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的神笔_六十年绘就的华彩篇章
2024年度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幼儿文学》期末考试题库

2024年度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幼儿文学》期末考试题库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8题)1.在中国文学史上受到历代儿童喜欢的是()。
A.《聊斋志异》B.《封神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2.古代印度寓言童话集()是世界幼儿文学的经典之作,可称得上幼儿文学的鼻祖。
A.《小红帽》B.《一千零一夜》C.《五卷书》D.《伊索寓言》3.以下中国的经典原创动画片属于水墨动画的是?A.《猪八戒吃西瓜》B.《小蝌蚪找妈妈》C.《大闹天宫》D.《宝莲灯》4.下列选项中的作家作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徐光耀《小兵张嘎》B.杨啸《闪闪的红星》C.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D.方惠珍、盛璐德《小蝌蚪找妈妈》5.“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这首幼儿诗运用了下面哪种写法()。
A.比喻法B.拟人法C.夸张法D.假设法6.幼儿文学对语言的要求是()A.浅显形象性思想性动作性B.浅显音乐性形象性动作性C.幽默文学性思想性动作性D.幽默文学性音乐性形象性7.标志着童话进入创作时代的是下面哪个童话作家()。
A.卡洛尔B.夏尔.贝洛C.格林兄弟D.安徒生8.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是由张天翼创作的()。
A.《葡萄仙子》B.《四季的风》C.《大林和小林》D.《神笔马良》9.()是把若干双声、叠韵的词汇或者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生动有趣的短歌。
A.问答歌B.绕口令C.游戏歌D.谜语歌10.下面哪篇作品不属于安徒生童话()。
A.《丑小鸭》B.《青蛙王子》C.《皇帝的新装》D.《海的女儿》11.《西游记》中孙悟空放浪形骸大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大闹天庭这些情节主要体现了儿童文学的什么功能?()A.审美功能B.娱乐功能C.认知功能D.教育功能12.幼儿是伴随着对()的天然感觉而出生的。
《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小学

《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小学《神笔马良》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鲁迅,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马良的小男孩,他有一支神奇的笔,只要他用这支笔画出的东西,都能变成真实的物体。
马良利用这支笔给自己解决了许多问题。
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马良用神笔创造了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水,有很多桥梁和高楼大厦。
我觉得这座城市非常美丽,我希望有一天也能住在那里。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首先,它告诉我只要努力,就能完成自己的梦想。
马良通过用笔画画,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让我明白了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
其次,这本书也教会了我要勇敢面对困难。
马良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去面对。
这让我明白了困难只是一种过程,只要我坚持下去,一定能克服它们。
最后,这本书还告诉我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马良的神笔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用它创造了许多美好的事物。
这让我明白了不管拥有什么,都要懂得珍惜,并善于利用它们。
总的来说,《神笔马良》是一本非常有趣和有教育意义的书。
它教会了我许多关于努力、勇气和珍惜的道理。
我希望以后能用这些道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神笔马良》读后感范文小学(二)一、书籍基本信息《神笔马良》是由郑渊洁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插画由额外裴士江作。
这本书于2006年由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
二、读书概述《神笔马良》是一本以幽默、温暖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农村男孩马良的故事。
马良是一个非常懂得心灵力量的孩子,他拥有一支神奇的画笔,只要他用画笔画出来的东西,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物品,都能变成真实存在的事物。
在小镇上,马良的画笔为他带来了荣誉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然而,他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并且在处理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成长和学习。
书中温暖幽默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对于友情、勇气和努力的思考,使读者在欢笑之余,对于人生和价值观有了更深的思考。
