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指导病人遵医嘱正确用药.(1)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情况,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如黑便、牙龈出血、皮肤青紫瘀斑等。
脑梗死护理措施

脑梗死护理措施脑梗死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死的脑血管疾病,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
针对脑梗死护理措施总结经验如下。
一、饮食营养发病当天需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48h后根据病情而定。
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
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患者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
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灌肠帮助排便。
二、防止误吸患者进食时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指导病人缓慢进食,宜进糊状无渣食物,进食后漱口。
指导病人使用吸管饮水。
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注食前先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流食。
三、卧床休息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
鼓励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吞咽困难的病人,宜进半流质或流质饮食。
不能进食的者给予留置鼻饲管。
四、心理护理脑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多突然,病人在短时间内从正常人变成一个残废人,常出现伤感、烦躁、易激动、主观急躁、孤僻、抑郁、和以自我为中心。
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照料。
使其自觉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言语沟通鼓励患者说话,对病人取得成功给予表扬。
鼓励并指导病人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情感。
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六、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尤为重要。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
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七、防止误吸患者进食时头偏向一侧,抬高床头,指导病人缓慢进食,宜进糊状无渣食物,进食后漱口。
指导病人使用吸管饮水。
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注食前先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流食。
八、防治褥疮昏迷的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
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变换体位,翻身1次/2h,环形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脑梗塞的护理常规

家人和病患在康复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6.常规的锻炼方法有以下几点:
(5)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 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 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6)家务劳动: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 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 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脑梗塞康复锻炼法。
2.帮助病人建立信心,早日投入康复训练。 脑梗塞病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感情脆弱。 发病初期常常因自己由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 了残疾人而悲观失望。
家人和病患在康复锻炼时的注意事项
3.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再好的医生,再好的条件都是战胜疾病的外 部条件。要使疾病很快的康复还需要患者自 己不懈努力。在医生指导下,抓住一切可以 利用的机会锻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 避免在康复锻炼中偏重多练某些部位,而 忽视锻炼其它部位,要全面兼顾各关节,肌肉, 及各种不同功能。
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 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 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 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 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 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
2. 供给足够的水分,宜食清淡易消化,低脂,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胃肠功能低下者注 意少食多餐,提高每餐质量。必要时鼻饲饮 食,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
3. 定时加服饮料,热开水,少饮茶及咖啡,戒 烟酒。注意训练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甘油 栓,番泻液或灌肠通便。
二、一般护理
4. 对尿潴留病人,严格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注意 尿量,尿色及性质的变化。女病人注意会阴部的 清洁卫生,每日冲洗一次。
脑梗塞护理常规

