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乡下人家的生活展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农村生活的一些场景和人物,培养学生对农村的了解和尊重。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乡下人家》
•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乡下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人物。

•注重讲解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特点,产生自己的见解。

4. 课文赏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展开深入的讨论和赏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展开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农村生活。

四、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究更多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六、教学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的优质教案分享。

希望能对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2.本单元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窗赞美。

《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要写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

写之前学会仿照表格列一下提纲。

3.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 古诗词三首3 天窗4 三月桃花水口语交际:转述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事情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

谈话引出“转述”话题,把学生带入转述的情境,为新授做铺垫。

二、练习转述,学习文本(一)练习转述1.出示课本上的图文,了解交际内容:【出示课件3】2.尝试转述练习学生同桌自由练习转述,再分小组进行转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b.‘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指导背诵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①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摘抄优美词句
课题
1.桂林山水
已查阅“√”
教学内容
品读文本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第一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课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荷叶圆圆》和《四个太阳》等。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季节变化的描绘,也有姓氏、动物、植物、数字等元素的介绍,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材还配备了插图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使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的阅读和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社会、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家乡、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和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例句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教案设计第1单元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学目的: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个主题,包含了《找春天》、《古诗两首》、《小英雄雨来》和《四个太阳》等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春天的描述,也有对英雄人物的赞扬,还有对想象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了解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诗文的鉴赏能力和对英雄人物品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习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

2.难点:对诗文的鉴赏能力,对英雄人物品质的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者多媒体课件。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3.课文中的生字词卡片。

4.写作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通过造句或者游戏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这些词语。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英雄人物,说出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有一个太阳,它会是什么样子,它会给自己或者世界带来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优质教学设计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进行设计。

本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春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的朗读和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后习题的解答以及对本单元主题的讨论和表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阅读和写作。

但是,对于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感受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能够通过课后习题的解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能够通过讨论和表达,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3.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讲解法:通过讲解生字词和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4.表达法: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课后习题解答。

4.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书写生字词。

5.拓展(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识本单元生词:…
2.能够正确朗读本单元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4.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 生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3. 相关练习的完成。

难点: 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教学课件:…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图片、单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呈现)
•教师通过读课文或语音录音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 Practice(练习)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示学生表达能力。

4. Production(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表达能力。

•学生撰写课文总结或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5. Homework(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复习课文内容。

•自觉背诵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背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12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 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3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4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56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78教学重难点:9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10情趣。

11教学课时:三课时12教学过程:13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14一、导入15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我16们来开一个古诗的交流会,怎么样?你喜欢哪首古诗就马上站起来背,由你开始!(学生背)17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看来咱们班同学平日里特别注意积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18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请同学们跟我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诗1920同学们,我们知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吗?2122(教师引导: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23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

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24一看!(课件出示)谁能来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声音真响亮!那现在我们同学就可25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多读几遍。

开始吧!26三、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27282、读中领悟:293、教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304、学生再读,师生共评315、小结:整首诗围绕着“静”来写,朗诵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诵,表达32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33四、理解诗句341、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35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

现在就让我们对照着图片(课件扫描)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362学生讨论、教师指导37你是怎样理解这首古诗的?38在这首古诗中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3、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当时景色?(想)3940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

一边讲解)414、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42(“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43句意:天上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44谁也看不够。

)5、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546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47师:同学们,我们就是诗人李白,让我们带着孤独、寂寞的心情,独自坐在敬亭山的对面吧!一群群的鸟儿都全部飞走了,就连一片白云也飘然而去;诗人静静的看着敬亭山,也只4849有敬亭山望着诗人,怎么看也不厌倦。

)50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不能带着与诗人同样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来地感情地读51一读。

(读得形式多样)52五、延伸拓展531、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诗、画诗、悟诗,那你想不想来当个小诗人来作一首诗呢?2、课件播放:老师这有四幅图画,它们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可以选择5455你最喜欢的季节作一首诗。

开始吧!(可选择学过的古诗)56六、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5758第二课时望洞庭59一、导入揭题60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61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62洞庭湖的?63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64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65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6667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6869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70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71726、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73二、朗读古诗741、学生自由朗读752、读中领悟:763、教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774、学生再读,师生共评785、小结: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副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诗中充满了和谐、宁静、柔79美,朗诵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诵,表达诗人对洞庭美景的热爱。

三、精读会意8081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82(1)引导学生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8384师:理解得真不错。

85(2)引导学生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86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87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88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无风的洞庭湖比作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8990湖光/秋月/两相和,91潭面/无风/镜未磨。

(2)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9293遥望:远望。

94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95(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96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97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9899请生读好这两句诗:10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01102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103104四、总结105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106107五、作业1081、默写《望洞庭》109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110111第三课时忆江南一、复习导入112113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114景致,怎样的心情呢?115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116117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18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1194、朗读领悟词义,师点拨:120“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121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122123曾:曾经。

124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125126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127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128四、教师小结1291、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1302、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1311323、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1334、老师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134135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136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137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1381、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1392、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140141气要果断、坚定。

1423、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课外拓展143144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145其一146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147其二148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149七、作业:背诵《忆江南》150151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52153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攀登、泰山、骆驼、屏障、154波澜壮阔、峰峦雄伟、危峰兀立”等词语。

155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156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育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57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58159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难点是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160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多媒体课件161162教学课时:二课时163教学过程164第一课时165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166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167168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169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170“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171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1721、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1732、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174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75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176177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178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179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180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181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182183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184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