三、读书心得1. 人生是有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透过困难去成长和学习。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请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旨在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中国有许多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为儿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与知识的双重收获。
作家一:冰心冰心(1900年-1976年),原名陈平,浙江宁波人。
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教育家。
冰心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赢得了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
冰心的代表作品有《子夜》、《山楂树之恋》等。
她的作品温暖而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和人性的感悟,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冲突。
作家二:郑渊洁郑渊洁(1958年-),河南省邓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编剧和教育家。
他以他幽默风趣的作品和独特的创作理念,成为了许多孩子钟爱的作家。
郑渊洁的代表作品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这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动画片和绘本作品。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幽默的故事和机智的台词传递正能量,寓教于乐地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家三: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1715年),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散文家。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以编写《聊斋志异》而闻名于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包含了许多神怪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小说集,它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各种奇幻的故事情节。
即使在今天,这本书仍然深受儿童读者喜爱,成为了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珍贵遗产。
结尾以上只是中国众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几位代表,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孩子们可以拓展视野、培养情感、提升阅读能力。
儿童文学作家们用心创作,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影响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人教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阅读 神笔马良

说一 说 读了《神笔马良》故事,你明
白了什么? 明白了我们做事要刻苦、耐心和
恒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做人要有助 人为乐的精神,要用自己的潜质其帮 助有需要帮助的人。
( )。
C
A、一个大海 B、一阵阵风 C、一棵棵树
9.《神笔马良》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A神笔画什么就会有什么 B马良有一支神笔
判断是
非 × 1.马良到山பைடு நூலகம்打柴时就折下一根树枝,在沙地上
画鱼儿。 ( )
× 3.马良用神笔给自己画了好多钱财。买田买地,
开大店铺,做了个大财主。
()
√
4.马良不停地给乡亲们画,他手腕酸了,还在画,
除此之外, 你们还想知 道什么?
其作画,结果发
生了什么?
你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那就快快打
开《神笔马良》,小小故事大大智慧,老
师相信除了故事本身,你们一定还能读出
更多!
1.《神笔马良》的作者A是( )
小朋友, 故事都读完 了吗?老师 来考考你!
A洪汛涛 B严文井 C汤素兰
2.牛羊再也不肯到山沟里去吃草了,是因为马良在C
不慌不忙,C用神笔画了( ),射中财主
的马,财主翻身跌下马去了。 A一把大刀 B一根长矛 C一张弓、一
7.贪心不足的皇帝,画了一座又一座,重重叠叠地
画了许多,画好一A看,哪是金山!却是( ),
差一些把皇帝的脚也砸伤了。
A一堆堆大石头 B一块块砖头 C一座A座大山
8.皇帝让马良给他画摇钱树,马良却先用神笔画了
神笔马良
我知道这 本书的作者 是洪汛涛。
我知道这 本书讲的是 马良与“神笔” 之间的故事!
走进作 者 洪汛涛(1928-2001),原籍浙江浦
儿童故事神笔马良七色花一起长大的玩具愿望的实现

神笔马良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天生聪敏,从小喜欢画画。
可是由于家里穷困潦倒,他连买一支笔的钱也没有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山坡上画;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着河水在河边画;回到家里,就拿一块木炭在院子里画。
马良坚持不懈地画画,从没有间断过一天。
但他常常想,如果自己能有一支画笔那该有多好呀一个晚上,马良恍惚中感到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这时出现了一个白胡子老人,老人送给他一支金光灿灿的神笔。