脑梗塞护理常规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塞,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或偏盲。
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是否再次出现偏瘫或原有症状加重等,是否继发新的梗塞灶、颅高压、脑疝及合并颅内出血。
2、有无肢体血运障碍、皮肤肿胀、发绀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
3、久服阿司匹林是否有胃肠道反应或溃疡病表现。
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急性期减少探视、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血液循环,防止脑水肿。
恢复期可采取舒适的主动体位。
2、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对于尚能进食者,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咳时应暂停止,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饮食。
恢复期病人予以低盐、低脂、清淡、适量高维生素、蛋白质、高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降低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3、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疗。
服用普通阿司匹林治疗时,可引起不易察觉的胃肠道反应,宜在饭后服,拜阿斯匹林宜在晚饭前半小时服,如出现皮肤淤斑、鼻血及牙龈出血等,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降脂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宜在睡前服用。
4、应用溶栓、抗凝药时应严格注意药物剂量,有无出血倾向等。
5、安全护理:对意识障碍者和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加床栏,以防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下床活动时应有陪人在旁看护,且避免穿拖鞋,活动时注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6、心理护理:脑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多突然,致残率高,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精心照料患者,多安慰和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使其自觉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康复锻炼:发病24-48小时后,病情基本稳定可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进行按摩、被动活动,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帮助尽早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主要脑梗塞、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三类。
(一)主要脑梗塞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临床表现:
(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栓子所致者,常有栓子来源的疾病的征象,如心脏疾病,尤其是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等。
(2)血栓形成者,先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起病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生;而由栓子所致者,多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高峰。
(3)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部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粘膜、视网膜、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
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
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视
(三)治疗
(l)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加强调养护理,给予低流量吸氧,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及营养。
昏迷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防止吸人性肺炎肺炎及褥疮,有发热及合并肺部感染者,应及早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
(2)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供应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以缩小梗塞范围。
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O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654-2、复方丹参液、川芎嗪、抗栓丸、己酮可可碱、培他定等。
脑血栓急性期有脑水肿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宜用扩血管药和扩容药。
(3)防止脑水肿:大面积的脑梗死以及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等,均能产生严重的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而诱发脑缅,危及生命。
所以对于脑血栓急性期,提倡降颅压治疗。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高渗液、利尿剂及自由基清除剂。
(4)抗凝疗法:适用于高凝状态的患者,目的是防止血栓扩大而加重病情。
但抗凝治疗时必须每日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测定。
(5)溶血栓疗法
(四)护理、
一、饮食营养问题:发病的当天需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48h后根据病情而定,可给予鼻饲饮食,供给药物和营养。
每天要准确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每日输入量和排出量是否平衡,能否满足机体需要。
二、卧床休息: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需氧量,减少感染的机会。
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
有躁动不安者特别注意环境安静,适当避光,减少刺激,并加床栏以防坠床碰伤。
三、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均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快、血压低、频繁呃逆、有咖啡样胃液从口角流出,或者从鼻饲管内抽取咖啡样胃液,提示有消化道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四、褥疮防治:由于昏迷,老年人皮肤干燥多皱、弹性差、抵抗力差,皮肤损伤后修复能力弱,易发生压迫损伤或褥疮。
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更换卧位,翻身1次/2h,同时给受压部位做环形按摩,以减轻体重对局部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给患者擦浴2次/d,随时清洗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防止褥疮发生。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且因舌肌松弛易引起舌后坠、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鼻咽部及口腔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易积聚在喉头而发生呼吸道阻塞,并易被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排出。
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如果有舌根后坠现象,就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
(五)功能锻炼指导训练病人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
发生,脑梗塞的患者病情稳定一周后可逐渐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通过按摩及被动主动运动可以活跃指头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并牵伸痉挛肌肉,保持关节韧带及关节的正常伸展度,防止关节畸形、挛缩。
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一、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
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最初由护理人员帮助活动病人患肢,经常性的关节全范围活动,可以预防关节固定不动,肌腱萎缩,肌肉萎缩,并可以有效的防止重足,重腕,冰冻肩等情况的出现。
指导和辅助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
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
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不仅活动瘫痪肢体关节,同时活动患肢的小关节(指趾关节)。
二、协助病人在床上翻身:卧床期间,应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体位,偏瘫病人常喜欢躺在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应多躺向健侧,间或躺向患侧或仰卧。
俯卧位是很好的卧姿,可以尝试让病人俯卧15~20分钟,俯卧时,一定要在脐部到大腿部垫一软枕垫等,使髋关节伸张。
并使患侧肢体维持功能位,并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
三、在床上活动患肢:鼓励病人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如屈曲肘关节,把手挪到胸前。
用手擦脸,用小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
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这些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为站立和行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四、练习坐起背部垫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人扶着床档起坐和独立坐起。
病人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两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
五、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以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档或墙壁独立站起,当病人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
注意不要让病人急于行走,主要是让病人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
六、对语言障碍病人进行语言训练: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
护理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
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病人恢复表达和理解能力,以便恢复起码的社会交往,使病人建立信心。
加强口语及书面语音训练。
在与语言障碍病人说话时,时间要充裕,千万不要催促病人,说话应面对面,慢而清晰,给病人反应的时间,预留病人的需要,减少因语言障碍引起的无助感,用各种方法鼓励病人。
当病人有命名性失语时,鼓励他时常说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刺激记忆回复,护士应理解病人内心紧张,焦虑和沮丧,安抚病人,并通过寻找和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助病人恢复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