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秋天》教案设计4(简案)
小学《秋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秋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小学《秋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秋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秋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朦胧的情感美。
2、运用想像、联想,揣摩、欣赏诗中精彩的画面美。
3、以诗解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悟自然的诗情美。
教学难点:对诗歌感情的体悟。
(突破方法:以诗解诗,戴望舒的诗句)教学重点:对诗歌画面美的感受。
(突破方法:以老师范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已是冬天,可我还珍藏着秋天的几枚落叶,每当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了我所钟爱的秋天,在寂静的林荫道上,那金黄的落叶在微凉的秋风中翩跹起舞。
同学们,当你回望秋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老师:哦。
你眼中的秋天的飒飒的秋风里。
你眼中的秋天在粼粼的波面上你眼中的秋天在南归的大雁身上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何其芳眼中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朗读纠错。
请三个学生,一人一节读诗。
学生互相纠错。
老师读一遍,大家在课文上标注一下没找出来的读错的音。
学生明确易读错字(撒、背等),老师帮助辨析。
三、感知内容,读出感受。
刚刚大家读的和老师读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比如用什么样感情?语调激昂还是柔和呢?节奏是快速还是舒缓呢?集体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把它读一遍,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四、品味第一节,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想要读得更好,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诗歌。
当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私语》里,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那么请问第一节中,何其芳眼中的秋天在哪里?大家找到的这些是极具农家特色和秋天美感的物品。
那何其芳可不可以就直接写,可不可以这样写?似乎更简洁呢。
1、大家可以出声地读一读,比一比。
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轻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段秋天的旅程,去感受这个丰收的季节,去欣赏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片(展示秋天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谁能来说说你对秋天的印象?(学生回答)是的,秋天是一个充满变化、充满诗意的季节。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秋天》,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个美丽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生字词,如“秋”、“叶”、“果”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自然特点和变化,知道秋天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一篇关于秋天的美文,如《秋天的怀念》、《秋日登洪府台榭》等,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秋天的认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观察实践:课后观察身边的秋天景象,如树叶的变化、丰收的果实等,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5.课后复习: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加强记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仿写秋天的景物,锻炼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秋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秋天教案的写作思路。
《秋天》教案篇一【设计理念】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
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
在"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思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组织了本次主题活动"娃娃玩秋"。
结合《纲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3、学习用剪、切、拼、贴等技能,大胆创造作品,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4、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水稻丰收(综合)活动目标:1、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水稻各部分的名称用处。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水稻,了解其生长过程。
提问:(1)这是什么?(2)水稻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3)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忙什么?2、出示一撮完整的水稻,向幼儿介绍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除了做燃料,还可以做手工、做草玩具等等,草根留在田里还能当肥料。
四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四年级语文《秋天》教案四年级语文《秋天》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秋天》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秋天》教案1设计理念:“用诗的方式教学诗歌”。
关于课文,在文字理解上学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我以为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上,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诗趣、情趣和童趣;教学方法则以诵读品味为主,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整体的阅读感悟中适度拓展和表达运用,在扎实有效的“学语习文”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重的受益。
学习目标:1.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指导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自然积累和背诵课文。
2.在课文语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凭借文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秋天的成熟丰收的美好图景,体会诗人洋溢在诗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时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秋天,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诗歌写法,仿照写法进行语言实践。
流程设计:一、起1.秋天是位神奇的魔法师,他给大自然中的好朋友都捎去了一封神奇的信。
收到了他的信啊,所有的朋友们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你瞧,太阳的脸儿变红了——(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空气的身子变香了——(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上一节课,咱们已经初步读了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继续乘着诗的翅膀,走进秋天,品味秋天,好吗?二、承1.听,秋天的信使来了(图片声音)!谁啊?诗中是怎样写秋风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谢谢你,读真准确。
喜欢这秋风吗?你喜欢这秋风的什么呢?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看。
谁也来读读。
(生读)你又读出了什么?2.多么活泼可爱的秋风啊,难怪大家都喜欢。
这秋风简直就是一个。
秋天四年级教案

秋天四年级教案教案标题:秋天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秋天的特点和变化,了解秋天的植物和动物,掌握相关词汇和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秋天的特点和变化,秋天的植物和动物。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天气变冷、树叶变黄、果实成熟、动物准备过冬等。
2. 秋天的植物和动物:枫树、银杏树、松鼠、大雁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学习:教师介绍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3.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秋天植物和动物的手工制作,如制作枫叶、银杏叶或松鼠、大雁的手工。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分享他们的手工作品,并讨论如何保护秋天的植物和动物。
五、教学资源1. 秋天的图片或视频2. 秋天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或图表3. 手工制作材料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描述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手工作品,评价学生对秋天植物和动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4年《秋天》教案(精选

2024年《秋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
本单元的主题是秋天,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收获。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秋天》的阅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描绘秋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秋天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绘秋天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色?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本课生字词,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4.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秋天的写作方法。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秋天2. 主要内容:秋天的景色: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蓝天白云秋天的特点:凉爽、美丽、收获3. 写作方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2)积累课文中描绘秋天的优美句子。
2. 答案:秋天来了,金黄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好像在向人们报告着秋天的喜讯。
蓝天下,白云飘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例句:1. 秋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温暖了大地。
《秋天》教案(通用9篇)

《秋天》教案〔通用9篇〕《秋天》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天气、颜色、味道等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导入:走过清冷的冬季,踏过明媚的春季,度过炎热的夏季,秋姑娘穿着美丽的金色长裙轻盈的走来。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优雅的,阵阵凉风吹过,漫天树叶在林间飞舞,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软软的地毯,踩在上面非常舒适,这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
(配乐)1、赏秋景请欣赏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多彩的秋天。
2、欣赏秋姑娘伴随着秋姑娘的脚步,秋天悄悄的降临了!捡起一片飘落的黄叶,我发现——秋天到了!望着天空南飞的大雁,我惊奇——秋天到了!摘下一只金黄的香梨,我跳跃——秋天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秋天到了。
二、寻找秋天的足迹1、找秋天。
老师就请你们坐上这列快乐而神奇的小火车,带你们一起去找秋天,快乐吗?看,这列快乐的小火车两边都有大大的窗户(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列小火车),小朋友可以透过窗户欣赏到美丽的秋天,不过,要坐稳了,我们的火车要启动了。
呜——咔嚓——咔嚓……火车开啰(播放音乐秋游歌曲)2、秋天的天气。
①、(音乐轻)师:哇,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是那么的蓝,瞧,几朵白云舒适地飘来飘去(出示白云),它们呀,都祝小朋友能快快乐乐地找到秋天题)②、秋天的天气与夏天的天气有很大的不同。
(出示“秋天的天气”),那秋天的天气和夏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的?生自由交流。
(师提示:秋天的风凉,早晨有雾,气温下降,早晚冷,中午热,天气枯燥等特点)老师提醒:秋天的天气是早晚比拟凉,我们要及时添加衣服,小心感冒!通过记录天气,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天气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增减衣服,带好雨具了。
3、秋天的颜色。
①(音乐轻)师:秋姑娘穿着五彩的衣服,从田野里走来,从森林中走来,从草地上走来,她的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
秋天教案(3篇)完整版

《秋天教案》秋天教案(一):《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养成教育训练点:抓住文中抒情这条线索,让学生透过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三、教学重点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四、教学时间: 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 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二、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能够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 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取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2.检查自读状况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为诗歌标出小节。
(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②你能选取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能够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案设计4(简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
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
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
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8、强调读诗的重要性,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集,鼓励学生课外多读诗,多写诗,培养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表达。
9、作业:
——完成《课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