马良高兴地惊醒过来,原来是个梦!可他看看自己的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自己手里确实有一枝笔。
他马上用笔画了一只鸟,鸟竟活了过来,展开翅膀飞了起来,他又画了一条鱼,鱼也活了起来,活蹦乱跳。
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子里穷苦善良的人家画画,谁家缺什么,马良就给他们画什么。
邻村的一个贪婪、为富不仁的大财主听说这件事以后,马上派人将马良抓了过去,逼他为自己画画。
无论财主如何哄他、吓他,他就是不肯画。
财主把他关到了马厩里,不给他饭吃。
傍晚下起了鹅毛大雪。
财主见马厩的门缝里透出红色的亮光,还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就向门里看,马良在里面烧起了一个大火炉,边烤着火,边吃着热烘烘的饼子。
这火炉和饼子都是马良用神笔画出来的。
财主顿时怒火中烧,打算把马良杀死,夺下他的神笔。
这时马良攀上一架梯子,翻墙走了。
财主急忙攀上梯子去追,刚爬了两步,就摔了下来。
原来,这梯子也是马良用神笔画的。
财主还没爬起来,马良已骑着一匹用神笔画的骏马飞奔而去。
财主骑着马,带着人,追了上来。
眼看就要追着了,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张弓、一枝箭。
马良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财主的咽喉,财主顿时气绝身亡。
皇帝知道后,派人把马良抓了去。
皇帝威逼马良给他画株摇钱树,否则的话,就要将马良杀掉。
马良挥起神笔,在一个无边的大海中央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株又高又大的摇钱树。
马良又画了一只巨大的木船,皇帝带上人上了木船。
马良又画了几笔风,大木船顺风而行。
马良继续不停地画风,海风卷起一层层的巨浪,船被巨浪打翻了,皇帝也沉到了海底。
绘画师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绘画师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我的小人书小人书是一种读物,书名连环画,小人书是俗称,我们当地还习惯称之为“伢伢书”。
这种书大致64开,厚薄不等,页面上方大约四分之三的面积是一个方框,方框里是绘画,方框脚底是几行字,绘画是对故事的图解,文字是对故事的简述。
在我小的时候,这种书流行一时,深受儿童们喜爱,我更是迷醉得不行。
这种书的特点是:绘画生动形象,妙笔传神,文字简明扼要易懂,适于儿童阅读,又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定价一般在0.08元至0.3元之间。
就当时的物价,也还不算贵,照今天图书的定价来看,就更不贵了。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母亲去赶集卖鸡蛋,回来后我问母亲卖了多少钱,母亲说:十个,六角八。
也就是说,一个鸡蛋那时值人民币六分八,一个多鸡蛋就可以换到一本便宜的小人书,现在你拿一个多鸡蛋去换什么书呢?至少翻十倍。
我几乎是一接触书就喜欢上小人书的。
那时候村叫大队,代销点叫合作社,一个大队就一个合作社。
只要听说合作社新书来了,我就往合作社跑,不管身上有没钱。
如果有钱,就挑喜欢的买下来津津有味地享受,如果没钱,就趴在摆放小人书的柜台玻璃上,看着精彩的封面,想象里面的故事内容。
我买小人书的钱有两种来路,一是母亲要我跑腿买东西或给我钱买文具,我把母亲不要我交还的剩钱一分一分攒起来的,这是主要来路;二是母亲直接给我的,这种现象比较少,因为那时大家普遍困难,我们也不例外。
有一回则很特殊。
一个不知来自何方的卖竹筛箩的老人,落脚在我家好几天,要走的先天晚上,他把这些天卖的钱都拿了出来,放在小方桌上,就着煤油灯,把各种面额的各自叠在一起,一一清点,最后,他把纸币收了起来,装好,把两柱亮晶晶的硬币递给我。
母亲和父亲赶忙阻拦,他老人家成天挑着副担子四处转,实在卖得辛苦,还病了两天,母亲为此还专门为他烧了开水做了菜,怎能收他的钱?他却不依,硬要给我,说不答应让我收下就是看不起他。
母亲和父亲看他很恳切,就让我收下了,要我说感谢,我不记得有没有说,因为那时我很内向,被人称为“叫不应”,与生人更难得有两句话,他们倒是再三代我向他说感谢。
读神笔马良读后感

读神笔马良读后感《神笔马良》是一部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郑渊洁。
这部作品以神奇的笔墨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普通农家孩子马良因为得到了一支神笔,从而经历了一系列奇幻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马良不仅得到了成长,还学会了勇敢、正直和善良。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读者传达了许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神笔马良》中,作者通过马良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普通农家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马良从小就是一个孝顺、善良的孩子,他不仅乐于助人,而且对待家人也十分孝顺。
在得到了神笔之后,他更是利用神笔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不畏艰险,勇敢无畏。
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他也能够保持冷静,勇敢地面对挑战。
这些品质无疑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具备的,通过马良的故事,孩子们能够受到一定的教育和熏陶。
此外,在《神笔马良》中,作者还通过马良的成长经历,向读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故事中,马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最终得到了幸福和快乐。
这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同时,作者还通过马良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在面对困难时,才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和勇气。
这些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疑是对孩子们成长的一种有力的引导和教育。
总的来说,《神笔马良》是一部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马良的成长经历,向读者传达了许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部作品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语言生动,情节紧凑,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通过阅读《神笔马良》,受到教育和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_1

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2024年《神笔马良》读后感1暑假里读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爷爷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神笔马良》,这篇故事神奇而有意义。
它讲述的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马良,特别喜欢画画,但因家里穷没有笔、没有纸。
于是,到山上打柴时,用树枝,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在河边割草时,他就用草根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在家时,就用木炭在窑洞的壁上,把白天描过的东西一件件再画一遍。
就这样,年复一年,他的诚心感动了一位白胡子老神仙,老神仙送给他一支神笔。
马良得到神笔后,不为自己谋利,而是造福百姓,为民除害。
然而,财主、官员、画师等坏人知道了神笔的存在,便处心积虑地想将神笔占为己有,处处陷害马良,马良一次次逃脱追捕,并借机把坏人淹没在大海里。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触颇多。
马良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家庭如此贫穷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拥有一只画笔,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凭借他的勤奋、诚心,最终梦想得以实现。
在他拥有一支无所不能的神笔后,没有助纣为虐,而是把神笔用在了该用的地方,不管什么情况下,他始终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善良、正直,这是最让我佩服的地方。
我也要像马良一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画许多学习用品,给大人们画许多劳动工具,给山区画一条通往城市的大路,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让大人们轻松的劳作,让山区的特产能运到世界各地。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干旱地区送上一场大雨,让万物重新复苏,给洪涝地区画上千条渠道,把肆虐的洪水引入大海,让人们不再受天灾之苦。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让祖国到处都是青山绿水,让沙尘暴望而生畏,让暴风雨落荒而逃,让沙漠变成绿色,把我们的祖国变的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妈妈也经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谨记妈妈的教诲,等我长大后,也想成为马良那样的人,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谋福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版》53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0年2月上《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1949~2009》是儿童文学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献上的一份厚礼。
这套文学质量高乘、艺术设计精美的文库共包括30部,由当代儿童文学界知名作家、学者葛翠琳、束沛德、樊发稼、金波、高洪波、张之路、曹文轩、王泉根、谷斯涌等组成编委会,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精心组织策划,于2009年7月推出。
文库设置出版的目的是为了回顾梳理60年来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概括总结60年的艺术经验,集中展示60年的创作业绩,以此见证共和国儿童文学的伟大成就,激励新世纪原创儿童文学奋勇前行。
束沛德先生为该丛书作了一个总序言,他指出,60个春秋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文革”10年、改革开放30年,《金奖文库》入选的30部作品是60年成就的一个缩影,大致可以勾勒出这3个阶段发展的基本脉络。
因此,从文学史的意义来讲,可以说这30部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史料价值。
束先生在序言中还以这30部作品为主要依据,对60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收获、成就和特色从4个方面作了高屋建瓴的评述,包括:文学观念的变革、更新,题材、形式、风格的多姿多彩,努力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心灵,不断新陈代谢的创作队伍。
束先生就“观念与思潮、社会生活、文学文本、读者接受、创作主体”等儿童文学活动的各个维度所作的分析研究已经非常全面深入。
笔者顺延束先生的思路,在细读30部作品的基础上,对60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结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深深扎根本土历史文化土壤,伴随社会变迁,引领思想潮流,尊重艺术品位,在传统与现代纷纭汇聚的20世纪至21世纪,经由几代人的童心冶炼与使命承担,已经凝练成了一支无与伦比的“神笔”,在60年中绘就了共和国儿童文学的华彩篇章。
在新世纪我国儿童文学学科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时,澄清这样一种认识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
它意味着我们的儿童文学研究将会以更加积极明确的思路,承担起时代交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坚守本土品格,立足国际视野,强化文化身份意识,对60年的文学成绩作出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将其推广反映到世界文化艺术领域。
这样的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综合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有非常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金奖文库》的30部作品是管窥60年成就的一个窗口。
整体透视这些跨越各个时代、风格各异、辐射于儿童各年龄阶段、艺术情感醇厚、童心气质透明、文化意味隽永、民族精神挺直的优秀作品,相信读者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与审美震惊。
这些作家的艺术水准是相当整齐的,他们从不同的审美路径,走向了记录中国式的童年历史、勘探中国式的童年经验、开垦中国式的童年智慧、营建中国式的童年文化、发扬中国式的童年精神、进而服务于中国儿童乃至世界儿童的同一艺术大道。
这些作品的艺术含量是相当高的,急切地敦促着我们去思考与概括那些属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生命力的东西,这是一个系统宏伟的工程。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是关于儿童的文学,是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神笔:六十年绘就的华彩篇章文/李利芳《中国出版》2010年2月上54CHINA PUBLISHING JOURNAL了儿童的文学。
艺术地再现童年经验、捕捉童年感觉、反映童年问题是儿童文学基本的文学目标。
新中国诞生60年来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在其中发展成长着的儿童文学映合时代声音,在不同代际中艺术地记录与表现了“童年的社会性特征”与“儿童性”本身。
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又可以是两个独立的范畴,品鉴30部作品会发现其间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与审美张力。
就前者来讲,现代中国童年发展演变的社会性形态,如战争年代的童年、和平建设年代的童年、“文革”记忆、改革开放年代(包括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的童年等,无论是作为社会背景,还是作为童年场景,或者是儿童观念、童年生活本身,都已经在文本中被致以了或隐或显的深层映现与表达。
这样的“童年历史”留存是非常特殊的文化思想资源,是儿童文学界同仁集体倾其心力奉献给中国社会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次,就“儿童性”本身来讲,60年长时段的跨越却没有童年认同的阻碍与隔阂。
不同代际的作家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对儿童性的追随,对童心、童趣、童真的守望与呵护,由此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建立起了一条宽阔通畅的“人文关怀”的大道,超越历史、社会、时代的限制而自由延伸了下来。
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的血脉,是整个当代文学领域中一股特殊的生命气流。
童年的社会性特征与儿童性本身的有机统一是60年儿童文学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
30部作品所勾勒出的时代轨迹,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不同时期的作家所肩负的儿童文学使命,以及社会变革中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的逐步发展深化。
有关儿童文学中的两个主体——“成人与儿童”的关系问题,60年的文学进程提供了非常有趣的嬗变痕迹,由单纯的由上到下的关爱,到儿童主体性的逐渐浮出,成人与儿童的沟通、交流对话,以及更深层意义上成人主体性的彰显等,这个探索发展的过程是意义深刻的,它标示出的正是中国儿童文学在“社会与童年”的关联度上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之路。
面对60年儿童文学写就的华彩篇章,今天的研究急需获得的一个成果是提炼与凝聚中国当代本土儿童文学的精神特质。
这样的工作既是对历史有意义的总结,更会积极促进当下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
本土文学精神的凸显会增进作家的文化自觉意识,切实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孩子的生存生活现状去进行创作。
同样,这样的精神也会建构到我们评价判断作品的价值标准中去。
纵观60年的成就,本土文学精神特质的形成是非常鲜明的。
首先在一种人民性的坚守,朴素的民间情怀中所孕育的正义、善良、勇敢的中国儿童,他们是黄帝的子孙,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是崛起中的东方古国的脊梁与希望。
洪汛涛在《我心中的偶像——神笔马良》一文中对此有非常精彩的表述,“马良的名片上,没有字,只是黄黄的颜色,记载着:马良在黄土高原上出生,喝黄河水长大。
他是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
他是黄帝的子孙。
……马良在画龙。
龙是他的家族,他是龙的种。
……”这个朴素的认识中内蕴了中国儿童文学最纯净的精神气质,它弥散在不同时期作家的文本中,绘就了无数个中国的“马良”。
“马良”是中国儿童文学出示给世界儿童文学的一张名片。
在葛翠琳的《野葡萄》、任大星的《双筒猎枪》、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张之路的《第三军团》、常新港的《独船》等作品中,如此质朴明净的精神气质被反复映现。
其次是沉静厚重的东方大爱,成为响彻于中国儿童文学灵魂深处的大音。
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通约性的主题。
但是,厚重的东方意蕴的大爱却只可能纯粹地体现在中国儿童文学中,因为它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的人民性之中。
这样的大爱氤氲于众多作家的作品中,如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等。
这样的大爱最透彻地呈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生命能量,昭示出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这是一个骨子里浸透着爱、生命同情的文明国度,藉由儿童文学,她要将如此的“人情、人性”广布于地球、宇宙。
再次是美丽的童真世界的持存建造了人间的一片净土。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葆有非常纯粹的童年心性与审美理想,在“儿童与艺术”相融的精神家园里,在60年中一再为我们创建着一片唯美浪漫、单纯快乐的艺术净土。
跨越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金近的《狐狸打猎人》、包蕾的《猪八戒新传》、郭风的《孙悟空在我们村里》、任溶溶的《没有不好玩的时候》、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任大霖的《蟋蟀》、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樊发稼的《故乡的芦苇》、张秋生的《小巴《中国出版》55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0年2月上掌童话》、王宜振的《红草莓的夏天》、柯岩的《妈妈不知道的事情》、高洪波的《樱桃雨》等,都对此有不同形态的艺术开掘。
这些作品或对童年游戏天性有自然呈现,并同时寄寓深刻的教育内涵,或自由表达童年生命体验,行吟于诗与童话的艺术情感中。
童真境界是浇灌中国儿童文学成长壮大的源头活水。
最后是与时代同行的儿童文学,正在对自然与社会做更纵深与开阔的文学表现,在思想容量与艺术实践上进行多面向开拓。
发展中的中国儿童文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她正以年轻蓬勃、健康向上、兼容并蓄、多元共存的和谐理念迈向新的征途。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儿童文学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这样的景象。
金奖文库中沈石溪的《狼王梦》、周锐的《B我消灭A我》、秦文君的《贾梅的故事》、黄蓓佳的《亲亲我的妈妈》、冰波的《外星鸟雷吉》、陈丹燕的《女中学生三部曲》等都非常有代表性。
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从现实与幻想、自然与人生、文化与哲思等多个维度,赋予了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饱满的艺术涵蕴与高拔的精神视野。
在观念、思想、精神等艺术元素之外,30部作品吸引我们的更多文学性构成在其艺术形式本身。
作家们深厚的文学基本功,与长期锤炼出的高超的艺术能力令人叹服。
共和国60年的儿童文学成就让我们集束地领悟了“汉语言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这是一个专门的文学领域,独一无二的语言艺术种类,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是其无可替代的艺术生产者。
首先在语言。
应用给孩子的汉语是最自然、最简洁、最干净的,没有丝毫的文人气与世俗味,它直接表达的就是儿童的思想。
儿童的思想是洁白的,因此儿童的语言是透明的。
儿童文学作家写的是最简单的语言,但是儿童文学作家都是语言的大师。
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最简单的意思,不是一般人可为的。
贯穿60年的30部优秀作品,都显著地达成了这样的语言艺术水准。
随意举几个例子,可见一斑。
从前,当然是从前。
有个孩子名叫马良。
他父亲母亲去世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以打柴、割草为生。
(洪汛涛:《神笔马良》)有一位老爷爷,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就种了一棵小树。
(金波:《小树叶童话》)有一只年轻的鸵鸟,他的名字叫山地。
(冰波:《外星鸟雷吉》)小蚁在小学五年级时,第一次登台演出。
其实,小蚁的那个节目很一般,所有的学生都不记得那个节目了。
(常新港:《面包中的葡萄干》)限于篇幅,更多作家的语言表达与语感形式我们不能一一列举。
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是:保证小读者阅读的有效性与趣味性,能让所有的读者体会到自然快乐的阅读兴味。
其次体现在文本的结构。
不管是诗歌,童话,散文,还是小说,现实的或幻想的,长篇的或短篇的,30部儿童文学在文本结构上都是完整的艺术体。
在所有文学种类里,儿童文学是传统文学形式最忠实的守卫者与践行者,它不会去过度地追求文学技巧的革新,玩弄形式上的花招,因此它也是最纯正文学品格的保留地。
阅读30部作品,我们对此有强烈的感受。
严谨的结构,流畅的叙事,逻辑的思想,自然的抒情与清晰的语义,完整的情节与故事,艺术结构上整体的统一,使得儿童对其的文学接受始终是一个圆满的过程,而没有空缺与失衡的遗憾。